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王綠揚
張瑞鋒沒有想到,廠區門口壞了的路燈,因為自己的一句話,第二天便修好了。
張瑞鋒是鶴壁春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春黎農業是濬縣本土的一家大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僅在濬縣產業集聚區的一個廠區就有工人1200餘人。
12月2日,張瑞鋒帶著記者走進廠區,只見流水線上一派繁忙景象。他說:「冬季是火鍋食材、速凍面點的銷售旺季,最近訂單特別多,生產晝夜不停,上夜班的工人很多。門口衡山路的路燈經常不亮,工人上下班有安全隱患。上周三單書記和陳書記來廠區,我跟他們提了一句,他們當場就和電力公司取得聯繫,周四路燈就亮了。」
張瑞鋒口中的「單書記」「陳書記」,是濬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單紹強和縣紀委副書記、縣監委副主任陳方傑。在春黎,他們還有另一個身份——企業服務管家和護航員。
「別看公司現在這麼紅火,幾年前差點『活不下去』。」張瑞鋒講起了春黎的故事。春黎是做商品鴨養殖、屠宰起家的。2017年,企業因為盲目擴張背上大量債務,又遇上銀行抽貸,資金鍊斷了,幾乎所有的項目都停產了。
服務管家和護航員的到來,為企業帶來了轉機。「2017年年底,縣委指定我來到春黎擔任服務管家,主要任務就是幫企業解決難題,讓企業安心發展。」單紹強說,「在此基礎上,縣紀委監委按照市紀委監委要求,建立起紀檢監察幹部聯繫企業制度,向全縣企業派出140多名護航員,鼓勵領導幹部和職能部門光明正大同企業交往,並監督公職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為企業發展上了『雙保險』。」
「經過前期走訪,2018年3月的一天,單書記、陳書記和我從下午談到晚上,撂家底、理思路。那次會議成了春黎發展中的轉折點。」張瑞鋒說。
「我們統一了思路,那就是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在單紹強和陳方傑的牽線下,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的工作人員來了,資金問題得到緩解;縣自然資源局、縣司法局的工作人員上門了,春黎與附近村鎮的土地糾紛順利解決;南京農業大學的陳志剛博士團隊被請來了,幫助產品升級換代,今年公司銷售額有望突破30億元……春黎迎來了「春天」。
單紹強和陳方傑如今依然每周都會到春黎的廠區轉一轉。「他們來的時候基本不和我說,直接到廠區、進班組,後來保安說起來我才知道。」張瑞鋒說,一直沒有機會向他們表示感謝是自己最遺憾的事。
「看著春黎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們打心眼裡高興。」陳方傑說,春黎最近出現了熟練工不夠的問題,他正和單紹強商量著要去鄰近的縣跑一趟,爭取多招一些工人,再幫春黎辦件「小事」。
相關推薦
·政商關係親又清丨趙博士的朋友圈
·政商關係親又清丨企業給力的「娘家人」
·政商關係親又清丨一家企業和N個「服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