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醫院真正開到近郊市民的「家門口」,讓百姓再不用奔赴市區就醫,對優質醫療資源的「放大」,在上海已有實踐基礎,並正向縱深推進。昨天,在閔行區浦江鎮運行8年的「仁濟醫院南院」告別獨立建制,併入擁有176年歷史的仁濟醫院。由此,仁濟醫院開啟三個綜合性院區(位於浦東的總院,山東路的西院區、浦江鎮的南院區)齊頭並進的發展新格局。「新仁濟」的出現並非孤案,在上海,一家大型醫院擁有多個院區漸成常態,如何讓這些好醫院真正「嵌入」新地帶,發揮更大惠民效能?上海正著力推進公立醫院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市郊新建醫院 「拓荒者」,終結閔行沒有三甲綜合醫院歷史
上海不缺好醫院,但集中於市中心,也因此,2012年12月12日在閔行區浦江鎮正式開業的仁濟醫院南院被業內視作「拓荒者」。仁濟南院護理部主任欒偉對開業第一天的場景印象深刻:「當天急診一下子來了7輛救護車,當地百姓後來告訴我們,原先他們看病要麼跨江去閔行區中心醫院,要麼去仁濟總院,遇到急病真是急人!」
仁濟南院的出現終結了閔行區沒有三甲綜合醫院的歷史。運營8年來,始終堅持與母體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同質化管理,重點學科、重點專科也全部落戶南院。「留住病人,說到底,得有好學科、好醫生。」仁濟南院常務副院長李勁說,南院共有41個臨床醫技科室,開放床位610張,成立了自身免疫疾病、腦卒中、腦腫瘤、盆底疾病等MDT(多學科)診療中心,一個個富有特色的交叉學科、綜合診療中心、國際培訓中心在此落戶,圍繞一個目標——更好解決患者的問題。
仁濟醫院院長李衛平說,2012年開業以來,仁濟南院作為市政府「5+3+1」重點實事工程項目,還在全市率先試點實現藥品零差率、探索藥品供應鏈延伸;在分級診療醫改中成為上海市首批試點社區衛生綜合服務改革的市級醫院之一。還在閔行區東部地區創建國內首個「1+X」多種模式區域醫聯體,讓老百姓在區域內任何一家醫療機構或照護機構都能享受到與仁濟醫院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打造閔行東部醫療中心,百年「新仁濟」踏上新徵程
昨天,仁濟醫院與閔行區人民政府籤署仁濟醫院南院區項目合作備忘錄,聯手做大當地居民的「健康禮包」。◆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閔行區將位於浦錦街道的兩個地塊、共61畝土地供給仁濟醫院,仁濟醫院將據此在大浦江地區深入推進醫聯體及醫教研協同型健康服務體系的建設規劃,著力打造南上海人才技術高地和優質服務高地,目標將仁濟醫院南院區打造成為閔行區東部區域性醫療中心,實現醫教研領域更高質量發展。
不止於此,成為歷史的「仁濟南院」從此匯入百年「新仁濟」的新徵程。
仁濟醫院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啟動儀式同日舉行,新仁濟醫院將全面推進基礎和臨床研究轉化平臺建設,形成腫瘤、大器官移植、重症醫學三大學科群高地,建立泌尿外科、自身免疫性疾病、婦女及生殖健康、消化病診療中心和醫學教育與技能培訓五大中心。
「『新仁濟』將在深化醫院體制機制改革的基礎上,全面對標世界一流醫學中心,全力攻堅影響中國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科學整合現有資源,在多院區模式下謀求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仁濟醫院黨委書記夏強說。
「一張網」聯動多院區,「智慧醫院」賦能產業聯動
藍圖繪就,落實為要。同日,仁濟醫院與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宣布推進在生物製藥、醫藥器械自主創新領域的「原始創新—臨床轉化—價值實現」全方位合作模式,造福更多患者。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仁濟中心、仁濟醫院「標準數位化智能雲腫瘤中心」項目同日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多院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在仁濟醫院也有了真實的技術「賦能」。仁濟醫院宣布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平安國際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騰訊醫療健康(深圳)有限公司籤署多院區一體化智慧醫院建設協議。仁濟醫院將應用5G、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夯實全感知、全聯接、全智能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無圍牆」的單體多院區現代化智慧醫院,共同打造醫療信息化的行業標杆。
仁濟醫院副院長王育說,「新仁濟」將建好「一個中心」(多院區集成的數據中心),織好「一張網」(觸及多院區醫療、教學、科研、管理的基礎信息網),以此進一步豐富網際網路醫院功能和內涵,實現醫學數據「跨院通辦」,並積極試點對接5G救護車、基於5G開展可穿戴設備遠程監護,不斷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夏強表示,仁濟醫院作為上海開埠後的第一家西醫醫院,一直以來都是醫改工作的先行者,此番合併後形成的「新仁濟」將繼續挑起醫改重任,不斷放大市級醫院優質資源輻射效應,聯動各方,不負城市期待、人民所託。
【來源:文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