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令哈緬懷詩人海子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在德令哈緬懷詩人海子

    12月21日,遊人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海子詩歌陳列館內拍照。中新社發 胡友軍 攝

    12月21日,一群海子的粉絲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海子詩歌陳列館內談論海子詩作。中新社發 胡友軍 攝

  中新社德令哈12月21日電 題:在德令哈緬懷詩人海子

  作者 胡友軍 趙凜松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

  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這是1988年夏天,海子途經德令哈時寫下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那首充滿孤獨與溫情的詩作。這首詩也使「金色世界」青海德令哈被世人記住。

  詩人雖已故去,但他雋永飄逸的詩、純真質樸的情,永遠眷留了在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上。如今,德令哈市區建成的海子詩歌陳列館和海子詩歌碑林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個文化坐標,吸引著海子大量的粉絲。

  21日下午,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湖南等近20省市的40餘名詩人、學者參觀了詩歌陳列館和海子詩歌碑林,從所有人安靜的神態可以看出,大家都懷著一顆追思的心。

  海子紀念館靜靜地矗立在巴音河畔,是規模不大的一座具有徽派風韻的建築。河邊是海子詩歌碑林,其中一塊刻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巨大詩碑是崑崙玉材質的,上面刻有海子的頭像,笑容如陽光般燦爛。

  生於安徽省懷寧縣的海子原名查海生,是中國當代詩人。1979年15歲的海子進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3年畢業後任教於中國政法大學。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關臥軌自殺,年僅25歲。海子是中國20世紀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其主要作品有:長詩《但是水,水》、長詩《土地》、話劇《弒》及約200首抒情短詩等。其被流傳最廣的詩句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對於海子的了解,我完全是通過他的詩歌。今天當我置身海子詩歌碑林的時候,忽然有一種想流淚的衝動,那一刻,我能清醒地感覺到自己的內心是那樣的安靜!」出生於1970年的西北民族大學副教授馬小龍對海子有著深深的崇拜,「在海子那真誠的笑容前,我覺得自己被『純潔了』!正是受了海子的影響,我仍有不少同學在堅持著自己的詩歌夢想,這其中還有澳門大學的一位博士。」

  「海子是一個乾淨的人,一個純粹的詩人,他的經歷很簡單,但他對中國詩歌文學的影響卻非常之大。」出生稍晚於海子從1982年就開始發表詩作的詩人、作家洪燭這樣評價海子。

  「今天看著海子那燦爛的笑容,我感覺非常地溫暖,那詩碑上每一行詩句都浸透著詩人火一樣的情感。海子當年的突然離開讓中國文壇上許多年輕的詩人一下子清醒,詩人不僅需要理想和堅持,同時也需要理性地面對現實。二十幾年過去了,我覺得今天的中國詩人已經變得更成熟更堅強更智慧了!」洪燭靜靜地說。

  司機老何對於海子一無所知,但他堅持要在海子詩歌碑林前和海子的微笑頭像合個影,「這是個值得尊重的人,我看得出來,每一個人對他的尊重都是發自內心的!」

  在參觀海子紀念館的人群中,有一位老先生久久地駐足在海子的一張巨幅照片前。「其實海子是一位安靜的詩人,也是一位執著的詩人,當下我們很需要海子的安靜與執著!」老先生說。(完)

相關焦點

  • 詩人海子與青藏線小鎮德令哈的「情緣」
    新華網青海頻道12月25日電 (記者 李琳海)1988年,詩人海子經過高原小鎮德令哈,寫下《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如今,走過巴音河畔的海子詩歌陳列館,面對海子崑崙玉原石詩歌雕像,人們以各自方式,紀念這位詩人。  高原  1988年夏,詩人海子經過高原小鎮德令哈,寫下《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 第五屆海子詩歌節在德令哈市海子詩歌陳列館舉辦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 包拓業報導) 7月25日,德令哈文化旅遊節暨第五屆海子詩歌節「詩意德令哈 萬裡尋海子」在德令哈市海子詩歌陳列館舉辦。此次海子詩歌節以「推動文化傳播、提升文化品位、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為主題,以弘揚柴達木特色民族文化、展示柴達木高原風土人情為目的,通過詩歌節系列活動的開展,緬懷和紀念詩人海子,塑造德令哈「詩意的棲居」、「吟遊詩人的驛站」旅遊文化形象;以詩歌藝術的形式,賦予海西更多的文化內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展示海西新形象,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人文環境
  • 海子青年詩歌節為德令哈增添文化意蘊
    原標題:海子青年詩歌節為德令哈增添文化意蘊   新華網西寧12月26日電(記者李琳海)昏暗的燈光,輕柔的音樂,還有正在播放的海子詩歌朗誦磁帶……走入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海子詩歌陳列館,這座擁有青瓦與雕梁的徽派建築講述著海子與這座高原小鎮的情緣與過往。
  • 在德令哈,母親朗讀海子詩句「我只想你」
    這是海子著名的詩《日記》,無數的中國詩歌愛好者都會背誦這句詩,但在青海德令哈,當操彩竹女士用口夾雜著安徽方言的普通話朗誦「我只想你」時,在場的詩人和詩歌愛好者無不為之動容。她是海子的母親。詩人王小妮7月25日,第三屆德令哈海子青年詩歌節在青海省德令哈市舉行,在海子詩歌陳列館開幕儀式上,海子的母親、弟弟、堂妹等家人,以及詩人芒克、徐敬亞、王小妮等來到了現場。這是海子母親操彩竹第一次來到德令哈,這片因海子和他的詩歌而成為文藝青年嚮往的土地。
  • 德令哈感受海子的精神
    我不知道詩人在德令哈經歷了怎樣的境具,也不知道海子為什麼來到了德令哈,但是我要說的是,從這一首詩中卻感受到詩人對生與死、生對死的通靈。在這個讓人悲痛和荒涼的城,詩人只能無助地感受空空的兩手,無奈而絕望。
  • 詩人海子,因何在德令哈有其紀念館?
    悼海子.歲月更替,將辭己亥,遠行千裡到青海。紀念館裡憶當年,享譽詩壇滿堂彩。初次來到位於青藏高原北端的小城德令哈,竟然發現這裡有座海子詩歌紀念館。它靜靜地矗立在德令哈「母親河」巴音河河畔,為這種城市增添了很多文化氣息……海子,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著名詩人。1964年生於安徽省休寧縣,天資聰明,15歲便考上了北大,成為當時「北大三大詩人」之一。
  • 今夜,我在德令哈;為了愛情,詩人海子也曾奮不顧身
    想必去過青海的朋友,都會去一趟德令哈,這裡不光有著美麗的風景名勝,更有著浪漫而多彩的戈壁風情。著名詩人海子更是在這裡寫下了悽美詩篇—《今夜,我在德令哈》。海子原名査海生,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他是家裡的老大,底下還有三個弟弟,是地道的農村孩子 。海子,是一個天才詩人,十五歲就考上了北大。他浪漫多情,悲憫著世間的一切,因而他孤獨而桀驁。那些關於愛情,關於理想,關於生活,關於愁緒的字字句句都鐫刻在他溫暖的心房裡。
  •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海子所說的德令哈在哪?
    在20世紀80年代,有一位獨特的詩人,或許你沒有聽過《以夢為馬》,但你一定聽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位獨特的詩人就是海子
  • 海子與德令哈的「姐姐」:真相併不美麗!
    海子藉助詩歌來逃遁現實,企圖躲身於詩歌王國裡與世隔絕。但對一個鮮活生命來說,現實世界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無論怎樣逃遁,它總是揮之不去。也許,這正是海子悲劇的根源。三十年來,海子有一首被人們廣為傳誦,這首詩與一座西北城市有關,與一位「姐姐」有關。這座城市,就是青海省的德令哈。
  • 德令哈和海子的故事:一座城和一個詩人,詩因城而生,城因詩而名
    海子的世界無疑是浪漫的、理想的。海子說「不想成為一個抒情的詩人」,他想帶給人們更多的美好和憧憬……有人說海子成就了德令哈,這座原本乾燥的起靜電的城市因為海子的那首《今夜我在德令哈》而變得潮溼了。知道德令哈的人,都聽過「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是的,海子來過這個城市,寫了首詩,然後走了……留在人們腦海裡的只有姐姐、草原和戈壁。多少人被海子「騙」去德令哈,只為看「今夜美麗的戈壁」,可不過是一片荒蕪……德令哈可能沒有「草原」,沒有「戈壁」,但它留下了海子。
  • 德令哈,詩人海子筆下「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永恆的荒野記憶
    「德令哈」是蒙古語「金色的世界」的意思,德都蒙古族與回族在這裡繁衍生息,爽朗、敦厚、熱情。這裡藍天純淨,街道空曠安靜,秋天落葉遍地,溫柔的巴音河中和著城市的堅硬。詩人海子曾在這裡寫下《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這也是諸多文藝青年嚮往這裡的原因。
  • 暑假旅行,我要去海子詩裡的德令哈
    對於詩人海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野小遊覺得,這句詩為人們描摹了人生最美好的模樣。可你也許不知道,海子還有一首被人們廣為傳誦的詩歌《日記》,這首詩與一座西北城市有關,就是青海省的德令哈。
  • 海子:生前無聞死後名,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德令哈|百家故事
    曾經荒涼的德令哈,生前寂寞的海子,與如今輝煌發展的德令哈以及死後盛名的海子,兩相對照,讓人無限感慨唏噓,不勝浩嘆。(德令哈市)春天是懷念海子的季節。每當春天到來,尤其是春三月接近尾聲的日子裡,很多人都會想起詩人海子,想起他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然後便有一種衝動,想坐車去一次海子的家鄉安慶,祭拜海子;或者訂一張機票,直接飛去青海德令哈。當然,也包括我。只是,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 海子,今夜我在德令哈
    ——寫在「海子詩歌陳列館」前作者/牧遠海子,今夜我在德令哈此時,夜幕已經降臨,千燈萬盞,盡放光華我不知道,你曾經在悲痛時握不住的那一滴淚可否是為這座城、可否是在這座城流下但我知道,你為你姐姐寫的那一篇著名的日記可是真真的打動了她、感動了她海子
  • 德令哈的詩意,德令哈的古韻
    隨著詩人的離去,我們已從考證。她或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女性,或許是一個詩人臆想中的人物,亦或是幾個女人的集合體。詩人都是多愁善感的,甚至於神經質。比如海子與顧城。天才是靈感迸發出的那個瞬間,更多的時候,他們脆弱的像個孩子。
  • 沿詩人海子走過的路穿過德令哈---大美青海行(四)
    比如德令哈市,一個叫海子的詩人曾在這裡寫下有名的詩---「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讓無數人知道了德令哈。第一次讀這首詩,我幻想著將來有機會一定去看看。在巴音河畔,我找到了海子詩稿陳列館。屋外綠地上錯落擺放著一些石頭,上面鐫刻海子的詩句以及友人們對他的紀念文字。中間一塊大石頭上刻有海子的頭像和他的生平簡介。我在那塊刻著「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的巨石前徘徊了很久。輕聲默背熟悉的詩句,不禁眼眶有些溼潤。同行的朋友讓我給她解釋詩句的意思。我說,我感受到詩人內心無比壓抑、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以及陷入不被人理解的深深苦悶,難以自拔。
  • 海子,昨夜我在德令哈,這是個不再有孤獨的戈壁美麗小城
    或許因為與海子是同年人,或許是他15歲就考入北京大學的傳奇,或許是文學青年的夢想,或許是我沒有姐姐的緣由,海子詩中的德令哈曾給了我強烈的嚮往。我住在東北,德令哈在西北戈壁灘,相隔八千裡路雲和月,走進德令哈談何容易。
  • 德令哈一夜,海子的詩與情人湖的故事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這是一座雨水中荒涼的城」—— 海子海子在《日記》中這樣描述德令哈。德令哈在蒙古語中意為「金色的世界」,這就是在戈壁上新興的一座小城。但是看到城內外的綠意,實在不敢相信這裡曾經是荒涼的戈壁。德令哈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首府,自1988年建政以來,一年比一年繁華,一年比一年更綠,如戈壁瀚海中的一座綠洲孤島,傲然生長,再也不是海子詩中的那座「雨水中荒涼的城」了。
  • 尋路中國(二):德令哈不只有海子
    - 正文 -知道德令哈這個地方的人,有九個知道海子,有九個都聽過「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1988年,海子第二次乘火車去西藏,也就是在經過德令哈的時候寫下了這一首詩。那個時候不像現在會在格爾木換火車頭,繼續西行9個小時最終抵達拉薩。他只能在格爾木在尋找別的方式繼續前行。海子來過德令哈,寫了首詩然後走了。留在我的腦海裡的只有姐姐、戈壁和草原。
  • 像海子一樣,我在德令哈
    想一想,我在德令哈的日子,空了乏了的時候常喜歡在巴音河畔走走,那時正是青春正酣時,天氣好像也應著拍子,迎來了暖暖的春風,算一算日子,看一看日期,原來已然來到了春天,只不過德令哈好像睡了個懶覺,忘記了迎合著太陽把大地及時喚醒。  巴音河,蒙古語,意為「幸福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