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藝文胡適嫡孫主張天價手稿繼承權,嶺南畫派創始人陳樹人紀念館...

2020-12-21 騰訊網

文字整理/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

1◆鎮海樓夜宴:「照單復原」民國粵式名菜

10月23日晚,鎮海樓之夜——「留住鄉愁」金秋詩會暨「消失的名菜」首發儀式在廣州博物館鎮海樓舉行。

首發儀式現場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攝

活動中公布的一批覆原粵式名菜,是挖掘於民國時期粵菜酒家的老菜單,讓人們重溫上世紀繁華的廣州市民生活和飲食文化。

其中,民國時期廣州四大酒家文園享譽羊城的招牌名菜「江南百花雞」、集中體現粵菜「繡花」功夫的「金銀雞蛋糕」、寓意明清羊城八景之一的「菠蘿浴日」等一道道廣府名菜輪番呈現。

2◆天價手稿後續:胡適嫡孫主張繼承權

10月16日,備受關注的民國五大日記之一的《胡適留學日記》以1.3915億元成交,創下了「最貴日記」的世界紀錄。

10月20日,胡適孫子胡復通過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邵東方投書澎湃新聞,稱其對包括這份手稿在內的胡適遺產擁有繼承權,「對任何以非法手段取得先祖父胡適先生之手稿及相關文物,並予販賣拍賣之行為,保留法律追訴權,敬請查察。」

胡適孫子胡復郵件截圖 來源:澎湃新聞

記者聯繫到拍賣方華藝國際相關公關工作人員,表示已經將情況上報,正式答覆仍需要經過內部流程。

3◆東山口巨變:越秀區圖書館、陳樹人故居將被徵拆

近日,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政府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中心發布通告,為推動廣州地鐵十號線署前路站建設,將對相關區域的房屋進行連片徵拆。通告顯示,從越秀區圖書館、陳樹人紀念館到廟前直街北邊沿線房屋,都在徵拆範圍之內。

陳樹人紀念館

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陳樹人的故居將被徵拆。陳樹人故居原名「樗園」,為一簡樸的竹塔居室,抗日戰爭時期樗園毀於戰火,近年,其家人將其地獻給政府,新建了陳樹人紀念館,於1988年陳樹人逝世四十周年建成開放。

紀念館佔地面積480平方米,建築面積578平方米,前二層為展廳,面積300平方米,首層為畫廊式展室,作為舉辦美術作品展覽的場所,二樓展室為常設性展覽。

4◆學術詞語出圈:人類學家項飆談「內卷」

2020年,可能沒有第二個人類學術語比「內卷」更加出圈了。

一個本來是人類學家用於解釋社會或組織在一個簡單層次上自我重複的概念發明。現在則意味著「白熱化的競爭」,人們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盡全力,擠佔他人的生存空間,同時造成精神內耗和浪費。

項飆 來源:騰訊視頻《十三邀》

日前,人類學家項飆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用詞是個社會現象,如果大家覺得『內卷』這個詞表達了他們的焦慮,應該是學者認真聽大家的,然後去分析,不是說告訴你們不能用這個詞。」

項飆認為,當前「內卷」沒有退出的機制。「因為整個社會的穩定,整個社會的所謂發達都是靠這種白熱化的競爭維繫起來的。成功者要失敗者一定要承認自己是失敗的。你不僅是在錢上少一點,物質生活上差一點,而且你一定要在道德上低頭,一定要去承認你是沒有什麼用的,是失敗的。」

5◆「後疫情」文學論壇:文學的內容和情感是不變的

10月17日,「秀峰文學論壇」系列文學活動在桂林舉行。李敬澤、韓少功、周曉楓等近四十位作家、文學評論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後疫情」時期文學創作、研究、出版和傳播的新可能。

「秀峰文學論壇」現場 主辦方供圖

王蒙在視頻演講中指出,文學是思維的藝術,美好的經歷會逝去,但文學裡有永恆,它能激活人的思維,挽留時光,記憶生命的遺存,就像小說裡的人物能永遠年輕一樣。

而韓少功認為,網際網路時代,文化生態出現了劇烈變化,人在變化,工具在變化。這些變化在某種程度上,讓文學變得更多樣化了,但是文學的內容和情感是不變的。

6◆《慶餘年2》發布:影視還是網絡文學的發展方向嗎?

10月19日,閱文宣布整合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並發布了一批影視作品項目,其中包括令人矚目的《慶餘年2》。

《慶餘年2》發布儀式

近年來,閱文這家以網絡文學為概念的公司,如今業務主導權與發展方向高度集中於影視。但有評論認為,免費閱讀衝擊下,影視本身不是股價的救命稻草。守住網絡文學的內容生產,滿足用戶娛樂需求,才是在網際網路文化產業站得住的根本。

7◆廣佛共建圖書館:雙城圖書自由借還

10月18日,首家廣佛共建圖書館——「閱讀家」(廣州圖書館南海天河城分館)正式啟用。

廣州圖書館南海天河城分館書牆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哲 黃宙輝 攝

新晉圖書館實現了廣佛兩地讀者系統對接、雙城圖書自由借還,讓廣佛兩地市民同時同步享受免費、便利、標準統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該館為該分館配備圖書逾3萬冊,涵蓋少兒、文學、經濟、休閒、健康養生等類型的圖書,並將結合讀者需求、服務情況等定期更新文獻信息資源。此外,廣州圖書館還將為該館配送相關活動。

8◆楊之光誕辰90周年:紀念作品展在廣州開幕

為紀念著名藝術家、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得主楊之光先生誕辰90周年,10月23日,「赤誠之光——紀念楊之光誕辰90周年作品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浴日圖(國畫) 楊之光

展覽以楊之光人生經歷、創作脈絡為主線,呈現了其「與時代同行,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理念與創作成就。新中國每一重要階段的歷史行進,在楊之光的作品中都有直接的體現。

廣東省美協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認為,楊之光暮年遠渡重洋,更是走出了一條突破中國畫筆墨表現方式與西畫造型構成之間隔膜的最佳路徑。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闊落

審籤|鄭宗敏

實習生|李紫媚

相關焦點

  • 胡適手稿拍出天價嫡孫主張繼承權,律師:需證明拍品是遺產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胡適手稿拍出天價嫡孫主張繼承權,律師:需證明拍品是遺產《胡適留學日記》手稿一套十八冊,1912-1918年作,12×22釐米(每冊尺寸)。10月20日,胡適孫子胡復通過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邵東方投書澎湃新聞,稱其對包括這份手稿在內的胡適遺產擁有繼承權,「對任何以非法手段取得先祖父胡適先生之手稿及相關文物,並予販賣拍賣之行為,保留法律追訴權,敬請查察。」胡復聲明原郵件截圖。上海市廣庭律師事務所蔣鼎元律師告訴澎湃新聞,胡復所主張的似乎不是著作權問題,而是繼承權問題。
  • 胡適手稿拍出1.3915億元天價,嫡孫發聲主張繼承權
    杭州網 圖10月16日,備受關注的民國五大日記之一的《胡適留學日記》以1.3915億元成交,創下了「最貴日記」的世界紀錄。10月20日,胡適孫子胡復通過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邵東方投書澎湃新聞,稱其對包括這份手稿在內的胡適遺產擁有繼承權,「對任何以非法手段取得先祖父胡適先生之手稿及相關文物,並予販賣拍賣之行為,保留法律追訴權,敬請查察。」
  • 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紀念館開館
    小學生在紀念館內向高劍父和高奇峰的雕像敬禮。大洋網訊 5月29日,在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兄弟的故鄉番禺區南村鎮,籌建多年的高劍父高奇峰紀念館落成對外開放。紀念館收錄了高劍父、高奇峰的大批經典國畫作品。嶺南畫派是嶺南文化的代表符號之一。
  • 胡適手稿拍出天價嫡孫主張繼承權,專業人士:需證拍品屬遺產
    10月20日,胡適孫子胡復通過其友人邵東方投書澎湃新聞,稱其對包括這份手稿在內的胡適遺產擁有繼承權,「對任何以非法手段取得先祖父胡適先生之手稿及相關文物,並予販賣拍賣之行為,保留法律追訴權,敬請查察。」
  • 齊白石紀念館-畫家湯發周趣談:嶺南畫派的藝術主張與藝術追求
    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早年積極投身於孫中山的民主主義革命,在民主革命中實踐國畫改革,推動國畫創新,他們不但是藝術革新的先鋒,更是現代美術教育的先行者,「折衷中西,融會古今」是嶺南畫派所提倡的主導思想,這種新的藝術主張以及他們的藝術實踐,也直接影響到嶺南美術教育。他們宣揚嶺南畫派的精神,推行嶺南畫派的主張,為中國畫的發展和革新繼續積極在探索。特別是在後來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畫家。
  • 著名畫家陳永鏘以畫致敬嶺南畫派先驅陳樹人
    中新網廣東新聞2月10日電(記者 李凌)紀念陳樹人誕辰134周年暨陳永鏘《向陳樹人先生致敬》作品展,10日在廣州陳樹人紀念館隆重開幕。  陳樹人(1884-1948)是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是居廉的弟子、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繪畫科和立教大學英國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其作品簡淨飄逸的線條和嫩綠薄寒的色調,是陳氏繪畫的主要特徵。
  • 嶺南畫派名家作品集中展出 多角度再現藝術探索
    展覽從清末開始敘述到20世紀前期,展出了嶺南畫壇前輩眾多代表性畫家的文物級別的原作和史料,既有嶺南畫派創始人「二高一陳」的作品,又有廣東國畫研究會代表畫家的原作。陳樹人的早年寫生作品更是首次對外展出。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李勁堃說,此次展覽希望以大量的原作和史料,帶領觀眾重新回到歷史之中。
  • 嶺南畫派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和長安畫派石魯、趙望雲、李梓盛
    20世紀初,在廣東產生了"嶺南畫派",其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主張以倡導藝術革命,建立現代國畫為宗旨,以折中中西,融會古今為途徑,以形種兼備、雅俗共賞為審美標準,以兼工帶寫,彩墨並重為藝術手法。獨樹一幟,成為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美術流派。
  • 淡泊名利的陳樹人,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一生致力發展中國美術
    淡泊名利的陳樹人,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一生致力發展中國美術文/錢毛毛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許多美術流派,但要說真正改革了中國畫,給中國美術帶來了新理念的流派,還得看民國初期的「嶺南畫派該畫派由周奇峰,周劍父以及陳樹人共同創辦。
  • 陳樹人紀念館修繕竣工,舉辦「見賢思齊——陳永鏘、方楚雄、李卓祺...
    5月30日上午,陳樹人紀念館修繕竣工暨「見賢思齊——陳永鏘、方楚雄、李卓祺作品展」在陳樹人紀念館舉行。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和書畫家、學者以及陳樹人先生後人等出席。陳樹人先生是辛亥革命元老、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其子陳復烈士是早期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部長。
  • 嶺南畫派高劍父高奇峰紀念館聘翁真如為高級顧問
    高劍父高奇峰宗師銅像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兄弟的故鄉番禺區南村鎮,高劍父高奇峰紀念館坐落於南村鎮文化中心三樓於2019年5月29日正式落成對外開放。參觀革命精神展廳番禺區覃海深常委在開幕日致辭中指出,在中國嶺南文化藝術之鄉、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和高奇峰的故鄉——番禺南村鎮建成高劍父、高奇峰紀念館,有著特別的意義。
  • 徐悲鴻中西融會主張的形成:傳統繪畫的積澱和嶺南畫派的啟發
    1940 徐悲鴻紀念館藏(一)中國傳統繪畫的積澱徐悲鴻首先深得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繪畫藝術的滋養。他出身貧寒,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幼時嚴謹的傳統繪畫功力浸淫與研習,對徐悲鴻『中西融會』繪畫主張的形成具有積極的影響。(二)『嶺南畫派』的啟發『嶺南畫派』創始人為廣東籍畫家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
  • 嶺南畫派「兩高一陳」 當年畫室今何在?
    當年陳樹人所在的樗園舊址上建起了紀念館。 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奇峰。    圖:資料圖片(除署名外)    崛起於廣州的嶺南畫派是嶺南文化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與粵劇、廣東音樂一起並稱為「嶺南三秀」。
  • 嶺南畫派大家:陳樹人
    陳樹人(1884—1948),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畫家。東渡日本求學,先後畢業於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京都美術學校繪畫科及東京國立大學文學系。歸國後與高劍父、高奇峰開創嶺南畫派,被稱為 「嶺南三傑」。
  • 嶺南畫派「祠堂」開放 代表畫家曾投身革命(圖)
    一度被視作嶺南文化標杆性代表的嶺南畫派,在沉寂多年後,出現了新的發展苗頭:9月19日,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陳樹人紀念館在荔灣區建成並對外開放。今天(9月26日),位於海珠區的嶺南畫派鼻祖居巢、居廉故居———十香園二期也建成,並對外開放,對外宣稱要打造嶺南畫派的「祠堂」。  「嶺南畫派」只是一個歷史概念?
  • 嶺南畫派紀念館 嶺南建築大師造
    綠樹掩映中臨池而建的白色穹頂建築,中西合璧的設計風格,旦沐清暉夕披彩霞……來到嶺南畫派紀念館,會有一種踏入童話城堡的歡欣感。何況,館裡珍藏著嶺南畫派前輩名家們的諸多手稿、佳作,不時以文獻展、研究展形式拿出來「曬一曬」,更是讓人大飽眼福。
  • 嶺南畫派
    嶺南畫派是本世紀初首先從廣東興起。以嶺南三傑為代表,主張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繪畫藝術之長以改造傳統國畫,使之朝著現代化、民族化、大眾化方向發展,而提高審美教育效能的一個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美術流派。其表現形式是折衷中西,融匯古今;最終目的則是通過藝術美的陶冶以「改造國魂」。
  • 「中華美網·畫派」嶺南畫派及其文化精神
    ,它和粵劇、廣東音樂被稱為「嶺南三秀」,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它有如下特點: 一、主張創新,以嶺南特有景物豐富題材; 二、主張寫實,引入西洋畫派; 三、博取諸家之長; 四、發揚了國畫的優良傳統,在繪畫技術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沒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 嶺南畫家陳樹人:辭官歸故裡,筆墨走江湖
    ▲陳樹人 白門楊柳圖紙本設色曾經去日本求學的陳樹人,和高劍父、高奇峰二位名家,都是嶺南畫派的創始人,且有「二高一陳」之稱。▲陳樹人 躍鯉圖紙本設色抗日戰爭勝利後,陳樹人回到老家那邊,專心搞繪畫創作,接著,便有了嶺南畫派。
  • 陳樹人紀念館修繕竣工暨《見賢思齊》——陳永鏘、方楚雄、李卓祺...
    陳樹人紀念館 陳樹人紀念館1988年由廣州市政府在樗園(陳樹人故居)興建。紀念館共分二層,大門左側有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聶榮臻元帥為陳樹人題詞「嶺南先驅,山河增輝」的塑像1座,一樓大廳陳列陳樹人生平照片及作品;內廳設有思復樓,是陳樹人之子,早期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部長陳復烈士事跡陳列室。樓上常年開展各類藝術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