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天地萬物生成的道理,宋代理學

2020-12-11 薩培喇談藝錄

理學產生於宋代,是儒家的思想哲學。宋代的理學家有很多,最著名的當屬「二程」,也就是程顥、程頤兄弟二人。雖然同為理學家,但他們之間的理論也不完全相通,比如同為理學家的朱熹和陸九淵曾經發生過激烈的辯論。理學家的研究範圍從天地萬物生成的道理入手,這方面的代表著作有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沒錯,就是那位寫下《愛蓮說》的周敦頤。《太極圖說》晦澀難懂,後世學者研究起來十分困難,往往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為理學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邵雍是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他在研究過程中提出了「道生天地」的理論。他認為在天地之外,還有「道」。這樣的學術觀點充滿了神秘主義色彩。另一位理學創始人張載認為,「地物也,天神也。」這樣的觀點就比較容易理解一些了。

張載和「二程」關係很好,並且他們還有親戚關係,張載是「二程」的叔叔。他們三人的學術觀點比較接近,他們認為「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這一切都要歸結於內心,用心指引。

南宋著名學者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的研究結論顯得有些綜合性,他承認「太極生陰陽,理生氣也」。這句話十分難懂,可以理解為,朱熹覺得物質是客觀存在的,除此之外還有神秘的自然力量主宰萬物的精神。現代學者把他的研究結論歸入「客觀唯心主義範疇」。

前文已經說了,陸九淵和朱熹的研究成果截然相反。陸九淵認為「吾心即是宇宙」,離開了「心」,一切都不存在。古人用儒家學說觀點研究自然科學,這一點估計很多現代人都無法理解。這和經學在學術界佔據統治地位有關,古人學習文化,都是從「四書五經」中獲取知識。這樣的知識結構,讓他們認為儒家經典包含了天下所有的學問。

這幾位理學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有講學的經歷,並且廣收門徒。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成為文人群體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朝廷官員對他們採取的態度就變得比較曖昧了。比如「二程」,他們是出生於洛陽的世家子弟,交友廣泛,祖輩、父輩都是朝中的重臣。恰逢當時王安石變法,洛陽聚集了一大批保守派勢力,「二程」成為了王安石變法的反對者。因研究結論不同而產生的爭議原本屬於學術範疇,但這種爭議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之後,就成了黨派之爭。

由於這種狀況,在宋神宗年間,理學家在朝廷上是不得寵的。宋神宗駕崩之後,宋哲宗年幼,朝中大權由高太后掌控。新政的推行受到了阻礙,理學家在朝廷中的地位才得以不斷提升。到了南宋時期,理學家不關心國家大事,還在探討學術爭端,讓理學研究蒙受到了很多詬病。其實,研究學問沒有錯,但忽視了家國大事,這就是大錯特錯了。

拓展閱讀

南宋的滅亡和他有關

《嶽飛傳》中的大反派,金國皇子金兀朮

實景入畫,天然美好,石濤繪《松風書齋》

北宋著名詞人,晏殊和晏幾道

相關焦點

  • 理學詩,寫詩的同時還得講哲學,宋代理學如何讓詩歌變得理性起來
    現在讀書人手持雙股劍,一把是對詩歌的壟斷,一把是對天下萬物道理的注釋,他們雙劍合一,將情理揮灑向人間。前代作者的詩文瞬間什麼也不算了,杜甫這樣社會責任感在唐朝偏重的詩人也被程頤認為詩作全是閒言語。天地君親師,三綱五常的確立成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理念。既然理存在在天地萬物間,那麼詩歌當然也是包含了理的。這種強烈的唯心主義思想浪潮席捲了知識分子界,詩歌必須含有理的存在。當時流行活處觀理的理學詩理論,即在詩歌最具有畫意的詩句中尋找理的存在。
  • 中國古代儒學最後的輝煌——宋代理學
    作為宋代哲學核心的理學,對自然及社會規律的思考乃至理學中《易經》象數學派的形成,正是宋代科學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其次,理學的興起與宋代政治特點密切相關。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唐末五代十國長期混亂、分裂的政治局面,重新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
  • 中國哲學史上的最後一座高峰——宋代理學
    作為宋代哲學核心的理學,對自然及社會規律的思考乃至理學中《易經》象數學派的形成,正是宋代科學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其次,理學的興起與宋代政治特點密切相關。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唐末五代十國長期混亂、分裂的政治局面,重新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
  • 「朱子理學」之理氣論
    理,這個學術思想的概念,最早是孟子與《易傳》論及的,有「條理、道理、準則」的含意。隨後,莊子、荀子、韓非等將理引伸為「治理、規律」。歷經秦、漢、魏、晉到唐朝,理被逐步發揮為倫理思想。北宋儒學家(亦即理學先師),把理作為哲學最高範疇,是宇宙萬物與人類社會的本原。朱熹集理學之大成,建立了以「理」為核心的理氣論。
  • 蘇舜欽與宋代理學的「種子」
    事實上,宋代理學的發微可以追溯到「宋初三先生」(胡瑗、孫復、石介),這種觀點已被後世理學家所認可。蘇舜欽與「三先生」處在同一時期,從目前發現的史料來看,他與「三先生」並無密切的來往,但其思想與三先生頗多相合之處,從中可以捕捉和發掘出宋代理學的一些重要因子。
  • 老子:道生成於天地之外運行於天地之內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有物混天成,先天地而生,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意思就是有個東西是在天地之前就存在的,不知道他是什麼叫什麼名字,於是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叫道。這給我們什麼啟示呢?那就是道並非不可理解,而是很容易理解,道就是那個先天地而存在的實物的名字。可道僅僅就是個名字嗎?我們發現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道其實早已有了規律和規則的含義。
  • 宋代理學大師張載和橫渠四句,是如何一步步影響文人脊梁的
    理學被現代學者譽為我國古代最完備、最精緻的理論體系,是因為理學的中心觀點始終離不開「理」,「理」是道理、義理、本心、信仰等元素相互融合後的統稱,世界萬物精神層面的東西,都由它衍生和發展壯大。邵雍生於河南林縣,著作有《伊川擊壤集》、《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他是宋代理學家裡文學成就最突出的一個,常常以文學的方式闡述理學理念,觀點通俗易懂,傳播甚廣。同時,對宋代「以理入詩」的詩學觀點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
  • 「太極到人極」-儒學如何是完成宇宙生成與人間道德互相銜接的?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近思錄》裡的名篇《太極圖說》,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知道了:周敦頤從《易經》中探索出「無極而太極」的終極真理,填補了儒學的空缺。今天我們接著昨天的內容,來看一看高大上的宇宙生成在儒學系統裡是如何與人間道德互相對接的。
  • 「宋明理學」之中的「理」,指的到底是什麼,你知道嗎?
    之所以稱之為「宋明理學」,是因為「理學」在宋朝建立之後,在明朝成為正統的官方哲學,在現實政治中佔了統治的地位,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明之後的科舉考試所考內容皆為四書所限,而對四書的解釋,也是以朱熹的學說為標準答案。那麼「宋明理學」之中的「理」,指的到底是什麼,你知道嗎?
  • 究竟什麼是理學?
    這個想法就是理學。理學就是想總結出一條能使大家過上幸福生活的道理,能夠把那些「五常」、「十誡」統一起來的最大道理,其名字自然就叫「道學」或者「理學」,後來就慢慢統一成「理學」。哲學是「講清楚」的學問,其核心內容是講清楚有關生活的2個大問題(每個大問題又包括2個小問題):「是什麼」和「為什麼」,「要怎樣」和「為什麼要這樣」。怎樣才能過上幸福生活?
  • 心性論作為朱熹理學思想的核心,探索了人倫和社會道德的規範
    心性論作為朱熹理學思想的核心,探索了人倫和社會道德的規範朱熹認為本體的心(道心),是天理的反映,人心不善即為人慾,主張通過修身使人心服務道心。朱熹「存理滅欲」思想與孔子的「克己復禮為仁」和孟子的「養心莫善於寡慾」觀點有異曲同工之處。
  • 宋明理學研究的新氣象
    楊國榮認為,「新理學」是就其作為儒學新形態而言,「道學」是性與天道之學的簡稱,「理學」則從普遍之理與特殊之理的統一來討論性與天道之學。理學與士大夫歷史上的理學,興起於士大夫的改革活動,源於士大夫的思想創造,表達了士大夫的主體意識。
  • 宋代蜀學與宋代理學 ——地域文化與時代思潮的互動及其意義
    宋代四川理學是宋代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產生與發展,是與宋代蜀學同宋代理學的互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既與整個宋代理學的產生和發展演變分不開,同時在蜀地內外學者的相互交流中,也直接促進了宋代理學的發展,並以其獨特的理論,豐富了宋代理學的內涵。由此宋代蜀學與宋代理學的互動在宋代理學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於促進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宋明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 兩宋理學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影響至深至遠
    我們的很多思想觀念和風俗習慣,甚至生活方式都與這些學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宋代的理學是什麼樣的學說,又對中國的知識分子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講道德說仁義理學的架構理學是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標誌,是由北宋五子創建,代表人物為程顥,程頤兄弟和朱熹。
  • 朱熹是客觀唯心主義理學的集大成者,他如何繼承與發展理氣論的?
    朱熹是客觀唯心主義理學的集大成者,他如何繼承與發展理氣論的?朱熹是客觀唯心主義理學的集大成者。唐末五代封建倫理綱常被嚴重擾亂,朱熹努力重建新儒學以適應時代的變革。他繼承並創新了程顥、程頤的理學思想,同時兼採周敦頤、張載、邵雍等人的觀點,融合佛、道二說,建立了一個系統、精緻、嚴謹的龐大理學思想體系。
  • 宋代理學和發展:為什麼朱熹是個兩面派?存天理滅人慾如何提出的
    理學是中國古代比較完備,比較全面的一個理論體系,迄今為止影響巨大。在他們哲學的中心觀念是「理」,意思大概就是把「理」說成是產生世界萬物的精神的東西。從宋代理學產生的一個時代背景來看就是北宋中期起,儒學領域出現了新的現象,儒學的學者們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教的活動,同時又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思想,因此就形成一種以理為核心的一種儒學體系。從而理學就是融合儒家 佛教道三教合一教的思想產物。
  • 宋代理學和發展:為什麼朱熹是個兩面派?存天理滅人慾如何提出的
    理學是中國古代比較完備,比較全面的一個理論體系,迄今為止影響巨大。在他們哲學的中心觀念是「理」,意思大概就是把「理」說成是產生世界萬物的精神的東西。 從宋代理學產生的一個時代背景來看就是北宋中期起,儒學領域出現了新的現象,儒學的學者們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教的活動,同時又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思想,因此就形成一種以理為核心的一種儒學體系。從而理學就是融合儒家 佛教道三教合一教的思想產物。
  • 宋明理學同步檢測(含答案)
    宋明理學同步檢測(含答案) 2013-01-01 14:49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唐代的科舉制度與北宋五子的理學,所帶來的歷史意義
    這都影響到宋代理學。所以,李翱的心性理論不僅是為儒學的改造指出了人手處,也成為宋代理學心性論的先聲。只是他所主張的性情相互依賴的觀點則未引起宋代理學家們的注意。韓愈所領導的「古文運動」雖然很快沉寂了,但他倡導復興儒學,卻反映了時代的要求。
  • 以誠為本思想經久流傳,試析宋代理學的誠信倫理思想
    同時,「誠」的概念在理學家那裡也並非僅僅是一個抽象概念,它也體現在天地萬物大化流行的真實目的以及存在於人的真情實感中。由於理學家所強調「誠」的功用與維護封建統治的目的更加趨同,也就使其原有活潑的主體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了。一、周敦頤:「誠」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周敦頤(1017~1073),為理學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