讀《百年孤獨》,體味孤獨百年

2020-11-22 小汪汪的生活記

這是一本神奇的書,要麼讀不下去,要麼想要讀無數次。

「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記錄在羊皮卷上的這句話完美概括了居住在馬孔多的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百年孤獨。

整本書詭譎,奇妙,風格獨特,是非常典型的魔幻主義現實創作。「孤獨」二字貫穿全書,貫穿布恩迪亞家族中每個人的一生,它深深地刻在基因裡面,成為了不可逃避的宿命的一部分。

孤獨地出生,孤獨地活著,孤獨地死去。孤獨是必然的,一切都是發生在這必然中的偶然,愛與恨,苦與樂,現實與夢幻,完美與殘缺,疑竇與明證,甜蜜與不幸,災難與懷念,繁華與衰敗……

世象種種,都集中而暴烈地發生在馬孔多這個小小的地方。

烏爾蘇拉在一個世紀之後體會到:「她這個家族的歷史不過是一系列無可改變的重複,若不是車軸在進程中不可避免地磨損,這旋轉的車輪將永遠滾動下去。」

人生其實毫無意義,一切都發生於夢幻般地命運安排中。在《百年孤獨》中,人類永恆的孤獨緩緩鋪開,帶著無法言說的蒼涼感,錯亂感,荒誕感,沉重絕望,隱秘地刺痛著讀者,這就是文字和經典的魅力。

———————————————

【書摘】——

·地球是圓的,像一個橙子。

·愛情是瘟疫。

·時間這個機器散架了。

·結束一場戰爭要比發動它難得多。

·「別擔心」,上校微笑著回答,「死亡遠比想像的要難。」

·幸福晚年的秘訣不過是與孤獨籤下不失尊嚴的協定罷了。

·一個人不是在該死的時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

·如今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唯一區別就是,自由派去做五點的彌撒,而保守派去做八點的。

·老年人的清醒判斷會比紙牌算命更精準。

·讓一讓,生命短暫啊!

·「時間過的很快」。「話是沒錯」,烏爾蘇拉說,「可也沒那麼快。」

·凡事皆可知。

·等到人類坐一等車廂而文學只能擠貨運車廂的那一天,這個世界就完蛋了。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百年孤獨》:百年瞬息即逝,無盡輪迴中體味孤獨才是生命的永恆
    受此啟發,帶著「探秘」的心情開始品讀這本著作。終於領略到,《百年孤獨》之所以能長期佔領文壇頂尖位置的原因:除了作者生動流暢的文字,書中緊湊不拖沓的情節,讓人讀來欲罷不能,主要還在馬爾克斯對小說的故事主題、敘事描寫方式、以及小說類型獨到的創作能力上,今天就從這三方面來說說我的一點淺見。
  • 《百年孤獨》絮語……
    《百年孤獨》是一本好看的書,信息量很大。一部《百年孤獨》寫盡人間百態,悟透人性的種種表情和表現手法。因為它是「魔幻現實主義」的產物,我們可以興奮地禪悟小說中的「微言大義」,讀出整個人類文明的興衰史……《百年孤獨》是一部集魔幻,歷史,言情,寓言,幽默於一體的小說。有的甚至有慧心的人還把它看成一部「孤獨百科全書」,或「抵抗孤獨方法大全」的書。
  • 孤獨的燦爛——讀《百年孤獨》有感
    「所有的燦爛時光,最終都要用孤獨償還。」為了不讓自己陷於冗長反覆的人名之中無法脫身,在跨度約一星期的空閒時間,讀完了這本曾令無數人「望而生畏」的《百年孤獨》。儘管我也畫出了家族族譜好迅速串連起前因後果,但用心去讀,其實他們都無可替代,十分獨特。我們偉大的造物者讓世界窺探到了馬孔多的孤獨靈魂。透過一個家族的百年盛衰,透過那一雙雙自降臨人世以來或勇敢,熱情,或冷淡,孤僻的眼睛,閱盡滄桑。他們在與命運抗爭的洪流之中一次次展現出驚人的毅力與天賦,最終卻沒逃出跨越百年的預言。這大概可以歸於一種生活的嘲弄。
  • 讀《百年孤獨》讓我明白:孤獨是軟肋,也是鎧甲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憑藉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百年孤獨》講述的是一個百年家族的興衰史,七代人,曾經轟轟烈烈,卻始終逃不掉的是孤獨。作者在書中並未對他們的孤獨做描述,隻字不提「孤獨」,可是,在字裡行間,我們讀到的孤獨感卻是沁入人心的。
  • 《百年孤獨》何以為百年孤獨?
    作者 | 舊時月色圖畫難足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讀書偶得# 《百年孤獨》這部小說,的的確確是世界性的經典。喜歡的人那麼多,那麼多,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沒有讀之前,我就以為這本書很艱澀,實際上在讀的時候,你會被故事中的曲折情節所深深地吸引。一方面是這部書本身寫得極好,奠定了閱讀性的基礎,另一方面又得益於翻譯的再創作很適合國人的閱讀習慣,所以才在閱讀的時候,就像讀國人寫的優秀的小說一樣,很容易看得明白。如果說這部書難懂的話,一次讀不懂的話,再讀也有好些不明白的地方,那麼就不妨繼續讀下去,一直到讀懂為止。
  • 初讀《百年孤獨》是啥印象?
    作者 | 舊時月色圖畫難足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百年孤獨這部著作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名作。譯者為範曄。以前聽說過百年孤獨這本書。仿佛有那麼一點印象說。百年孤獨不怎麼好懂。所以相隔了那麼那麼久才去找來百年孤獨這部書讀一讀。可是讀這部百年孤獨名著有什麼感覺呢?第一被他奇特的開頭所吸引。後來又被一些離奇的故事所迷住。也為書中人物特別的個性而印象深刻。同時覺得這部書的翻譯非常的好。通篇字詞句的意思都非常的清晰準確無誤。非常非常適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讀著,讀著,總覺得或者是期待後面有什麼神奇的故事發生。這部書之所以引人入勝。
  • 《百年孤獨》:百年一參透,百年一孤獨
    1967年,出版其代表作《百年孤獨》獲得為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1985年,其另一部著作《霍亂時期的愛情》發表出版2014年,馬爾克斯在墨西哥首都逝世,享年87歲。時代背景:從1830年至19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
  • 百年不解《百年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這個開篇第一段已被神捧為最好的長篇小說開篇。直接挑戰託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開篇詞:「幸福的家庭都千篇一律,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不同」。百年孤獨並不孤獨。在已過去的幾十年裡,《百年孤獨》一書被無數人閱讀並傳播。
  • 讀《百年孤獨》有感
    第n次拾起《百年孤獨》,這次花了5天終於看完。曾經無數次因為文字晦澀,人名混亂以及看不懂的情愛描寫而放棄,在這個年末卻忽然「懂了」。《百年孤獨》《百年孤獨》中有這樣一句話:"生命中曾經擁有過的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 讀《百年孤獨》:在孤獨與渺小中撕裂
    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獨》,用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描述了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百年七代人的創奇人生和伴隨一生的孤獨,書中融入了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
  • 《百年孤獨·思想篇》:打破萬道屏障,仍是百年孤獨
    聽說過它的人很多很多,看過它的介紹解讀的人也很多,但是能完整讀下來的人卻佔很少一部分比例。你將看到,《百年孤獨》如何打破生與死,愛與欲,真與幻之間的萬道屏障,為何在打破一切後,體會到的仍是百年的孤獨。,那種個體的孤獨,家族的孤獨,國家的孤獨,民族的孤獨,在百年繁華下的無盡孤獨,正如書中那句千古名句——「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 讀《百年孤獨》之前
    之前一直有聽說《百年孤獨》是有一部非常有魅力有影響力的書籍,自己也懷著朝聖般的嚮往之情渴望能夠品嘗一下這沁人心脾的芳香,對於素未謀面的事物總是讓人充滿好奇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的書籍同樣如此,好的書籍不是階梯,是磁鐵,如果把書籍當成階梯,那大家都是過河拆橋的人了,出版社是會不答應的。
  • 讀《百年孤獨》:孤獨,源於愛的缺失
    1馬孔多:百年繁華如一夢《百年孤獨》是一部史詩級的巨著,在小說中,加西亞·馬爾克斯通過講述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描述了小鎮馬孔多百年的興衰。馬爾克斯構建了一個宏大的時空,將時間延長到百年,將空間延伸到拉丁美洲,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神奇的世界,描述了一種絕世的孤獨。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就是馬孔多的歷史,也是19世紀拉丁美洲的一個縮影。經歷七代人的布恩迪亞家族,在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過後,就從地球上消失,被人們徹底遺忘,好像從來沒有存在過。
  • 《百年孤獨》是怎樣的孤獨呢?
    《百年孤獨》讀完了,我不知道自己讀懂了什麼,就像讀一個瘋子的內心世界,沒有什麼是正常的,它顛覆了幾乎一切立足於世界的常識,在倫理道德上更是荒誕不堪。「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將被螞蟻吃掉。」這個家族始於一段表兄妹的亂倫,這個家族終於一段姑侄亂倫的結晶。
  •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十句話,讓你明白孤獨真諦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十句話,讓你明白孤獨真諦這本書被很多人稱為是,一生至少讀一次的書。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書,我相信你也一定聽過。真正讀這本書的人很多,但真正讀懂的人很少《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 我讀《百年孤獨》
    讀書,我喜歡學金聖歎,喜歡品味書的文採,才情,喜歡讀有滋有味兒看了又看,也看不厭的書,現在,能連看兩遍的書也難得。好看的書象一個性感的絕世美人兒,沒見著,也就算了可一旦翻開書頁,看了一眼想放下已晚了。《百年孤獨》就是一本這樣的書,這本書我在高中讀過,但那時,讀書是湊數,別人都讀我也要讀這次,我一連讀了三遍,還不厭倦。細細回想一下是什麼吸引了我,總歸是以下幾點。
  • 《百年孤獨》的「孤獨」到底是個什麼孤獨?
    最近幾年我已經很難真正讀進去文學作品了,但是最近遇到《百年孤獨》放佛讓我重新找到了讀文學的快感,每每讀得不忍釋卷,有種特別的魅力吸引著我,其實我很難清楚的說出哪裡好。而核心主題就是孤獨。愛情的孤獨這種孤獨有幾層含義,最明顯的是,愛情的孤獨。主要是因為書中男性心裡沒有愛,只有自大。
  • 向孤獨而生 享孤獨而活 — 讀《百年孤獨》
    這一次總之是開始認真讀了,顯然是和過去看的所有書,都非常不一樣。很多內容是給家人念完的,直到最後幾章,孩子在床上一邊蹦,一邊笑著問我,「媽媽為什麼你總是不停地說奧雷裡亞諾」?你看這就是文字的魅力。除去了字面意思,它出現的次數就已經說明了一些事情。
  • 我們為什麼要讀《百年孤獨》
    自信的和任性的說起《百年孤獨》,有一個軼事。曾經看過一個賈平凹的訪談,當記者問起這本書的時候,他說他從來沒有讀過,也不知道好看在哪裡。我覺得很有意思。很多初讀《百年孤獨》的人可能都會有一種感覺:亂。」浪漫的和孤獨的博爾赫斯曾經評價《百年孤獨》是一部最能體現西班牙浪漫主義色彩的書,這樣的評價初看奇怪,因為在這本書裡幾乎找不到愛情。可以用愛情救贖男人的是女人。
  • 為什麼要讀《百年孤獨》?因為你的生活除了無趣,只剩每日的孤獨
    為什麼要讀《百年孤獨》?因為你的生活除了無趣,只剩每日的孤獨在文壇裡會聽到這樣子的一句話,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寫得太深了,裡面的人名也需要反覆去讀理解,讀他的這一本書太耗費體力與腦力了。不知道你有沒能讀過,是不是這樣子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