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尋墓」系列第3篇:開國上將陳明仁夫婦合葬墓
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歷史照片除外),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尋訪時間:2020年10月16日
今日得暇,更新一篇嶽麓山尋墓。原打算寫黃興、蔡鍔這兩個國保級,但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一張老照片,趕緊買了下來,如今正在途中,那就先來另外一個短篇吧。
那天我在瀏覽嶽麓山景區地圖時發現有陳明仁墓,感覺挺驚訝。因上大學時我多次登臨嶽麓,印象中並沒有此墓,此前我也的確不知陳明仁是葬在嶽麓山的。陳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1925年東徵惠州之役,日後的這些黃埔將星們當時還都是連排長,犧牲頗多,經過一番苦戰,連長陳明仁率敢死隊奮勇登上城頭打破僵局。戰後,蔣中正親令陳明仁立於城牆之上,接受全軍將士敬禮!這場面,想想就讓人血脈賁張。
陳明仁將軍一生戰功赫赫,在國軍中官至中將兵團司令,主持湘省軍政,後來在1949年與程潛領銜起義,又成為57位開國上將中的一員。他有血性、講正氣、真性情,堪稱軍人之楷模,是我極為景仰的一位黃埔名將。我本一直收藏研究黃埔,此番既得悉他的墓在山中,自當前往拜謁。
如果是從東門登山,沿公路登頂便會經過半山坡的陳明仁墓附近,這是最順路。但我們去的那天正好趕上東門這邊斷交施工,只能從湖大那邊的南門登山,離它便是遠了。輾轉了一大圈子,直到午後在電視塔那邊吃完飯,才得以下來。不曾想最後這段路異常難行(見下圖虛線,其與公路交匯處亦無路標),只有最初十餘級是石階,餘下就全是土路,也不知是原來有臺階給扒了,還是尚未來得及修好。那天還一直下著雨,這路坡度挺高,溼滑無比,走起來是苦不堪言。
當我來到墓前,登時也就明白它的來龍去脈了。原來,這裡最初是陳明仁夫人謝芳如女士的墓。陳明仁13歲就與同鄉謝芳如結婚了,東徵之後陳明仁發跡,多有人為他介紹達官顯貴人家的女兒,但均被他堅定拒絕,陳明仁富貴不棄糟糠之妻的事,一時成為佳話。謝芳如後來也苦學文化,從一個目不識丁的童養媳,成長為一個知書達理識大體的將軍夫人。在這段美談中,除了陳明仁的一身正氣之外,謝芳如的付出同樣是讓人肅然起敬的。
陳明仁夫婦情感甚篤,只可惜謝芳如在解放前夕就已身患重病,1951年便去世了。當時陳明仁任21兵團司令員,率部在廣西剿匪,聞訊急忙趕回,卻未能見到夫人最後一面,悲痛欲絕。最後也只能親題輓聯墓碑,將她葬在嶽麓山中。此處大概叫做赫石坡,是嶽麓山中較偏僻的地方,看起來平時應該人跡罕至,倒也是個安靜的所在。1972年大年初一,陳明仁最後一次來墓前祭掃,不久之後他就查出了癌症,被接到北京治療,終在1974年與世長辭。
陳明仁去世之後,骨灰一直安放在八寶山,不過那地方進出都不甚容易,直到2009年才遷回湖南與謝芳如合葬,此時距他去世已有35年了。而這也是在我畢業之後的事,難怪當時沒見過標誌。也許是最初未做規劃,合葬後原來陳明仁手書的「吾妻謝芳如墓」的墓碑也不便移去,最終只能在墓冢前,另立了一塊「陳明仁將軍之墓」的石碑,這也讓整個墓的形制看上去頗為古怪。
不過我覺得在地圖標識上,此墓還是應作陳明仁夫婦合葬墓為宜,這才是尊重歷史的表現,不能說將軍遷來之後,就把人家夫人的名字給忽略了。所幸在文保立項上是這樣寫的(此墓在2014年被列入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只是在介紹中卻把謝芳如的去世日期寫錯了……
最後安利一本書,如果想了解陳明仁更多的生平事跡,可參閱我的好朋友胡博與將軍後人前兩年校注出版的《陳明仁日記》(jd自營連結見下)。不過此書畢竟不同於傳記文學,它是一本嚴謹的史料,更適合想要研究歷史的朋友,如是偏重可讀性,則去找本傳記可也。
前文連結:嶽麓山中鮮為人知的一座國軍抗戰陣亡將士墓,藏於荒草,境遇悽涼
靜思齋 於嶽
2020年11月6日
有底蘊、有乾貨、有價值、可信賴的歷史文物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