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話中元

2020-09-05 天街有小雨8915

一、什麼是中元節?這是個什麼樣的節日?

中元節。也叫鬼節。盂蘭盆節。時間是農曆七月十五。說起中元節這個節日,人們可能會覺得有點陌生,這個節日是屬於我國的傳統節日。它不僅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一起並稱為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又與正月十五元宵節和十月十五一起合為三元節。同時,它又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三大鬼節

1.鬼月與祭祖節

傳說,閻羅王從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一這天開始,打開鬼門關,特許陰間的鬼魂回到陽間接受後人的祭拜,民間就相信在中元節期間祖先會返回陽間的家中看望子孫後代。因此,民間會在陰曆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祀先人,超度亡魂。而那些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會飄蕩在人間尋找食物。到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所有的鬼混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2.道教的節日「中元」。

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中元節時,道教的宮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都按照慣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

3.盂蘭盆節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蘭盆節。 「盂蘭」,倒懸的意思,倒懸形容苦厄之狀,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盂蘭盆即「解倒懸」之意。這個說法來源於佛典《佛說盂蘭盆經》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亦稱目鍵連),得到六通(六種智慧)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身為人子的目連十分傷心,於是就用缽盛了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目連無奈,哭著請求佛祖幫助救救他的母親。佛祖說:「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裡,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他們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親。」。於是目連照佛祖的指點去做了,佛教僧眾集體為木蓮母親念經超脫,他的母親也真的脫離了餓鬼道。

由此可見,中元節是道教、佛教與中國傳統民俗相結合的產物。因為三者都有一個共同的時間節點是七月十五日於是人們把傳統的祭祖節,道教中元節的打醮等儀式活動和佛教盂蘭盆會共同成了這一鬼節特有節俗的組成部分,同時又由於道教是完全的本土宗教,「中元」這一名詞也為民間接受,成為這一節日通行的稱呼。這就是「中元節」的由來。

二、中元節習俗

中元節是一個與鬼神相關的節日。主要有以下幾種習俗。

1.放河燈

中元節放河燈是傳統習俗。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燈上寫著死難者的名字中元夜將河燈點上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以表達思念之情,同時意味著將厄運隨著逝水東流,一去不返。

2.放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祈天燈,最開始來源於三國時代的孔明。是用來做軍事用途的。後來人們就把它與祈福、許願結合起來。這天,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每一年。放孔明燈是一種漢族民俗文化,在中國許多地區都有這個節日習俗。

3.祭祀祖先

中元節也是祭祖節,不過祭祀祖先日期並不固定,從農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底都可擇日進行。七月十五祭祖有其特殊的時節含義,七月原是小秋,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請祖先品嘗新米,以示孝心。

4.吃鴨

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這是因為「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另一傳說是因為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這一天回家探親要渡河,河上僅有一座奈何橋,「使者」太多,橋上擁擠,於是活著的人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遊泳載他們回來。

三、中元節的禁忌:

由於鬼月放出好多鬼魂,那些無處可去,無人供奉的孤魂野鬼就在夜裡到處遊蕩。所以有很多禁忌。當然這些說法從破除迷信的角度看是不可信的。但俗話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我們還是以求平安為好!

1. 不要夜遊。中國習俗上稱七月為鬼月,謂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尤其鬼節陰氣最重,百鬼夜行,所以這天不應該在外逗留,夜不歸家是大忌。外出散步或者鍛鍊身體時,最好在人多或路旁燈火輝煌、燈火通明之處。

2.不要晚上曬衣服。當孤魂野鬼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3. 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4. 不可熬夜。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邪氣入侵。

5.不可筷子插在飯中央。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6.天黑了才能去燒紙錢,燒紙來迴路上不要走路中間,儘量避開紙灰堆。

相關焦點

  • 七月半,話「中元」
    七月半,話「中元」 中國有數個農曆「十五」,也就是月半的節日,如正月十五「元宵節」、八月十五「中秋節」。月半可不是月亮一半圓,相反卻是月正圓。一輪圓月當空,花好月圓人團圓,無限的吉慶祥瑞。不過,有一個月半的節日,卻與花好月圓無關。
  • 漲姿勢丨七月半,話「中元」
    七月半,話「中元」中國有數個農曆「十五」,也就是月半的節日,如正月十五「元宵節」、八月十五「中秋節」。月半可不是月亮一半圓,相反卻是月正圓。一輪圓月當空,花好月圓人團圓,無限的吉慶祥瑞。不過,有一個月半的節日,卻與花好月圓無關。
  • 七月十五話「中元」
    進入農曆七月中旬,街上趕集的人多起來,路邊賣冥錢的地攤也一下子冒出來。那幾天,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題就是就是兩個字——「月半」,熟人相見,大多問:「您家什麼時候吃『月半飯』?」「月半」即指「七月半」,書上稱「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是中國三大傳統祭祖節日(還有春節祭祖和清明祭祖。
  • 祭祖孝道七月半 雙寶電子話中元
    祭祖孝道七月半 雙寶電子話中元過鬼節是迷信?其實,不然。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鬼節、七月半,在道教和佛教有其別稱,一曰:中元節,一曰盂蘭盆節。道教與佛教對這個節日是有不同的解釋,道家更強調的是孝道;佛家則是著重於為陰間無主孤魂做普渡。我們理應肯定鬼節的積極成分,同時理智擯棄封建迷信。
  • 北京龍泉寺舉辦閏七月十五中元普渡法會通告(圖)
    相關連結  北京龍泉寺閏七月十五中元法會今日起網上語音直播佛教在線9月7日北京訊 北京市龍泉寺全體僧眾秉承佛陀教義,在「盂蘭盆節」之後,於今年農曆閏七月十五日(公曆9月7日)啟建中元普渡法會。法會中將諷誦《地藏經》,並普放大蒙山施食。
  • 為什麼說七月中元讀經誦經功德殊勝?
    正月十五日天官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為下元,皆法身自懺愆罪焉。 這是因為,上元祭祀祖先,下元修子孫福報,唯有中元與個人自身的關係最為密切。 七月即中元大慶之月也,故中及己身,諸天上生;名於白簡,酆岱落死;籍於黑簿,身得神仙,位登天府。此獨不言十月下元者,為上元上延祖考,中元中及己身,下元下逮子息。
  • 為什麼說七月中元,讀經誦經功德殊勝?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東漢後期),原本是民間的祭祖節,又稱「七月半」祭祖,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祀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憶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這種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是什麼?為何有「鬼節」之稱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具體說一說,中元說法來自於道教,道教分為天地水三官,三官又稱三元以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月為三官神誕,在古書中記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可以說,天地水三官都是造福人間造福百姓的,所以呢正月十五元宵節,古時也稱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這就是中元節最早的由來,那麼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中元節又是怎麼和鬼聯繫起來的呢?
  • 農曆中國 | 七月十五 · 中元節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 之名起源於北魏,是道家的說法。《道藏》裡寫到:「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總之,七月十五中元節,曾經是一年中極為重要的節日,是祭祀祖先、普度眾生,祈求五穀豐登和平安順達的日子。
  •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來歷
    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奉祀: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為神誕之日,道教人士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金籙、黃籙道場,以祈福消災。三官大帝寶誥志心皈命禮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
  • 中元節~七月十五
    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北方七月十五日,華南地區七月十四。
  •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由來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七月十五中元節的由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2020年中元節是哪一天:9月2日,星期四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 七月十五·閒談「中元節」
    按現在的很多說法,「中元」和「清明」一樣,都是祭奠逝者的日子。這種說法呢,有一定道理,但也並不嚴謹。實際上,「中元」和「清明」都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但是各自的意義卻並不相同。「中元」僅僅三天,所以,和「中元」有關的一些「娛樂」活動,也順理成章的被逐漸取消,原本就帶著一些「幽冥」色彩的中元節,就越來越與「陰間」的關聯更多了。
  • 七月十五中元節,願天上人間共安好
    中 元 節2020年9月2日 七月十五起初,「秋嘗」的日子並不確定,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的陰盛之時,也就是七月半。古人以正月十五為天官生日,定為「上元節」(即元宵節),七月十五為地官生日,定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水官生日,定為「下元節」,合稱「三元」。
  •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七月十五中元節
    >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農曆庚子鼠年 七月十五中元節適逢小秋,農作物成熟民間用新米等做貢品,祭祀先祖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相傳,中元當日——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 「中元節」出自古代的時祭起初「秋嘗」的無確定日期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
  •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來歷及民間禁忌大全
    又是一年農曆七月份,七月十五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有些地方,尤以中國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稱謂,相對的中秋為八月半)。
  • 七月十四號是什麼節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的來歷及風俗活動
    七月十四號是什麼節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為了紀念誰?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佛教中稱為「盂蘭節」。但是在很多地區,中元中元節從七月十四就開始了,反而在七月十五很平淡,那麼,七月十四是中元節嗎?整理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的來歷及風俗活動,以及七月十四號是什麼節日。接下來,我們詳細來說說!
  • 七月十五中元節放假嗎2019 中元節放假幾天2019
    導讀: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一年一度祭祀的重要節日,每年的七月十五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有著諸多忌諱,人們一般在這天不出門。那麼,七月十五中元節放假嗎2019?中元節放假幾天2019?今年的中元節時間在8月15日,想知道中元節的具體放假安排,請看以下萬年曆小編的介紹。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節是怎麼由來的?中元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於七月十五,稱中元節。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於十月十五,稱下元節。我們熟悉的元宵節即上元節,或稱上元燈節。三元節時,三官下界巡遊,履行職務。它們法力無邊,中元地官清虛大帝於七月十五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記》雲,「中元日 ,地官大官降聖下人間,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
  • 七月十五中元節:點一盞燈,願天上人間共安好
    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農曆庚子鼠年 七月十五>中元節適逢小秋,農作物成熟民間用新米等做貢品,祭祀先祖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相傳,中元當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