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王者聯合,南博年度收官大展「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

2020-12-09 荔枝網新聞

  荔枝新聞訊 記者/奚欣晨

  漢朝時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25年-220年)國富民強,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盛世的王朝,被承認的皇帝計24位,共持續四百零六年是漢民族開始得名並成為中華民族主體的時期。

  12月20日上午,「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年度特展在南京博物院開幕。該展覽以出土於西漢時期江都王劉非中山王劉勝墓室的隨葬品為主要展出內容,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合作,作為南博年度收官大展重磅推出。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向軍出席了媒體見面會,在現場與大家分享了本次聯合布展的初衷,並介紹了部分展出的精美文物。

  「兄弟王」是哪兩位王?

  江都王劉非:漢景帝劉啟的第五子。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十五歲的劉非因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江都王,治理原來的吳國屬地。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8年),劉非去世,為王長達二十七年。西漢江都王共傳有兩代,劉非為第一代王。

江都王劉非畫像

  2009年底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進行考古勘測與發掘,確認大雲山頂部是漢代的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園,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考古顯示周邊曾有500米見方的圍牆裡面曾經有密集的建築群,陵園東門尚有道路、闕基等遺蹟存在。經過鑑定,這是一處西漢早期的規格極高的夫妻同冢異穴合葬墓,墓主人正是江都王劉非。

大雲山漢墓一號墓墓室考古發掘現場(攝於2010 年4 月4 日)

  2009—2013 年間南京博物院與盱眙縣文廣新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大雲山漢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出土了包括鑲玉漆棺、金縷玉衣等在內的金銀器、銅器、玉石器、陶器、漆木器等大量精美文物,數量達一萬餘件。因其意義重大,入選「2011 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雲山漢墓內部

  中山王劉勝:漢景帝劉啟的第九子,漢武帝劉徹的庶兄和江都王劉非的弟弟。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也就是劉非受封江都王的那一年,劉勝也被封為中山王,時年十二歲。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劉勝去世,為王長達四十二年。西漢中山王共傳有十代,劉勝為第一代王。

中山王劉勝畫像

  劉勝去世之後,其妻竇綰與之同葬於滿城漢墓。兩墓的墓室龐大,隨葬品豪華奢侈,1968 年,在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主持下,工作人員對滿城漢墓進行了考古發掘,共出土包括金銀器、銅器、玉石器、鐵器、陶器等在內的各類精美文物一萬餘件,包括「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著名器物,成果巨大。此次發掘入選「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

1968 年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在滿城漢墓發掘現場指導工作

  滿城漢墓的發掘(包括陵山主峰南坡18座小型陪葬墓,待發掘),為研究西漢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件科學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事死如生」的漢代喪葬制度

  江都王劉非和中山王劉勝都是漢高祖劉邦的曾孫、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漢武帝劉徹的哥哥。雖然一個貪圖享樂、一個拼搏功名,但毫不例外地都喜歡厚葬、喜歡富足地生活。在「事死如生」的漢代喪葬制度下,財富充盈的諸侯王追求在死後的陵寢中與生前一樣的生活,隨葬了大量精美奢華的生活、生產用品。


精美的隨葬品

  此次展覽正是以河北滿城漢墓江蘇大雲山漢墓的出土文物為中心,分為「諸侯王權」、「王室儀軌」、「事死如生」、「永生之夢」四個部分,精心挑選出兩座西漢王陵內250件(組)精美隨葬品,展現漢景帝至漢武帝時期諸侯王的政治、文化、生活狀態,同時以江都王劉非、中山王劉勝兩人的兄弟關係為線索,將血緣、宗親等關係通過展覽的方式進行闡釋。

展覽現場

  有趣又有料的精美文物

  朱雀銜環杯

中山王后竇綰墓出土

  猜猜它的用途!油燈?酒杯?胭脂盒?朱雀銜環杯通體錯金,造型獨特,整體為一銜環朱雀立於一獸背之上,而獸足之下為兩側高足杯的底座。考古人員發現它的時候,杯內還保存了朱紅色痕跡,推測此物件應該是盛放化妝品的高等級用具。

  銅分格鼎

江都王劉非墓出土

  要是臨近飯點去逛這個展,猜測你們看到這個文物的時候大概就想要去吃火鍋了~沒錯!這個銅分格鼎就相當於我們現在涮火鍋時所用的四宮格鍋。西漢時期,人們會用這樣分格的鍋同時去煮不一樣的食物以節約烹飪的時間。

  三熊足銅鼎

中山王劉勝墓出土

  上面那口鼎的作用相當於現代的火鍋,那麼這口三熊足銅鼎厲害了,它相當於我們現在所用的高壓鍋!那個時候的人們就已經知道,壓強的作用對食材的烹飪有非常大的幫助。此鼎的兩邊各有一個環扣,在烹飪時扣住扣子以達到密封的效果。三熊足銅鼎與現在的高壓鍋之間只有一個密封圈的差距!

  長信宮燈

中山王后竇綰墓出土

  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看似在用袖口擋風,其實那不是袖口而是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汙染,又有審美價值。此宮燈因曾放置於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而得名。展現中國古代文明的標誌性文物。現已納入了中學歷史教科書中。

  車馬飾

  秦末漢初,戰亂紛紛,社會凋敝,車馬陪葬基本不見於墓葬之中。文、景以後,社會安定,財富劇增,陪葬馬車的現象在諸侯王墓中大量出現,而馬車的數量與種類則迅速成為彰顯墓主人諸侯王身份的標誌。

  中山王劉勝墓出土實用馬車6輛,江都王劉非墓出土實用馬車5輛。其中,江都王劉非更憑藉軍功,得「享天子旌旗」之榮。這5輛馬車的配置,或許達到天子馬車的級別。

  銅編鐘

  滿城漢墓與大雲山漢墓的地下宮殿中,都出土了不少於宴飲有關的用具,展現了諸侯王生前宮廷宴飲的規模與內容。劉非墓出土的銅編鐘、琉璃編磬及琴、瑟、築的樂器組合,則形象地反映出諸侯國宮廷宴樂繁縟的流程與奢華場景。

 銅編鐘

  其他部分精美文物

玉瑟衲與玉瑟柱一組

琉璃編磬

琉璃珠

金縷玉衣

 

斂屍玉璧 

鹿燈

錯金銀博山爐

 

裂瓣紋銀器

  年度特展,亮點不容錯過

  ★展覽按主題,將兩個墓葬文物融合穿插展示。所以說它既是合璧展,又是對比展。

  ★高品級文物薈萃,90%以上的展品都是珍貴文物。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讓你通過文物去揣摩墓主的個性、處世態度,了解西漢早期的風雲歷史。

  ★ 展廳的展牌簡潔而大方,詳細的註解圖、清晰的線描示意圖,讓您輕鬆了解展覽背景;展品說明牌通過顏色區分出土墓葬,你可輕鬆地分辨出它是出自大雲山漢墓還是滿城漢墓。

  ★ 配以語音導覽與智慧導覽,讓您從語音、圖片、視頻、遊戲等多渠道打開觀展的任督二脈。推出配套書籍,不僅有詳細的圖文介紹,還有相關論文闡釋。

  ★打造精美而多樣的文創產品,等著被你抱回家。

  ★推出相應的社教活動,邊玩邊學不是夢!

       在媒體見面會的最後,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還向大家介紹說:「本次『兄弟王』展覽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工匠精神,它既是對比展,更是合璧展。在展覽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精美的出土文物,也是文物背後的王和兄弟,更是漢文明中的先進文化與傳統精神,是中華文化中精緻的代表。」

  「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展覽從2019年12月20日起,將一直持續到2020年3月29日,還等什麼,快去感受一下漢朝諸侯王至精至美的王室生活吧!

相關焦點

  • 大漢王侯案頭與生活空間在此構成:從南博《兄弟王》特展出發6
    大漢王侯案頭與生活空間在此構成 從南博《兄弟王》特展出發6《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特展是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聯手打造的反映漢代諸侯王文化禮儀生活的展覽,分為「諸侯王權」「王室儀軌」「事死如生」「永生之夢」四個部分,將兄弟王兩座陵墓中考古發掘的250件/套精品文物融合在主題中穿插展示,珍貴文物達90%以上。
  • 南博年度收官展:2000多年後西漢兩位兄弟諸侯王「再聚首」
    揚子晚報網12月20日訊(實習生 劉百玉 記者 張可/文 劉瀏/攝)作為南京博物院2019年度的收官大展,《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12月20日正式在特展館開展。該展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共同主辦,匯集了江蘇淮安大雲山西漢江都王劉非墓與河北保定滿城西漢中山王劉勝墓中出土的珍貴文物,其中不乏長信宮燈、朱雀銜環杯等名譽中外的「國寶」。「中華第一燈」不僅因造型更有精巧構造長信宮燈河北滿城漢墓文物此次遠道而來,江蘇本地觀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一睹真容。
  • 來南京旅遊:逛完南博 和中山門大紅春聯合個影
    2020-01-18 12:36圖文來源:新華報業網小學生跟著媽媽、外婆來南京旅遊逛完南博 和中山門大紅春聯合個影南報網訊 城牆東側樹木濃翠蔽日,走上不遠便是風景秀麗的國家5A級風景區;城牆內側緊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這段時間,館內在展的「瑞福鼠——南京博物院藏鼠文物特展」「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等特展同樣吸引著四面八方遊客。
  • 《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特展
    該展是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聯手打造的反映漢代諸侯王文化禮儀生活的展覽,分為「諸侯王權」「王室儀軌」「事死如生」「永生之夢」四個部分,將兄弟王兩座陵墓中考古發掘的250件/
  • 銅鏡們與鋪首們:從南博《兄弟王》特展出發4
    銅鏡們與鋪首們 從南博《兄弟王》特展出發4 《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特展是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聯手打造的反映漢代諸侯王文化禮儀生活的展覽,分為「諸侯王權」「王室儀軌」「事死如生」「永生之夢」四個部分,將兄弟王兩座陵墓中考古發掘的250件/套精品文物融合在主題中穿插展示,珍貴文物達90%以上。
  • 南博年度大展為你揭秘
    在「事死如生」的漢代喪葬制度下,財富充盈的諸侯王隨葬了大量精美奢華的生活、生產用品,河北滿城漢墓中山王陵和江蘇大雲山漢墓江都王陵便是典型。因此,南京博物院聯手河北博物院推出了最值得期待的年度收官大展「兄弟王」,展出了江都王劉非與中山王劉勝的墓葬品,內容極為豐富,值得期待。
  • 長信宮燈「點起」,從滿城與大雲山漢墓看西漢諸侯王的奢華
    近日,「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在南京博物院對外展出,此次展覽就以上述兩人的墓葬出土文物為中心,精心挑選出兩座西漢王陵內250件(組)精美隨葬品,展現漢景帝至漢武帝時期諸侯王的政治、文化、生活狀態,同時以江都王劉非、中山王劉勝兩人的兄弟關係為線索,將血緣、宗親等關係通過展覽的方式進行闡釋。
  • 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 「漢世雄風」再現國家博物館
    「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開幕式現場  2018年12月28日上午,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河北博物院共同舉辦的「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為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要求,推動三地文博事業協同創新發展,落實《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河北博物院(1+3)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值滿城漢墓發掘50周年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河北博物院合作舉辦「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  此次展覽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全國考古發現成果系列展的重點項目之一。
  • 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盛世往事」:國博展滿城漢墓考古50年
    2018年是河北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12月28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河北博物院聯合主辦的紀念特展「漢世雄風」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揭幕,151套724件文物中,一級文物比例高達五分之二。其中,劉勝的金縷玉衣,更是河北博物院首次借展。此次展出文物規格之高,在滿城漢墓文物參與的國內外交流展中是史無前例的。
  • 南京各大旅遊景點陸續開放,這個周末你去哪兒?
    除了常設展覽 南博的特展也是讓人驚嘆的存在 圖源:南京博物院官網 據南博官方發布的消息 疫情之前備受讚譽的兩大特展
  • 1968年,保定滿城漢墓是怎麼被發現的?
    滿城漢墓,即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子竇綰的墓葬,亦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山洞宮殿。其「以山為陵」的營建理念,將西漢王族的宮殿「搬運」到墓葬裡,陸續發掘出土的一萬多萬件文物,特別是諸如「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信博山爐」「計時器銅漏壺」等重大發現,不但件件驚豔了世人,更原汁原味呈現了西漢王朝的生活百態。考古價值十分巨大。
  • 滿城漢墓發掘記丨鄭紹宗
    後來他們才知道,當時這個落地之處,就是劉勝墓南耳室最南端。鄭紹宗和孫德海,就這樣成為了最早進入滿城漢墓的考古工作者。洞裡溼冷陰森,讓人不寒而慄。「我們用的是當時連裡最亮的工程手電,裝6節電池的,但在洞中光柱也只能射出2米遠,之後就被黑暗吞沒了。」鄭紹宗努力辨別著方向,向南沒有路,此刻得往北走。
  • 揭秘:滿城漢墓發掘過程中的驚險和神秘
    雖然不是專業的考古工作者,但李錫明他們意識到,這個山洞很可能與當地傳說中的王陵有關。於是,他們撿了幾個暴露在外、相對完整的器皿,帶出洞外。幾天以後,一份標有「絕密」字樣的報告和洞中出土的部分器物出現在河北省主要領導的辦公桌上。河北省文物工作隊的兩位專家也來到了滿城。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長鄭紹宗是第一批進入滿城漢墓的考古專家,並全程參與了滿城漢墓的發掘。
  • 滿城漢墓中五花八門的玉器
    玉器,到了漢代,已經告別了神玉。如果戰國之前的人看到中山靖王劉勝的玉衣,得氣得跳腳。因為劉勝的金縷玉衣用了一個改裝的玉琮來裝他的那啥。玉琮,那在先秦可是祭祀用的禮器啊!漢代,玉器用途更加廣泛,葬玉、佩玉、裝飾玉、禮儀用玉等等。
  • 一周觀展|跨年大展陸續開啟:鑑真文物、紅樓文化、潘氏收藏
    隨著新年的即將到來,各家博物館的跨年大展陸續開啟,中國國家博物館有「紅樓夢文化展」、「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上海博物館有「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金西厓竹刻大展,青浦博物館的「龜茲石窟藝術大展」、蘇州博物館的「須靜觀止——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
  • 重返三國現場:滿城漢墓打開的奢華世界
    滿城漢墓種類之豐富,製作之精美,在已發掘的漢墓中是罕見的。更難得的是,由於墓址隱蔽,在此之前,該墓從未被盜掘過,墓室與墓內文物均保存完好。然而,由於正史中從劉貞到劉備祖父劉雄的譜系失考,後世對劉備「中山靖王之後」的真實性抱有頗多懷疑。實際上,劉備去劉勝近二百七十餘年,而劉勝產子百餘人,支脈甚廣,即便宗室身份為真,其「含金量」也大打折扣。1988年,滿城漢墓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出土文物多藏於河北博物院,在「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專題展廳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