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7日 07:4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永波
字號內容摘要:唐宋時期是巴蜀文學發展史上的輝煌時期,湧現出了眾多作家和名篇作品,該時期的巴蜀文學在外在形態與內在演化上都具有相同規律和特點,呈現出較為相似的總體風貌。宋代是繼唐代之後巴蜀文學創作的另一個高峰。唐宋著名的作家幾乎都與巴蜀有關係,「自古詩人例到蜀」是巴蜀文學發展的一個趨勢。引領潮流富於創新唐宋巴蜀作家作品不僅數量多,而且詩文質量和創作水平也較高。繼承前賢勇於擔當唐宋巴蜀作家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在於他們善於學習和繼承前賢優秀的文學傳統,具備較為先進的文學思想。「至今巴蜀好文雅」(《漢書·文翁傳》),這是巴蜀士人的普遍愛好,整個社會學習風氣非常濃鬱。巴蜀作家的創作往往關注社會和現實,針砭時政,具有高尚的人格情操,故而詩文成就顯著。
關鍵詞:巴蜀作家;陳子昂;李白;唐詩;文學創作;蜀中;詩歌;唐宋巴蜀;詞人;詩文
作者簡介:
唐宋時期是巴蜀文學發展史上的輝煌時期,湧現出了眾多作家和名篇作品,該時期的巴蜀文學在外在形態與內在演化上都具有相同規律和特點,呈現出較為相似的總體風貌。
詩文創作繁榮興盛
唐宋時期巴蜀地區文學人才輩出。唐宋巴蜀地處山川腹地,遠離中原戰亂,經濟文化較為發達,尤其是物質文化方面得天獨厚,文學創作呈現出繁榮局面。唐代的兩位大詩人陳子昂、李白都是蜀人,兩人的性格氣質、創作稟賦與知識儲備都是在蜀中逐步形成的。他們在唐詩發展史上的貢獻如日月高懸,彪炳千秋。唐代巴蜀詩人之盛,僅楊慎在《升庵詩話》中列舉的「唐時蜀之詩人」名單就多達39位,其中還不包括李頎、段成式、仲子陵、薛濤、蘇渙等這些詩壇名流。
五代時期四川為地方勢力割據,但文學創作反而呈現出興盛局面。李調元編《全五代詩》著錄前、後蜀能詩者不下百人。趙崇祚編《花間集》所收18位詞人的500首詞作,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與巴蜀無涉外,其餘15人皆活躍於五代十國的後蜀,如韋莊、歐陽炯、孫光憲等。他們的詞作具有鮮明的巴蜀地域文化特徵。
宋代是繼唐代之後巴蜀文學創作的另一個高峰。許肇鼎《宋代蜀人著作存佚錄》共著錄巴蜀作家1020餘人,各類著作2500餘部,其中詩文別集約320部。傅增湘編《宋代蜀文輯存》收錄約450人的2600篇作品,數量相當可觀。像張俞、陳堯佐、蘇舜欽、蘇洵、蘇軾、蘇轍、文同、魏了翁等人,都是宋代文壇上著名的作家。
唐宋著名的作家幾乎都與巴蜀有關係,「自古詩人例到蜀」是巴蜀文學發展的一個趨勢。「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曾入蜀,他們許多重要的作品都在蜀中寫成。盛唐兩位邊塞詩人高適和岑參,也都來四川為官,留下了許多吟詠蜀中山水風物的詩篇,岑參甚至將自己的詩集命名為《岑嘉州集》。杜甫為避安史之亂到四川定居,足跡踏遍蜀中各地,在這裡寫下了近900首詩篇,其中就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贈花卿》《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詠懷古蹟五首》這樣的名篇。杜甫的七律是在蜀地定型的,同樣也代表了唐詩中七律的最高成就。白居易在忠州刺史任上寫下了《竹枝詞》四首,後經時任夔州刺史劉禹錫的大力變革,創作出《竹枝詞》十一首,竹枝詞這種詩體才大行其道。
引領潮流富於創新
唐宋巴蜀作家作品不僅數量多,而且詩文質量和創作水平也較高。這些巴蜀作家開風氣之先,站在當時文學創作的最前沿,引領文壇創作潮流。
唐詩和宋詞的傑出代表都是巴蜀作家。陳子昂、李白在促進唐代詩風轉變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陳子昂從詩歌理論和創作實踐上,有效地遏制住齊梁以來詩歌形式主義的頹波,豐富了唐詩的題材、內容和體裁,開拓了唐詩發展的道路。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最高,他的《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行路難》等代表了盛唐詩創作成就。薛濤是唐代最為出名的女詩人,其詩歌作品清雅端莊,毫無脂粉氣,胡震亨在《唐音癸籤》稱之為「工絕句,無雌聲」,評價頗高。西蜀詞人歐陽炯、李珣、孫光憲都是當時最著名的詞人,《花間集》所收詞以香豔婉媚為主導風格,歷來被詞家奉為正宗。西蜀詞人在這個領域內所作出的貢獻,直接影響到兩宋詞的創作。蘇軾的詩、文、詞創作代表了宋詩、宋文、宋詞的最高成就,成為宋代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人物。
無論是走出夔門的本地作家,還是自外省入蜀的文人,似乎都能沾染到蜀地的靈氣,寫出優美壯麗的詩篇來。巴蜀作家似乎天生具有浪漫氣質,富有創新精神,巴山蜀水鍾靈毓秀,古蜀大地悠久的神話傳說孕育了作家們的豐富想像。在創作方法上偏向於浪漫主義,在風格上偏向於崇高壯美,作品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陳子昂對「文章道弊五百年」狀態不滿,大力倡導漢魏風骨、風雅寄興,他的組詩《感遇》《薊丘覽古》《登幽州臺歌》諸篇慷慨激昂、骨氣端翔,錚錚有金石聲,被評為「卓立千古,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盧藏用《陳伯玉文集序》),對唐詩具有開創之功。李白開朗率真的性格與豪放灑脫的氣度、新奇大膽的想像、奔放跌宕的情感最能夠代表盛唐氣象。蘇軾是宋代最傑出的巴蜀作家,也是宋代著名的詞人,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等詞千古流傳。他對生活採取莊禪曠達的態度,執著超脫無往不可,體現了宋代士大夫崇高的人格精神。
繼承前賢勇於擔當
唐宋巴蜀作家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在於他們善於學習和繼承前賢優秀的文學傳統,具備較為先進的文學思想。「至今巴蜀好文雅」(《漢書·文翁傳》),這是巴蜀士人的普遍愛好,整個社會學習風氣非常濃鬱。
李白非常仰慕陳子昂,在詩歌創作上提倡清真自然,風格清新真率,反對人為的雕琢和塗飾,推崇「芙蓉出清水,天然去雕飾」的詩歌理念。李白的創作主張反映了唐代不少詩人共通的審美趣味和審美標準。北宋田錫在《貽宋小著書》中用「微風動水,了無定文」之喻,來提倡文尚自然、貴天真的理論。三蘇父子對漢代巴蜀先賢的功績崇拜不已,在創作上明確主張「以西漢文詞為宗師」,向司馬相如、揚雄等蜀中作家學習。蘇軾在《答謝民師書》中也強調為文「大略如行雲流水」,與田錫觀點一脈相承。從陳子昂到蘇軾,都特別重視文尚自然,這是唐宋巴蜀作家的優良傳統。
巴蜀作家的創作往往關注社會和現實,針砭時政,具有高尚的人格情操,故而詩文成就顯著。陳子昂生性耿直,關懷天下,直言敢諫,在《上軍國利害事》《諫雅州討生羌書》《諫用刑書》等文中反對窮兵黷武,反對濫刑,但因其文「歷抵群公」,得罪權貴不為所用,最終反遭迫害。李白雖沒有邊塞之行與參戰經歷,但他多次在詩中表達了反戰情緒,描寫了戰亂對人民帶來的災難。在《扶風豪士歌》《西上蓮花山》《北上行》《豫章行》等詩篇中注重刻畫徵戰者心冷意寒與勞累奔波,非常巧妙地說出了戰士們的心聲。
宋代巴蜀作家如張詠、田錫、蘇軾、程公許等人,不依附權貴,而又非常關注國計民生。蘇軾甚至說詩文應「言必中當世之過」(《鳧繹先生詩集敘》),蘇洵也在《史論上》中提出歷史應該起到懲戒小人的作用,這種文論思想與巴蜀先輩「未能篤信道德,反以好文譏刺」(《漢書·地理志》)的性格一脈相承。唐宋巴蜀作家人格高尚,有作為敢擔當,不在其位亦謀其政,這種浩然正氣反映在詩文創作中,具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者單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