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海子,因何在德令哈有其紀念館?

2020-12-11 小康優生活

悼海子

.

歲月更替,將辭己亥,

遠行千裡到青海。

紀念館裡憶當年,

享譽詩壇滿堂彩。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婦幼皆知展風採。

本應開宗去立派,

卻如流星不再來!

.

初次來到位於青藏高原北端的小城德令哈,竟然發現這裡有座海子詩歌紀念館。它靜靜地矗立在德令哈「母親河」巴音河河畔,為這種城市增添了很多文化氣息……

海子,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著名詩人。1964年生於安徽省休寧縣,天資聰明,15歲便考上了北大,成為當時「北大三大詩人」之一。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年僅25歲。

他用了7年的時間,寫下了200多首詩歌及文學作品,總字數達200多萬字,絕對是個高產作家。最為有名的詩句便是: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之所以與遠在千裡的德令哈結緣,原因在於其當年迷戀的「女神」出生於德令哈。於是,他在兩次去西藏的路上,都特意下車留宿在德令哈,並寫下了「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詩句。

詩句情真意切,很是唯美,但現實卻是一團亂麻,純屬單相思。因為他戀的這位「女神」,不僅大他近20歲,還有自己完美的家庭,斷然拒絕,完全不給任何機會。

這也意味著海子從一開始,就深深陷入一段不會有結果的苦戀,而這也成為其人生悲劇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終不計後果地自殺離世,徒留父母朋友傷心領絕……

縱觀海子短暫的一生,其人才華橫溢,智商很高,但過於自我,情商很低。本可開宗立派,成為詩壇一代名家,卻自我毀滅,猶如王渤、李賀一樣,只留下流星般的短暫一生,實在是可惜……

相關焦點

  • 在德令哈緬懷詩人海子
    21日下午,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湖南等近20省市的40餘名詩人、學者參觀了詩歌陳列館和海子詩歌碑林,從所有人安靜的神態可以看出,大家都懷著一顆追思的心。  海子紀念館靜靜地矗立在巴音河畔,是規模不大的一座具有徽派風韻的建築。河邊是海子詩歌碑林,其中一塊刻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巨大詩碑是崑崙玉材質的,上面刻有海子的頭像,笑容如陽光般燦爛。
  • 詩人海子與青藏線小鎮德令哈的「情緣」
    新華網青海頻道12月25日電 (記者 李琳海)1988年,詩人海子經過高原小鎮德令哈,寫下《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如今,走過巴音河畔的海子詩歌陳列館,面對海子崑崙玉原石詩歌雕像,人們以各自方式,紀念這位詩人。  高原  1988年夏,詩人海子經過高原小鎮德令哈,寫下《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 德令哈感受海子的精神
    我不知道詩人在德令哈經歷了怎樣的境具,也不知道海子為什麼來到了德令哈,但是我要說的是,從這一首詩中卻感受到詩人對生與死、生對死的通靈。在這個讓人悲痛和荒涼的城,詩人只能無助地感受空空的兩手,無奈而絕望。
  • 德令哈和海子的故事:一座城和一個詩人,詩因城而生,城因詩而名
    海子的世界無疑是浪漫的、理想的。海子說「不想成為一個抒情的詩人」,他想帶給人們更多的美好和憧憬……有人說海子成就了德令哈,這座原本乾燥的起靜電的城市因為海子的那首《今夜我在德令哈》而變得潮溼了。知道德令哈的人,都聽過「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是的,海子來過這個城市,寫了首詩,然後走了……留在人們腦海裡的只有姐姐、草原和戈壁。多少人被海子「騙」去德令哈,只為看「今夜美麗的戈壁」,可不過是一片荒蕪……德令哈可能沒有「草原」,沒有「戈壁」,但它留下了海子。
  • 海子青年詩歌節為德令哈增添文化意蘊
    原標題:海子青年詩歌節為德令哈增添文化意蘊   新華網西寧12月26日電(記者李琳海)昏暗的燈光,輕柔的音樂,還有正在播放的海子詩歌朗誦磁帶……走入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海子詩歌陳列館,這座擁有青瓦與雕梁的徽派建築講述著海子與這座高原小鎮的情緣與過往。
  • 今夜,我在德令哈;為了愛情,詩人海子也曾奮不顧身
    想必去過青海的朋友,都會去一趟德令哈,這裡不光有著美麗的風景名勝,更有著浪漫而多彩的戈壁風情。著名詩人海子更是在這裡寫下了悽美詩篇—《今夜,我在德令哈》。女作家受不了,就回到西部,海子就一路追隨而來,在火車經過德令哈時寫了這首小詩。
  • 海子,昨夜我在德令哈,這是個不再有孤獨的戈壁美麗小城
    或許因為與海子是同年人,或許是他15歲就考入北京大學的傳奇,或許是文學青年的夢想,或許是我沒有姐姐的緣由,海子詩中的德令哈曾給了我強烈的嚮往。我住在東北,德令哈在西北戈壁灘,相隔八千裡路雲和月,走進德令哈談何容易。
  •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海子所說的德令哈在哪?
    在20世紀80年代,有一位獨特的詩人,或許你沒有聽過《以夢為馬》,但你一定聽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位獨特的詩人就是海子。海子但這位孤獨的詩人,剛滿25歲的時候在山海關臥軌自殺。海子曾迷戀上一位大他二十歲的一個女作家,一路追隨她來到西部,途中經過一個小鎮—德令哈,寫下了這樣一篇日記。
  • 海子與德令哈的「姐姐」:真相併不美麗!
    海子藉助詩歌來逃遁現實,企圖躲身於詩歌王國裡與世隔絕。但對一個鮮活生命來說,現實世界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無論怎樣逃遁,它總是揮之不去。也許,這正是海子悲劇的根源。三十年來,海子有一首被人們廣為傳誦,這首詩與一座西北城市有關,與一位「姐姐」有關。這座城市,就是青海省的德令哈。
  • 第五屆海子詩歌節在德令哈市海子詩歌陳列館舉辦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 包拓業報導) 7月25日,德令哈文化旅遊節暨第五屆海子詩歌節「詩意德令哈 萬裡尋海子」在德令哈市海子詩歌陳列館舉辦。此次海子詩歌節以「推動文化傳播、提升文化品位、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為主題,以弘揚柴達木特色民族文化、展示柴達木高原風土人情為目的,通過詩歌節系列活動的開展,緬懷和紀念詩人海子,塑造德令哈「詩意的棲居」、「吟遊詩人的驛站」旅遊文化形象;以詩歌藝術的形式,賦予海西更多的文化內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展示海西新形象,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人文環境
  • 海子:生前無聞死後名,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德令哈|百家故事
    每當春天到來,尤其是春三月接近尾聲的日子裡,很多人都會想起詩人海子,想起他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然後便有一種衝動,想坐車去一次海子的家鄉安慶,祭拜海子;或者訂一張機票,直接飛去青海德令哈。當然,也包括我。只是,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 尋路中國(二):德令哈不只有海子
    - 正文 -知道德令哈這個地方的人,有九個知道海子,有九個都聽過「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1988年,海子第二次乘火車去西藏,也就是在經過德令哈的時候寫下了這一首詩。那個時候不像現在會在格爾木換火車頭,繼續西行9個小時最終抵達拉薩。他只能在格爾木在尋找別的方式繼續前行。海子來過德令哈,寫了首詩然後走了。留在我的腦海裡的只有姐姐、戈壁和草原。
  • 德令哈,在海子的面前
    突然好懷念那時的德令哈,在那裡寫下的文字,是和著心中的血淚,誰都感覺到我在海子紀念館時與平時完全不同的心情與氣場……當我窺視自己內心深處時,我看到那麼多模糊的東西在亂竄,我甚至無法確切地解釋和完全地接受我對自己的反感。
  • 在德令哈,母親朗讀海子詩句「我只想你」
    這是海子著名的詩《日記》,無數的中國詩歌愛好者都會背誦這句詩,但在青海德令哈,當操彩竹女士用口夾雜著安徽方言的普通話朗誦「我只想你」時,在場的詩人和詩歌愛好者無不為之動容。她是海子的母親。詩人王小妮7月25日,第三屆德令哈海子青年詩歌節在青海省德令哈市舉行,在海子詩歌陳列館開幕儀式上,海子的母親、弟弟、堂妹等家人,以及詩人芒克、徐敬亞、王小妮等來到了現場。這是海子母親操彩竹第一次來到德令哈,這片因海子和他的詩歌而成為文藝青年嚮往的土地。
  • 德令哈,詩人海子筆下「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永恆的荒野記憶
    「德令哈」是蒙古語「金色的世界」的意思,德都蒙古族與回族在這裡繁衍生息,爽朗、敦厚、熱情。這裡藍天純淨,街道空曠安靜,秋天落葉遍地,溫柔的巴音河中和著城市的堅硬。詩人海子曾在這裡寫下《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這也是諸多文藝青年嚮往這裡的原因。
  • 暑假旅行,我要去海子詩裡的德令哈
    對於詩人海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野小遊覺得,這句詩為人們描摹了人生最美好的模樣。可你也許不知道,海子還有一首被人們廣為傳誦的詩歌《日記》,這首詩與一座西北城市有關,就是青海省的德令哈。
  • 青年詩人海子墓前擺著鮮花和酒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成絕唱
    1989年3月26日,25歲的當代青年詩人海子在河北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每年有很多人到擺滿鮮花和酒瓶的海子墓前祭拜,也到海子的家裡去看看。位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的海子故居,是安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
  • 海子:天才詩人在最美的年華隕落
    在青海途徑德令哈時,司機說起詩人海子在德令哈的故事,不由得又想起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距今已三十年,其經典詩句自是在流傳,然而我們更想探究的是,他在二十五歲的大好年華選擇離去,這背後會有怎樣的故事?
  • 海子,今夜我在德令哈
    ——寫在「海子詩歌陳列館」前作者/牧遠海子,今夜我在德令哈此時,夜幕已經降臨,千燈萬盞,盡放光華我不知道,你曾經在悲痛時握不住的那一滴淚可否是為這座城、可否是在這座城流下但我知道,你為你姐姐寫的那一篇著名的日記可是真真的打動了她、感動了她海子
  • 沿詩人海子走過的路穿過德令哈---大美青海行(四)
    比如德令哈市,一個叫海子的詩人曾在這裡寫下有名的詩---「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讓無數人知道了德令哈。第一次讀這首詩,我幻想著將來有機會一定去看看。雖然在野外開車,公路兩旁時不時會有廁所,非常人性化。在青海,很多地名帶有「海」字,其實是源於蒙古語。歷史上蒙古人建立元朝,定都北京,便有了什剎海、中海、南海以及後海這些地方,都是指一湖水,並非我們所說的大海。而「尕」則是小的意思,當地人稱呼小孩叫「尕娃」。德令哈距離烏蘭130公裡,開車不到兩小時。在蒙古語,「德令哈」是「金色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