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多年,石家莊建設速度非常快,二十多層、三十多層商品房大面積出現在主城區的大街小巷,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不經常在市內逛街的我,很多地方已經陌生了,記憶中的樣子已經不復存在了。
很多城中村已經或者正在拆遷改造,很多老舊小區也在進行拆遷建設,很多工廠外遷、原址也在開發建設,所有這些大多是建設的高層住宅或寫字樓或大型商業綜合體。
原來的「高樓大廈」,如燕春飯店、郵政大樓等標誌性建築,事實上已經變「矮了」,那些老舊小區多是五六層高的樓房,就更是顯得「矮了」。
我總是再想一個問題:同樣的面積,同樣的地段,一個是現在的新建高層住宅,二三十層高,一個是現在的老舊樓房,五六層高,再過20年哪個更值錢呢?
再過二十多年,那時候,我們石家莊的高層住宅將開始變得舊了,開始進入又一個舊城改造的循環周期,那時會有開展商開發這些二三十層高的住宅樓嗎?如果沒有,怎麼辦?但願我們不是杞人憂天。
我們的觀點:舊城改造,要適度。讓石家莊的建築有個層次、有個梯度,別大面積的在同一時段到達危樓階段。現在,還沒有達到危樓程度的,最好晚幾年開發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