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這首《浣溪沙》展現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2020-12-06 扁擔圈讀書

一首詩,或是一首詞,其中表達的情感、體現的心態往往與作者所處的環境、所生存的境遇有莫大的關係,比如被貶,作品中自然而然就有種落寞之感,哪怕詩人表現得再豁達,也避免不了那一瞬間的難過;又或是心情舒暢、前途明媚之時,那麼輕鬆而悠閒的心情就是無論如何也遮蓋不了的,它總會在一字一句中透露出來,使得讀者也不禁被詩人愉悅的心情感染,不知不覺間忘記自己的煩惱。

宋神宗元豐七年,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蘇軾,終於在時隔近五年之後「東山再起」,被任命遷往汝州做團練副使。雖然不是升遷,但卻意味著蘇軾政治生涯的破冰,說明他最困頓的時期已然過去了,對於蘇軾來說,這自然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情,其心情自然是輕鬆而愜意的,頗有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感覺。

元豐七年四月,蘇軾離開謫居四年多的黃州趕赴汝州,一路遊山玩水,好不快活。在這期間,他暢遊了廬山、探視了在江西筠州任職的胞弟蘇轍,又前往金陵和王安石見了個面,順道和朋友買田江幹,定了個相攜歸隱的約定,最後終於在年底來到了泗州。然而長途跋涉,旅途勞頓,汝州又過於遙遠,錢財耗盡,蘇軾就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準備返回常州休養,在上奏期間,蘇軾就和泗州的劉倩叔一起遊南山,寫了首《浣溪沙》紀念,該詞的最後一句也成為了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

《浣溪沙》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雲霧和稀疏的柳樹使初晴後的沙灘更美麗了,上遊清澈的洛澗匯入渾濁的淮河以後,水勢就變得一片茫茫了。野餐時,一盞乳色鮮白的好茶,一盤翡翠般鮮嫩的春蔬,味道著實美妙,大概人世間真正富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吧!

在詩的上闕,蘇軾先描寫了冬日早晨微寒的山間美景,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最初是帶著細雨斜風的涼意,說是涼意,放在臘月來說,其實是很冷的,可詩人只是隨筆帶過,並不以為意,何故?或許人生的困境都過去了,困難也經歷了不少吧,所以寒冷的天氣對於詩人來說,也不算什麼,不但不覺得難熬,反而帶了份不一樣的情趣。

時間往後推移,在遊玩之中,雨停了,太陽出來,河灘邊的疏柳在煙霧的襯託之下格外具有詩意,一個「媚」字,既表現了風景的美麗,也展現了詩人愉快地心情。暮冬之後又是新春,新的一年又是新的希望,蘇軾又通過自己的想像展開了一段虛寫,清洛北流至懷遠,與淮水匯合,這麼遠的景象,詩人自然是看不見的,但在蘇軾的想像中,那大概是浩茫一片了吧。

天氣放晴時已到正午,也該是野餐的時間了,於是在下闕,蘇軾就午餐展開了描寫。一盞茶、一盤時蔬,清清淡淡,卻別有風味,茶香菜鮮,在這樣清麗的風景裡品嘗清香的美食,心情也變得無比清爽。樸素的生活裡體現的是蘇軾怡然自得、高雅曠達的人生態度,而人世間最令人回味無窮的也正是這樣淡淡而舒適的生活了吧,柴米油鹽是最本質而平常的生活,也是最有滋有味的歡愉!

整首詞的精髓莫過於最後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富有情趣,卻帶著哲理性的思考。著名作家林清玄就曾以《人間有味是清歡》為題寫過一篇文章,他說「清歡」是「清淡的歡愉」,可「清淡的歡愉」又該是什麼樣的呢?「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而「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求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

回歸到這首詞來說,「清歡」或許更趨向於返璞歸真、回歸自然。就像林清玄所說,「清歡」的境界其實是很高的,許多人終其一生或許也達不到這種境界,原因何在?不過是早在這紛雜的社會裡迷失了自己、迷失了心智而已,在這個渾濁的社會裡起起伏伏,早就練就了一顆世故的心,又有誰能夠真正地捨棄名利,拋去身外之物,只享受最自然的生活呢?我們早就被這繁華的大千世界迷失了雙眼,沒有了清澈明朗的心,又談何「清歡」?

其實不只是心境,包括風景,也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很難再去找到一處「清歡」之所,忙碌的人群、熙熙攘攘的世界、渾濁的空氣以及令人煩躁不已的各種事物,我們早已將「以濁為歡」過成了自己的常態,物質世界裡,要去哪兒講究精神的高度呢?我們本也就是這個世界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一員罷了,只能在夜深人靜回想起自己這一生的時候感嘆,似乎生命少了那麼些讓人舒適的歡愉,人間似乎越來越無味而已。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蘇軾的審美情趣,也是他追求的精神境界,當他享受這自然山水中的一切之時,當他在清淡的飲食裡尋找到人間美味之時,當他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時,或許他就達到了「清歡」的境界了吧!畢竟「人生看得幾清明」?蘇軾可能早已通透的看淡了人生!

相關焦點

  • 蘇軾的這首詞以淡景寫淡情:人間有味是清歡也是人生的一種態度
    人生百態,各有滋味。有人偏愛熱情似火的辛辣,有人喜愛沁人心脾的絲絲甘甜,亦有人歡喜淡淡的苦澀。雖是味道,卻也是人存於俗世的人生態度。俗世中人,自然免不了一番味道的糾纏。詩人蘇軾也曾與好友共同出遊,感受自然的美好,嘗過山中鮮味,得到「人間有味是清歡」的人生哲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蘇軾的那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告訴我們怎樣的人生態度?
    蘇軾: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在一個悠閒的午後,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人生有味,酸甜苦辣鹹,五味交陳,百感交集,但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淺簡單的歡愉最沁人心脾。千百年來,蘇軾的這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告訴了我們多少處事態度?人間有味是清歡,告訴我們:知足者常樂。人生在世,知足者常樂。
  • 人間有味是清歡 漫談東坡之【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在詩詞方面,蘇軾開詩詞豪放一派,詞風大氣磅礴,清新雋永,言之有物,縱覽子瞻傳世的詩文,或託物言志,或寓情於景,讀之總是令人受益匪淺,回味無窮。要問筆者最喜歡的蘇軾詩詞,當屬《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其中一句平平淡淡的「人間有味是清歡」道盡了詩人人生的感悟,讀之回甘無窮。
  • 人間有味是清歡——《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作者】蘇軾 【朝代】宋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01創作背景這首紀遊詞,是神宗元豐七年(1084 ),蘇軾赴汝州(今河南汝縣)任團練使途中,路經泗州(今安徽泗縣)時,與泗州劉倩叔同遊南山時所作。詞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遊者遊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
  • 蘇軾茶詩80首,論品茶意境,莫過於「人間有味是清歡」
    品茶意境,莫過於人間有味是清歡眾多的詩詞中,最能表達品茶時意境的,在我看來,當是蘇軾的這首:《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宋·蘇軾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人間有味是清歡。用白話來說:在細雨斜風天氣微寒下,初晴的沙灘籠著淡淡的煙霧,灘邊稀疏的柳樹很是嫵媚。清澈的洛澗匯入淮河,水勢浩大,漸流漸遠茫茫一片。午間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著山間新冒出芽的蓼菜春蒿以及竹間的春筍等新鮮的野菜,正是春日好時光,人間真正有味道的正是這種清淡的歡愉。
  • 蘇軾婉約詞裡的巔峰之作,人間有味是清歡,更是道出了人生的真諦
    那婉約詞裡有很多經典的名篇佳作,然而蘇軾的這首《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卻又是被稱為婉約詞裡的巔峰之作,整首詞描寫得極為唯美,也很是抒情,讀來更是朗朗上口,特別是最後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更是感動了無數的讀者,那這一句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充滿了一種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時也道出了人生真諦,那對於這樣的作品,自然也是最能夠代表蘇軾身上那種高尚的品德,以及他對於人生的理解。《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宋代:蘇軾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 於丹老師有本叫《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書,名字就出自這首千古名作
    我國著名文化學者於丹老師在2015年推出了自己的新書——《人間有味是清歡》。書中是她對文化與生活、人生與社會的深刻思考,那種自我剖析、自我解構的過程讓人們對她的認識也更加深刻,值得我們用心品讀。但是相比起於丹老師這本書而言,或許書名的出處更有味道。這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其實出自蘇軾的一首《浣溪沙》。當時蘇軾和自己的好友劉倩叔正在一同遊賞南山景致,滿眼美景,詩興大發,隨即寫下了這首名篇佳作。
  • 原創作者:徐銀秋|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談吃·清談閒語文/徐銀秋一代大文豪美食家東坡先生曾經作詩云「人間有味是清歡」。世人只知其一不知深意。與唐詩合稱為詩詞雙壁,故蘇軾在宋詞的文化輸出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樣,在美食文化上也佔有了一席之地。他作出了《豬筍燜豬肉》這首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全詩看起來平淡無奇,像打油詩一般,卻貼近生活,吟誦起來朗朗上口。他不僅僅只寫出了這首詩。
  • 人間有味是清歡:10首經典詩詞,走近多情的蘇軾
    蘇軾蘇軾一生坎坷,屢遭波折,可謂百味人生。今天通過蘇軾的10首詩詞,來體會一下他的複雜人生情感與人生觀。——《西江月·平山堂》這首詩是蘇軾為緬懷恩師歐陽修所作。十年前,蘇軾和恩師把酒言歡,不料此次聚會竟成永訣。十年來,自己飽受波折,嘗遍人間冷暖。作者撫今追昔,看破得失,看淡功名利祿。
  • 疫情時讀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淡,是生活的真味。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真是一個生活大家。他一生顛沛流離,數次被貶,但他從沒有被不公的命運打垮,反而用一份超然的氣度和曠達的胸襟,樂觀豁達的面對命運,把詩和遠方過成生活的日常。沒有吃的,他自己做;沒有住的,他自已建;沒有喝的,他自已釀。在生命的低谷,他變成了一個生活大家。
  • 蘇軾的生活哲學:人間有味是清歡
    中午,他們在一戶農家歇息吃飯,當喝著農家浮著雪沫乳花的小酒,吃著山野裡的蓼菜、茼篙、新筍時,蘇軾突然來了詩性靈感,他將一路上的景致結合自己的感受,寫下了一首厥詞《浣溪紗·細雨斜風作小寒》: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 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中「清歡」何意?讀上一句,才知它有多美
    因為高考年年都有古詩詞鑑賞題,而且一般題中的詩詞都是課外的古詩詞,所以每年老師們都會出一些模擬題。這次,她出了一道這樣的題:你如何理解蘇軾的「人間有味是清歡」。題目中,也把蘇軾這首詞的全詞印了出來:《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 學生認為「人間有味是清歡」是勸人飲食清淡,應該怎樣正確理解?
    先來看首詩詞:《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這首詞大家應該都知道,"人間有味是清歡"是這裡最經典的一句。討論這首詩是因為筆者最近遇到了一個好玩的題目,高考每年都有一些古詩詞鑑賞題,因此每年很多的老師們都會出一些模擬題。咱們今天說的這個題目就是:你如何理解蘇軾的"人間有味是清歡"。當時有個學生填了一個很好玩的答案:這是作者蘇軾讓大家要吃清淡點。當然對於這種解釋,老師一看就是給打了×。但是這個學生也很委屈他覺得自己是對的,那今天咱們就來看看這個問題吧!
  •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這句詞很多人知道,出自哪首詞你知道?
    就有四萬多首,還不說《全宋詞》以及其他朝代的著作。像傑出詩人蘇軾的名句&34;,這句詞可能大家都很熟悉,甚至還有人把它當成是至理名言,但你記得這句是出自蘇軾的哪首詞嗎?因此,這是一片遊記,其中的南山,就在泗州的東南方向。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詞。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 水蓼|「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原型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早春,大文豪蘇軾在吃了一盤野菜後,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一首意味深長的詞: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 詩詞賞析|大吃貨蘇軾的哲思:酸甜苦辣都嘗遍,人間有味是清歡
    於蘇軾而言,比他懂美食的沒有他文採高,比他文採高的(其實這也很難找)沒他懂美食,作為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最牛逼的文藝青年與吃貨,嘗過的美食數不勝數,創造過許多飲食精品,但與此相對的是一生的宦海沉浮,幾起幾落。有得意有蒙難,心已死灰時人生又似乎有了起色,高興還來不及時又痛失幼子,顛沛的旅途中幾乎身無黃白之物,飲食與生活,酸甜苦辣,味味皆嘗。
  • 吃貨蘇軾的歡愉——人間至味是清歡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這一文人特質只怕也只有清代的袁枚可以跟他爭一爭了。清代袁枚也是一枚吃貨,《隨園食單》就是他的傑作。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這首詩是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蘇東坡與泗州劉倩叔一起遊南山所寫。這一路上細雨漫漫微風斜斜,天氣有點寒冷,但是景色還是不錯的。
  • 蘇軾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在佛教徒林清玄的筆下,充滿了禪意……
    他不但心中有佛,修行之餘,還將參禪的感悟滲透到文字當中,以語言呈現對佛法的心領意會。讀林清玄的文章,你會發現充滿禪意的筆墨隨處可見,甚至於一些作品的名稱,例如《紅塵菩提》、《有情菩提》等等,也是禪意滿滿。
  • 蘇東坡的人間有味是清歡你真讀懂了嗎?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話最近挺流行,好像既有同名書又有同名的電視劇。大家都知道這是蘇東坡《浣溪沙》裡的名句。但這首看似平淡的詩句裡,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玄機。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是蘇東坡化用杜牧的詩句。無論東坡的詞,還是杜牧的詩,意思也基本一樣,淡泊名利,追求人生閒靜享受無爭之歡愉。不過東坡詞更淡,表面少了杜牧的沉鬱,其實更含蓄幾乎不露痕跡。蘇軾博覽群書,自然對杜牧的詩作瞭然於胸,佳句信手拈來稍加修改,便可放入自己的作品裡。對比一下兩首詩詞,可以看出杜牧的影子,更可以體會到二人異曲同工的妙處。
  • 蘇軾:揀盡寒枝不肯棲,人間有味是清歡
    心為身累,是人生痛苦的根源,誰不架一葉扁舟,從此逍遙四海,從此天地在我心中,然而,誰也無法真正忘卻營營,只能長恨此身非我有!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人間有味是清歡。我們總以為山珍海味最好吃,其實山上的野菜才是最好吃的。「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