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悲哀,莫過於看著自己,活成魯迅書裡的樣子

2021-01-12 不精準的人

"我翻開歷史查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扭扭每頁上都寫這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這是魯迅先生《狂人日記》中的一段話。延續了他一貫辛辣果斷的風格。三言兩語之中,把那些看起來依舊光鮮的表面之下,其實已經在腐爛的傷口猛然撕開,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

我已變成惡龍

我們生活的世界並不是一個美麗新世界,這個世界還有太多的不完美。教育制度不夠完善,法律制度還沒有細化到方方面面,階層固化等等。總之還有很多陽光照射不到的陰暗面,還有委曲求全的可憐人,還有逆流而上的"吹哨者"。

尼採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也會回以凝視"。久居其中的我們,是否依然保留這份發出吶喊的勇氣?有一天我們漸漸理解了魯迅先生的話,活成了他筆下的人物,終於我們成了深淵。

"無窮的遠方與近火,無數的人們與怪獸,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一場始料未及的災難演變成了一場"官場現行記"。政府,紅會,野獸,這場災難讓他們的政績與能力直接受到全國人民的檢閱,若政府不力,受難的是一方百姓,數字增長的背後是多少人的血淚,多少家庭的破碎。其實在這場戰役中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遠方與近火都與我們息息相關。

成年閏土們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了那片無憂無慮的瓜地,四周都是階層築起的高牆。這堵高牆隔開了兒時的玩伴,擋住了意氣風發的我們。少爺和閏土在少年時期可以做一對平等的玩伴,此去經年,少爺擁有著出身優勢,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而閏土卻在生活的重擔下學會了卑躬屈膝叫一聲:"老爺。"

2013年一部電視劇叫《門第》風靡海內外。男女主角因為出身不同導致了婚姻生活中一系列的問題。給我們展示了不同階層的人即使打破壁壘也會困難重重。"灰姑娘""鳳凰男",背後是階層固化的無奈。每個圈子都是在以資源共享的方式,讓身處其中的人獲得最大的便利。我們拼盡全力,頭破血流,可能也難以跨越這層壁壘,漸漸地在不知不覺中被磨平了稜角。

魯迅先生的散文往往語言辛辣簡練卻寓意深刻,他筆下的人物也都被賦予了強烈的現實意義。長大後更覺得原來這些一個個在底層掙扎的小人物,他們在這個時代依然存在,他們用平凡的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體驗這世間百態,感受著人間冷暖。

邋遢,落魄卻又固執地守著那份讀書人清高的孔乙己,即使去偷東西也要去酒館喝酒。一邊行不義之事,一邊滿口"之乎者也"。這個充滿了矛盾的人物,他一方面充當著別人眼中的笑柄談資一方面又俯視這這個世界。

我一直覺得孔乙己是個極其富有理想特質的人物。《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原本是倫敦證券經紀人,人到中年他卻做了個瘋狂的決定,放棄優渥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夢想。在眾人的不解埋怨之中,孤獨的追求著夢想。即使在別人眼中他是一個可笑的瘋子,但他卻有內心的廣闊天地。就像毛姆說:"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逆著人潮行走的人一定需要內心豐盈,勇敢強大。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微博從一個交流的媒介變成了一個輿論場。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方勢力,暗潮洶湧,都想在各種社會聲音之中佔據有利地位。正是利用群眾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的弱點。而這個輿論場中究竟有多少人還保留著自己的思考,有多少人只是在隨聲附和。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終人

人生中的悲哀,莫過於看著自己,活成魯迅書裡的樣子

魯迅先生的文章伴隨著我們整個學業生涯,年少時還不懂其中深意,進入社會後才發現這些人物並不少見,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或多或少地帶一點阿Q的特點。在工作中小心翼翼,害怕犯錯受到老闆的責備,即使在外面受了委屈,也只會一個人躲起來舔舐傷口,慢慢療傷。人的個性就是矛盾,這也是取決於社會的結構,社會是多層次的複雜系統,這就決定了一個單維生物是無法在社會立足的。

不知道什麼時候,網際網路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之中,它是聯繫的紐帶,甚至是野生法庭。網際網路下大多數的我們就扮演了看客的角色,在這其中,誰又是那個推銷人血饅頭的康大叔?誰又是那個執迷不悟,一定要買人血饅頭的人,我們不得而知。因為輿論可以被操縱,但真相自有雷霆萬鈞之力穿破陰霾,直至人心。

終於有一天,我們活成了他書中的人物,明白了這個執拗尖刻的老人,以筆為矛,直面黑暗,清醒又深刻地體會生活的千滋百味,他上窮碧落下黃泉,成為一個敢於面對慘澹的人生,敢於直視淋漓鮮血的民族脊梁。即使四處碰壁,也矢志不渝。

時光不負有心人

年少時我們有天馬行空的想像,覺得即使是丟失水晶鞋的灰姑娘也會遇到他的王子。英雄總是可以打敗怪獸拯救世界。這些想像依舊存留在哪個年齡,始終存在,只是我們不會一直停留在那個年紀。等我們長大了可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這個社會,成為了廣大看客中的一員,或者在什麼時候成了那"吃人"一分子。

魯迅先生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熱,發一份光。此後如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我們的時代需要鬥士,即使我們生活的環境可能並不如意,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他,即使我們的力量還很小,這個力量還不足以撼動大樹,但是只要我們還有這反抗的勇氣,那我們的世界總是會一點一點的在變好。

相關焦點

  • 魯迅《故鄉》裡的殘酷現實:我們終究要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品讀的文章,是魯迅的一篇經典《故鄉》,曾經上學的時候學的《少年閏土》就是《故鄉》中的節選。 在魯迅的記憶中,小時候的閏土見多識廣的,經常給他講那些自己不知道的稀奇事,給他看一些自己沒見過的稀有東西。
  • 年少惋惜老閏土,中年已成書中人,再沒有比讀懂魯迅更悲哀的事了
    時光荏苒,如今的我已經跨入而立之年,當年的意氣風發已然褪去,在社會的浪潮中幾經沉浮,如今我捫心自問,我的生命裡還剩些什麼?我當年讀到這的時候,感到的是陣陣的惋惜,我想著,我不能成為閏土,我要當科學家,當老闆,幹轟轟烈烈的大事,閏土成了我的反面教材。中年已成書中人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當年我選擇工作的時候,父母讓我找國企或者是事業單位。我當時的想法就是,我要徜徉在社會的河流之中,這才是屬於我的海洋。
  • 致窮人: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錢,而是活成了這個樣子
    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奇妙,錢越多卻越感覺不到快樂,反倒是一貧如洗的時候,哪怕是一碗飯,一個饅頭也能讓人心滿意足,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錢,而是變成了連自己都討厭的樣子。
  • 一個人一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突然讀懂了魯迅
    河中一艘小船上的一位婦女正在為她死去的母親哭泣。人類的喜怒哀樂不一樣,我只是覺得他們很吵。魯迅先生在作品中經常描述一類人,那就是"看客"。在《孔乙己》中,他們是嘲笑孔乙己的酒徒,是鹹亨酒店的店主。在《明天》中,他們是紅鼻子老阿拱和戲弄冷漠的單絲妻子的藍皮阿五;在《藥》中,他們百無聊賴地品茶,他們總是以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表現出一種歷盡生活艱辛的清涼感覺。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我們不自覺地成為魯迅先生筆下的"看客",無視別人的苦難,玩弄別人的痛苦,談笑不斷,這樣的行為在當今生活中並不少見。一個人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讀懂了魯迅。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從魯迅的筆下找到了自己
    再不濟也覺得自己應該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左右自己的人生,甚至拯救窮苦百姓於水火的豪情壯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從年少走進了成年,內心的光芒萬丈被現實的殘酷,一點點的打磨殆盡。不知不覺,一個個的都活成了魯迅先生筆下小人物及看客。都說少不讀三國,老不看水滸,那我想,應該是中不讀魯迅吧。年少不懂魯迅,再懂已是不惑年。
  •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青春不再,青春痘還在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青春不再,青春痘還在1:有些東西消失後,人們才能看到它的光輝,這是種萬幸,也是種不幸2:當你滿懷歡喜期待奇蹟的時候,現實總是給你致命一擊,所以,失望是常態,但願我們都能夠披荊斬棘,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 一個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莫過於活成這幾個樣子
    一個人要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得付出努力,做好自己,讓自己保持最好的狀態,才算不辜負自己的人生。那麼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一生最好的狀態,莫過於活成這幾個樣子。不管你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不要和別人比,和自己比就好,也不管生活是什麼樣子,不辜負自己就好。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沒必要活在別人的世界裡。像那些一下子就會被別人影響的人,是不會過好自己的生活的。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魯迅,活成了他筆下的人物
    年少時期,無數人也曾有過雄心壯志,立志報國,做一代科學家,成一方豪傑,懲奸除惡;夢想成為警察,堅守心中的正義;或者各種各樣的人生理想層出不窮,也許這段時期才可能是人生最愛幻想的年紀吧,尤其是當時考慮,絕對不會成為魯迅筆下那些麻木無知、可憎可鄙、可有可無,甚至人生毫無價值的小人物。
  • 《抓落葉》:人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其實不光是艾略特,我們更多的人都是這個狀態,因為現實,不得不說放棄一些自我,最後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忘了真實的自己。01、故事的開頭,是艾略特和哥哥在抓落葉。當然,樹葉不是直線平緩墜落,落葉不可預測,充滿活力,不循規蹈矩,不時懸空。
  • 讀書筆記:《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直面普遍人的誠意之作,闡釋生活本來的樣子。書中的話題,涵蓋戀愛、婚姻、交友、家庭、事業等諸多方面。論述清晰透徹,讀起來生動有趣,是一本經得起驗證的女性之書。說什麼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或許會覺得很空,或許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該怎樣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只要自己變得更優秀,那就是自己想要的。作者白蘭花Michelia在書中分享了自己對於人生、關於成長、男女兩性關係的個人觀點,看法。屬於散文隨筆式的清新情感勵志文章。全書為八個篇章,每一個章節便是一個主題。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發現自己成了魯迅筆下的人物
    但我不敢幻想自己成為魯迅筆下的主角,甚至不敢幻想成為先生筆下的任何一個人物,我覺得我一這樣去幻想就會發出人生多艱的喟嘆。我讀過的魯迅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主人公也就狂人、阿Q、孔乙己、陳士成等幾個人了。阿Q正傳》裡的阿Q,無疑是世界經典人物形象之一,從他的名字開始,到他的行為習慣,做事方式,都在細枝末節處透露著這個人的悲劇性。我覺得魯迅先生不愧是文學大拿,單從給角色的起名中便可見一般。這個身世不詳名字不清的代號阿Q的人究竟是誰呢?
  • 推薦5本京味高幹文:最深沉的愛莫過於分開以後,將自己活成了你
    推薦5本京味高幹文:最深沉的愛莫過於分開以後,將自己活成了你大家好,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小編今天為大家獻上的是5本京味高幹文:最深沉的愛莫過於分開以後,將自己活成了你,作為一個老書蟲,小編每天都會為大家推薦優質的文章,喜歡看小編的文章的小主們,趕緊關注一下吧,小編在這裡謝謝大家啦
  • 魯迅筆下成年人的「悲哀」:年少不知其中意,讀懂已是書中人
    &34;或許是我們讀懂魯迅最好的體會。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巨人,是文化運動的裡程碑。可是面對如此完美的文學作家,他筆下的作品給人卻是苦澀和悲哀的色調,在作品中讀出成年的悲哀。年少不知其中意,讀懂已是書中人,究其一生,我們卻不難發現.魯迅有魯迅的悲哀,從作品中也讀出了成年人的悲哀。
  • 愛情裡最悲哀的,莫過於分開之後,你覺得自己愛錯了人
    四、還是沒有修煉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他的表情會牽動著我的喜怒哀樂,如何能麻木到找回自己,不再只為他的歡樂悲傷而開心難過!忽然明白,看淡,放下,才是一生追尋的終點!五、我們都像小孩,胡鬧是因為依賴,禮貌是因為陌生,生氣是因為在乎,不聯繫是因為怕自己是多餘。
  • 佛說人生在世百年最悲哀的,莫過於顛倒黑白的活在世間
    在認識四顛倒中修行淨土念佛法門力量更強大,道心更堅固人生在世百年最悲哀的莫過於顛倒黑白的活在世間,而處在四種顛倒渾然不知卻恰恰是眾生的現實生活。所以,為了讓眾生從四種顛倒即無常常倒、苦樂顛倒、無我我倒及不淨淨倒中覺悟出來,佛法中用了大量篇幅提醒我們現實生活的真相,如佛經所說:「如囚被系縛,所欲無能益,亦如朽故車,不久見破壞。色變為老耄,戀家如在獄,不覺死來侵,愚夫不能知。雖壽滿百歲,亦被死相隨,為老病所逼,患終至後際。
  • 重溫魯迅經典《故鄉》:少時難解書中意,讀懂已是書中人
    故鄉,是一個人土生土長的地方,兒時美好的生活背景早已烙進了我們記憶深處不可磨滅,並已凝練成生活的經驗,長成了生命的根。而一旦我們兒時的精神家園、心靈樂土遭到了破敗,我們內心必會悲慟萬分,因為一個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精神家園的破碎。
  • 小時候讀不懂魯迅,長大後已成其書中人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突然讀懂魯迅。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於上海逝世。秋日的清晨,寒意蕭索,無聲地烙下一個時代的記憶。也許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主角,自己終將活成光芒萬丈的模樣。直到年歲漸長,生活的重擔壓下,才見到人生另一面的真相。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魯迅,並活成了他筆下人物
    然而,當我們長大步入社會後才慢慢發現,成年人的江湖並沒有那麼精彩,更多地要為了理想"直面慘澹的人生"。更可悲的是,我們慢慢地讀懂魯迅筆下的人物,而自己正在活成了他們的樣子。閏土也曾是機智聰明、充滿朝氣的年輕人,在雪地、雪地和大海邊快樂的自在成長,本應該獲得更加廣闊的人生前景。然而他所處的環境和時代決定了他的卑微和貧窮,意氣和拼勁也逐漸被階級分化和現實生活慢慢磨平,開始彎下背脊,屈從於生活。而像這樣從意氣風發到順從於命運的,又豈止閏土,這社會不知有多少熱血少年活成了閏土的模樣。
  •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錢,而是活成了這個樣子,尤其是人到中年
    然而,有些人,他生活在貧困之中,卻不思進取,經常做出自欺欺人的事情,這樣的人,之所以悲哀,不是因為他沒有錢,而是他安於現狀,還自欺欺人。要知道,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錢,而是活成了這個樣子,尤其是人到中年,你是否有過同感?遭受挫敗時,怨天尤人。
  • 女人最大的悲哀不是嫁錯人,而是活成了這個樣子
    在生活中,一個女人若是能夠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會在生活中堅定只走自己的路,不管是幹事業,還是談情說愛,都有著自己的憧憬與追求,始終心懷美好,若是發現有「差錯」,會及時修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