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們與鋪首們:從南博《兄弟王》特展出發4

2020-12-08 騰訊網

銅鏡們與鋪首們

從南博《兄弟王》特展出發4

《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特展是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聯手打造的反映漢代諸侯王文化禮儀生活的展覽,分為「諸侯王權」「王室儀軌」「事死如生」「永生之夢」四個部分,將兄弟王兩座陵墓中考古發掘的250件/套精品文物融合在主題中穿插展示,珍貴文物達90%以上。結束時間為2020.03.29。

西漢銅鏡主題

【兄弟王 展覽展品 】

【樂藝會 延伸閱讀時間一】

國博滿城漢墓展銅鏡

安奇魯拍攝

四乳獸紋銅鏡

【樂藝會 延伸閱讀時間二】

南越王墓葬博物館出土銅鏡

樂藝會藝術圖庫資料

【樂藝會 延伸閱讀時間三】

徐州博物館藏品

樂藝會藝術圖庫資料

戰漢鋪首主題

鋪首是含有驅邪意義的漢族傳統建築門飾。門扉上的環形飾物,大多冶獸首銜環之狀。

其形制,有冶蠡狀者,有冶獸吻者,有冶贍狀者,蓋取其善守濟。又有冶龜蛇狀及虎形者,以用其鎮兇闢邪。而獸首銜環之冶,商周銅飾上早已有之。它是獸面紋樣的一種,有多種造型,嘴下銜一環,用於鑲嵌在門上的裝飾,一般多以金屬製作,作虎、螭、龜、蛇等形。漢代寺廟多裝飾鋪首,以作驅妖避邪。在漢族民間門扉上應用亦很廣,為表示避禍求福,祈求神靈像獸類敢於搏鬥那樣勇敢地保護自己家庭的人財安全。

鋪首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根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證明鋪首的形象源自於先秦的饕餮紋。至遲在漢代,「鋪首」一詞已經出現。如《漢書·哀帝紀》:「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唐·代顏師古註:「門之鋪首,所以銜環者也。」鋪首多為銅質,也有鐵製者。

為了研究鑑賞銅鋪首,樂藝會從自身藝術圖庫資料中選取了十七家博物館藏的銅鋪首藏品資料,為大家奉獻銅鋪首的饕餮之會。希望大家喜歡。

【兄弟王 展覽展品 】

江都王墓葬出土銅鋪首

鋪首為獸面銜環式樣。獸面雙目突出,雙耳外撇。整個獸面通體飾鱗形紋、三角紋等。背面有兩豎長方形鋬。此類鋪首尺寸巨大,獸面威嚴,象徵權利與地位,通常為棺槨門上裝飾品。

本展品出土於一號墓外槨大門內側。

【樂藝會 延伸閱讀時間三】

本品以往展出狀態

樂藝會資料

【兄弟王 展覽展品 】

【樂藝會 延伸閱讀時間四】

國博滿城漢墓展中山王墓葬鋪首

安奇魯拍攝

【兄弟王 展覽展品 】

安奇魯拍攝

鏤雕龍鳳紋銀鋪首

劉勝槨上的構件。銀鋪首兩側攀附兩條對稱的蟠龍,龍首引頸向外,中作獸面銜環,環由對稱的雙鳳雙龍組成。漢代,鋪首銜環大量出現在陶瓷器、漆木器、畫像石和墓門、棺槨之上,但主要仍用在建築物的大門上。

相關焦點

  • 大漢王侯案頭與生活空間在此構成:從南博《兄弟王》特展出發6
    大漢王侯案頭與生活空間在此構成 從南博《兄弟王》特展出發6《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特展是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聯手打造的反映漢代諸侯王文化禮儀生活的展覽,分為「諸侯王權」「王室儀軌」「事死如生」「永生之夢」四個部分,將兄弟王兩座陵墓中考古發掘的250件/套精品文物融合在主題中穿插展示,珍貴文物達90%以上。
  • 「青藤白陽」陳淳、徐渭藝術特展在南博開幕
    中國江蘇網訊(實習生 王雅曼 )8月29日,由南京博物院主辦,天津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協辦的「青藤白陽——陳淳、徐渭書畫藝術特展」為觀眾拉開帷幕。  「青藤白陽」指的是明代寫意花鳥史冊上的泰山北鬥徐渭與陳淳。
  • 史詩級特展空降南博 這是文藝復興三傑離你最近的一次
    拉斐爾《聖家庭(拿書聖母)》11月27日,「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特展在南京博物院拉開帷幕。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匯集了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都靈皇家圖書館、聖文森佐修道院、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等4家機構以及部分私人收藏的「三傑」及其追隨者的作品,不僅有油畫、雕塑,還有大量素描手稿。68件精美作品,帶你重回文藝復興時期14到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藝術臻於成熟。
  • 大美的古代銅鏡在穗展出,趕緊去圍觀
    「千秋鏡鑑——中國古代銅鏡展」今日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開展   羊城派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黃巧好  8月10日至9月10日,「千秋鏡鑑——中國古代銅鏡展」將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展出。  該展覽是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攜手非國有博物館策劃的又一力作。
  • 木乃伊 靈魂屋 青銅兵器:南博《法老·王》展埃及篇下
    木乃伊 靈魂屋 青銅兵器《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埃及藝術下篇佳展回顧回顧南京博物院壹陸年度大展「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此次展覽將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放置在同一個空間展示,分為不朽、生活、權力、生靈4個單元,通過包括木乃伊在內的110件(套)古埃及文物和包括金縷玉衣在內的140件(套)中國漢代文物,體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文化認知。
  • 《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銅鏡篇
    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銅鏡篇佳展回顧2019年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經陝西省文物局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共同商議,以周、秦、漢、唐歷朝精品文物為基礎(兼及唐以前其他歷史時期,在精選的300餘件展品中,一級文物達189組件)舉辦「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
  • ​南京博物院副院長介紹南博歷史與特色
    ​南京博物院副院長介紹南博歷史與特色 西浦國際商學院
  • 這個冬天王者聯合,南博年度收官大展「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
    12月20日上午,「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年度特展在南京博物院開幕。該展覽以出土於西漢時期江都王劉非、中山王劉勝墓室的隨葬品為主要展出內容,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合作,作為南博年度收官大展重磅推出。
  • 80件喬治王時代文物將亮相南博(圖)
    原標題:80件喬治王時代文物將亮相南博   喬治王時代的服飾   記者昨天從南博官微獲悉,80件體現1714-1830年間英國喬治王時代歷史文化風貌的文物,將於10月底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館3樓與觀眾見面, 從日常生活、社會生活、時尚與美、戰爭與社會、茶文化五個方面述說喬治王時代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 從畢卡索到基弗 來南博看「路德維希的藝術課」
    告別了「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展,很多人都在期待南京博物院的下一個大展會是什麼? 在本周六登陸南博的「從畢卡索到基弗——路德維希的藝術課」特展,將打開現代藝術的大門。
  • 南博年度收官展:2000多年後西漢兩位兄弟諸侯王「再聚首」
    揚子晚報網12月20日訊(實習生 劉百玉 記者 張可/文 劉瀏/攝)作為南京博物院2019年度的收官大展,《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12月20日正式在特展館開展。該展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共同主辦,匯集了江蘇淮安大雲山西漢江都王劉非墓與河北保定滿城西漢中山王劉勝墓中出土的珍貴文物,其中不乏長信宮燈、朱雀銜環杯等名譽中外的「國寶」。「中華第一燈」不僅因造型更有精巧構造長信宮燈河北滿城漢墓文物此次遠道而來,江蘇本地觀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一睹真容。
  • 遼博古銅鏡展「八大問號」:銅鏡是純銅造的嗎
    捋直遼博古銅鏡展「八大問號」   遼博歷代銅鏡展開展之後,不少參觀者對古銅鏡中蘊含的故事和知識感到迷惑。為此,記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梳理,並採訪了專家,以饗讀者——  12月3日起,省博物館推出「淨月澄華——遼博館藏曆代銅鏡展」,展出銅鏡232件,跨度從春秋戰國直至清代,基本構建了中國銅鏡發展的簡要歷程。本報記者對觀眾提出的各類問題進行了梳理,就其中的八個「大問號」採訪了遼博歷史部研究人員陶亮,為讀者探求秘密。  銅鏡是純銅製造的嗎?
  • 江都王「邂逅」埃及豔后 金縷玉衣和木乃伊同室亮相
    記者昨獲悉,「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特展將於8月10日在南京博物院揭開帷幕,此展是南京博物院有史以來規格最高、文物最珍貴、最有故事的展覽,其中不僅有江都王陵出土的珍貴文物參展,揚州博物館也有6件揚州地區出土的漢代珍品已赴南博助陣。
  • 「紫金獎」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在南博揭曉
    2019-12-23 10:23圖文來源:新華日報22日,「紫金獎」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在南博揭曉,從377件複評入圍作品中評選出金獎1名、銀獎4名、銅獎10名、優秀獎30名,涵蓋文創衍生品設計作品、社會教育活動策劃作品
  • 「海上絲綢之路特展」落幕 揚州文物還原盛唐之景(組圖)
    揚州網訊(記者孔茜)昨天,由國家文物局等主辦的「直掛雲帆濟滄海—海上絲綢之路特展在該特展中,揚州博物館15件(組)唐代精品文物參展,同時出土於揚州的廣陵王璽等「揚州元素」也一併亮相,再現了唐代揚州盛景。  全國文博聯動,將赴十國巡展  「直掛雲帆濟滄海—海上絲綢之路特展」於4月25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原定兩個月的展期由於人氣爆棚,延期一個月至昨日落幕。
  • 南博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入選《國家寶藏》特展名單
    南報網訊(記者 邢虹)故宮600年之際,故宮博物院聯合南博等八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以國家寶藏為題舉辦一次特展——每個博物館只選出一件國寶入駐特展。歷經兩個多月,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講述了九大博物館27件國寶的前世今生故事。
  • 南博裡有故事的「女性文物」 香包讓女子「處處留香」
    原標題:南博請你來找「女性文物」 導讀:女人喜歡化妝品,不管是今人古人,人同此心。在南博展廳裡,可以找到漆器奩盒。據介紹,奩盒,就是古代女子的化妝盒,這是一種竹木的小型容器,用來存放與梳妝相關的器物,如鏡、梳、篦、刷子、面部化妝品及修容畫眉的器具。
  • 小銅鏡,大世界|國博「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看點集錦
    (攝影 | 龐道瓊) 11月24日,「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展覽從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文化價值。
  • 從中國文物看早期日本,在這個特展上,三角緣神獸鏡、七支刀都來了
    10世紀出雲大社的復原模型展 故今年是東京奧運會舉辦的年份,日本將舉辦一系列文化特展,向人們介紹日本的傳統文化。開年的第一個特展是紀念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成書1300年的特別展「出雲與大和」,地點是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平成館,展出時間為1月15日到3月8日。特展介紹了日本早期的國家形成過程,而且展出了很多與中國相關的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