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兒
宋~李清照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簫簫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北宋京都汴京被金國佔領,北宋滅亡,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從故鄉青州逃難到了建康,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南京。
李清照的丈夫趙名誠不久就病逝在建康,李清照孤身一人,漂泊在亂世中,過著居無定所,孤苦伶仃的日子。
這是在一個春天到來的季節,具體時間已經無從考證,俗話說女子傷春,男子悲秋,孑然一身的李清照看著開放不久的梅花,思念起自己的丈夫來,因而做了這首梅詞,以此悼念自己的亡夫趙明誠。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感情真摯的悼亡佳作。
第一句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早晨從睡眠中醒來,起床後,無窮無盡的傷感和思念就湧上了心頭。
藤床和紙帳是古人用來形容日常簡陋,悽涼無趣的生活。
李清照用此來說明自己寂寞孤苦的寡居生活。而無佳思更是體現了作者內心中的悽涼,已經沒有了任何好的心情。
第二句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一個寒字和一個水字,前後呼應,寫出了悽寒的住所環境,以及作者內心如水一樣的悽涼痛苦心情。
寒冷的屋子裡,只剩下一爐沉香斷斷續續散發著飄渺卻有形的香菸,陪伴著孤苦伶仃的我,我悲苦的愁緒,如水一樣清涼,縈繞著我卻又無蹤跡可尋。
這句詞把室內的寒冷寫成了可以看到的香菸,把悲苦寫成了可以觸摸到的冷水,使作者內心不可言傳的悲苦,變成了可以看到觸到的具體形象,詞寫到了這個境界,讓人不得不感嘆李清照這位女詞人,真乃當時無人可比的一代才女。
第三句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直到第三句梅花才出現,這首詞是詠梅的,是一首梅詞。
竹笛一聲,立刻驚醒了滿樹的梅花,令這些梅花突然的就綻放了,帶來了春天來了的好消息。有的書裡記載的是多少遊春意,而不是多少春情意,本人覺得還是多少遊春意是正確的,因為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活著時,夫妻二人最喜歡雙雙戴著鬥笠披著蓑衣,出城遊春,踏雪尋梅。
這裡作者用梅心代表自己的心,聽到了一聲竹笛,梅花就開了,作者的內心也蕩起了一陣春情,想出去遊春尋梅。
下片第一句小風疏雨簫簫地,又催下、千行淚。
作者因為聽到了一聲竹笛,因此想出去遊春賞梅,忽然間內心就悲苦起來,想起了亡夫,外面突然間就颳起了風,下起了蕭蕭雨,此時作者坐在屋裡,也已經是滿臉是淚,雨催淚,淚如雨,到此,作者內心終於徹底的崩潰,所有的悲苦化作了如春雨一樣的淚水。
下片第二句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笛聲三弄,吹笛人就是指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
至此作者才點明了寫這首詞是因為思念亡夫,從無佳思,寫到情懷如水,最後千行淚,內心的情感一點點的積聚,最後噴湧而出,直至腸斷。
這首詞已經將悲傷思念的情感,不步步不僅僅寫成了言傳,甚至可以說達到了那種意會的境界,悽涼悲苦,已經溢出詞外。
最後一句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南北朝詩人陸凱贈好友範曄詩: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李清照用這個典故,來說明自己,即使折下一支梅花,找遍了天上人間,卻沒有一個人可以贈送。也表明了這世間,除了自己的亡夫趙明誠,再也沒有親近的人,也更加說明了一個寡婦無依無靠的那種悽涼生活。
整首詞,作者借詠梅悼念亡夫,以笛聲三弄,引出梅心驚破,來說明作者內心渴望出去遊春的心情,最後卻又以吹簫人去,折梅無人可贈的孤苦結局告終,可以說是字字啼血,句句含淚,將一個內心孤獨寂寞痛苦無依無靠的霜婦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
李清照只用了幾十個字,就把一個寡居婦人內心情感和外界環境融為一體,如此高超的藝術手法,讓人嘆為觀止。
這位集美貌,才華,富貴與一身的女詞人,真不愧為千古第一才女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