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萬物的生成

2020-10-18 如意易學館

中國古典哲學認為:有形生於無形。天地在未分之前,只是一種混沌的元氣,就像雞子兒在胚胎未形成前,氣與形質合而未離,杳冥昏昧,這種在天地未開闢之前的元氣被後人稱為太極元氣。由於太極元氣的自身運動,等到「一氣盤中結」,混沌出現分化,清輕之氣上升,混濁之氣下降,清輕之氣懸浮而動,為天;渾濁之氣沉積而靜,為地。

所以說:「天地之間,一氣已生。」一氣遂分陰陽,清輕者為陽,混濁者為陰,清、濁二氣相輔相成,陰陽也隨之產生。這種陰陽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轉換,陰陽互生的狀態,被稱為太極。作為事物的本原,陰陽仍然是一種氣,上者為陽,下者為陰,輕者為陽,濁者為陰,動者為陽,靜者為陰,在氣的基礎上,由陰陽的運動和相互的作用,派生出四時、五行、日月星辰,便形成了宇宙自然的萬事萬物。



作為解釋陰陽學說最絕的就是所謂太極圖,也稱陰陽圖,一張白紙稱為無極,畫上一個圓圈,稱為無極生太極,中間一條曲線分成黑白兩個部分,稱為太極生兩儀,中間的曲線表示了陰陽的相互運動和相互轉化。特別是黑白兩個半球中,各有一個與之顏色相反的小圓圈,表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個圖可是說把陰陽學說的基本思想,簡單明了完整形象的表現了出來,在陰陽學說的推廣普及上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所謂「老少」者,就是指少陽、少陰、老陽、老陰,表示著事物運動過程中的四個階段,古人不得不用四個連續的詞來解釋。原文說老者」,陽動陰靜,動靜到了極點稱為老,又稱為太陽、太陰;而「少者」,是初動初靜之際,也就是動靜剛剛開始的時候,便為少陰少陽。原文又說,有老少,遂分四象,四象者,即少陽、少陰、老陽、老陰。兩儀者陰陽也,陰陽既對立,又統一,成為哲學中普遍應用的對立統一的規律。而陰陽這一概念,被廣泛應用於我們中國人的生活中,也被應用到四柱命理學中來,「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此造化所由立焉」。

象者,像也,有了形,有了象,就能成為可聞可觸的具體的物質形象。四象,又解釋為春夏秋冬四時,並以此代指東、西、南、北四方太陰為水,太陽為火;少陽為木,少陰為金;而陰陽老少,木火水金氣結於土,所以有四象,金木水火土五行就在其中了。

金木水火,乃天地自然之質,萬物皆成於土而歸土,金木水火之質,皆出於土。人稟天地之氣而生,所以人亦由五行而成,暖氣,火也;流質,水也;鐵質,金也;血氣之流行,木也。而人身之骨肉,運用此金木水火土而成。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剛,這在自然界中,以各種形態出現,是由先天元氣凝聚而成,陰陽因動靜而生剛柔,動者為剛,於人為義靜者為柔,於人為仁;於自然中,白晝為剛,黑夜為柔;諸如此類。人生稟氣受形,為天地萬物之靈,也必須隨此自然之氣而轉移。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朱熹說: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陰陽者,天地之祖,萬物之母,天地萬物,五行獨先。陰陽五行學說,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關於事物之間普遍聯繫的學說。陰陽著重於事物內部具有相反屬性的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由此揭示事物發生和變化的內在動力。五行則側重於事物構成和分類及其屬性,有利於揭示事物內部結構和相互之間的關係。

天地之間,有哪一種事物能離開五行呢?五行陰陽滾合,便是生成萬物的材料。物質運動的偉大力量,就在於能把任何物質,哪怕是塵埃,只要經過精神的編排,就能演化成生命。我們人類,就是物質運動的結果。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就是全部物質運動的最重要的動力今天的生態,就是陽光雨露的傑作。陰陽生萬物,陰陽構成了宇宙中最豐富的物質,包括生命。所以說,陰陽是氣,五行是質,那麼我們說討論的命局,就是形。

相關焦點

  • 老子的宇宙生成觀——萬物是如何產生的?
    這種說法的根據是,老子的自然觀都是以天地萬物來比喻的。老子所說的「自然」和今天所說的「自然」是一回事嗎?然而明顯的問題是:「自然界」這個詞是近代西方思想影響下的產物,先秦時期是沒有這種概念的,因此上述觀點遭到了普遍的質疑。仔細分析,其實這兩種看似對立的意見並非不可調和。
  • 萬物皆大道生成,萬物不離道,萬法不離道,萬靈不守道則亡
    萬物皆大道生成;萬物皆大道載體;萬物不離道,萬法不離道;萬靈不守道則亡;道雖難悟,不離萬物生靈。悟道證道,先修無垢之心。心欲不淨,大道無理可證。天地宇宙萬物生靈,皆由大道化生顯化而生成。因此,一切天地萬物生靈,皆應該遵循大道法則而行。凡逆「大道創造法則」之萬物生靈,則無法超脫,生命輪迴之劫難。萬物生靈之生成,皆為大道化生而出的德性顯化,亦可稱之為,生命靈性。
  • 宇宙起源於「無」,萬物「無中生有」,《道德經》已窺見宇宙奧秘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麼一句,「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意思是說,無是宇宙萬物的起源,有是萬物的開端。首先咱們說宇宙,「宇」指的是時間,「宙」指的是空間,「宇」和「宙」合起來就是萬事萬物的時間和空間。
  • 伏羲八卦是宇宙萬物演變過程的抽象圖,能量變化是萬物誕生的根本
    說的是伏羲八卦如何誕生的過程,實際上這也是宇宙萬物生成的過程。宇宙起源於一片混沌,這個時候的宇宙是人類無法認知的,之後誕生了一個叫太極的規則,這應該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就是從無極到太極的過程。由太極生陰陽,再從陰陽兩氣變化而成八卦。
  • 道,宇宙、萬物、自然界、人、自然現象
    有了「道」這個名稱,我就可以開口說話了,但我所說的,卻不是那個永恆的「道」,在「道」還沒有被我定名稱之前,是萬物的起源,是宇宙一切奧妙的由來。名稱被定下來,就等於有了起始、有了開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生成源於一,我稱之為「母體」,而母體源於「道」,「道」與「母體」緊密牽連,從而創造萬物。
  • 易經宇宙生命~參透天機,追溯萬物起源
    元氣是宇宙生成之前由反生命形態的物質能量所化生,是以氣的形態散布在宇宙之中,包羅天地,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大無可際,微不可察,精之至也,混沌為一。氣是組成宇宙物質形態的最微小的物質,氣以不同的運動轉態,充塞寰宇,至精無形,散而成氣,聚而成形,動而為陽,靜而為陰,動靜相推以生天地,在天則序列星辰,在地則發生萬物。宇宙之中的一切生命形態,都是有氣的聚合彌散兩種形式構成的,無形之氣凝聚而成有形之質,形之消散彌而復歸無形之氣,生命總是遵循著氣運轉的兩種狀態周而復始,運行不怠。
  • 漢代形成的這套宇宙生成模式,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了解一下
    老子將之勉強命名為「道」,並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道」生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周易·繫辭上》則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提出了太極生成萬物說。比較特別的是,1993年,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出土的楚簡《老子》丙篇後《太一生水篇》,在論述宇宙生成模式時,突出了「水」的基質作用——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而生成天,天反輔太一而生成地,接著天地生神明,神明生陰陽,陰陽生四時,四時生寒熱,寒熱生溼燥,溼燥互相作用,生成了歲。
  • 漢代形成的這套宇宙生成模式,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了解一下!
    老子將之勉強命名為「道」,並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道」生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周易·繫辭上》則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提出了太極生成萬物說。比較特別的是,1993年,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出土的楚簡《老子》丙篇後《太一生水篇》,在論述宇宙生成模式時,突出了「水」的基質作用——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而生成天,天反輔太一而生成地,接著天地生神明,神明生陰陽,陰陽生四時,四時生寒熱,寒熱生溼燥,溼燥互相作用,生成了歲
  • 宇宙、萬物之母已發現!
    ,由誰設計創生的——誰是宇宙萬物之母?——祂是誰?多麼希望有一種方式能夠認知,或能瞬間到達遙遠的星體上,實現人類的跨界……從無到有在沒有日月星辰之前,沒有萬物之前,宇宙間是怎樣的狀態呢?是完全的空無嗎?空無之時是怎麼回事?是在怎樣的空無狀態下,從無中誕生了有,並生成了宇宙,創生了日月星辰,創生了萬物,包括我們人類。怎麼會從無中生了有呢?它是怎樣神奇的過程。
  • 萬物玄同理論,詮釋宇宙萬物
    萬物玄同也是一種對宇宙萬物形而上的玄思玄想——動態平衡思維方式。對宇宙的玄思:宇宙歸元→萬物初一→玄之又玄→萬物玄同→…是認知宇宙的眾妙之門。對萬物的玄思:向內玄想系統之結構之結構…直至內無結構之玄子;向外玄想系統之環境之環境…直至外無環境之宇宙。對時空的玄思:奇點玄子→宇宙萬物→奇點玄子→…是宇宙層面的玄之又玄。老子從中照見了「無」,如來從中照見了「空」。
  • 何為宇宙萬物?道教中的宇宙分為哪些層次?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根據道家思想,把宇宙形成的奧秘與人存在的意義相結合,進而提出了一種宇宙觀。那麼,道教中的宇宙萬物從何而來呢?它們又分為哪些層次呢?自古以來,人們對人體的研究不曾間斷,總是想弄清楚自己從哪來,進而想知道自己生活的空間、宇宙從何而來,無論是現在的科學還是玄學,都樂此不疲,各抒己見。
  • 一個舊的宇宙的終止,也代表著一個新的宇宙即將生成
    一個舊的宇宙的終止,也代表著一個新的宇宙即將生成。我們一起往下看吧。點擊下方卡片,即可免費閱讀。《洪荒大聖》 作者:五行弟子劇情簡介:天地未分,鴻蒙未判之時,整個世界都是混沌,灰濛濛一片,方向不辨。除了這些成型的靈寶外,還有那即將化為靈寶尚未化為靈寶的材料,先天五行靈物,知識構成萬物最基本的材料了。後世許多靈寶都是其或先天或後天而成,並且它們還會化成無數煉製法寶的靈物。在混沌之中,還有一個至寶,那便是植物之祖的鴻蒙樹。它是和混沌三大至寶同時產生的,它的作用是分化萬物。首先產生的便是那先天五行樹木,金屬性的菩提樹、土屬性的人參果樹、木屬性的桂花樹,火屬性的扶桑樹、水屬性的蟠桃樹。
  • 萬物生成的順序
    萬物生成的順序是這樣的。道,德,物,形,象,符。道生,德畜,物生,形成,現象。象呈現之後,人可以用符號標識這些象,便有了符。符更進一步演化,就有了文。以文字承載大道,教化百姓,便有了化。文化就出現了。它們怎麼來的?《黃帝陰符經》告訴我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通過觀察天道而推知天文,以天文而定人文,以天倫定人倫。天倫定,則法天則地合於天。
  • 難道虛空與萬物是組成同一個宇宙生命的不同意識體?
    量子力學發現兩個互相關聯的粒子,無論分開多遠,他們都會同時發生糾纏,糾纏感應同時,速度遠超光速,這些現象說明宇宙在宏觀和微觀層面,有一種無形的東西把一切都聯繫在一起,這就是古人說的天人是合一的,也就是中醫」氣化一元論「所說的無形的炁使宇宙萬物串聯一體,當然這個炁不單只是空氣和大氣,而是無中生有的靈識之炁,萬物由靈識之炁構成。
  • 探索天地萬物生成的道理,宋代理學
    理學家的研究範圍從天地萬物生成的道理入手,這方面的代表著作有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沒錯,就是那位寫下《愛蓮說》的周敦頤。《太極圖說》晦澀難懂,後世學者研究起來十分困難,往往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為理學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邵雍是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他在研究過程中提出了「道生天地」的理論。他認為在天地之外,還有「道」。這樣的學術觀點充滿了神秘主義色彩。
  • 宇宙萬物都會走向終結?為什麼有這樣的規律?
    所謂的死亡終結都是我們給定義的,宇宙中的萬物都在不斷的變化,只有變化才是永恆的主題。對於單獨的生命來說長則百年光陰,短則朝生夕死,這對於我們來說是死亡是終結,但是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就是物質的聚集與消散的過程。
  • 「太極到人極」-儒學如何是完成宇宙生成與人間道德互相銜接的?
    今天我們接著昨天的內容,來看一看高大上的宇宙生成在儒學系統裡是如何與人間道德互相對接的。理學的重要根基理學最重要的根基就是完成了宇宙生成與人間道德的對接,只有解決這個問題儒學才有實力與佛教、道教相抗爭,所以我們很有必要仔細地看看周敦頤是如何完成此次銜接的。在周敦頤的理論裡,太極創造宇宙之後慢慢衍生出了陰陽和五行,「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 宇宙大同文化第一大學說——宇宙萬物同源說
    〇.宇宙萬物同源說宇宙大千世界、萬物生命存在著一個統一無分的始基源頭,那就是虛無0空。對0的體悟與認知必須摒棄人的後天意識入靜入空,進入先天無分別的天人合一境界去頓悟直覺。如果人類明了宇宙,宇宙萬物生命同根同源的大道真理,就會改變人類生發的無明悲劇而步入光明正道的生發!人類大同社會才能真正實現。宇宙萬物生命的同源性揭示了宇宙萬物生命的統一性,宇宙萬物生命的千差萬別性又是如何體現呢?
  • 圖靈獎得主Hinton:生命、宇宙和萬物只是4.398 萬億個參數
    【新智元導讀】生命、宇宙和萬物的奧秘究竟是什麼,是4.398 萬億個參數?GPT-3的究極進化就是AGI嗎?AI大佬們為此還產生了分歧。生命、宇宙和萬物的奧秘究竟是什麼?AI大佬們談GPT-3:生命、宇宙和萬物的答案,就只是 4.398 萬億個參數而已在GPT-3論文發表不久,神經網絡之父Geoffrey Hinton對最近媒體追捧的有1750億個參數的語言訓練模型GPT-3 的評價:
  • 萬物皆備於我,吾心即是宇宙,書寫萬物的格式,增刪宇宙的星圖
    星辰之主——萬物皆備於我,吾心即是宇宙,書寫萬物的格式,增刪宇宙的星圖。簡介:世紀之交,人類懵懂著踏入星空,就此暴露在諸神的視線之下。少年羅南背負著祖父的罪孽,走出實驗室,且看他:高舉燃燒的筆記,腳踏諸神的屍骨;書寫萬物的格式,增刪宇宙的星圖。當知:萬物皆備於我;必信:吾心即是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