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前世今生的轉變,且看今朝,漢字的今生

2020-12-04 二胡走天下

8000年前,生活在河南舞陽賈湖的正處於蒙昧階段的原始人或許從未想過,他們刻下的那些簡單符號,後來竟然演變成了被十幾億炎黃子孫使用的漢字。他們更不會想到,那些堂堂正正的方塊字,直至今日,依然不改其質樸、直觀與方正的本色。

漢字,又叫中文字、中國字,是中華民族普遍使用的一種文字。但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關於漢字的起源,卻從來都是一個未解之謎,直至20世紀初隨著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發現,漢字的來源才顯露出冰山一角。

追尋前世,漢字發源於河南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長久以來,一直流傳著倉頡造字的傳說。倉頡,今河南濮陽南樂縣人。傳說,他曾是古中原部落聯盟領袖黃帝的史官,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倉頡根據日月星辰、鳥獸蟲魚的形狀創造出一批文字。這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

現代學者普遍認為,僅憑一人之力是不可能創造出一個系統的文字體系的,漢字應該起源於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積累。所以,即使歷史上真有倉頡其人,他應該也只是這種文字的整理者和頒布者。

那麼漢字究竟起源於何處呢?歷史遺留的這個問題在1899年終於有了突破。清末國子監祭酒王懿榮患病期間,從藥店買來龍骨準備熬製湯藥。可是,令他吃驚的是龍骨上面竟然刻了許多符號。精通金石之學的王懿榮大吃一驚,認定這是上古流傳的漢字雛形。隨後,經過多位學者的研究證明,發現這些龍骨都出土於河南安陽的殷墟。由於這些龍骨主要以龜類、獸類的甲骨為主,所以將它們命名為「甲骨文」。

此後,學者們對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專門進行研究,發現甲骨文中使用的漢字有4500多個,已經確認的有近2000個,並得出漢字的字形已經開始從獨體趨向合體的結論。由此可以斷定,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體系。

1987年,又有考古學者在河南舞陽縣賈湖村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中發現了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甲骨契刻文字。這次發現的文字,被認為是中國漢字的雛形。

從河南人倉頡,到安陽殷墟的甲骨文,再追溯到8000年前舞陽的甲骨契刻文字,河南無可厚非地被稱為漢字的發源地。

趙孟行書《歸去來兮辭》,其書法主張師法晉唐,作品多為表現「二王」書風的行草書。此卷深得「二王」真傳,用筆嫻熟,起筆藏露鋒交錯,收筆銳鈍有致。雖無確切年款,但綜觀全卷,遒勁姿媚,一氣呵成,可初步斷定為五十歲以後之佳作。

且看今朝,漢字的今生

談及漢字的發展史,不可不提的人物有三個,一個是倉頡,另外兩個則是李斯和許慎。

倉頡是傳說中的造字始祖,而李斯則是當之無愧的秦時倉頡。李斯,河南上蔡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和文字改革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各地依然延續著之前的文字和讀音,極為混亂。

秦始皇為了統一文字,便命宰相李斯將周宣王時期的大篆文字刪繁就簡,整理出一種新新的文字,以通行使用。李斯遵從皇命,改六國文字,制定了通行天下的小篆。這標誌著漢字從古體到今體的轉變,在漢字的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直至漢朝時隸書的出現,小篆才慢慢淡出了歷史舞臺。

許慎是東漢著名的文字學家和經文學家,是今河南漯河人。許慎發現,很多經文學家在解釋字義的時候很隨意,與字的本來意義頗有出入。於是,他廣泛收集古文經典,並對先秦以前的多家學說進行研究總結,歷時22年,終於編撰出中國歷史上第一本字典——《說文解字》。這本書共收錄了9353個字,依部首排序,對每個字的字義、結構、讀音逐一作解,對後世影響頗為深遠,並形成了一門專門的學科,後世稱作「許學」、「說文學」,尊稱許慎為「百世之師」,認為他的功績可與周公、孔子相提並論。

秦漢之後,漢字又出現了不同的演化形體,草書、行書、隸書、楷書、魏碑……多種多樣的的書寫形式,為漢字這個大家族增添了許多色彩。這些風格迥異的字體,或剛勁有力,或溫婉蘊藉,即使只是看字,也可以讓人浮想聯翩,讚嘆不已,甚至演化為一種專門的書法藝術。從這個角度來說,漢字是世界上其他文字無法比擬的。

寫時,橫撇豎捺,筆走龍蛇;讀時,響亮清晰,鏗鏘悅耳。漢字,這種被中華兒女廣泛使用的文字形式,經歷萬千年的變革,終成今日容顏。

歐陽詢練習書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後獨闢蹊徑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氣勁峭,法度嚴整,被後代書家奉為圭臬,以「歐體」之稱傳世。宋《宣和書譜》譽其正楷為「翰墨之冠」。

商朝文字

考古學家認為,中國文字最早成熟於商朝,根據已經出土的文物,商朝人除了將文字用毛筆寫在竹簡上之外,還會刻在甲骨片、陶器或玉石之上,有些青銅器上也被鑄上了文字。

相關焦點

  • 漢字前世今生的轉變,且看今朝,漢字的今生
    但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關於漢字的起源,卻從來都是一個未解之謎,直至20世紀初隨著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發現,漢字的來源才顯露出冰山一角。追尋前世,漢字發源於河南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長久以來,一直流傳著倉頡造字的傳說。倉頡,今河南濮陽南樂縣人。
  • 《漢字的前世今生》序
    出土甲骨阿南囑我為他新作《漢字的前世今生》作序,我感到有些惶恐。說起來,文字學算得上是我的專業,但那實在是比較久遠的事情了。畢業後轉身做了編輯,雖然恩師期望我不要放棄專業,但案頭看稿子,就是一個沒有盡頭的扛長活,雖然不免也會有之外的文字書寫,甚至不乏所讀專業的留意,但於文字學,真的是告乏許久了。
  • 浩瀚如海——漢字的前世今生
    在熠熠生輝的文化歷史長河中,漢字,人人都寫人人都用,那麼漢字的性質,結構與演變都了解嗎?漢字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讓人忍不住鑽進浩瀚如海的文明歷史中,探索漢字的前世今生。也就是一眼看去就可以認識大體,仔細觀察就發現意義所在。例字:上、下、一、二、刃、亦、甘、朱、草、本等。3,會意會意是根據事物間的某種關係而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來構成新字的造字方法。會意者,以類合誼,以見指揮,武信是也。例字:武、信、從、牧、莫、春、息、伐、吹等。
  • 韓國想把漢字申遺,漢字真是韓國發明的嗎?細談漢字的前世今生!
    韓國想把漢字申遺,漢字真是韓國發明的嗎?細談漢字的前世今生!最後打起了「中國漢字」的主意。,因為越南從西漢時期就使用漢字了。越南直接揭短,漢字誕生的時候怕是半島還在結繩記事吧?一時間韓國尷尬不已!
  • 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追溯漢字的前世今生,帶孩子領略漢字之美
    於是,我認真地端詳了這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這本書以許慎的《說文解字》為藍本,挑選了152個現代潮流中常見的流字,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方式 ,帶領我們認識中國漢字的形體由來,演變原因以及現在用法,而且還能用裡面的小故事來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
  • 探究漢字的前世今生——讀張傳玖著《字言字語》
    原標題:探究漢字的前世今生——讀張傳玖著《字言字語》 讀過一些書,常常於不同的人物、 正如書名所示,「字言字語」,從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六種構造方式來看,每個漢字其實都「有話要說」。作者何嘗不正是做了一名虔誠的聆聽者和熱情的傳播者?
  • 遇見漢字的「前世今生」「漢語橋」選手走進中國文字博物館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10月29日,第十二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選手的遊學之旅來到安陽,先後參觀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和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景區,通過實地的親身感受,選手們對中國漢字不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更是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紛紛表示不虛此行。
  • 黃德寬揭秘漢字「前世今生」:曾遭三次「生死危機」
    黃德寬揭秘漢字「前世今生」:曾遭三次「生死危機」 2018-11-「前世今生」  漢字曾經歷三次「生死危機」  自甲骨文以來有著3300多年發展歷史的漢字,在發展中經歷過哪些波折?
  • 70歲美國人被中國網友稱為漢字叔叔 為10萬個古漢字找到「前世今生」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公開漢字字源資料庫之一,漢字字源Chinese etymology網站(https: hanziyuan net )收錄了近10萬個古代中文字形,6552個最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公開漢字字源資料庫之一,漢字字源Chinese etymology」網站(https://hanziyuan.net
  • 追溯漢字印刷體的「前世今生」——「活字生香」文化藝術展在上海...
    新華社上海7月25日電 題:追溯漢字印刷體的「前世今生」——「活字生香」文化藝術展在上海舉行  新華社記者黃揚、許曉青、任垚媞  「漢字的印刷字體要有共性,尤其重心一致特別重要。字的重心有高有低,排在一起,看的時候視線就會忽高忽低,閱讀起來比較吃力,所以字的重心一定要居中。」年近九旬的徐學成24日在「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全國巡展開幕式上說。  上世紀60年代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成立印刷活字字體研究室,徐學成是第一批加入研究室的字體設計人員,這個研究室在當時完成了漢字印刷字體的規範化設計,創作設計出宋體、黑體、仿宋、楷體四款經典字體。
  • 你真的認識漢字嗎?了解漢字前世今生 不光「認」字,還要「識」字
    《千字文》全文共250句,1000個漢字,單字不重複,四字可成句,兩組一韻,前後貫通,千字可成文,對仗工整,易誦易記,調理清晰,文採斐然。其內容可概要述為四部分:生我之前的天地先人、我生之後的做人準則、我生之後的社會面目、我如何為人處世。因此,《千字文》不僅是兒童啟蒙讀物,更是一部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問世最早、流傳最久、影響最大的蒙學教材。
  • 漢字文化圈的前世今生
    漢字文化圈的位置(綠色表示完全使用漢字的地區;深綠色表示位於圈內,現在部分使用漢字的地區;淺綠色表示位於圈內但仍然主要或同時使用其他文字的地區; 黃色表示過去漢字文化圈曾涉及到的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擺脫落後文化的象徵以及出於民族主義心理,部分地區開始實行漢字廢止政策。越南用法國傳教士發明的國語字(拉丁字母組成)取代傳統的儒字(漢字)和喃字。20世紀後半葉以後,理解漢字的人除了老年人和一部分的專家以外,變得很少。
  • 一本書的前世今生
    中國印刷博物館是一個充滿無數印刷故事的地方!這可不是一節無趣無聊的課,而是一節大大的文化和技術課,讓我們帶著好奇的探究心去體會中國印刷歷史與文化,去尋找文明的源頭。從三層古代源頭館開始,不僅可以通過甲骨文、青銅器銘文、石刻文字等了解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而且可以看到最早的書籍形式和最早的書籍裝幀形式,以及筆墨和紙的發明、發展。這個展廳最吸引人的是對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的介紹,以歷史朝代為線索和脈絡,詳細記錄了這兩大印刷術發明和發展的始末。
  • 中秋月.前世今生
    前世今生幾回眸?月圓佳節時,古意已清秋!山迢迢,水悠悠,風輕揚,別離愁!彈一曲《水雲間》,香一回花滿樓!琴臺晴川最漢陽,黃鶴一去不復返!月落烏啼霜滿天,涼意冷冷在早晨。 吾願回望前塵舊事,不作瀟灑!願為孤單!品一壺列酒,放一回高歌,今宵酒醒何處?
  • 甲骨文的前世今生
    本期《考古公開課》邀請到了著名甲骨文研究專家、清華大學黃天樹教授,為我們講述甲骨文的前世今生。然而,僅從甲骨文的「數目字」來看,就有許多字的字形,與我們今天的漢字十分相像。 甲骨文與漢字 甲骨文出土至今,
  • 《漢字好好玩》:漢字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出版時間:2018年05月  ISBN:978-7-5145-1236-6  定價:329.00元(全5冊)  [內容簡介]    《漢字好好玩》是一系列漢字學習圖書,作者原創七十五幅漢字畫作品,打破傳統一筆一畫的漢字學習方式
  • 前世的恩,今生的愛
    前世今生是多少人念及的事情了。佛曾經說過,萬物皆有靈性,萬物皆可成佛,萬物皆有因果,萬物皆有輪迴。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種善因必得善果,種惡因必得惡報。萬法皆可空,唯有因果不空。只見三生石上面出現了一個畫面,首先是一個茫茫的大海,然後沙灘邊上一個一絲不掛的女子靜靜的躺在沙灘上,第一個路過的人看了看,搖了搖頭說了一句,這麼年輕就死了,真是造孽然呀!然後搖了搖頭後走了。
  • 根據土星宮位看前世今生
    根據土星宮位看前世今生你想知道你前世的人生嗎?土星掌管命運,我們可以從中窺知一二。你何不利用這些訊息,解讀分析,進而豐富你今世的人生。今生的你個性上一反前世,耐心相當好。  第二類型者,土星二宮  前世的你,豐衣足食,生活無慮,偶爾奢侈一時,悠遊度日,倒不成問題。但是,長久下來,縱使有金山銀山,也有用盡的一日。老年之後經濟狀況就很不好了。縱便想重新修正,奈何時光不再。這一份感慨延續到今生。
  • 推普ing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關於漢語拼音的硬核科普,來了~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漢語拼音是給漢字注音的工具。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是於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頒布的。那麼在此之前,人們是怎樣注音識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程吧!
  • 前世今生因果輪迴
    世界如此之大無奇不有,我們生活在這美好的世界裡,人生在世是否真的會有前世與今生。每一個人都在猜想,都在找答案。如果真的有前世,就會想到有沒有來世。前世與今生如果真的還有今生,那麼今生無法報答的恩情等到來世再報 。人世間是如此美好,今生修來的福分是前世的因果。好人必有好報。前世的因果,決定了今生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