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品文史|文【本文共1039個字,5張圖片】
劉備為何一生都不重用趙雲,不愧是梟雄,臨死前說出了原因
劉備的這個人我們都知道,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物,桃園三結義的時候,劉關張三人的真摯情誼也確實讓許多人為之感慨,我們也可以把他的這種情誼看作是他的做人之道。此外他還懂得禮賢下士,對待人才也很尊重,這裡面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三顧茅廬」的故事,可以說,劉備最後能夠有所成就和他的情誼之道,用人之道是分不開的。反過來說,但凡投入到劉備麾下的人,大多都可以得到重用,但有一個人是個例外,這個人就是趙雲。
說起趙雲這個人,從他在鄴城與劉備再次相見的那一刻起,就決心死心塌地地跟隨著劉備。而趙雲的一生中也有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三次戰鬥就是:七進七出救阿鬥、助劉備入蜀和街亭之戰。不說別的,就單單說這七進七出的英雄壯舉,就讓許多英雄為之暗淡,那是一種多堅強的心臟,才能在千軍萬馬中堅挺住自己的信念。可讓人奇怪的是,趙雲在劉備的身邊只是一個衛兵隊長的職位,趙雲在長半坡之戰立功後才被封為牙門將軍,但也並非是一個高官。
劉備稱帝之後,文武群臣為表示祝賀,於是上了一道賀表,賀表中分為「五十名領銜」,以及「等一百八十人」兩部分,在五十名領銜的名單中——都亭侯馬超排在首位,諸葛亮排名第八,而趙雲卻在「等一百八十人」人中,連名字都沒有。
因此很多人就不理解,為什麼忠肝義膽的趙雲不能得到劉備的重用呢?有人認為是趙雲不善言辭,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因此即便是劉備有心提拔,奈何反對的聲音太多而導致的。但我們仔細地去研究劉備和他手下一眾將領之後,發現了其中的端倪。
其實在蜀漢前期確實不缺大將,馬超、關羽、張飛等人在三國武將排行榜中都是名列前茅,但他們卻都是統領軍隊的將軍,對於保衛工作確實沒有「七進七出」的趙雲出色,所以劉備就有意把趙雲培養成為了自己的保鏢,這一點可以從他的官職牙門將軍一職可以看出。
牙門將軍這個職位要與主公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所以就需要跟隨在主公的身邊,而這個職位的主要職能則是參贊軍某,還可以統領主公的親兵衛隊。可以說,如果不是非常信任之人是不能擔任這個職位的。後來劉備在病危之時,不僅把後主劉禪也託付給了趙雲,種種跡象都說明了劉備對趙雲的信任不亞於諸葛亮。
在劉備的心中,雖然趙雲不能像想關張馬等人可以率領千軍萬馬叱吒風雲,但是他卻是劉備身邊的一堵銅牆鐵壁,總能在劉備需要他的時候馬上出現。這就是劉備對趙雲的評價。
與此同時,趙雲就也等同於關張二位弟弟一樣,早已經被劉備視作賢弟了。因為他明白,他身邊需要這樣一位既能看淡名利,還能在自己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的人,放眼整個蜀國,唯有趙雲一人。
其他精彩文章:
孔融被抓後,9歲兒子沒有驚慌依舊玩耍,隨後說8個字,成千古名句
皇帝到一農婦家,農婦趕緊跪地磕頭,不料皇帝卻說:姐,快起來
西漢初年人口緊缺,劉邦想出了一解決辦法,卻讓古代女性苦不堪言
這才是古代的銀子,表面布滿牙印和汙垢,給你都嫌髒
西施服侍吳王十八年,大功告成後回到越國,為何依然搶手?
本文系【武品文史】原創,撰寫,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