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5月23日,北京軍區工程兵第六工區165團8連為了開展國防戰備工程建設,來到位於河北保定西北21公裡處滿城縣的陵山,進行爆破作業,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內有「中山內府」字樣的銅器。消息傳到北京,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發掘,郭沫若親臨指導發掘工作,一座深藏兩千多年的恢弘漢墓重現於天日。
經過考古工作者確認,墓主人是西漢中山國第一任國王靖王劉勝及王妃竇綰,兩墓依山巖開鑿,規模宏大,結構複雜,隨葬品奢侈豪華,堪稱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兩墓出土金、銀、銅、鐵、玉石、陶、漆等器物,絲織品、銀鳥篆壺和醫用金針等文物10633件,其中有較高文物價值的4000餘件,尤以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最為珍貴,金縷玉衣為首次發現。
滿城漢墓種類之豐富,製作之精美,在已發掘的漢墓中是罕見的。更難得的是,由於墓址隱蔽,在此之前,該墓從未被盜掘過,墓室與墓內文物均保存完好。
兩漢奉行「事死如生」的厚葬習俗,諸侯王的陵墓及陪葬品大多奢華,此後發掘的盱眙大雲山漢墓(江都王劉非墓)、南昌海昏侯劉賀墓等莫不如此。
劉勝,漢景帝劉啟之子,前元三年(前154年)受封中山王,元鼎四年(前113年)去世,終年五十三歲,諡號靖,史稱中山靖王。據《漢書》載,劉勝生活奢靡,喜歡享樂。「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餘人。」他的同母兄趙敬肅王劉彭祖曾經批評他:「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稱為藩臣。」但結合當時時代背景來看,漢武帝採納主父偃之策,推行推恩令,抑制諸侯王的權力。劉勝在政治上毫無施展空間,耽於享樂或許也是一種自保之策。
劉勝更為著名的身份是蜀漢的建立者劉備的先祖。《三國志·先主傳》載:「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在《三國演義》中,「吾乃中山靖王之後」成為劉備經常掛在嘴上的頭銜。漢室苗裔的身份成為孤微發跡的劉備最大的政治資本,讓許多志在興復漢室的一流人才聚攏在他的麾下。然而,由於正史中從劉貞到劉備祖父劉雄的譜系失考,後世對劉備「中山靖王之後」的真實性抱有頗多懷疑。實際上,劉備去劉勝近二百七十餘年,而劉勝產子百餘人,支脈甚廣,即便宗室身份為真,其「含金量」也大打折扣。
1988年,滿城漢墓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出土文物多藏於河北博物院,在「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專題展廳展出。
金縷玉衣
西漢。1968年出土於滿城漢墓,現藏於河北博物院。
「玉衣」之名最早見於《漢書》,又稱為「玉匣」或者「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使用的殮服。漢代人認為玉是「山嶽精英」,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洩,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玉衣有金縷、銀縷、銅縷、絲縷,到東漢時實行了嚴格的玉衣等級制度,只有帝王才能以金縷玉衣入葬,而諸侯死去時只能穿銀縷玉衣,一般的貴族和長公主只能穿銅縷玉衣。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入葬,玉衣從而成為兩漢獨有的陪葬品。
金縷玉衣通身用玉片製成,玉片之間用金絲連綴。滿城漢墓是我國首次發現完整的金縷玉衣,而且一次性發現了兩套。劉勝墓玉衣長188釐米,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竇綰墓玉衣長172釐米,用玉片2160片,金絲約700克。兩套玉衣都由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組成,每一部件都可以彼此分離。與兩件玉衣同出的有鎏金鑲玉銅枕、玉九竅塞、玉握和玉璧。
略有諷刺意味的是,金縷玉衣的設計初衷是令屍體不腐,但實際上,玉衣卻加速了屍體的腐化。滿城漢墓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衣內包裹的空空如也,只有牙齒碎片和骨渣殘留。在滿城漢墓之後,徐州獅子山楚王墓、永城僖山漢墓、盱眙大雲山漢墓均發現了金縷玉衣。
劉勝金縷玉衣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長信宮燈
西漢。1968年出土於滿城漢墓竇綰墓,現藏於河北博物院。
長信宮燈為青銅製造,通體鎏金,高48釐米,重15.85公斤。造型是一位跪地執燈的年輕宮女雙手執燈,神態恬靜優雅。燈體有9處銘文,共65字,分別記載了燈的重量、容量和所屬者。其中6處刻有「陽信家」的銘文,說明該燈原本屬於陽信夷侯劉揭。又有「長信尚浴」字樣,長信宮為漢長安城宮殿,一般為太后居住。據《史記》載,劉揭之子劉中意因參與「七國之亂」而遭到廢黜。因此學者分析,宮燈很可能在此時從陽信侯府抄沒,送入竇太后宮中,後又流轉入中山靖王妃竇綰手中,隨其入葬。
長信宮燈設計奇巧之處在於,宮女造型的體內為中空,燭火燃燒後的菸灰可以通過宮女的右臂自然進入體內,使煙滓停滯在燈身中,從而保證了室內的清潔。長信宮燈的各部分是分鑄而成,可以隨時拆卸,燈盤、燈罩可隨意轉動開合調節照射方向。
長信宮燈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成長
作家、編劇、書評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現為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影視藝術學會會員、稻誠及所城市書店合伙人。曾獲北京新聞獎、全國晚報文化好新聞獎。出版作品《列族的紛爭:三國豪門世家的政治博弈》《群雄逐鹿:彩繪三國演義》,製作音頻課程《少年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