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漢字的「前世今生」「漢語橋」選手走進中國文字博物館

2020-12-04 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10月29日,第十二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選手的遊學之旅來到安陽,先後參觀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和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景區,通過實地的親身感受,選手們對中國漢字不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更是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紛紛表示不虛此行。

中國文字博物館:遇見漢字的「前世今生」

當天上午,經過3個小時的車程,選手們的遊學之旅首先到達位於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一片甲骨驚天下」,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前身。從遠古刻畫符號起源,到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再到現行的楷書、行書、草書,以及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簡化漢字,在講解員的解說下,選手們仿佛進入了一場有關漢字的「時空之旅」,邂逅了漢字的「前世今生」。

一幕幕展廳,一片片甲骨,一行行文字,都深深吸引著這群熱愛漢語的外國孩子,他們認真地聽著講解,仔細觀看每一件文物,增長了很多有關漢語的知識。

「我覺得這個博物館非常有意思,讓我更加了解了漢字的起源和發展。漢語真是太美妙了!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它。」阿富汗選手馬雲在參觀完博物館後,興奮地對大河網記者說。

殷墟遺址:選手們親身感受殷商文明

下午,選手們來到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景區,實地參觀著名的甲骨文發掘地,感受幾千年前的殷商文明和厚重的中國文化。

殷墟,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在殷墟博物館內,選手們紛紛為保存完好的文物讚嘆。館內的出土文物包括青銅器、陶器、玉器等,立即吸引了這群遠道而來的孩子,他們仔細聆聽講解員的講解,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

走出博物館,經過車馬坑遺址,大家紛紛拍照留念。最後,選手們來到殷墟婦好墓,這是一座殷代王室墓,參考甲骨卜辭中的有關記載,墓的主人婦好是殷王武丁的配偶,是華夏最早的巾幗英雄。墓中出土了大量玉器、石器等文物,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的選手們看得津津有味,流連忘返。

來自賴索托的選手夏天一直緊跟講解員的腳步,仔細聆聽著她對每一個文物的講解。「我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非常感興趣,今天的參觀我覺得很有意義,我的收穫非常大,我更加熱愛漢語和中國了!」夏天對大河網記者說。

相關焦點

  • 「漢語橋」選手走進中國文字博物館 感受漢字文明
    遇見漢字的「前世今生」 「漢語橋」選手走進中國文字博物館10月29日,第十二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選手的遊學之旅來到安陽,先後參觀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和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景區,通過實地的親身感受,選手們對中國漢字不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 「漢語橋」選手走進中學學藝 吟誦古詩大秀功夫
    匈牙利男生高道馬將在演出中展示中國功夫 記者 李靖 攝華龍網10月24日19時訊(記者 楊濤)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重慶一中藝術樓禮堂內,12名洋學生手持摺扇選手們正努力準備情景劇《破陣子》,迎戰將於27日舉行的「漢語橋」決賽第三場。演出中,大家不但要唱響特意改編的歌曲,匈牙利選手還將展示一段中國功夫。記者今日走進重慶中學校,探班「漢語橋」選手拜師學藝。 為咬準發音 每個漢字都要標註拼音「右手伸直,將扇子舉過頭頂,眼睛看著扇子的方向。」舞臺上,高一女生張照顏正為斯裡蘭卡男生四寶做示範。
  • 「漢語橋」30強衝關團對戰主播團 搓起「漢字麻將」
    20日,第十五屆「漢語橋」30強對抗賽在長沙開賽,30強選手組成的衝關團進行了「我是漢語王」積分賽,隨後,衝關團與15位中國主播組成的主播團展開了「中外對對碰」,不僅玩起了拼字遊戲,還現場打起了「漢字麻將」,展開「終極對決」。   「我是漢語王」環節,開場選手們就迎來了「魔舅」題。
  • 《漢字的前世今生》序
    出土甲骨阿南囑我為他新作《漢字的前世今生》作序,我感到有些惶恐。說起來,文字學算得上是我的專業,但那實在是比較久遠的事情了。作為起源古早而至今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符號系統的漢字,實在是一個不可窮盡的富礦,從中發掘出來的所謂前世今生,除了更常見意義的學術探究,用平白的語言對其進行富有可讀性的闡釋,於更廣泛讀者的普適性而言,似乎更有現世的意義。畢竟,對這個雖然處於身邊卻內藏太多機關的文明碩果,更多人並不了解甚至是茫然不知的。
  • 第十八屆「漢語橋」決賽玩轉「漢字九宮格」
    第十八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決賽現場8月1日,《第十八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決賽第一場在湖南長沙開啟,來自五大洲的30位晉級選手在舞臺上展開精彩激烈的漢語比拼。今年「漢語橋」決賽推出「漢字九宮格」和「VLOG視頻考」的全新概念,對節目的出題及答題模式進行了創新性設計,並邀請北京大學教授趙冬梅作為考評官來到節目現場。決賽第一場的考核主要分為「聽力熱身賽」、「漢字九宮格」和「學長帶你看中國」(VLOG視頻考)三輪。
  • 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追溯漢字的前世今生,帶孩子領略漢字之美
    教孩子學漢字,一直是父母和老師們比較頭疼的事。那些複雜的筆劃,讓我們不知從何說起。由於最近比較閒,為了幫孩子早日走進文學的殿堂,我打開了一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打算從文字開始。「胡說」到底是誰在說?「小蠻腰」到底是誰的腰?
  • 「漢語橋」今晚開播!全球30強迎戰漢字九宮格
    據悉,本屆「漢語橋」以「天下一家」為主題,聚焦「朋友」一詞,以「漢語」為橋,構建全球青年了解中國,結交摯友的世界級「朋友圈」。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漢語橋」打造「漢字九宮格」的全新答題模式,並全新推出「學長帶你看中國」出題全新視角,用外國人視角解讀快速發展的中國。
  • 「漢語橋」選手在滇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漢語橋」選手在滇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26日,來滇參加第六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的124名參賽選手體驗了中國書法、剪紙、京劇臉譜等中國傳統文化。  「因為中國的朋友告訴我中國家庭結婚的時候要貼喜字,所以我想把它拿回去送給我的老師。」來自馬達加斯加的陳迪正在學習中國剪紙,她拿著剛剪好的「喜」字向大家展示。陳迪說,她非常喜歡手工課,在馬達加斯加學習過剪紙後就愛上了中國這項傳統文化。
  • 「漢語橋」選手體驗雲南少數民族生活
    10月23日,參賽選手在昆明雲南民族村內與大象親密接觸。當日,參加第十屆「漢語橋」比賽的各國學生冒雨走進雲南民族村參觀,品嘗雲南少數民族特色小吃,體驗少數民族生活。中新社記者 任東 攝10月23日,參賽選手在昆明雲南民族村內與少數民族跳舞。
  • 感受中國企業的工匠精神「漢語橋」選手點讚「中國製造」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10月28日,第十二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選手繼續遊學之旅,先後抵達中鐵裝備和鄭州西亞斯學院,感受中國製造,零距離接觸茶藝、書法、舞龍舞獅、腰鼓等中國傳統文化。中鐵裝備:選手點讚「中國製造」「漢語橋」選手的遊學之旅首先走進了中鐵裝備集團,近距離領略中國一流企業的風採,了解大國重器和掘進機前沿技術,感受中國企業的工匠精神。
  • 「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選手訴「中國夢」
    中新社長沙7月21日電 題:「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側記:選手談「漢語緣」訴「中國夢」中新社記者 唐小晴盛夏七月,第十七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在湖南長沙火熱舉行,全球118個國家141個賽區的
  • 一本書的前世今生
    中國印刷博物館是一個充滿無數印刷故事的地方!這可不是一節無趣無聊的課,而是一節大大的文化和技術課,讓我們帶著好奇的探究心去體會中國印刷歷史與文化,去尋找文明的源頭。博物館分為四個展廳,即:中國古代印刷展廳、近現代印刷展廳、綜合展廳和印刷機械展廳。另還有「紙幣證券印刷」、「郵票印刷」、「綠色印刷」、「館史展」和「中華出版文明精品展」等幾個專題展室,系統展示我國印刷技術的發展歷史。
  • 「漢語橋」決賽:中國古人「戀愛攻略」激發選手詩情畫意
    紅網時刻8月12日訊(記者 李兵 通訊員 吳嘉玲 蘇芷妍)今天,第十八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決賽第六、七場在湖南長沙火熱開賽。經歷了前五場的激烈角逐,目前比賽已進入五強晉級積分賽的關鍵階段,15位漢字「高手」在比賽中各顯神通,在精彩的競技中展現出高超的漢語水平。選手們熱情互動。第六、每場比賽依然分為「聽力熱身賽」「漢字九宮格」和「學長帶你看中國」三輪。
  • 第十八屆「漢語橋」決賽第二場:選手闖關古詩詞大考
    歐洲組選手擊掌。中新網長沙8月4日電 (唐小晴吳嘉玲蘇芷妍)8月4日,第十八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決賽第二場在長沙舉行,30強選手用高超的漢語知識水平闖關趣味古詩詞大考。本場決賽仍分「聽力熱身賽」「漢字九宮格」和「學長帶你看中國」三輪。在比賽得分將與上一場累積相加後,泰國選手楊金玉取得本場第一名。泰國楊金玉。在聽力熱身賽環節的前兩題,大家都顯得自信滿滿,第一道題三十位選手全部答對。緬甸選手蔣天改在第一輪中「一路開掛」,一連答對三題。
  • 探究漢字的前世今生——讀張傳玖著《字言字語》
    原標題:探究漢字的前世今生——讀張傳玖著《字言字語》 讀過一些書,常常於不同的人物、情節、文字間流連,或悲,或喜,或扼腕,或擊掌,浮想聯翩,感受各異。全書精選78個漢字,以「倫常·思辯」、「文化·生活」、「歲時·節令」為綱,以傳統文化為根,以最常見的漢字為載體,從每個漢字的誕生之初,到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形神意不斷演變著手,穿插古籍、楹聯、典故、詩賦、見聞、傳說等情節,雅俗並舉,以小見大,細細探究漢字的前世今生,剖析字中意蘊,尋覓人文情懷,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既生動清楚,又發人深醒,更修身養性,使人向善。
  • 漢字前世今生的轉變,且看今朝,漢字的今生
    8000年前,生活在河南舞陽賈湖的正處於蒙昧階段的原始人或許從未想過,他們刻下的那些簡單符號,後來竟然演變成了被十幾億炎黃子孫使用的漢字。他們更不會想到,那些堂堂正正的方塊字,直至今日,依然不改其質樸、直觀與方正的本色。漢字,又叫中文字、中國字,是中華民族普遍使用的一種文字。
  • 漢字前世今生的轉變,且看今朝,漢字的今生
    漢字,又叫中文字、中國字,是中華民族普遍使用的一種文字。但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關於漢字的起源,卻從來都是一個未解之謎,直至20世紀初隨著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發現,漢字的來源才顯露出冰山一角。追尋前世,漢字發源於河南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長久以來,一直流傳著倉頡造字的傳說。倉頡,今河南濮陽南樂縣人。
  • 「漢語橋」選手在滬體驗中國酷燃科技
    8月7日至8月8日,第十八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脫穎而出的全球15強選手分為三組,分別前往孔子故鄉山東曲阜、唐山中車集團、上海中科新松有限公司進行遊學體驗。來自大洋洲的潘泰勒、來自美洲的貝安成、來自非洲的林夏、來自歐洲的安子軾和來自亞洲的金雷聲來到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開啟遊學之旅。
  • 浩瀚如海——漢字的前世今生
    在熠熠生輝的文化歷史長河中,漢字,人人都寫人人都用,那麼漢字的性質,結構與演變都了解嗎?漢字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讓人忍不住鑽進浩瀚如海的文明歷史中,探索漢字的前世今生。作為記錄漢語的漢字符號系統,漢字的形體也發生巨大變化。漢字形體分為:古文字和今文字。古文字階段: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戰國文字和秦系小篆。今文字階段:東漢隸書和從魏晉時期一直使用到今天的楷書。殷商甲骨文:甲骨文是以漢字的書寫載體命名的字體稱謂,指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 第十八屆「漢語橋」決賽火熱開啟 全球30強玩轉「漢字九宮格」
    《第十八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決賽第一場在長沙進行錄製。 華聲在線8月1日訊(記者 康蒙 通訊員 吳嘉玲 蘇芷妍 )今晚,《第十八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決賽第一場在長沙進行錄製,來自五大洲的30位晉級選手在舞臺上展開精彩激烈的漢語比拼。記者看到,今年「漢語橋」決賽推出了「漢字九宮格」和「VLOG視頻考」的全新概念,對節目的出題及答題模式進行了創新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