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三國現場:滿城漢墓打開的奢華世界

2020-12-12 三國月旦評

1968年5月23日,北京軍區工程兵第六工區165團8連為了開展國防戰備工程建設,來到位於河北保定西北21公裡處滿城縣的陵山,進行爆破作業,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內有「中山內府」字樣的銅器。消息傳到北京,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發掘,郭沫若親臨指導發掘工作,一座深藏兩千多年的恢弘漢墓重現於天日。

經過考古工作者確認,墓主人是西漢中山國第一任國王靖王劉勝及王妃竇綰,兩墓依山巖開鑿,規模宏大,結構複雜,隨葬品奢侈豪華,堪稱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兩墓出土金、銀、銅、鐵、玉石、陶、漆等器物,絲織品、銀鳥篆壺和醫用金針等文物10633件,其中有較高文物價值的4000餘件,尤以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最為珍貴,金縷玉衣為首次發現。

滿城漢墓種類之豐富,製作之精美,在已發掘的漢墓中是罕見的。更難得的是,由於墓址隱蔽,在此之前,該墓從未被盜掘過,墓室與墓內文物均保存完好。

兩漢奉行「事死如生」的厚葬習俗,諸侯王的陵墓及陪葬品大多奢華,此後發掘的盱眙大雲山漢墓(江都王劉非墓)、南昌海昏侯劉賀墓等莫不如此。

劉勝,漢景帝劉啟之子,前元三年(前154年)受封中山王,元鼎四年(前113年)去世,終年五十三歲,諡號靖,史稱中山靖王。據《漢書》載,劉勝生活奢靡,喜歡享樂。「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餘人。」他的同母兄趙敬肅王劉彭祖曾經批評他:「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稱為藩臣。」但結合當時時代背景來看,漢武帝採納主父偃之策,推行推恩令,抑制諸侯王的權力。劉勝在政治上毫無施展空間,耽於享樂或許也是一種自保之策。

劉勝更為著名的身份是蜀漢的建立者劉備的先祖。《三國志·先主傳》載:「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在《三國演義》中,「吾乃中山靖王之後」成為劉備經常掛在嘴上的頭銜。漢室苗裔的身份成為孤微發跡的劉備最大的政治資本,讓許多志在興復漢室的一流人才聚攏在他的麾下。然而,由於正史中從劉貞到劉備祖父劉雄的譜系失考,後世對劉備「中山靖王之後」的真實性抱有頗多懷疑。實際上,劉備去劉勝近二百七十餘年,而劉勝產子百餘人,支脈甚廣,即便宗室身份為真,其「含金量」也大打折扣。

1988年,滿城漢墓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出土文物多藏於河北博物院,在「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專題展廳展出。

金縷玉衣

西漢。1968年出土於滿城漢墓,現藏於河北博物院。

「玉衣」之名最早見於《漢書》,又稱為「玉匣」或者「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使用的殮服。漢代人認為玉是「山嶽精英」,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洩,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玉衣有金縷、銀縷、銅縷、絲縷,到東漢時實行了嚴格的玉衣等級制度,只有帝王才能以金縷玉衣入葬,而諸侯死去時只能穿銀縷玉衣,一般的貴族和長公主只能穿銅縷玉衣。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入葬,玉衣從而成為兩漢獨有的陪葬品。

金縷玉衣通身用玉片製成,玉片之間用金絲連綴。滿城漢墓是我國首次發現完整的金縷玉衣,而且一次性發現了兩套。劉勝墓玉衣長188釐米,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竇綰墓玉衣長172釐米,用玉片2160片,金絲約700克。兩套玉衣都由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組成,每一部件都可以彼此分離。與兩件玉衣同出的有鎏金鑲玉銅枕、玉九竅塞、玉握和玉璧。

略有諷刺意味的是,金縷玉衣的設計初衷是令屍體不腐,但實際上,玉衣卻加速了屍體的腐化。滿城漢墓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衣內包裹的空空如也,只有牙齒碎片和骨渣殘留。在滿城漢墓之後,徐州獅子山楚王墓、永城僖山漢墓、盱眙大雲山漢墓均發現了金縷玉衣。

劉勝金縷玉衣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長信宮燈

西漢。1968年出土於滿城漢墓竇綰墓,現藏於河北博物院。

長信宮燈為青銅製造,通體鎏金,高48釐米,重15.85公斤。造型是一位跪地執燈的年輕宮女雙手執燈,神態恬靜優雅。燈體有9處銘文,共65字,分別記載了燈的重量、容量和所屬者。其中6處刻有「陽信家」的銘文,說明該燈原本屬於陽信夷侯劉揭。又有「長信尚浴」字樣,長信宮為漢長安城宮殿,一般為太后居住。據《史記》載,劉揭之子劉中意因參與「七國之亂」而遭到廢黜。因此學者分析,宮燈很可能在此時從陽信侯府抄沒,送入竇太后宮中,後又流轉入中山靖王妃竇綰手中,隨其入葬。

長信宮燈設計奇巧之處在於,宮女造型的體內為中空,燭火燃燒後的菸灰可以通過宮女的右臂自然進入體內,使煙滓停滯在燈身中,從而保證了室內的清潔。長信宮燈的各部分是分鑄而成,可以隨時拆卸,燈盤、燈罩可隨意轉動開合調節照射方向。

長信宮燈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成長

作家、編劇、書評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現為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影視藝術學會會員、稻誠及所城市書店合伙人。曾獲北京新聞獎、全國晚報文化好新聞獎。出版作品《列族的紛爭:三國豪門世家的政治博弈》《群雄逐鹿:彩繪三國演義》,製作音頻課程《少年中國史》。

相關焦點

  • 重返三國現場:滿城漢墓打開的奢華世界
    滿城漢墓種類之豐富,製作之精美,在已發掘的漢墓中是罕見的。更難得的是,由於墓址隱蔽,在此之前,該墓從未被盜掘過,墓室與墓內文物均保存完好。1988年,滿城漢墓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出土文物多藏於河北博物院,在「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專題展廳展出。金縷玉衣西漢。1968年出土於滿城漢墓,現藏於河北博物院。
  • 長信宮燈「點起」,從滿城與大雲山漢墓看西漢諸侯王的奢華
    長信宮燈「點起」,從滿城與大雲山漢墓看西漢諸侯王的奢華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9-12-27 08:30
  • 1968年,保定滿城漢墓是怎麼被發現的?
    沉睡了兩千年的滿城漢墓,就隨著這意外的一炸,陸續呈現在世人面前。 (當年發掘現場) 幸運的是,從吳家高意外發現滿城漢墓起,經手此事的相關人員,都是十分負責:吳家高報告後,正執行作業的部隊,果斷暫停了所有施工
  • 這個冬天王者聯合,南博年度收官大展「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
    12月20日上午,「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年度特展在南京博物院開幕。該展覽以出土於西漢時期江都王劉非、中山王劉勝墓室的隨葬品為主要展出內容,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合作,作為南博年度收官大展重磅推出。
  • 揭秘:滿城漢墓發掘過程中的驚險和神秘
    其中,那位屢屢被提起的中山靖王,陵寢就在離北京兩百多公裡的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也就是著名的滿城漢墓。50年前,滿城漢墓因一次國防施工中的意外被發現,再現了兩千年之前的中國歷史。隨著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聞名世界的稀世文物被發掘,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揭開神秘面紗。
  • 滿城漢墓發掘記丨鄭紹宗
    滿城漢墓——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被列入20世紀中國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兩墓歷經兩千餘年未經盜掘,出土文物10663件,在漢墓十之八九被盜掘一空的現實下,滿城漢墓的發現,已不僅是一種考古人的幸運,更是一種文化的幸運。在河北省博物院的十大鎮館之寶中,有三件出自滿城漢墓,其中包括劉勝的金縷玉衣。
  • 滿城漢墓金銀器品析
    1968 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對河北滿城陵山一、二號漢墓進行了科學發掘,兩墓規模宏大,隨葬器物豐富,為我國 20 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經考證,一號墓墓主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二號墓墓主是王后竇綰。其種類之豐富,製作之精美,在已發掘的漢墓中實為罕見。這些器物中,以銅器種類最為豐富,計有炊具、食具、酒具、燈具、爐具、文具、文玩、梳妝、盥洗、儀仗、兵器等 70 餘種 600餘件。不少銅器刻有銘文,記載了器物的名稱、重量、容量、價格及來源。鐵器共出土 30 餘種 600 餘件,以兵器和工具為主,另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具。
  • 我國十大考古發現——滿城漢墓
    滿城漢墓即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劉勝為漢景帝劉啟子,於公元前154年被封中山王,統治長達42年,享年52歲。竇綰是竇太后侄孫女,出生年月不詳,經考證葬於公元前104年之前。竇綰掛玉棺復原圖銅朱雀銜環杯整件器物採用錯金工藝,總計鑲嵌綠松石30顆,造型奇巧,用料奢華
  • 保定滿城漢墓為何如此奢華?攜64幅原創圖片,全方位探秘古墓
    導語:幽深、狹長的墓道,奢侈、豪華的地下宮殿,珍貴、精美的出土文物,一直吸引著萬千探秘者慕名而來……滿城漢墓,位於河北省保定城西北21公裡處的滿城縣陵山,是西漢中山靖王滿城漢墓景區入口滿城漢墓的發現,純粹是個意外。
  • 金線玉衣,長信宮燈,看國寶,來到滿城漢墓
    位於陵山之顛,滿城漢墓的河北與西安秦陵兵馬俑,北京明墓,遵化清東陵,瀋陽北陵。墓中的國寶將使你大開眼界。在漢武大帝統治時期,劉徹努力與匈奴作戰,交友往來,使該國經濟文化發展達到了歷史上的頂峰。漢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和他的妻子竇綰的墳墓。他是最完整、最大的山洞型宮殿陵墓。這兩座墓葬是以山為陵的方式修建的,墓道和墓室都是從山上挖掘出來的。這兩座陵墓有巨大的墓室和豪華的隨葬品,兩座墓葬共出土金銀器、銅鐵器、玉石器、陶器、漆器、絲綢等隨葬品1萬餘件。
  • 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盛世往事」:國博展滿城漢墓考古50年
    12月28日,「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出來自河北博物院的149套722件文物和國家博物館收藏的2件滿城漢墓出土的一級文物,總數共計151套724件。其中,劉勝的金縷玉衣,更是河北博物院首次借展。
  • 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 「漢世雄風」再現國家博物館
    「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開幕式現場  2018年12月28日上午,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河北博物院共同舉辦的「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旨在展現滿城漢墓的考古發掘成果和50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揭示滿城漢墓作為中國20 世紀重大考古發現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
  • 滿城漢墓中五花八門的玉器
    滿城漢墓也是最重要的考古發現,沒有經過盜擾,裡面呈現的就是大漢該有的樣子。劉勝夫婦的玉器反映的就是西漢最強盛時期玉的用處與琢玉工藝。一件透雕雙龍紋高鈕白玉谷紋璧,在玉璧的圓形輪廓外再附加紋飾,就是所說的&34;。在漢代,玉璧既是禮玉,又是裝飾玉和葬玉,是反映漢文化的重要載體。
  • 滿城漢墓,天下第一崖墓,漢武帝兄長中山靖王劉勝及王后竇綰墓
    滿城漢墓的發現不但揭開了一段千古之謎,還出土了眾多的珍貴文物,有許多還是稀世珍寶,比如我國首次發現的最完整的金縷玉衣,河北省滿城也因此被譽為金縷玉衣的故鄉。除了金縷玉衣,滿城漢墓還出土了被稱為中華第一燈的長信宮燈以及錯金博山爐等國寶,滿城漢墓因此蜚聲海內外。滿城漢墓因為在陵山山巖之中開鑿,墓室規模宏大,猶如豪華的宮殿,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崖墓。
  • 「滿城漢墓」——劉備老祖宗中山靖王生前奢華生活的真實寫照
    抵達現場後,考古人員順著梯子進入了炸開的洞口,下面竟然是一間長達16米的人工鑿制的大石屋。仔細一看,地上滿是白骨,經鑑定有16匹馬、11隻狗以及1隻鹿。白骨堆裡還發現了4輛已經腐朽的馬車,從殘留的漆皮和散落滿地的銅零件可以看出,馬車當初精美無比。考古人員判斷這應該是一座西漢時期的石崖墓,而這間石室正是大墓的車馬庫。
  • 如何確定三國墓葬的墓主人 | 福岡《三國志展》觀後記(之二)
    第三個境界就比較難了,那就是了解文物裡的三國,也不要求您成為考古專家,起碼得懂一點。這就意味著,您得從網上和手機屏前暫時撤下來,您得從書本裡暫時退出來,您得從家裡暫時走出來。因為文物裡的三國,都在博物館裡,甚至都在考古現場中。
  • 一炮炸出千年漢墓,考古發現幾百隻大陶甕,打開後:一股陳年酒香
    對於漢墓,那無論是考古隊還是盜墓賊都是極其喜歡的,畢竟漢代流行的是厚葬,為此漢墓被盜的機率也是非常的高。 劉勝墓也叫做是滿城漢墓,因為位於河北保定滿城區,這座滿城漢墓的發掘經歷其實和湖北的曾侯乙墓非常的相似,都是被工程兵用炸藥給炸出來的。
  • 滿城漢墓的發掘——重見天日的漢朝中山王與他的精美陪葬品
    滿城漢墓二號墓從眾多出土文物上刻有「中山內府」的銘文來看,專家們認定這裡的「中山」指的就是歷史上的中山國滿城漢墓二號墓但是西漢年間,中山國有十位國王,葬於滿城漢墓的中山王到底是誰?西漢中山國的十個國王中,只有第一代中山靖王劉勝在位時間長達四十二年之久,其餘各王在位時間都沒有超過三十年的,所以「中山內府卅四年」的字樣足以證明,滿城漢墓的墓主人就是中山靖王劉勝。
  • 馬王堆漢墓發掘現場:圖5眼睜睜地看著藕片消失,圖9醫生解剖女屍
    【一號墓發掘現場】馬王堆漢墓有三座墓組成,其中一號墓為利蒼妻子辛追的墓地。三座墓地共出土3000多件珍貴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辛追女屍。據當時的考古報告描述,「(出土的)漆器光亮如新,絲綢華麗輕柔,帛畫浪漫神奇,帛書翰墨飄香,這些無不向世人訴說著漢初的文明成就。
  • 比金縷玉衣還珍貴,只出土三件,滿城漢墓這件發現最早卻未修復
    對於有身份有財力的人,要用畢生為自己營造另一個世界裡的居所,並把生前所用物品都帶到地下供自己在另一個世界享用。但保證自己可以繼續享受人間同樣富貴的前提條件是保證自己身體不朽。漢代人相信把金、玉這種貴重的東西如果覆蓋在身體上,可以保持身體不朽、形魄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