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無用之物;離:脫離對物質的迷戀。
由山下英子提出的「斷舍離」這一概念起源於日本,卻風靡於全球。「斷舍離」的內涵就是:通過整理和捨棄多餘的物質,擺脫對物質的迷戀,使自己達到生存舒適、內心輕快的愉悅狀態。
只是在如今物慾縱橫的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物品已經過剩,很多時候反而是在被物質,甚至是被廢物綁架和操控。
所以,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的第一點就是,「斷舍離」不僅僅是扔東西,更是摒棄心中的定式思維。要相信:不論現在有多少東西,跟最輕鬆的生活狀態相比,肯定都是冗餘了。
斷舍離之要什麼
我們的購物原則應該是:只買該品類中自己所能負擔的最好的,絕不接受替代和湊合。在買一件東西前,你需要把時間尺度聚焦到當下,不要盤算買這個東西是不是佔便宜,只問現在是否需要、是否合適、是否舒服。
現如今商家各種促銷手段層出不窮,而顧客也會在「優惠打折」等字眼的刺激下購買商品。但你自以為是省了很多錢,實際上不過是被各種組合「優惠」刺激了購物慾,而囤積了好些用不完甚至可能不會再用的東西。所以,不要花費大量精力去關注優惠促銷什麼的了,東西需要才買,理智消費才是最重要的。
斷舍離之扔什麼
「斷舍離」要扔掉的,不僅僅是那些看起來就是垃圾的東西,更包括了那些雖然還有價值,但是你自己用不上的東西。判斷的原則很簡單——半年內都沒用過,扔。
把使用主體縮小到自我,只考慮自己的感受。沒價值的紀念品、別人送的但不喜歡的禮物,扔。
要收拾整個家往往難以下手,給自己定一個時間、一個區域,或者一個類別的物品,會更容易開始。比如,星期六把所有藏書整理一遍,只保留下那些你會經常查閱的工具書或者特別有欣賞價值的精美畫冊。那些看一遍就行的流行讀物、過期雜誌、可以拍照存到手機裡的說明書,扔。
最奇怪的一種物品叫做「收納用品」——最大的用處就是縱容你保存廢物。尤其是買東西附贈的漂亮的購物袋、企圖用於收納的包裝盒、所謂提高空間利用率的收納工具,扔。
斷舍離之如何斷
扔東西時,你不用太考慮浪費的問題。要知道,即使你沒有親自把舊物寄給公益組織,只要乾乾淨淨地放到垃圾箱旁邊,保潔工人們就一定會把它們的價值最大化。
如果你覺得扔東西十分愧疚的話,也可以跟它鄭重道個歉,最好是能在同事、朋友之間送出去。
另外,不要去做所謂的業餘二手生意,不要琢磨著把你的廢物賣出錢來。「斷舍離」是為了生活得更加簡明扼要,而不是消耗更多時間。而且有時候不肉疼就治不好囤積症,損失會讓你更加清醒自己究竟需要什麼。
結語
「斷舍離」不是讓你時刻花時間整理,它恰恰是一種不用太過整理的整理法。經過「斷舍離」之後留下的東西,互相之間功能互補,每一樣都不可替代。另外「斷舍離」也不是每年一次的大掃除,而是需要經常重複練習和時時自省,並把它融入你的每一個決策中,最終成為一種簡單生活、不斷淨化的行為模式。
如果你已經被繁瑣的雜物包圍,身心俱疲,想要改變雜亂不堪的生活時,其實就可以來看一看日本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一書,嘗試一下斷舍離的生活方式,也許你就會從中找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通過《斷舍離》,我們可以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重拾輕盈自在的人生。也正如山下英子在專訪中曾說的那樣: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的收納術,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
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很多時候,每一次斷舍離,可能就意味著一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