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茲中國 與天久長 -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上展出的鎏金鐵芯銅龍。新華社記者 吳建路攝西周何尊展覽主辦方供圖12月17日,「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閉幕。99天的展期吸引觀眾十幾萬人次。
-
雁塔最新文化歷史展覽,邀您一起觀展!
展覽名稱:「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匯報展 展覽時間:2020年1月10日-3月28日 展覽地點 1月10日,由陝西省文物局與清華大學聯合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承辦,陝西省內42家文博單位協辦的大型歷史文化藝術特展《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匯報展在雁塔區陝西歷史博物館開幕。
-
2019十一國慶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覽有哪些?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國慶開放時間:點擊查看 1、特展: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 展覽時間:2019年9月10日–2019年12月17日 展覽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7、8、14號展廳 2019年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銅鏡們與鋪首們:從南博《兄弟王》特展出發4
從南博《兄弟王》特展出發4 《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特展是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聯手打造的反映漢代諸侯王文化禮儀生活的展覽,分為「諸侯王權」「王室儀軌」「事死如生」「永生之夢」四個部分,將兄弟王兩座陵墓中考古發掘的250件/套精品文物融合在主題中穿插展示,珍貴文物達90%以上。
-
博物館裡亮點多:有周秦漢唐,也有畫屏古琴
在上海博物館,除了歷代書畫展之外,還有「翁氏家族舊藏繪畫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中國古代花木題材文物特展」,清華藝博則有「周秦漢唐」文物展、首都博物館展出了「山河·家國:西山永定河文化展」;杭州除了浙江省博物館的「南宋金銀貨幣展」和「唐宋古琴特展」外,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四大開館展也引人注目;此外,蘇州博物館「畫屏:傳統與未來」、山西博物院的「周代與當代關於玉的對話」、「董其昌書畫藝術展」似乎不容錯過
-
去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看大展
深秋,北京氣溫驟降,銀杏、黃櫨、楓樹也露出一年最美的色彩,一程和三老師正在巴黎聽歌劇,逛奧賽美術館,我和秋水、沙子約著去了清華藝術博物館,看「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
-
「海上絲綢之路特展」落幕 揚州文物還原盛唐之景(組圖)
揚州網訊(記者孔茜)昨天,由國家文物局等主辦的「直掛雲帆濟滄海—海上絲綢之路特展在該特展中,揚州博物館15件(組)唐代精品文物參展,同時出土於揚州的廣陵王璽等「揚州元素」也一併亮相,再現了唐代揚州盛景。 全國文博聯動,將赴十國巡展 「直掛雲帆濟滄海—海上絲綢之路特展」於4月25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原定兩個月的展期由於人氣爆棚,延期一個月至昨日落幕。
-
最早「中國」二字看何尊,三百周秦漢唐文物到清華
最早「中國」二字看何尊,三百周秦漢唐文物到清華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9-08-31 10:44 來源:澎湃新聞
-
一周觀展指南|博物館裡亮點多:有周秦漢唐,也有畫屏古琴
在上海博物館,除了歷代書畫展之外,還有「翁氏家族舊藏繪畫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中國古代花木題材文物特展」,清華藝博則有「周秦漢唐」文物展、首都博物館展出了「山河·家國:西山永定河文化展」;杭州除了浙江省博物館的「南宋金銀貨幣展」和「唐宋古琴特展」外,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四大開館展也引人注目;此外,蘇州博物館「畫屏:傳統與未來」、山西博物院的「周代與當代關於玉的對話」、「董其昌書畫藝術展
-
葵花龍紋銅鏡文化知識:葵花龍紋銅鏡藝術的審美與鑑賞
畫像鏡因其在題材、主題、形象、結構、技法等方面的特殊性,既繼承了戰國秦漢以來的平面裝飾傳統,又開啟了稍晚興起的神獸鏡的高浮雕裝飾技法的先河,其承前啟後的角色在中國銅鏡發展史上一格。銅鏡在我國有相當長的發展歷史,現在比較公認的是從齊家文化開始。但是銅鏡的價值並不是越古越值錢,公認銅鏡有三個輝煌的時期,分別為春秋戰國、漢代、唐代。
-
文心在茲:韓天衡美術館古今硯文化特展
元 銀星紋魚化龍歙硯18 x 14 x 4 cm2018年1月7日,「文心在茲——古今硯文化特展21 x 15.5 x 5 cm文心在茲——古今硯文化特展此展事,策劃有年,構思有三。一,展示古今歷代由樸實為用而轉趨奢華觀賞的型制,此硯史也;二,展示歷代之品類,端、歙、洮、澄,石、玉、瓷、木,此硯質也;三,展示歷代之紋飾、銘記,匠人運巧,學者著文,畫師作畫,此硯藝也。天下萬物,盛必有衰。硯之為用,似漸行漸遠,而硯之文化將蘊蓄著永久的親和力。
-
秋水長天分享:《椽簷集珍》戰國秦漢瓦當展
感謝秋水長天提供資料與大家分享。歡迎大家供稿分享。分享內容將在樂藝會各平臺傳播。秋水長天分享:《椽簷集珍》戰國秦漢瓦當展>2018年4月m秦皇島市「椽簷集珍」戰國秦漢瓦當展在秦皇島玻璃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古陶文明博物館館藏戰國秦漢時期的瓦當100餘件。其中包括:威嚴猙厲的饕餮紋燕瓦當、象徵自然生命的樹木紋齊瓦當、象徵威猛的動物猛獸紋秦瓦當、漢並天下的漢代瓦當等。瓦當中的圖案和文字不僅反映了當時的藝術成就,也形象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時代風貌和精神、社會生活的背景和禮制以及建築的規制,瓦當展覽為人們展示了古代歷史文明和故事。
-
遼博古銅鏡展「八大問號」:銅鏡是純銅造的嗎
捋直遼博古銅鏡展「八大問號」 遼博歷代銅鏡展開展之後,不少參觀者對古銅鏡中蘊含的故事和知識感到迷惑。為此,記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梳理,並採訪了專家,以饗讀者—— 12月3日起,省博物館推出「淨月澄華——遼博館藏曆代銅鏡展」,展出銅鏡232件,跨度從春秋戰國直至清代,基本構建了中國銅鏡發展的簡要歷程。本報記者對觀眾提出的各類問題進行了梳理,就其中的八個「大問號」採訪了遼博歷史部研究人員陶亮,為讀者探求秘密。 銅鏡是純銅製造的嗎?
-
小銅鏡,大世界|國博「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看點集錦
(攝影 | 龐道瓊) 11月24日,「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展覽從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文化價值。
-
為象牙塔打開美之窗 國內大學藝術博物館透視
>新教育,文明在此交融 自開館至今年10月,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已舉辦展覽56場,包括16個國際展,接待觀眾180.5萬人次。從展現230餘件阿富汗珍寶的「器服物佩好無疆——東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到展出我國一級文物多達189件的「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去清華看展覽」已成為京城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
-
泱泱漢風——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漢代文物特展在駐馬店市博物館開展
駐馬店日報訊(記者 王曉晶)為慶祝元旦佳節,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12月25日,由駐馬店市博物館與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舉辦的「泱泱漢風——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漢代文物特展」在市博物館開展。泱泱漢風——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漢代文物特展共分四個單元,分別是盛世和晏
-
從中國文物看早期日本,在這個特展上,三角緣神獸鏡、七支刀都來了
10世紀出雲大社的復原模型展 故今年是東京奧運會舉辦的年份,日本將舉辦一系列文化特展,向人們介紹日本的傳統文化。開年的第一個特展是紀念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成書1300年的特別展「出雲與大和」,地點是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平成館,展出時間為1月15日到3月8日。特展介紹了日本早期的國家形成過程,而且展出了很多與中國相關的珍貴文物。
-
秦漢時期的造鏡藝術與漢代銅鏡的分類和布局
導語:我國銅鏡最早發現於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齊家文化當中,銅鏡造型整體樸素、原始,其中兩面銅鏡為繪製有多角星紋,另一面則為素麵鏡,鏡背不見有任何裝飾。一般認為早期銅鏡的產生與宗教和喪葬作用有關,銅鏡作為實用的功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