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歷史上有很多好對聯,只是隨著時間過去,逐漸變得冷門,不被人所知。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愛好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4副對聯,千年後拿出來,能否讓你另眼相看?
第1副: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先生。
據說這個對聯是成都文殊院的楹聯。禪宗有所為「斬無明,斷執著,起智慧,證真如」的說法,而這個對聯就充滿了禪味,耐人尋味。
上聯是說直接做事,那就可以「斷了執著」,萬事萬物都可以了了。而下聯則主要圍繞「起智慧」這一點來寫,點出「自在」這一點,頗有見地。同時這整個對聯採用疊詞的手法,不斷重複,既明白如話,又形成了一種朗朗上口的獨特韻味。
第2副:秋雨連綿,簷前如奏九霄音,丁丁當當,驚回深閨淑女夢,夢不成,夫戍蕭關;春雲縹緲,空中似放五毫光,來來往往,動起他鄉遊子思,思無窮,親羈瀚海。
這個對聯是一個文採飛揚的長對聯。我們都知道長對聯比較難寫,因為字數越多,越需要才華的支撐。雖然這個對聯算不上什麼絕對,但是仔細品味,也有不少可觀之處。
上聯主要是描寫秋雨,先描寫秋雨的聲音,然後通過秋雨來延伸出婦女思念丈夫的愁緒,進一步刻畫出秋雨的憂愁意味。
而下聯則是描寫春天雲彩的形狀,先描寫雲彩的光芒,然後通過雲彩引申出遊子的思鄉之情,表現一種借景抒情的韻味,與上聯恰好旗鼓相當。可以說,這個對聯出句妙,對句佳,把人的情感通過自然氣象表達出來,令人回味無窮。
第3副:九伐竟無成,心師武侯,能繼祁山六出志;三分不可恃,計誅鄧艾,已復陰平一敗仇。
這是緬懷姜維的一副對聯。大家都知道姜維是諸葛亮的弟子。姜維繼承了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理想,曾經九伐中原,雖然以失敗告終,卻體現了姜維的信念。上聯意思是讚美姜維能夠繼承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志向,讚美姜維對蜀國的忠心耿耿。
下聯意思是三國分久必合,蜀國最終被滅國,所以「三分天下不可憑恃」。儘管蜀國最終滅亡了,但是姜維能夠用計謀殺死鄧艾,已經為蜀國報了大仇。我們都知道鄧艾偷渡,乃是滅亡蜀國的一個名將。而姜維卻最終用計殺死了鄧艾,可見姜維的不凡之處。
所以這個對聯的寫法還是很有技巧的,上下聯都是先從姜維的失敗開始寫,寫了姜維九伐中原的失敗,寫了姜維輔佐蜀國的失敗,但是落腳處卻在誇張姜維。這種欲揚先抑的手法,可以說這個對聯充滿了回味的空間。
第4副:十四州一劍霜寒,闢門天子,閉門節使;三五夜群斐玉豔,陌上花開,江上潮來。
這個對聯描寫的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吳越王錢鏐出身低下,出生時還不被父親喜愛,全靠祖母才得以保全性命。因此錢鏐又稱「錢婆留」。
錢鏐以前曾經販賣私鹽,知道民間疾苦,所以後來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使得吳越經濟繁榮,贏得百姓讚譽。
而這個對聯用詞典雅,用了不少典故,文採飛揚,令人唇齒留香。上聯的「十四州一劍霜寒」,出自唐代著名詩人貫休寫給錢鏐的詩句:「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上聯主要是寫錢鏐的功業。
下聯則寫了錢鏐的兩件著名傳說。據說錢鏐非常喜愛他的王妃,有一次王妃回老家,錢鏐寫信給王妃說:「陌上花開,可緩緩而歸矣。」這一句話也成為了千古情話。
而「江上潮來」指是錢鏐在錢塘江射潮的傳說。根據古籍《北夢瑣言》記載,錢鏐看見潮水衝擊,命令弓弩手張弓射潮,潮水因此後退。這個下聯體現了錢鏐對於民間的巨大影響力,概括了後人思念錢鏐的一些原因。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歡迎留言哦。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