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訊 記者/奚欣晨
漢朝時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25年-220年)國富民強,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盛世的王朝,被承認的皇帝計24位,共持續四百零六年,是漢民族開始得名並成為中華民族主體的時期。
12月20日上午,「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年度特展在南京博物院開幕。該展覽以出土於西漢時期江都王劉非、中山王劉勝墓室的隨葬品為主要展出內容,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合作,作為南博年度收官大展重磅推出。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向軍出席了媒體見面會,在現場與大家分享了本次聯合布展的初衷,並介紹了部分展出的精美文物。
「兄弟王」是哪兩位王?
江都王劉非:漢景帝劉啟的第五子。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十五歲的劉非因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江都王,治理原來的吳國屬地。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8年),劉非去世,為王長達二十七年。西漢江都王共傳有兩代,劉非為第一代王。
江都王劉非畫像
2009年底,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進行考古勘測與發掘,確認大雲山頂部是漢代的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園,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考古顯示周邊曾有500米見方的圍牆,裡面曾經有密集的建築群,陵園東門尚有道路、闕基等遺蹟存在。經過鑑定,這是一處西漢早期的規格極高的夫妻同冢異穴合葬墓,墓主人正是江都王劉非。
大雲山漢墓一號墓墓室考古發掘現場(攝於2010 年4 月4 日)
2009—2013 年間,南京博物院與盱眙縣文廣新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大雲山漢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出土了包括鑲玉漆棺、金縷玉衣等在內的金銀器、銅器、玉石器、陶器、漆木器等大量精美文物,數量達一萬餘件。因其意義重大,入選「2011 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雲山漢墓內部
中山王劉勝:漢景帝劉啟的第九子,漢武帝劉徹的庶兄和江都王劉非的弟弟。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也就是劉非受封江都王的那一年,劉勝也被封為中山王,時年十二歲。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劉勝去世,為王長達四十二年。西漢中山王共傳有十代,劉勝為第一代王。
中山王劉勝畫像
劉勝去世之後,其妻竇綰與之同葬於滿城漢墓。兩墓的墓室龐大,隨葬品豪華奢侈,1968 年,在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主持下,工作人員對滿城漢墓進行了考古發掘,共出土包括金銀器、銅器、玉石器、鐵器、陶器等在內的各類精美文物一萬餘件,包括「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著名器物,成果巨大。此次發掘入選「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
1968 年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在滿城漢墓發掘現場指導工作
滿城漢墓的發掘(包括陵山主峰南坡18座小型陪葬墓,待發掘),為研究西漢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件科學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事死如生」的漢代喪葬制度
江都王劉非和中山王劉勝都是漢高祖劉邦的曾孫、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漢武帝劉徹的哥哥。雖然一個貪圖享樂、一個拼搏功名,但毫不例外地都喜歡厚葬、喜歡富足地生活。在「事死如生」的漢代喪葬制度下,財富充盈的諸侯王追求在死後的陵寢中與生前一樣的生活,隨葬了大量精美奢華的生活、生產用品。
精美的隨葬品
此次展覽正是以河北滿城漢墓、江蘇大雲山漢墓的出土文物為中心,分為「諸侯王權」、「王室儀軌」、「事死如生」、「永生之夢」四個部分,精心挑選出兩座西漢王陵內250件(組)精美隨葬品,展現漢景帝至漢武帝時期諸侯王的政治、文化、生活狀態,同時以江都王劉非、中山王劉勝兩人的兄弟關係為線索,將血緣、宗親等關係通過展覽的方式進行闡釋。
展覽現場
有趣又有料的精美文物
▼朱雀銜環杯
中山王后竇綰墓出土
猜猜它的用途!油燈?酒杯?胭脂盒?朱雀銜環杯通體錯金,造型獨特,整體為一銜環朱雀立於一獸背之上,而獸足之下為兩側高足杯的底座。考古人員發現它的時候,杯內還保存了朱紅色痕跡,推測此物件應該是盛放化妝品的高等級用具。
▼銅分格鼎
江都王劉非墓出土
要是臨近飯點去逛這個展,猜測你們看到這個文物的時候大概就想要去吃火鍋了~沒錯!這個銅分格鼎就相當於我們現在涮火鍋時所用的四宮格鍋。西漢時期,人們會用這樣分格的鍋同時去煮不一樣的食物以節約烹飪的時間。
▼三熊足銅鼎
中山王劉勝墓出土
上面那口鼎的作用相當於現代的火鍋,那麼這口三熊足銅鼎厲害了,它相當於我們現在所用的高壓鍋!那個時候的人們就已經知道,壓強的作用對食材的烹飪有非常大的幫助。此鼎的兩邊各有一個環扣,在烹飪時扣住扣子以達到密封的效果。三熊足銅鼎與現在的高壓鍋之間只有一個密封圈的差距!
▼長信宮燈
中山王后竇綰墓出土
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看似在用袖口擋風,其實那不是袖口而是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汙染,又有審美價值。此宮燈因曾放置於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而得名。展現中國古代文明的標誌性文物。現已納入了中學歷史教科書中。
▼車馬飾
秦末漢初,戰亂紛紛,社會凋敝,車馬陪葬基本不見於墓葬之中。文、景以後,社會安定,財富劇增,陪葬馬車的現象在諸侯王墓中大量出現,而馬車的數量與種類則迅速成為彰顯墓主人諸侯王身份的標誌。
中山王劉勝墓出土實用馬車6輛,江都王劉非墓出土實用馬車5輛。其中,江都王劉非更憑藉軍功,得「享天子旌旗」之榮。這5輛馬車的配置,或許達到天子馬車的級別。
▼銅編鐘
滿城漢墓與大雲山漢墓的地下宮殿中,都出土了不少於宴飲有關的用具,展現了諸侯王生前宮廷宴飲的規模與內容。劉非墓出土的銅編鐘、琉璃編磬及琴、瑟、築的樂器組合,則形象地反映出諸侯國宮廷宴樂繁縟的流程與奢華場景。
銅編鐘
▼其他部分精美文物
玉瑟衲與玉瑟柱一組
琉璃編磬
琉璃珠
金縷玉衣
斂屍玉璧
鹿燈
錯金銀博山爐
裂瓣紋銀器
年度特展,亮點不容錯過
★展覽按主題,將兩個墓葬文物融合穿插展示。所以說它既是合璧展,又是對比展。
★高品級文物薈萃,90%以上的展品都是珍貴文物。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讓你通過文物去揣摩墓主的個性、處世態度,了解西漢早期的風雲歷史。
★ 展廳的展牌簡潔而大方,詳細的註解圖、清晰的線描示意圖,讓您輕鬆了解展覽背景;展品說明牌通過顏色區分出土墓葬,你可輕鬆地分辨出它是出自大雲山漢墓還是滿城漢墓。
★ 配以語音導覽與智慧導覽,讓您從語音、圖片、視頻、遊戲等多渠道打開觀展的任督二脈。推出配套書籍,不僅有詳細的圖文介紹,還有相關論文闡釋。
★打造精美而多樣的文創產品,等著被你抱回家。
★推出相應的社教活動,邊玩邊學不是夢!
在媒體見面會的最後,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還向大家介紹說:「本次『兄弟王』展覽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工匠精神,它既是對比展,更是合璧展。在展覽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精美的出土文物,也是文物背後的王和兄弟,更是漢文明中的先進文化與傳統精神,是中華文化中精緻的代表。」
「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展覽從2019年12月20日起,將一直持續到2020年3月29日,還等什麼,快去感受一下漢朝諸侯王至精至美的王室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