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欣賞——李清照的一首詞孤雁兒

2020-12-06 星火情殤

孤雁兒

宋~李清照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簫簫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北宋京都汴京被金國佔領,北宋滅亡,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從故鄉青州逃難到了建康,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南京。

李清照的丈夫趙名誠不久就病逝在建康,李清照孤身一人,漂泊在亂世中,過著居無定所,孤苦伶仃的日子。

這是在一個春天到來的季節,具體時間已經無從考證,俗話說女子傷春,男子悲秋,孑然一身的李清照看著開放不久的梅花,思念起自己的丈夫來,因而做了這首梅詞,以此悼念自己的亡夫趙明誠。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感情真摯的悼亡佳作。

第一句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早晨從睡眠中醒來,起床後,無窮無盡的傷感和思念就湧上了心頭。

藤床和紙帳是古人用來形容日常簡陋,悽涼無趣的生活。

李清照用此來說明自己寂寞孤苦的寡居生活。而無佳思更是體現了作者內心中的悽涼,已經沒有了任何好的心情。

第二句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一個寒字和一個水字,前後呼應,寫出了悽寒的住所環境,以及作者內心如水一樣的悽涼痛苦心情。

寒冷的屋子裡,只剩下一爐沉香斷斷續續散發著飄渺卻有形的香菸,陪伴著孤苦伶仃的我,我悲苦的愁緒,如水一樣清涼,縈繞著我卻又無蹤跡可尋。

這句詞把室內的寒冷寫成了可以看到的香菸,把悲苦寫成了可以觸摸到的冷水,使作者內心不可言傳的悲苦,變成了可以看到觸到的具體形象,詞寫到了這個境界,讓人不得不感嘆李清照這位女詞人,真乃當時無人可比的一代才女。

第三句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直到第三句梅花才出現,這首詞是詠梅的,是一首梅詞。

竹笛一聲,立刻驚醒了滿樹的梅花,令這些梅花突然的就綻放了,帶來了春天來了的好消息。有的書裡記載的是多少遊春意,而不是多少春情意,本人覺得還是多少遊春意是正確的,因為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活著時,夫妻二人最喜歡雙雙戴著鬥笠披著蓑衣,出城遊春,踏雪尋梅。

這裡作者用梅心代表自己的心,聽到了一聲竹笛,梅花就開了,作者的內心也蕩起了一陣春情,想出去遊春尋梅。

下片第一句小風疏雨簫簫地,又催下、千行淚。

作者因為聽到了一聲竹笛,因此想出去遊春賞梅,忽然間內心就悲苦起來,想起了亡夫,外面突然間就颳起了風,下起了蕭蕭雨,此時作者坐在屋裡,也已經是滿臉是淚,雨催淚,淚如雨,到此,作者內心終於徹底的崩潰,所有的悲苦化作了如春雨一樣的淚水。

下片第二句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笛聲三弄,吹笛人就是指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

至此作者才點明了寫這首詞是因為思念亡夫,從無佳思,寫到情懷如水,最後千行淚,內心的情感一點點的積聚,最後噴湧而出,直至腸斷。

這首詞已經將悲傷思念的情感,不步步不僅僅寫成了言傳,甚至可以說達到了那種意會的境界,悽涼悲苦,已經溢出詞外。

最後一句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南北朝詩人陸凱贈好友範曄詩: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李清照用這個典故,來說明自己,即使折下一支梅花,找遍了天上人間,卻沒有一個人可以贈送。也表明了這世間,除了自己的亡夫趙明誠,再也沒有親近的人,也更加說明了一個寡婦無依無靠的那種悽涼生活。

整首詞,作者借詠梅悼念亡夫,以笛聲三弄,引出梅心驚破,來說明作者內心渴望出去遊春的心情,最後卻又以吹簫人去,折梅無人可贈的孤苦結局告終,可以說是字字啼血,句句含淚,將一個內心孤獨寂寞痛苦無依無靠的霜婦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

李清照只用了幾十個字,就把一個寡居婦人內心情感和外界環境融為一體,如此高超的藝術手法,讓人嘆為觀止。

這位集美貌,才華,富貴與一身的女詞人,真不愧為千古第一才女之名。

相關焦點

  • 李清照唯一一首悼亡詞,說盡人間孤寂!
    唐詩宋詞也不乏悼亡名作,如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蘇東坡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賀鑄的「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以及清詞中納蘭容若的「當時只道是尋常」等等都是悼亡詩詞中的名篇佳作。
  • 多少才情話宋詞:93. 一隻孤雁兒,雙目已空空,李清照
    多少才情話宋詞系列93. 一隻孤雁兒,雙目已空空,催下我千行淚,李清照床,是藤床,帳,是紙胡過的碧紗帳。人去也,樓空空,惟有室外風雨,吹下清照千行淚,流不盡,和江流……一隻孤雁兒,雙目已空空……寫到此處,教人不忍卒寫矣,我早已淚流滿面……可憐我不能穿越時空去跟清照一語,令清照片時不孤也,催下我、千行淚……外面松江上,此時風雨大作,似隔千年,為清照這隻孤雁兒勾動!!孤雁兒,李易安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 李清照作《孤雁兒》,明為詠梅,暗悼趙明誠,讀罷讓人肝腸寸斷
    李清照晚年曾寫過一首《孤雁兒》,同時還在這首詞前作了序,聲明是詠梅詞,但令人奇怪的是,全詞卻並沒有著重寫梅花,既沒有直接描繪梅花的色、香、姿,也沒有歌頌梅花的孤傲品性。李清照在這首《孤雁兒》裡實際上是描寫了在丈夫趙明誠去世後,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和悽涼悲絕的心情,因而此詞也被後人認為是一首悼亡詞。
  • 李清照的一首《孤雁兒》,是一首詠梅悼念亡夫的悽涼哀作
    本文由作者心海蕩漾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孤雁兒[悲悼]:藤床紙帳朝眠起——李清照《孤雁兒》此首《孤雁兒》原載於南宋黃大奧所編的《梅苑》卷一,原名為《御街行》,是一首詠梅悼念亡夫的悽涼哀作。在《古今詞話》中,無名氏所作的《御街行》詞中有「霜風漸緊寒侵被,聽孤雁,聲嘹唉。一聲聲送一聲悲,雲淡碧天如水」句,遂得名《孤雁兒》。此詞前有小序云:「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 李清照看不起前人的詠梅作,自己提筆寫一首,竟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李清照的清高自負是她一貫的寫作風格,《孤雁兒》寫於李清照中年時期,那時候李清照家境衰敗,舉案齊眉的丈夫早逝,李清照當時的心境可以說是悲痛孤寂,沒有其他的渠道,只好用自己的筆來舒緩心中的壓抑和悲傷。
  • 李清照覺得前人寫梅太俗,自己寫了一首,盡顯狂傲之氣,難以超越
    一首是《玉樓春·紅梅》,另一首是《孤雁兒》。其中《孤雁兒》最能體現出她「狂傲」的一面。先說《玉樓春·紅梅》「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釀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真正讓人感到驚豔的是她作的《孤雁兒》。「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她說前人所作的梅花都透著俗氣。從下筆之前就已經決定了。而且口氣不小,說自己嘗試著寫了一首以後,更加印證了自己的判斷沒有錯。
  • 一首無名氏所作的宋詞,卻使得這個詞牌從此改名
    詞牌決定著宋詞的格式,詞的寫作離不開詞牌。一首詞中字數的長短、句讀的連斷、音樂的抑揚、平仄的選擇都是由詞牌來決定的。即便宋詞發展到後來脫離了音樂的束縛,但詞牌依然決定著詞的格律平仄。但凡填詞,無不依照詞牌格律。歷史上詞牌數量極多,據統計至少有一千六百多個,僅僅兩宋詞人常用的詞牌就有八百多個。
  • 同樣的情感,不同的筆法,李清照寫婉約詞,悼亡之痛不輸蘇軾
    中華文化以唐詩宋詞達到巔峰,而詞句之美更有豪放派與婉約派之說,無論風格如何,詞句中用詞的優美與詞句本身的深意都令我們動容。宋代詞句創作達到了最高潮,之後能出其右的少之又少。恰此時,出了一個千古才女李清照,將詞句創作又帶入了另一層境界。
  • 李清照覺得前人寫梅,都很俗氣,自己寫了一首,成為詞中經典
    李清照的文採是被當時的世人所肯定的,在當時,就連她的丈夫也是因為她的文採而慢慢喜歡上她的。可見在當時,李清照的魅力是有多大的。但李清照並不是僅僅只有一身的才氣,她也有自己的傲氣,而這種傲氣主要體現在她寫的詞中。在她的詞中,有一首寫出了自己對前人詠梅的評價。
  • 李清照說:「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如果與《暗香.疏影》比呢
    李清照創作《孤雁兒》的時候,在詞前面加了一句話:「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爾。」這句話留給後世無限爭議,有的人不服,認為李清照有些狂妄自大,寫梅花的詞她的未必就是第一。也有人被李清照這種巾幗不讓鬚眉的氣魄徵服,強大的自信更添了賞詞人對這位易安居士的欽佩之情。那麼有沒有其它詞作能跟易安居士這首《孤雁兒》一較高低呢?
  • 李清照最自負的詞,連蘇軾都不放在眼裡,提筆作詞,竟流傳千古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這個名號,就算現在再厲害的人也不敢擔當,畢竟網絡傳得太兇,稍有不慎,玉石俱損,但是李清照藝高人膽大,偏偏不走尋常路,在那個封建時代,被譽為天花板的一些人文墨客。她竟然就敢直截了當的說出人家的不足之處,俗話說,人無完人,他們雖被稱為天花板的存在,但是也並不是完美無瑕的,所以,李清照的見解非常合適,在文學歷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宋詞,用詞簡單口語化,道盡李清照一生的遺憾
    說起宋詞,總能被其中的愛恨離愁所感觸,有的豪放,有的婉約,訴說著人間真情實感,更貼近生活,這也是宋詞和唐詩不一樣的地方。今天我們來品讀一首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她是婉約詞的代表,且她的一生有著傳奇和無奈,大起大落的人生讓她的詞有著更為豐富的情感,這首宋詞也道盡她一生的遺憾。
  • 婉約詞人李清照,寫了一首詠梅詞,盡顯孤傲,難以被超越
    這首《孤雁兒》李清照視它為證明她所說話的一個證據,來向人們展示她筆下的梅花,不是俗氣的,是改良創新的。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裡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這雖說是一首詠物詩,其實更是在託物寄情,她滿腦子還是她那逝去的丈夫——趙明誠。「說不盡」的思念除了是給自己的國家,更多的是給自己的丈夫,畢竟是自己的枕邊人,她怎麼能不去傷心呢?
  • 李清照最經典的悼亡詞,最後一句令人肝腸寸斷
    蘇軾這首詞,不炫技、不用典,全詞都是白描寫法,朗朗上口,讀起來就像是一個鄰家大叔,在我們面前哭訴喪妻之痛。正是因為這份發自肺腑的真摯,令這首悼亡詞流傳了千年,至今讀起仍令人淚目。一代詞宗蘇軾如此,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又何嘗不是。
  • 李清照心高氣傲自有道理,不屑前人之作,自己寫出這篇梅花詞
    李清照卻不將這些虛名看在眼裡,在自己的文中將他們幾個是批了個體無完膚。李清照這篇文學評論性質的文章,在當時為她招來了很多議論,甚至在生活上也有些許麻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她的這篇詞論對詩詞方面的剖析的確比較深刻到位,在文藝批評上價值頗高。
  • 李清照最經典的一首詞,全詞生動至極,堪稱宋詞裡的千古名篇!
    咱們中小學的課本上也經常會有她的詞,其中那句「尋尋覓覓悽悽慘慘戚戚」更是開創了宋詞的先河。李清照寫過了很多經典的詞作,其中早期的作品多為少女情懷的輕鬆明快的風格,而後期與丈夫的相識、相戀、相別都給她的詞風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逐漸變得悲情、幽怨、憂愁,例如《武陵春·春晚》、《聲聲慢·尋尋覓覓》、《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等等。
  • 李清照《孤雁兒》: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是李清照和趙明誠新婚離別後,李清照忍不住思念寫下的詞;「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是重陽節,李清照思念丈夫而作的詞;「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這是趙明誠出任蓬萊守,李清照思念他而作的詞句。
  • 李清照曾說: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她卻在18歲時寫下一首傑作
    如果說要列舉一種李清照最喜歡的花類,我想一定非梅花莫屬!李清照一生中,寫過許許多多首關於梅花的詩詞,幾乎首首都好。但是,她卻在《孤雁兒》的小序中說:「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這話,自然是千古第一才女的自謙之詞,李清照詠梅的詩詞佳句極多,隨手一列,便得許多。
  •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一首很火的宋詞,寫的究竟是什麼?
    而宋代詞人李清照,卻以一首《鷓鴣天·桂花》,讓金桂的氣質,在文學長河中大放異彩,尤其一句「自是花中第一流」,不知打動多少人。然而,這首看似詠桂花的宋詞,卻並不簡單,那麼在表象之下,又隱藏詞人怎樣的深意?它寫的究竟是什麼?
  • 歐陽修最牛婉約詞,開篇創宋詞經典,李清照仿寫一首,卻不及萬一
    這是一首典型的閨怨詞,模仿女性獨有的細膩視角,寫出了閨中少婦的傷春之情。全詞語言哀怨唯美,意境深婉悠長,借景抒情,把少婦的落寞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尤其是開篇第一句「庭院深深深幾許」,連用三個「深」字,動靜結合,虛實相融,創宋詞經典,被奉為「絕世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