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魯迅,活成了他筆下的人物

2020-10-05 歷史有料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初遇魯迅,便是青年時期的懵懂無知,只知道他文章中的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確實是孩童玩樂的天堂,也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童年回憶,這便是對於魯迅的最初印象,他的吃穿不愁,生活樂趣許多,有著那個年代獨有的回憶。



可是,當讀的魯迅的文章多了起來,同時也知道了更多關於魯迅的人生往事,才知道這位確實是那個時代中的「大人物」,他可以選擇棄醫從文,放棄一份前途光明的職業,從事著一無所知的未來,他可以為了心中所想,發出「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吶喊,鐫刻時代的烙印,因為他的文章大多來源於生活,所以他的文章深刻渲染了當時時代中底層人物的艱難與麻木。

年少時期,無數人也曾有過雄心壯志,立志報國,做一代科學家,成一方豪傑,懲奸除惡;夢想成為警察,堅守心中的正義;或者各種各樣的人生理想層出不窮,也許這段時期才可能是人生最愛幻想的年紀吧,尤其是當時考慮,絕對不會成為魯迅筆下那些麻木無知、可憎可鄙、可有可無,甚至人生毫無價值的小人物。



但是,隨著自己慢慢的成長,有了太多不確定因素的加入,我們到了自己幻想過的年紀,但卻並未完成自己曾經的「雄心壯志」,大多數人撫平了現實,隨著潮流慢慢前進,沒有鮮花與掌聲,沒有聚光燈的籠罩,更沒有自己想像的行俠仗義,大多數人成為了自己當初最不願看到的模樣。

多少人活成了閏土

閏土應該算是魯迅文章之中最為經典的一個人物,作為魯迅幼年時期的玩伴,給他的回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一個最為現實的事情就是閏土出身窮困,而魯迅則是當時的小少爺,也許在孩童的世界中不存在什麼差別,可以成為日常的玩伴,但是生活註定會在生活的進程中慢慢摻雜無奈的現實。



學校應該是高低貴賤最為淡薄的地方,無論是富家公子、小姐,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相談甚歡,一起玩樂,甚至很多人還想像著「知識改變命運」的未來,也許當時的你們可以一起打鬧。但是這並不代表命運的軌跡從此類同,因為未來不僅僅是靠自己的努力。

畢業之後,那些曾經的玩伴,因為家裡的關係,成了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他們在寬敞的辦公室裡休閒娛樂,而你卻在忙碌的奔波著,或許你奮鬥幾十年的目標才是人家現在的情景,但可能還會永遠無法達到。

為了生活,你要向那些人恭敬的彎腰低頭,生怕他們的不滿意讓你丟掉你好不容易獲得的工作機會,甚至於丟掉養活一大家子的生計,當你卑微的喊著一聲「老闆」、「經理」的時候,是否會想起閏土對當年兒時的玩伴喊出的那聲「老爺」。



閏土當時也是個生機勃勃的小子,有著屬於自己的靈氣,如果不是自己的生活困境以及人生遭遇,或者他也會有一番作為,但奈何現實讓他認清,他的稜角被磨平,他對命運低下了頭,當他喊出那聲「老爺」的時候,他已經麻木,所有的朝氣已經隨之而散,有的只是在人生之路上的隨波逐流。

從少年時期的雄心壯志到卑躬屈膝,多少人活成了自己曾經可憐過的人物。

眾人眼中的孔乙己

孔乙己是魯迅文章之中的一個代表人物,因為他是舊時代與新時代交替之下傳統讀書人的代表,有人說他們迂腐,因為孔乙己那身長衫與他滿口的之乎者也是他不願於舊時代割捨的證據,但是在現實社會面前,他又得無奈的活著,因為活下去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需求。



孔乙己成了眾人眼中的笑話,每個人都會看見他調侃上幾句,但是他也從不發火,或許已經適應了這種生活。而最為現實的是,他即使偷東西過著生活,但也在酒店循規蹈矩,即使自己已經到了食不果腹的境地,但也會將自己的下酒菜送給孩子們,教他們寫字,有著屬於他的善良。



而這又不得不讓人們想起了沈巍,那個網絡之上的大師。曾為公務員的他放棄了這份體面的工作,最終走上了撿垃圾的生活。他喜歡文學,熱愛史書,有知識,有著一定的涵養,有著自己的堅守,眾人看著他的笑話,因為誰也想不通放棄體面的工作去撿垃圾,這到底為了什麼?即使他在網絡之上走紅,眾人也只是抱著看笑話的態度來對待他。有人說他是當代的孔乙己,但他們的選擇確實讓很多人想不通。

多少人活成了魯迅筆下的「看客」

孔乙己在酒館裡面被打趣時,看客們哈哈一笑;祥林嫂訴苦時,看客們也只是厭煩了冷笑而去;夏瑜被殺時,看客們伸長了脖子;而阿Q也被閒來無事的看客們按著磕頭打趣;而還有許多看客麻木無知的看著當時時代的變化,不為所動,即使身邊已經有多少人已經慷慨就義,或許在他們心中,早已經變得麻木……無知的看客們,才是那個時代大多數人的常態,記得不久前上映的《八佰》中,一河之隔,卻是兩種狀態,一邊英勇犧牲,一邊卻燈紅酒綠,麻木的人們早都忘了血性為何?這也是當時魯迅想要極力改變的狀況,只是這需要更多的努力。



到了今天,也不乏魯迅筆下的「看客」們,有人跳樓時,除了圍觀的人,還有一些人大喊著「怎麼還不跳」,一幅看熱鬧的狀態;有人受傷時,多少人圍觀著起來,除了等待救護人員的到來,沒有人敢上前做出任何幫助;甚至於一些在外留學的中國學生,遭受了不正的待遇,許多人也只是說了一句「活該」;更是一些人在信息迅速傳遞的網絡時代裡,他們更是堅守著自己「看客」的本質,對他們毫無影響,這樣的人難道不麻木嗎?網絡除了帶給人們便利之外,也讓無數人成為了無知的「看客」。

們需要喚醒,更需要得到救贖。魯迅奮鬥一生的事業或許沒有取得他想要的成果,但好在還是拯救了一些人的靈魂,讓他們得到了覺醒,成為了當時時代的鬥士。



而如今,我們用魯迅的話語激勵大家,應該最為合適: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讚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

世俗很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的念頭來。願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在迷茫時堅信珍貴,聽從你心。人生苦楚,不問西東。

相關焦點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魯迅,並活成了他筆下人物
    然而,當我們長大步入社會後才慢慢發現,成年人的江湖並沒有那麼精彩,更多地要為了理想"直面慘澹的人生"。更可悲的是,我們慢慢地讀懂魯迅筆下的人物,而自己正在活成了他們的樣子。然而他所處的環境和時代決定了他的卑微和貧窮,意氣和拼勁也逐漸被階級分化和現實生活慢慢磨平,開始彎下背脊,屈從於生活。而像這樣從意氣風發到順從於命運的,又豈止閏土,這社會不知有多少熱血少年活成了閏土的模樣。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讀懂了魯迅,孔乙己原來是我們自己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讀懂了魯迅引言有人這樣說過魯迅的文章:小時候覺得自己是迅哥兒,漸漸長大發現自己不過是閏土,而中年時猛然回頭一看自己變成了孔乙己,而最後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麻木不仁的啊Q,而周圍有無數的祥林嫂。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發現自己成了魯迅筆下的人物
    我時常幻想,幻想我會成為作家筆下的人物,我曾幻想我是沈從文筆下的翠翠,是個活潑精怪的小丫頭,她和二老的愛情是我所嚮往的愛情;幻想我是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精明強幹不失自我;幻想我是海明威筆下的桑提亞哥,永遠不敢趨於命運,平凡而又不凡。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發現自己成為魯迅筆下的人物
    她和兩個長者之間的愛是我嚮往的愛,但是我不敢想像自己是魯迅著作中的主角,甚至不敢成為魯迅先生著作中的任何角色。我認為當我以這種方式幻想時,我會感嘆生活有多麼艱難。魯迅》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角是阿Q、孔乙己等等。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魯迅
    年少時,每個人都嚮往光芒萬丈、驚心動魄,懷揣的都是一呼百應的英雄夢或絢麗華美的公主夢,或者想成為俠客豪傑、將軍帝王、超能力者、豪門貴族,或者想成為貢獻卓著的科學家、軍人、運動員,再不濟,也要做個正直優秀、有能力掌控人生的人,最厭惡的就是魯迅筆下那些瑣碎悲戚、麻木冷清、可憎可鄙、可有可無的小人物。
  • 人一輩子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魯迅
    年少時讀魯迅先生的文章總是覺得晦澀難懂。他筆下活潑可愛的閏土,迂腐善良的孔乙己,勤勞能幹的祥林嫂,都是我從不理解的角色。魯迅先生的文字不適合小孩子讀,讀不懂,最後都是食之無味,如同嚼蠟。少年總是直來直往,懷揣著一腔熱血,又怎會讀懂魯迅先生的思想。
  • 魯迅筆下成年人的「悲哀」:年少不知其中意,讀懂已是書中人
    &34;或許是我們讀懂魯迅最好的體會。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巨人,是文化運動的裡程碑。可是面對如此完美的文學作家,他筆下的作品給人卻是苦澀和悲哀的色調,在作品中讀出成年的悲哀。年少不知其中意,讀懂已是書中人,究其一生,我們卻不難發現.魯迅有魯迅的悲哀,從作品中也讀出了成年人的悲哀。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從魯迅的筆下找到了自己
    不知不覺,一個個的都活成了魯迅先生筆下小人物及看客。都說少不讀三國,老不看水滸,那我想,應該是中不讀魯迅吧。年少不懂魯迅,再懂已是不惑年。1 有多少活成了閏土小時候學少年閏土,我們羨慕閏土,羨慕他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有個美好的童年,在我們潛意識裡,他是個生活在瓜田李下、海邊盡情玩耍的追夢少年。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突然讀懂了魯迅
    也因此,魯迅文中的一些可憎、可悲、可憐又存在感薄弱的靈魂,就成了人們最討厭的人。等到長大後,長大的少年就會發現,成年人的世界跟自己的理想天差地別,成年人也有自己的無奈。然而,在生活的磋磨下,我們終究也也會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魯迅,生活卻還要繼續
    也因此,魯迅文中的一些可憎、可悲、可憐又存在感薄弱的靈魂,就成了人們最討厭的人。等到長大後,長大的少年就會發現,成年人的世界跟自己的理想天差地別,成年人也有自己的無奈。然而,在生活的磋磨下,我們終究也也會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 成年人的脆弱,從突然讀懂魯迅開始
    在網際網路的迷幻國度裡,人人以為自己熟讀魯迅。人人不知道的是,這個活在100年前的老男孩,早早已將我們讀懂、看透。面對「吃瓜群眾」、「鍵盤俠」,我們該如何看待圍觀者最大的問題?魯迅說:假使有一個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著,不久準可以圍滿一堆人;又假使又有一個人,無端大叫一聲,拔步便跑,同時準可以大家都逃散。真不知是「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然而又心懷不滿,罵他的莫名其妙的對象曰「媽的」!
  • 成年人的悲哀:小時候讀不懂得魯迅,長大後突然讀懂了
    魯迅也是我們教科書中,節選文章最多的一位作家,我們從小到大,學過他的《故鄉》《孔乙己》《三味書屋》《祝福》等眾多名作,魯迅的文章雖然好,但由於太過枯燥和深刻,需要一定的閱歷和學識,才能真正讀懂魯迅的文章,所以小時候我們不容易讀懂魯迅的文章。
  • 一個人一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突然讀懂了魯迅
    魯迅先生在作品中經常描述一類人,那就是"看客"。在《孔乙己》中,他們是嘲笑孔乙己的酒徒,是鹹亨酒店的店主。在《明天》中,他們是紅鼻子老阿拱和戲弄冷漠的單絲妻子的藍皮阿五;在《藥》中,他們百無聊賴地品茶,他們總是以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表現出一種歷盡生活艱辛的清涼感覺。
  • 讀懂魯迅或許是成年人的悲哀: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
    成年人的悲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年少時,每個人都嚮往光芒萬丈,懷揣著一呼百應的英雄夢或絢麗華美的公主夢,或想成為貢獻卓著的科學家、軍人、運動員,再不濟,也要正直優秀、掌控自己人生,最厭惡魯迅筆下那些瑣碎悲戚、麻木冷清、可有可無的小人物。
  • 對一個成年人來說,讀懂魯迅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悲哀
    就如有讀者所言:我也到了讀魯迅會痛哭的年紀。或許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讀懂魯迅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悲哀!世界看起來就是如此現實而又可悲,大部分人都得忙於交際,忙於,這個世界不允許我們內向。當然,我還是希望,願你我都讀得懂魯迅,讀懂那生活中的點點樂趣,留戀生命中的熱情與美好
  • 漸漸的,我們都活成了魯迅筆下的阿Q
    魯迅先生的偉大,在于震聾發聵的筆鋒,即在於思想的深刻,也在於文筆的凝練;在於在他筆下的那些可有可無、可憎可鄙、冷清麻木、瑣碎悲戚的每一個小人物身上,都能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哀就是讀懂了魯迅,才讀懂了人生!莫言先生曾說,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阿Q正傳》。
  • 作家魯迅的文學作品|讀懂前的酣暢,讀懂後的悲傷
    我最喜歡的作家是魯迅,他的作品最讓我欣賞的就是言辭犀利而幽默,卻又深含哲理。年少不懂周樹人,讀懂已是不惑年!魯迅,原名周樹人,詩人、文學家,新文化的發起者之一。魯迅是他的筆名,最開始用於《狂人日記》。他塑造的人物形象而生動難忘。魯迅先生的作品,也像一部人物描寫大合集,他塑造出了大量鮮明的人物,由外貌到性格鮮明生動。
  • 少年不懂孔乙己的痛,讀懂已是書中人,這也許就是成年人的悲哀
    少年不懂孔乙己的痛,讀懂已是書中人,這也許就是成年人的悲哀在魯迅的描寫下,孔乙己是一個很矛盾的形象,在酒館中,站在外面喝酒的人一般只有短衣幫,而穿長衫的客人一般都會坐在店裡喝酒吃菜,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穿著長衫並站著喝酒的人,這也描寫了孔乙己的不同,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持,卻要穿著長衫現實自己讀書人的不同。
  • 少年不懂魯迅,讀懂已是劇中人!現實很悲哀。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魯迅是真正的中國作家,正因為如此,他才給全世界文學貢獻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其實魯迅本人就是一個猛獸,無論是情感生活還是寫作,都是按照自己是領悟「獨立獨行」,這種獨特,別人無人可以模仿,魯迅就是魯迅,別人終究只是別人。
  • 年少惋惜老閏土,中年已成書中人,再沒有比讀懂魯迅更悲哀的事了
    我那天看到了自己的少東家,我們年紀差不多,而且相識很早,但是我越來越覺得與他生疏了,每次打招呼都變得一次比一次客氣。我突然腦海中出現了一個老閏土叫魯迅「老爺」的畫面,隨之聯想了一下自己的處境,我變成了中年的閏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