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問題導向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2020-12-08 人民論壇網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聚焦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系統地總結了「中國之治」的制度基石,並就一系列重大領域的制度建設作出具體部署。國家治理體系包括多個領域、多個維度的制度安排。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濤洶湧也不行。」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需要堅持問題導向,把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結合起來,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推進社會治理創新,需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則,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將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社會治理既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運作機制,也要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的作用,使政府管制、多元共治與居民自治相結合,調動社會力量及其掌握的資源,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

推進行政系統內部條塊整合,提升基層執法能力

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在行政系統內部,需要推進條塊整合,進一步整合行政資源和執法隊伍,提升基層執法的整體性、協同性和精準性。全會提出,要「繼續探索實行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推動執法重心下移,提高行政執法能力水平」。當前,針對執法力量過於分散、基層執法能力不足等問題,一些地方政府基於問題倒逼,主動探索推進執法機制創新。如,北京市在街道管理體制改革中,將基層城管執法隊轉隸至街道辦事處,以城管執法隊為主體,整合基層執法力量,構建了聯合執法機制。公安、消防、交通、市場監管等部門安排專人常駐街道,由街道統籌協調相關執法力量開展聯合執法,顯著提升了基層執法能力。內蒙古阿拉善盟針對地域遼闊、基層執法力量不足的現實問題,借鑑基層「全科醫生」執行全科醫療的衛生服務理念,積極開展基層「全科式執法」試點。阿拉善左旗在城市管理局基礎上,整合住建、市場監督、環保、水務、民政、交通等部門的行政執法權,形成「一支隊伍管執法」模式。全科執法一般是以綜合執法的形式處理常見的違法問題,根據不同領域的違法情況建立各自的執法檔案。對於情況複雜、矛盾交織、難以處置的執法問題,基層執法隊向相關行政部門匯報情況後,由具體負責機構安排專門執法力量進行處置。這些先行先試的改革探索,為推進城鄉基層行政執法力量整合積累了寶貴經驗。

發展政府與社會協商民主,完善相關制度安排

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在政府與社會關係方面,需要發展協商民主,進一步完善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制度安排。在城鄉基層治理中,行政機構普遍面臨著「有限資源、全面責任」的治理悖論。因此,提升基層治理能力,需要發揮多元社會主體的作用,動員社會力量及其資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提升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可持續性,根本在於發展協商民主,構建多方參與的對話平臺,各方在互動交流中集聚共識,彼此基於共識形成集體決策,並組織集體行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統籌推進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豐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制度化實踐。近年來,在城鄉基層治理實踐中,協商民主的運作機製得到了廣泛應用。針對城市社區物業管理面臨的現實矛盾,北京市朝陽區推進黨建引領物業服務企業和業主委員會參與基層治理機制建設。在街道辦事處的指導和社區黨委的引領下,試點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構建社區事務共商共治平臺,將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納入進來,形成黨建引領的「兩委一企」共建共治機制。在老舊小區引入物業服務,先對社區功能進行提升改造,然後推進建章立制工作,推動老舊小區從「失管」走向「共治」。實踐表明,只有構建協商民主的運作機制,在互動交流中形成互惠性的制度安排,才能調動多方主體的積極性,形成可持續的社會治理模式。

綜合運用法治等治理手段,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在治理手段和方式上,需要綜合運用法治、自治、德治以及科技手段,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社會事務具有複雜性、多元性等特徵,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既要堅持依法治理,發揮政府治理的作用,明確基本公共服務的具體標準,形成強制性的責任約束,保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也要構建社區協商議事平臺,加強社區公約、村規民約建設,發揮自主治理和道德教化的作用,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支持社區居民依法依規自主治理。全會提出,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既要總結社會治理的基本規律,通過自上而下的途徑推進位度建設,完善國家安全體系,增強國家安全能力,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發展多元化的矛盾糾紛調解機制,也要總結各地在實踐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及時將可複製的地方經驗納入國家政策體系中。社會治理具有較強的情境性,有些經驗在特定地區、特定發展階段、特定環境中具有較強適用性,而在其他環境中的有效性則會下降。對於適用於特定地區、特定階段、特定環境的社會治理經驗,需要區分適用對象,有針對地組織區域性、行業性、專題性交流活動,總結類似情境下的社會治理創新經驗,提升經驗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本文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相關焦點

  • 適應新時代 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所以,面對網際網路時代下社會結構、社會觀念、社會心理、社會行為發生的深刻變化,各級領導幹部如何適應新時代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成為了必須思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繼承和創新相結合,謀求基層社會治理最優方案面對社會發展新形勢,基層社會治理需要創新。但是創新並不意味著就是全盤否定在基層長期治理中總結的諸多寶貴經驗。比如黨的領導、比如群眾路線。
  • 車水琴:念好「一字訣」,構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新格局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和剛過去的疫情都告訴了我們基層這個基礎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根基、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努力探索構建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新格局,才能乘勝追擊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一)構築城市治理工作新格局要「領」。
  • 市應急管理局以大數據思維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今年以來,市應急管理局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契機,以「減少一般事故、控制較大事故、杜絕重特大事故」為目標,依託「網際網路+」技術支撐,不斷提升風險預警研判能力,發揮大數據「顯微鏡」「透視鏡」「望遠鏡」作用,積極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 天津將構建「道路交通安全共同治理」新格局
    新華社天津12月14日電(李鯤、張凱涵)《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構建「道路交通安全共同治理」新格局成為最大亮點。規定第二章「道路交通安全共同治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黨建引領丨「紅色合伙人」點燃「市北星火」,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黨建引領丨「紅色合伙人」點燃「市北星火」,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2020-12-18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昆明盤龍以民生小實事為抓手 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今日觀察 昆明市盤龍區於今年3月在全省率先推行《推進民生小實事實施方案(試行)》,聚焦政府與群眾作用發揮不均衡、基層民主和自治發育不足、群眾參與熱情和社會活力不足的問題,以民生小實事為抓手,末端發力,激發群眾自治意識,增強群眾自治能力,同時建立和完善相應制度,確保治理過程群眾參與、治理成效群眾評判、治理成果人民共享。
  • 「到支部·在一起」——文星社區構建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
    原標題:「到支部·在一起」——文星社區構建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以前,星河小區內的背街小巷違規佔道停車、擺放生活用品、佔道種植蔬菜的情況較為嚴重,但自從開展城市黨建工作以來,通過網格治理行動,實現了小區內乾淨整潔、治理有序、環境優美,小區的路變寬了,黨群的心更近了。」
  • 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黨建如何發揮引領作用?
    如何在黨建引領下推進基層治理走向智能化、精細化,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是一個迫切的時代課題。對此,《學術前沿》特邀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高立偉教授從當前我國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入手,分析了黨建引領下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的理念更新與路徑轉換。
  • 屯溪區水心亭社區:「八樂八團」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近年來,屯溪區昱東街道水心亭社區不斷探索,創新社區治理「小切口」,堅持以黨建引領、全員參與、共治共享為主線,在2019年孵化培育「四樂四團」社會組織基礎上,依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戰,進一步培育孵化符合社區居民需求的「八樂八團」社會組織,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切實提升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昆明巫家壩社區:創新在職黨員「雙報到」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
    昆明巫家壩社區:創新在職黨員「雙報到」 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昆明巫家壩社區:創新在職黨員「雙報到」 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為進一步整合區域黨建工作資源,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社會治理能力,進一步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的雙重管理工作
  • 理論周刊|社會風險治理的中國經驗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要「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我國社會轉型的具體環境出發,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風險治理體系,為世界展示了有效應對社會風險的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
  • 六盤水市召開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動員大會
    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試點內涵,深刻領會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紮實做好試點各項工作。  王忠強調,要堅持目標導向、把牢試點方向,掌握市域社會治理規律特點,在理念上更新、構架上創新、機制上革新、方式上出新,探索具有六盤水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
  • 王思斌:社會工作在構建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中的作用
    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這是政府和全社會的任務。社會工作在構建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過程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對此做一些基本的分析。
  • 構建基層管理新格局 創新社區治理新機制
    (四)構建「大」字社區自治家園新格局 在梅隴三村黨總支的領導下,2013年居委會成立了由居民區黨員骨幹、小區群眾文化團隊骨幹和志願者骨幹為主要成員組成的「綠主婦議事會」,形成了居委會指導下的、民主自治小組、「綠主婦議事會」、社區學校等共同參與的社區自治新格局,自治家園建設呈現出鮮明的「大」字格局。
  • 人民論壇網評︱「三維度」提升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重大部署,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科學指引和基本遵循。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基層治理的重要性全面凸顯,但一些城鄉社區的治理短板也隨之暴露,如基層組織力量薄弱、應急處置能力不足、資源整合和服務統籌不夠等,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抓住黨建引領這個根本,著力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
  • 縣域治理的「閩清密碼」:堅持問題導向 不斷改革創新
    「四化」織起城鄉一體新藍圖;如何化解千頭萬緒的社會矛盾糾紛?「一本簿」「一小時」「一場會」暢通民聲通道;……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閩清縣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改革創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扎梅邑土壤,「編譯」成一連串縣域治理「密碼」,逐一破題。
  • 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如何構建
    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需要秉持系統建構的思維,從理念、體系、制度等維度協同推進,其核心在於重塑多元主體治理理念和價值取向,架構政府、市場與社會三大治理主體協同共建的體系框架,並通過科學完備的制度支撐確保全民共享的目標達成。
  • 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
    原標題: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作出專門部署,強調要「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
  • 昆明官渡公安全力打造現代化社會治理新格局
    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緊緊圍繞「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部署要求,緊扣治安防控體系立體化、智能化、專業化、法治化「四化」提升核心驅動,構建「一個核心引領,三個體系著力」的高質量社會治理體系,持續維護全區社會大局穩定。
  • 鶴壁市創新實施鄉村社會治理 打造鄉村社會治理現代化「鶴壁模式」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支撐。今年年初以來,我市創新實施鄉村社會治理「點、線、面」一體化工作法,鄉村社會治理效能持續提升,平安鄉村創建工作紮實推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