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初遇魯迅,便是青年時期的懵懂無知,只知道他文章中的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確實是孩童玩樂的天堂,也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童年回憶,這便是對於魯迅的最初印象,他的吃穿不愁,生活樂趣許多,有著那個年代獨有的回憶。
可是,當讀的魯迅的文章多了起來,同時也知道了更多關於魯迅的人生往事,才知道這位確實是那個時代中的「大人物」,他可以選擇棄醫從文,放棄一份前途光明的職業,從事著一無所知的未來,他可以為了心中所想,發出「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吶喊,鐫刻時代的烙印,因為他的文章大多來源於生活,所以他的文章深刻渲染了當時時代中底層人物的艱難與麻木。
年少時期,無數人也曾有過雄心壯志,立志報國,做一代科學家,成一方豪傑,懲奸除惡;夢想成為警察,堅守心中的正義;或者各種各樣的人生理想層出不窮,也許這段時期才可能是人生最愛幻想的年紀吧,尤其是當時考慮,絕對不會成為魯迅筆下那些麻木無知、可憎可鄙、可有可無,甚至人生毫無價值的小人物。
但是,隨著自己慢慢的成長,有了太多不確定因素的加入,我們到了自己幻想過的年紀,但卻並未完成自己曾經的「雄心壯志」,大多數人撫平了現實,隨著潮流慢慢前進,沒有鮮花與掌聲,沒有聚光燈的籠罩,更沒有自己想像的行俠仗義,大多數人成為了自己當初最不願看到的模樣。
閏土應該算是魯迅文章之中最為經典的一個人物,作為魯迅幼年時期的玩伴,給他的回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一個最為現實的事情就是閏土出身窮困,而魯迅則是當時的小少爺,也許在孩童的世界中不存在什麼差別,可以成為日常的玩伴,但是生活註定會在生活的進程中慢慢摻雜無奈的現實。
學校應該是高低貴賤最為淡薄的地方,無論是富家公子、小姐,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相談甚歡,一起玩樂,甚至很多人還想像著「知識改變命運」的未來,也許當時的你們可以一起打鬧。但是這並不代表命運的軌跡從此類同,因為未來不僅僅是靠自己的努力。
畢業之後,那些曾經的玩伴,因為家裡的關係,成了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他們在寬敞的辦公室裡休閒娛樂,而你卻在忙碌的奔波著,或許你奮鬥幾十年的目標才是人家現在的情景,但可能還會永遠無法達到。
為了生活,你要向那些人恭敬的彎腰低頭,生怕他們的不滿意讓你丟掉你好不容易獲得的工作機會,甚至於丟掉養活一大家子的生計,當你卑微的喊著一聲「老闆」、「經理」的時候,是否會想起閏土對當年兒時的玩伴喊出的那聲「老爺」。
閏土當時也是個生機勃勃的小子,有著屬於自己的靈氣,如果不是自己的生活困境以及人生遭遇,或者他也會有一番作為,但奈何現實讓他認清,他的稜角被磨平,他對命運低下了頭,當他喊出那聲「老爺」的時候,他已經麻木,所有的朝氣已經隨之而散,有的只是在人生之路上的隨波逐流。
從少年時期的雄心壯志到卑躬屈膝,多少人活成了自己曾經可憐過的人物。
孔乙己是魯迅文章之中的一個代表人物,因為他是舊時代與新時代交替之下傳統讀書人的代表,有人說他們迂腐,因為孔乙己那身長衫與他滿口的之乎者也是他不願於舊時代割捨的證據,但是在現實社會面前,他又得無奈的活著,因為活下去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需求。
孔乙己成了眾人眼中的笑話,每個人都會看見他調侃上幾句,但是他也從不發火,或許已經適應了這種生活。而最為現實的是,他即使偷東西過著生活,但也在酒店循規蹈矩,即使自己已經到了食不果腹的境地,但也會將自己的下酒菜送給孩子們,教他們寫字,有著屬於他的善良。
而這又不得不讓人們想起了沈巍,那個網絡之上的大師。曾為公務員的他放棄了這份體面的工作,最終走上了撿垃圾的生活。他喜歡文學,熱愛史書,有知識,有著一定的涵養,有著自己的堅守,眾人看著他的笑話,因為誰也想不通放棄體面的工作去撿垃圾,這到底為了什麼?即使他在網絡之上走紅,眾人也只是抱著看笑話的態度來對待他。有人說他是當代的孔乙己,但他們的選擇確實讓很多人想不通。
孔乙己在酒館裡面被打趣時,看客們哈哈一笑;祥林嫂訴苦時,看客們也只是厭煩了冷笑而去;夏瑜被殺時,看客們伸長了脖子;而阿Q也被閒來無事的看客們按著磕頭打趣;而還有許多看客麻木無知的看著當時時代的變化,不為所動,即使身邊已經有多少人已經慷慨就義,或許在他們心中,早已經變得麻木……無知的看客們,才是那個時代大多數人的常態,記得不久前上映的《八佰》中,一河之隔,卻是兩種狀態,一邊英勇犧牲,一邊卻燈紅酒綠,麻木的人們早都忘了血性為何?這也是當時魯迅想要極力改變的狀況,只是這需要更多的努力。
到了今天,也不乏魯迅筆下的「看客」們,有人跳樓時,除了圍觀的人,還有一些人大喊著「怎麼還不跳」,一幅看熱鬧的狀態;有人受傷時,多少人圍觀著起來,除了等待救護人員的到來,沒有人敢上前做出任何幫助;甚至於一些在外留學的中國學生,遭受了不正的待遇,許多人也只是說了一句「活該」;更是一些人在信息迅速傳遞的網絡時代裡,他們更是堅守著自己「看客」的本質,對他們毫無影響,這樣的人難道不麻木嗎?網絡除了帶給人們便利之外,也讓無數人成為了無知的「看客」。
人們需要喚醒,更需要得到救贖。魯迅奮鬥一生的事業或許沒有取得他想要的成果,但好在還是拯救了一些人的靈魂,讓他們得到了覺醒,成為了當時時代的鬥士。
而如今,我們用魯迅的話語激勵大家,應該最為合適: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讚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
世俗很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的念頭來。願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在迷茫時堅信珍貴,聽從你心。人生苦楚,不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