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寯——中國近代建築理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2020-12-17 建設工程教育網

  童寯(1900年—1983年),字伯潛。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中國近代造園理論研究的開拓者,中國近代建築理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遼寧瀋陽人,滿族。

  簡歷

  1900年10月2日出生於奉天省城附近東臺子村。

  1910年9月入奉天省立第一小學,1917月年入奉天省立第一中學。

  1921年7月中學畢業後在天津新學書院專修英語。

  1921年入北平清華學校。

  1925年畢業於清華學校高等科。同年秋,公費留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曾與楊廷寶(楊為師兄,時已畢業,但與童常有往來)、梁思成 陳植等同窗學習。

  1928年冬獲建築學碩士學位。此後在費城、紐約兩地建築師事務所實習、工作各一年。

  1930年春,赴歐洲英、法、德、意、瑞士、比、荷等國考察建築,經東歐回國。

  1930年秋回國,任瀋陽東北大學建築系教授,1931年6月,梁思成赴京「中國營造學社」任職,童繼任系主任。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建築系解散,與趙深、陳植在上海共同組建「華蓋建築師事務所」。抗戰爆發後1938年在重慶、貴陽設華蓋建築師事務所分所。

  1944年,應劉敦楨之邀抵重慶,任中央大學建築系教授,授課之餘繼續華蓋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業務;抗戰勝利後遷回南京。

  1949年,中央大學改名南京大學後,專任南京大學建築系教授。1952年南京大學建築系等工學院系科獨立組建南京工學院(1988年改名東南大學),任南京工學院建築系教授。

  1983年3月28日逝世於南京。

  主要設計作品

  1932~1952年間,他主持或參加的工程項目有100多項,代表作品有:

  1932~1933年,南京寧海路新住宅區私人住宅,南京原國民黨外交部大樓及官舍,南京下關電廠,南京首都飯店,上海恆利銀行,南京陵園孫科住宅,上海大上海大戲院。

  1934年,上海金城大戲院,南京盧樹森住宅,南京陵園張治中住宅,何建住宅,上海公寓數幢。

  1935年,上海浙江興業銀行,南京金城銀行別墅。

  1936年,南京陵園中山文化教育館,南京故宮博物院保管庫。

  1937年,南京水晶臺地質礦產陳列館,地質調查所,原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辦公樓、圖書館,南京白下路原國民黨政府審計部辦公樓。

  1938年,四川資中酒精廠,重慶煉銅廠。

  1939年,貴陽花溪清華中學,大夏大學教舍。

  1941年,貴陽花溪貴築縣政府,清華中學。

  1942年,貴陽貴州省兒童圖書館。

  1943年,貴陽民眾教育館。

  1946年,南京下關工人福利社,南京小營航空工業局。

  1947年,南京孝陵衛政治大學校舍、宿舍,南京高樓門公路總局。

  1948年,南京薩家灣交通銀行,江南鐵路公司建設大樓。

  1952年,上海楊樹浦電力學校教室、禮堂等。

  主要論著

  著作:《江南園林志》《新建築與流派》《蘇聯建築》《造園史綱》《日本近現代建築》《建築科技沿革》《近百年西方建築史》

  論文:《外中分割》《隨園考》《北京長春園西洋建築》

  英文論著:《Chinese Gardens》(中國園林)、《Foreign Influence in Chinese Architecture》(中國建築的外來影響)

  畫冊:《童寯畫選》、《童寯素描選》等

  《童寯文集》四卷

相關焦點

  • 令人難以忘懷的中國園林研究先驅者——童寯
    童寯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照中國近現代建築學家中,有公認的「中國建築四傑」——梁思成、楊廷寶、童寯、劉敦楨。他們開創了中國現代建築創作先河,推動了中國建築史發展,在國家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我國近代造園理論研究的開拓者——童寯。童寯與父親恩格(右)在瀋陽浩然裡童寯,1900年出生於東北,是滿族人。童寯是家裡的長子,其父對他的家教非常嚴格,所以他從小就能熟讀古文,隨後又接受了大量西式現代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銘記建築泰鬥,東南大學舉辦《童寯、李劍晨誕辰120周年紀念展》
    交匯點訊 11月30日,《童寯、李劍晨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東南大學開展。今年是南京工學院建築系(現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童寯先生和李劍晨先生誕辰120周年。
  • 童寯作品集合,小編力薦《江南園林志》
    童寯(拼音: Tóng Jùn),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他設計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創新精神。數十年不間斷地進行東西方近現代建築歷史理論研究,對繼承和發揚我國建築文化和借鑑西方建築理論和技術有重大貢獻。他是位建築界融貫中西、通釋古今的大師。
  • 東大辦展紀念建築大師童寯與國畫大師李劍晨
    兩位先生同為建築系教授,博貫中西、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都為中國建築與藝術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畫展開展  據介紹,童寯先生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中國第一代傑出建築師,中國近代造園理論和西方現代建築研究的開拓者。
  • 中國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築大師,梁思成上榜,你還知道有誰嗎?
    原標題:中國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築大師,梁思成上榜,你還知道有誰嗎? 楊廷寶(1901.10-1982.12),字仁輝,國立中央大學建築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開拓者之一
  • 致敬中國近現代建築五宗師:楊廷寶、童寯、劉敦楨、呂彥直、梁思成
    中國近代建築處於承上啟下、中西交匯、新舊接替的過渡時期,這是中國建築發展史上一個急劇變化的階段。這期間出現了很多建築大師,其中楊廷寶、童寯、劉敦楨、呂彥直、梁思成被並稱為中國近現代建築五宗師。
  • 童寯、李劍晨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
    2020年是南京工學院建築系(現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童寯先生和李劍晨先生誕辰120周年,為繼承和弘揚兩位前輩精神,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特舉辦《童寯、李劍晨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人物簡介 /Profile/童寯先生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中國第一代傑出建築師,中國近代造園理論和西方現代建築研究的開拓者。他是建築界融貫中西、通釋古今的大師,被公認為「中國建築四傑」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國近現代建築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
  • 人文志 | 中國建築四傑
    梁林二人保護的,遠不是古建,而是鮮活的建築歷史、沉澱的建築知識與人文的建築情懷。梁思成在測繪善化寺普賢閣鬥拱後尾時留影林徽因在正定開元寺鐘樓梁上《清式營造則例》是梁思成先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中國建築史界的一部重要教科書,被稱為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兩部"文法課本"之一。
  • 十位建築教育家了解一下
    童寯,滿族,1928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他設計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創新精神。數十年不間斷地進行東西方近現代建築歷史理論研究,對繼承和發揚我國建築文化和借鑑西方建築理論和技術有重大貢獻。他是位建築界融貫中西、通釋古今的大師。早在30年代初,進行江南古典園林研究,是我國近代造園理論研究的開拓者。
  • 紀念|建築師童寯誕辰120周年:將園林與建築合攏於雙手
    童寯(1900-1983),中國當代傑出的建築學家、建築師、建築教育家。他曾設計過南京原國民政府外交部大樓、上海大戲院等100多處建築,所著的《江南園林志》是研究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經典著作。1930年代,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歸國後的童寯任教於東北大學、中央大學建築系,與楊廷寶、陸謙受、李惠伯並稱為中國建築師中的「四大名旦」。
  • 童寯誕辰120周年
    四五十年代,他著手西方現代建築的系統性研究。與此同時,面對傳統園林的式微,童寯遍訪江南名園,以畢生精力完成細緻而凝練的記錄和理論分析。「澎湃新聞·藝術評論」近日專訪了童寯之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童明,在他看來,童寯對於今天的意義不只存在於建築學界的專業領域,在今天,他和當時一批擁有自由獨立人格的學人,就像一面鏡子,讓人反思未來的方向。
  • 他是中國近代建築大師,一生只為讀懂園林之美
    說起中國建築史上的大師,童寯(Jùn)這個名字,顯得有幾分陌生。 作為近代中國第一批建築師,童寯曾和梁思成一道留學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西學素養深厚,並深受新建築運動的影響。 留學歸國後,他卻終其一生,潛心於中國古代園林的考察與研究。 要問童先生對園林有多熱愛?
  • 水彩記錄二戰前的歐洲光影 童寯寫生作品入藏東大
    這些圖像並不是出自哪位名聲煊赫的畫家,而是來自一位建築學者1929年訪學歐洲時隨行留下的寫生。數十年時光白雲蒼狗,昔日行旅中的人聲鼎沸已然遠去,甚至圖上的建築也因二戰的侵襲難覓身影,但透過這些偶有蟲蛀的泛黃紙張,依稀可以感受到這位先學的難掩的才情和極致的專業素養。留下這批畫作的人,就是與劉敦楨、梁思成、楊廷寶並稱「建築四傑」的童寯,也是東南大學建築學科的創始人之一。
  • SEU人物|童寯:重返園林中的精神世界
    在建築創作、建築理論以及建築教育等方面為我國現代建築事業的發展都做出了巨大貢獻,是我國近現代建築的一代宗師。曾設計過南京原國民政府外交部大樓、上海大戲院等100多處建築,所著的《江南園林志》是研究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經典著作。自抗戰勝利後執教於國立中央大學建築系,隨後持續在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任教直至辭世。
  • 園林是中國人看待建築和植物的方式,西方又與東方有何不同?
    浦睿文化和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童寯的《東南園墅》、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張琴的童寯傳記《長夜的獨行者》。而與此同時,童寯之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童明策展的「覺醒的現代性——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中國第一代建築師」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童寯正是當年最早留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那一批建築師之一。
  • 這是一代建築宗師絕筆之作 描述了中國「如畫之園林」
    《東南園墅》童寯 著 浦睿文化·湖南美術出版社根據建築學者張琴撰寫的《長夜的獨行者:童寯1963-1983》,《東南園墅》寫作緣起,是1977-1978年期間童寯接待歐洲的一個代表團,很多成員竟然以為中國園林是學習日本的,在那時,童先生就有了願望,要糾正這種認識偏差,要讓世界更多地認識中國園林。這也是《東南園墅》為何用英文寫作的原因。
  • 長夜的獨行者 | 童寯先生誕辰120周年
    在他人生的最後二十年,他的圈子小得只剩下南工建築系的一張書桌,但他的學術視野卻包羅古今中外:從中國古典園林的考證,到東西方建築的比較,再到雕塑、繪畫史的研究。1983年3月,童寯沒法寫字了。他在病床上口述全書結尾,由童明的哥哥童文代為記錄,一同完成《東南園墅》。它的成書時間經歷了漫長的50年。△童寯與梁思成、劉敦楨、楊廷寶並稱「建築四傑」。作為中國第一代建築師,參與國民政府南京外交部大樓、上海大戲院等建築設計。童寯也是近代研究中國古典園林第一人,著有《江南園林志》《東南園墅》等作品。
  • 童寯誕辰120周年|童明談其祖父:重返園林中的精神世界
    今年是知名建築學家童寯誕辰120周年,作為20世紀的同代人,他見證了現代性如何以建造的形式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童寯是第一批赴美學習的建築師,歸國後,在三十年代加入上海華蓋建築事務所,以建築實踐來參與中國城市的現代化進程。四五十年代,他著手西方現代建築的系統性研究。與此同時,面對傳統園林的式微,童寯遍訪江南名園,以畢生精力完成細緻而凝練的記錄和理論分析。
  • 童寯《東南園墅》再版:情趣在此之重要,遠勝技巧與方法
    以半世紀研究寫成的「大書」1932年,因為「九·一八」事變剛從東北大學建築系離職不久、遷居上海的童寯開始迷上江南古典園林。他是中國去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留學的第一批中國留學生的一員,和梁思成、楊廷寶、陳植等是同學。童寯和陳植、趙深在上海成立了「華蓋建築師事務所」。
  • 那些不能遺忘的溫潤:從中國建築到亞洲建築研究
    建築系小樓迎來了幾位先生,平素不苟言笑的他們此時卻面露激動,這裡發生了一件日後寫入中國建築史的事情——新中國第一個研究中國建築的學術機構——「中國建築研究室」剛剛誕生,主持人是建築學界泰鬥劉敦楨。」——劉敦楨、童寯、梁思成、楊廷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