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建築史上的大師,童寯(Jùn)這個名字,顯得有幾分陌生。
作為近代中國第一批建築師,童寯曾和梁思成一道留學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西學素養深厚,並深受新建築運動的影響。
留學歸國後,他卻終其一生,潛心於中國古代園林的考察與研究。
要問童先生對園林有多熱愛?他曾說:
「至於園林,對其中幾個最著名的,我幾乎熟悉它們的每塊石頭。」
1963年出版的《江南園林志》,是童先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1932年到1937年間,童寯在沒有任何經費資助的情況下,隻身遍訪江浙兩省私家園林,共計109座;並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寫成《江南園林志》一書。
當時,這部書稿得到了梁思成、劉敦楨等人的高度評價,無奈盧溝橋戰事爆發,出書一事被耽擱。待真正出版,已是25年之後。
《東南園墅》,則是童先生向世界介紹中國園林藝術的一部作品。
相較於理論派的《江南園林志》,這本書更適合對園林建築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全書以英文寫就,既包含1937年童先生為《天下月刊》所寫的關於「中國園林設計」的內容,也有1979年所寫的《中國園林植物配置》。
除此之外,園林與文人的關係、建築與布局、裝修與家具、疊石、東西方比較、園林沿革等,無不涉及,篇幅雖短,卻字字珠璣。
1983年3月,童先生在病榻上口述了《東南園墅》的結尾部分,全書完結。
兩周後,他匆匆辭世,唯留下「情趣在此之重要,遠甚技巧與方法」的思路,給後人以啟示。
全新修訂版《東南園墅》,採用中英對照。
中文部分,由童寯之孫、同濟大學教授童明執筆翻譯,採用似於古代駢文的文體,還原了漢語的意味,簡潔雅致。
同時將童先生的英文原文附在書末。
《東南園墅》
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限時特惠68元(原價96元)
優惠結束時間:12月11日23:59
使用優惠券僅售¥58
上左:梁思成 上右:劉敦楨
下左:楊廷寶 下右:童寯
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有公認的「建築四傑」,分別是梁思成、劉敦楨、楊廷寶和童寯。其中「童寯是唯一無任何官職,在公共場合露面最少的一位」。
從1900年出生到1983年去世,童寯一生經歷了晚清、民國和共和國三個時代。
童寯出生在東北一個滿族家庭中。父親恩格是家族裡的第一個讀書人,勤奮好學,熟讀經史。他從小耳濡目染,獲得了紮實的古典文學修養。
中國留學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
從左至右:童寯,過元熙,陳植(童寯家屬提供)
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集體照
後排左二:童寯(童寯家屬提供)
1921年,他進入清華學堂高等科學習,後留學美國學習建築,與梁思成、楊廷寶、趙深、陳植等人為同學。這一批人,正是日後中國的「第一代建築師」。
《童寯畫選》中的旅歐畫作
離開美國後,童寯到歐洲環遊了四個月,畫了許多畫,也目睹了新建築運動的成就。
歐洲之旅結束,童寯返回故鄉瀋陽,出任東北大學建築系教授。再後來,戰爭爆發,他移居上海,加盟上海「華蓋建築事務所」,開始了建築創作生涯。
大上海大戲院夜景(童寯家屬提供)
金城大戲院(童寯家屬提供)
南京地質博物館
在這段時間內,童寯參與設計的作品有:南京外交部大樓(今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大上海大戲院(今大上海影院)、南京首都飯店、南京下關電廠(今大唐南京發電廠)、上海「浙江新業銀行」,等等。
建國後,童寯先生在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建築系從事建築理論和教學工作,直到逝世。
晚年的童寯
按照家人的說法,童先生對於江南園林的最後一次探訪,是在上海淪陷前。
「他再也沒有勇氣重返故園,雖然只有咫尺之遙。但他一有機會就會不斷打聽它們的現狀。他太怕這些國粹毀於日軍炮火、國共內戰、『土改』和『文革』浩劫。這些園林的存在,似乎比他自己的存在還要重要。」
在生命的最後,童寯將大部分精力花在了一本介紹江南園林的小書上——《東南園墅》。
那些美麗和有趣的江南園林,大概常常會在他夢境中出現。
《東南園墅》
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限時特惠68元(原價96元)
優惠結束時間:12月11日23:59
新用戶領券僅售¥58
「中國古典之園林,實為三維中國畫卷。」
在童寯看來,中國畫師與造園家,其實難分彼此,因此在《東南園墅》的開篇,他這般寫道。
元 倪瓚《容膝齋圖》
一幅典型的中國山水畫,上端有遠山,中間是流水,近處有老樹,樹底下一個簡陋的茅屋。童先生代普通人發問:「如此鬥室茅舍,何以能入高碩之人?」
這個問題,讓當代建築師、2012年普裡茲克獎得主王澍,深受啟發:
「如果說,造房子,就是造一個小世界,那麼我以為,這張畫邊界內的全部東西,就是園林這種建築學的全部內容,而不是像西人的觀點那樣,造了房子,再配以所謂景觀。換句話,建造一個世界,首先取決於人對這個世界的態度。」
童先生曾說:「今天的建築師不堪勝任園林這一詩意的建造,因為與情趣相比,建造技術要次要得多。」
這也是他在《東南園墅》中另一個重要而精彩的觀點。
對中國文人而言,「情趣」因師法自然而起,「自然」顯現著比人間社會更高的價值。園林作為文人直接參與的生活世界的建造,以某種哲學標準體現著中國人面對世界的態度。(王澍語)
除了解析園林的美學內涵與中國文人的關係,童先生還細說了古代園林中的建築與布局、裝修與家具、疊石、植物配置等營造技法,並對東西方園林的特點作出比較。
在書末,附有江南有代表性的40餘座園林的歷史沿革,如拙政園、留園、瞻園、豫園、寄暢園等。讀者大可把它視作一個導覽手冊,非常實用。
書中還搭配有大量珍貴的園林舊照,拍攝者是原來在蘇州園林局工作的鄭可俊。
以及人氣攝影師青簡拍攝的部分園林圖片,帶你一窺園林「未見之景」。
蘇州 留園 涵碧山房
蘇州 拙政園 小飛虹雪景
江陰 適園
揚州 個園
「西方園林實則悅目,中國園林意在會心。」
「唯文人,而非園藝學家或景觀建築師,才能因勢利導,籌謀一座中國古典園林。即便一名業餘愛好者,雖無盛名,若具勉可堪用之情趣,亦可完成這一詩性浪漫之使命。須記之,情趣在此之重要,遠甚技巧與方法。」
——童寯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新用戶領券僅售¥58
點這裡,購買《東南園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