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擼起袖子加油幹」寫入祭文)
- 4月4日,丁酉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黃帝陵軒轅殿祭祀廣場舉行 華商報記者 張林 攝
" >
- 「親情中華 築夢絲路」陝西行文藝演出在易俗大劇院舉行,華陰老腔的精彩表演,贏得現場海外僑胞的陣陣掌聲 華商報記者 鄧小衛 攝
" >
「吾祖赫赫,偉業煌煌。廣施仁德,福民農桑……」4月4日上午,在黃陵縣橋山黃帝陵祭祀廣場,丁酉(2017)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隆重舉行,萬餘名海內外中華兒女齊聚軒轅殿祭祀廣場,共同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而聚力追趕超越、擼起袖子加油幹、改革深化、民生改善這些關係國計民生的詞語被寫入祭文之中。
上午8時起,在黃帝陵前,萬餘名海內外中華兒女的代表,滿懷虔誠與崇敬之情,穿過軒轅橋,登上龍尾道,齊聚軒轅殿祭祀廣場。上午9時50分,公祭典禮正式開始,典禮儀式首先為擊鼓鳴鐘,34咚鼓聲象徵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共同心聲,9響鳴鐘則代表著中華民族崇敬始祖的最高禮數,肅穆的鼓聲鐘聲,通過電視直播從橋山之巔播向華夏大地。
隨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向巴平措、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正偉、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陳鎮湘分別敬獻花籃。中共陝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代表中共陝西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和陝西各界敬獻花籃。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龍明彪代表主辦單位敬獻花籃。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曲鳳宏,中國僑聯副主席康曉萍、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代表各民主黨派中央、人民團體分別敬獻花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楊利偉也到現場參加公祭敬獻花籃。
陝西省省長胡和平恭讀祭文,參加祭祀大典的所有嘉賓向軒轅黃帝像行三鞠躬禮。隨後,現場舉行懷念始祖恩德、凝聚華人血脈、祝願華夏昌盛的樂舞告祭,隨著大典的禮成,一條長56米的「中華龍」騰空升起,隨後公祭方陣依次瞻仰軒轅殿,拜謁黃帝陵。
據了解,今年的公祭活動以溯源、尋根、凝心、鑄魂為主旨,通過闡釋、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強化文化擔當,賡續中華文明之「脈」,築牢文化自信之「基」,構築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 華商報記者 張林
祭文全文
吾祖赫赫,偉業煌煌。廣施仁德,福民農桑;肇啟文明,光被遐荒。丁酉清明,禮樂馨香,四海華夏昆裔,聚首橋山之陽,共祭軒轅初祖,祈願九州隆昌!
撫今追昔,思緒浩茫。六中全會開神州新局,核心指引匯磅礴力量。嚴肅綱紀揚清風正氣,反腐倡廉應民心所望。十三五規劃高點起步,二十國峰會合作共贏。改革深化兮樹四梁八柱,民生改善兮佑萬眾安康。經濟增長兮助國力繁盛,文化自信兮鑄時代華章。神舟天宮太空比翼,蛟龍海鬥碧波潛航。紀念建黨兮春秋九五,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追緬長徵兮奏凱八秩,理想信念,永放光芒。聚力追趕超越,擼起袖子加油幹;踐行五個紮實,低調務實不張揚。壯哉三秦兮大風雄唱,上下同欲兮盛舉共襄。喜迎十九大,待今朝之奮翼;闊步小康路,看明日之輝煌!
嗟我初祖,萬世景仰,功高日月,名垂天壤。追先賢往聖恢弘之大業,圓中華民族復興之夢想。大禮斯畢,伏惟尚饗!
>>揭秘
祭文內容咋來的
祭文是如何書寫的
「算起來這是我第四次為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書寫祭文,但仍不敢有一絲馬虎,整篇祭文文字送來後先看後練,晚上寫了三遍才寫成。」昨日上午,在公祭典禮結束後,華商報記者聯繫到此次公祭典禮祭文的書寫者——陝西省著名書法家高詠華老師,而這也是他繼2011年、2015年、2016年之後,第四次為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書寫祭文。
「我是今年3月中旬接到省上的通知,說是今年的祭文書寫仍由我來擔任,所以前一段時間我就一直在家琢磨今年的祭文該怎麼寫。」高詠華介紹,公祭典禮上的祭文雖然文字不多,但每一次祭文的書寫,都要根據不同祭文恭讀者的臂展,確定書寫祭文紙張的大小,再做裁剪,力求在公祭典禮現場,讓恭讀者讀起來能夠臂舒氣暢。
「今年的祭文文字原稿是4月1日晚送到我家的,當時我數了下一共有380個字,比去年祭文內容多了60個字,而且要求今年還是用漢隸書寫。」高詠華說,當晚他就開始熟讀祭文文字、揣摩祭文意境,並用中性筆先在紙上抄寫了三遍,對文字行數和排列進行布局,「因為只有文字讀熟了,下筆時才會一氣呵成,經過反覆書寫練習對比,最終確定一行14個字,排下來28列,這樣整篇祭文不僅文字看得清楚不費力,整體又顯得乾淨大氣。」
高詠華說,由於今年的文字比往年多了60個字,在祭文紙張選擇上經過幾次練習,最終確定紙張寬68釐米、高32釐米,紙張高度不變,寬度比往年增加了4釐米,「當晚11點多在所有準備工作做好後,我開始按照要求的隸書字體在紙上書寫,先後書寫了3次,最後挑出一份自己感覺最好的,在2日上午交給了省祭陵辦的工作人員。」
「2011年和2015年書寫祭文時我用的是顏體楷書,去年省祭陵辦希望在字體上有所創新,最終選用了歷史蘊含豐富,字體形式工整、恭敬,契合祭祖典禮氛圍的漢隸,今年祭文字體仍延續去年的漢隸字體。」高詠華表示,作為一名炎黃子孫,能四次書寫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祭文,自己心裡感到非常驕傲,所以雖然已經寫了四年,但只要還能寫,他仍然還會用心去寫。
據了解,公祭軒轅黃帝的祭文內容每年都是民間徵集,最後由多位文化大師進行修改,祭文內容融入了國家和陝西一個時期內的大事件,而祭文在現場恭讀完畢後,將交由黃帝陵管理局進行收藏。 華商報記者 張林
省僑聯邀請218名海外僑胞僑商參加公祭
在昨日的公祭典禮儀式現場,還有一支「特別」的公祭隊伍,他們就是由陝西省僑聯邀請的中國僑聯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以及省僑聯海外委員等218名海外僑胞僑商。
他們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31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僑界人士一大早從西安出發,趕到黃陵參加公祭典禮。中國僑聯副主席康曉萍出席公祭典禮並代表人民團體敬獻花籃。 華商報記者 張林
>>相關新聞
海外僑胞召開座談會
把脈陝西西安文化旅遊
華商報訊(記者 張小剛 攝影 鄧小衛)4月4日,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50餘名嘉賓來西安參加海外僑胞把脈陝西西安文化旅遊座談會。中國僑聯副主席康曉萍、省僑聯黨組書記程勉貴、省僑聯副主席高俊峰等出席會議。
座談會上,西安市副市長李元介紹西安市經濟社會發展及招商引資情況,曲江新區作了文化旅遊推介。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姜兆慶、金浩、孫愛平、張仕根等4位代表發言,從自己所從事或擅長的領域出發,就陝西和西安的文化旅遊產業現狀問診把脈。他們認為,陝西曾經是中華文明驕傲之地,文化底蘊豐厚,作為海外僑胞有義務在各自所在的國家講好陝西故事,做好文化走出去和引進來的使者。
康曉萍在講話中指出,陝西是中華文明最早走出去的地方,也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此次組織海外僑胞來陝西尋根問祖,就是集合大家智慧,為陝西的文化旅遊發展助力。她希望「文促會」的各位委員以此次文化經貿考察活動為契機,多到西安投資興業。要切實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與西安當地企業開展多層次的合作,攜手並肩發展。
西安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史曉紅代表西安市委、市政府對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來西安進行文化經貿考察表示歡迎。她說,「大西安」具有歷史文化、人才、區位、交通等資源優勢,「一帶一路」戰略等眾多利好政策疊加。而且,文化旅遊產業是今後大西安發展的重要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投資機會。希望海外僑胞與西安開展多層次合作交流。
西安市副市長方光華在主持座談會中表示,期盼中國僑聯發揮聯繫廣泛的優勢,吸引更多的海外僑胞關注西安、興業西安,在更加廣泛的領域參與、加盟「大西安」的發展建設。
當晚,「親情中華·築夢絲路」陝西行文藝演出在西安易俗大劇院舉行,中國僑聯副主席康曉萍、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金柱出席,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50餘名理事及省、市僑界代表和海外僑胞1000餘人觀看了演出。
大型鼓舞《九天戰鼓》拉開文藝演出序幕,接下來有獨唱、有歌舞,激昂熱烈的秦腔表演和高亢奔放的華陰老腔,讓現場的海外僑胞們感受到三秦人的熱情與豪爽。
(原標題:「擼起袖子加油幹」寫入祭文)
本文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