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歲老人感慨:不能自理了才明白,女婿哪是「半個兒」

2020-12-15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人一上了年紀,擔心的事情就多了起來,怕生病,怕孩子不養老。前半生攢的錢夠用還好,失能不能自理了,子女不管也還能請人照顧。

但是能攢下足夠錢的老人還是少數,一般人就靠退休金過活。很多老人除了靠兒女,自己收入不高,也沒有積蓄。一旦子女不孝順,那晚年的境遇就會比較慘了。

所以健康很重要,行動方便的時候多多享受生活,對子女好一些,省得失能了,沒人願意照顧。

七十六歲;劉大爺;農民

和地裡的莊稼打了一輩子交道,辛辛苦苦把兒子閨女拉扯大,錢沒賺到,病落下不少。但是我經常和老伴說,孩子啊,就是咱們的依靠,是咱們這輩子最大的成績了。

因為孩子們都很上進,尤其兒子,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走出了農村,到大城市安了家,從結婚到生子,我們老兩口一點也沒操心。

小閨女從小不愛學習,早早的打工賺錢,養家餬口沒問題。她二十多歲的時候談了一個男朋友,長得很帥,人品也不錯,就是家境太差了。同樣是農村孩子,還有2個哥哥一個弟弟,全都沒有結婚,就是因為拿不出材料錢。

這樣的條件我們是百般不願意,老伴也勸閨女,不能跟他,會受一輩子窮。女兒說:「他人品好,對我好,幹嘛看家庭條件呢,如果要找條件好的,你當初為啥嫁給我爸」?老伴被女兒懟的收說不出來話。

我說先談朋友,別著急結婚,看看人品,慢慢相處。就這樣,接下來的小半年小夥子隔三差五的就來家裡幫忙。幹活也不偷懶,活幹的更是又快又好。我對他的印象不錯,就和老伴商量既然孩子願意,我們也不要彩禮了。

由此聊天問起小或者對做農民的想法,他說無論如何不會離開土地。我就覺得他人很實誠,肯定會對閨女好,這也就夠了。就同意了她們的婚事。小夥含著淚說,我一定努力賺錢,對媳婦好,給您們養老送終。他能有這態度,我們還是很高興的。

婚後小兩口搞起了養殖,趕上行情不好,賠得很慘,我知道了,就給了他2萬塊錢,讓她們振作起來。後來半年多的時間,行情好轉,開始賺了錢,然而這時不幸的事發生了。

兒子出了車禍,當場喪命,白髮人送黑髮人。也老伴一病不起,兒子走了半年以後,老伴也撒手人寰。打擊一個接一個,我也承受不住了,一不小心摔跤,然後就半身不遂癱瘓在床。兩孩子忙前忙後的照顧著,我這心裡不好受,恨不能一下沒了不給他們添麻煩。

女婿說:「您老心善,累了一輩子,得了這個病,是老天爺讓你享福呢,不要想太多,我們給你養老送終」。再一次聽到這句話,我老淚縱橫。

女婿哪是半個兒,就是自己的親兒子,對女婿好,給自己積攢了福氣。

結語:

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而生的,一個人若享真正的福氣,或是人世間各式各樣兒的福氣,必須有享福的德行,才能持盈保泰。

羨慕別人家兒女孝順,子孫繞膝,那不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而是這輩子好的德行的積累,才換得安享晚年。

那些天天抱怨兒女不孝的老人,他們經常掛嘴邊的話:「娶了媳婦忘了娘,兒媳永遠是外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婿永遠不可能成為半個兒」。

孝順老人雖然是每個做子女的義務,單純的義務和帶有情分的義務是兩碼事,前者不得不孝,賞你一口飯吃,管你心情如何?後者讓兒女時刻掛念,心甘情願的付出。

對於如何才能在晚年享受幸福生活,大家怎麼看,可以在評論區交流。關注作者,分享轉發收藏有價值的資訊!!!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去世,女婿可以打幡嗎?看完了解
    這個問題我剛剛問了我們村裡4位70歲以上的老人,得出的答案出奇一致:在以前,老人去世後女婿是不可以打幡的。不過現在好像沒有這麼多講究了,我親眼看到我們村裡近幾年去世的幾位老人,也有女婿幫著打幡,似乎並沒有人說三道四。去年我一個初中同學的老父親去世,就是3個女婿幫著打幡。
  • 老人寫一對聯貼在大門口,鄰居看完不知所云,女兒們羞愧萬分
    今天講的這副對聯更是如此,是一個老人貼在自家門上的,「家有萬金不富,人養五子還孤」,我們不難看出這副對聯的意思,那接下來我們來說說這副對聯的由來吧。俗話說養兒防老,但從古至今,哪怕子孫滿堂,也有老無所養的現象,父母養育了他們,他們卻在父母老去,沒有自理能力的時候拋棄父母,不管父母的死活,這真是令人寒心啊!
  • 和女婿同住1年後,老人:明白了養老歸宿在哪,哪裡都不如養老院
    導語很多老人老了之後都會選擇和子女住在一起,因為覺得晚年有子女陪伴才是最幸福的事情,而且養兒就是為了防老, 所以老人老了之後都會和子女住在一起。那麼和子女住在一起真的靠譜嗎?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個案例。朱女士/67歲我只有一個獨生女,今年也65歲,如今一個人生活。1年前,我女兒就我一個人孤獨,然後就讓我搬過去住,當時女兒叫我搬過去我很開心,因為終於可以和女兒住在一起了。住進去之後,女兒和女婿對我都很好,也很尊重我,可是我覺得很不自在。
  • 一位78歲老人的感悟:對女婿好,是我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事
    無非是自己體弱多病,子女不孝,如果老人自己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還可以拿自己攢的錢僱個護工照顧自己,還有一些老人有單位退休金,那就更不愁自己的晚年生活了。而大部分的老人除了依靠子女,自己是沒有存款的,如果身體一旦出現問題,子女孝順還好,遇到那些不懂感恩的子女,那晚年真是苦不堪言。
  • 某地七十多歲老人家中死亡留下孫子
    某地七十多歲老人家中死亡留下孫子七十歲爺爺死亡 留下可憐的孫子!生活中的意外總是不期而至,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雖然很多地方已經有所好轉,但是處於重災區的地區還是處處封禁,嚴防死守。2月24日,某地的防疫工作人員上門做防疫排查時,發現一戶人家裡七十多歲的老人死亡,家中還有一個五六歲的男孩。網絡有人流傳這個老人可能疑似已經死去兩三天了,而小孩因為爺爺告誡過外面有病毒不能出門所以一直沒有出過門。這一說法被官方予以否定。
  • 一個女婿的自述:閨女女婿半個兒,你就把我當你的親生兒子吧……
    一個女婿給丈母娘陪床,自然有些不方便,丈母娘有些不好意思,我說:常言不是說閨女女婿半個兒,你就當我是你的親生兒子就好了……半個月後,父親出院了,丈母娘也出院了,而我整整睡了兩天,像大病了一場。
  • 百歲老人|張淑玲:101歲老人,自理自立
    生活自理,思維清晰。現居豐臺區同仁園社區的張淑玲老人生於1918年,已經101歲高齡,生活規律,起居自理。老人與兒孫住在一起,但力所能及的事仍然堅持自己做。說起新中國成立前後,老人的聲音提高了八個度:「那變好了,那肯定是變好了啊!」老人不斷重複著:「70周年了,我就想著是,祝新中國生日快樂!」
  • 一個女婿半個兒,但一個媳婦不是半個閨女,媳婦:婆婆不是媽!
    尤其是說到婆媳問題,特別是懷孕生子後的婆媳問題,大家就像是召開了訴苦大會,紛紛吐槽自己的境遇,感慨婆婆和媽對自己的態度真心不一樣。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那麼一個媳婦怎麼也得是半個閨女吧。如果這麼想,那麼估計媳婦和婆婆雙方都要失望了。因為婆婆不是媽!今天喬喬就跟大家聊聊,婆婆和媽在不同時期的區別!
  • 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那一個女婿還能頂半個兒嗎?
    我讀書不多,屬於幹苦力的,在一家單位做業務員的工作,老婆也是,在我們那的一家服裝廠上班,我倆的工資加起來一月也就勉強一萬塊錢,但除去吃喝應酬,一月最多能攢下5000元。有時候可能5000都不到,而對於當地6000到7000的房間而言,顯然是有點吃力的。
  • 當我們年老不能自理時,我們怎麼辦?聽四位老人說
    68歲的張生病了,不得不躺在病床上。孩子們以家庭、工作和不會做飯為由拒絕照顧老人。不經意間,卻傷透了老人們的心,辛勞養育的孩子也變成了這樣。當我們年老不能自理時,我們怎麼辦?3、給兒女表達感激之情這位52歲的劉先生已經開始思考他的餘生。養老院是解決不能自理問題的好方法,然而也很容易衝淡親戚之間的感情,而且,年紀越大,越容易回首過去,變得孤獨。於是,他開始把感恩的思想傳給他的孩子們。
  • 在農村裡,六七十歲的老人自己養老,一個月大概多少錢才夠用?
    農村的老人因人而異吧,有的農村老人自己養老一個月幾百塊錢就夠花,有的農村老人則需要幾千塊,這個肯定不能一概而論。說說我自己的外公,農村老人,現在七十多歲接近八十歲了,由於外婆去世了他一個人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什麼的,於是子女們決定送他去養老院,農村沒有養老院,只有鎮上才有,鎮上養老院一個月900元包幹 包吃包住然後衣服這些都是養老院工作人員洗,還是非常不錯的 還算便宜,所以外公除了這養老元900元, 另外基本沒有什麼開銷了,除非一些人情來往或者生病花點錢外,幾乎沒有什麼開支了
  • 湖北最高壽老人今年113歲 每天早睡早起能自理
    原標題:湖北最高壽老人今年113歲 每天早睡早起能自理(圖)  湖北鍾祥是我國著名的長壽鄉之一,2008年由中國老年學會正式命名為「中國長壽之鄉」。據鍾祥市民政局統計,截至2013年12月,該市人口103.7萬人,80歲以上高齡老人1.6萬人,90歲以上長壽老人2457人,百歲老人88人。
  • 步入晚年,才明白活得太久未必是福氣。3個90歲老人道出了實情
    那麼真正活到將近百歲的老人,在他們眼裡,活得這麼長壽,活得這麼久,真的是福嗎?陳先生:90歲。我感覺自己活得太久了,都已經活膩了。我雖然還活著,但我不能工作了,不能賺錢了,說話口齒不清了,耳朵不靈了,視力模糊了,我每天活著只是吃一日三餐,為了活著而活著。
  • 人到晚年才明白,如果指望兒女養老,是有「條件」的
    人到晚年才明白,如果指望兒女養老,是有「條件」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相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兒女好不好,還要看女婿和媳婦的態度;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一種道德,是家風的體現。2.遇到了好兒媳、好女婿。我的表姑媽,去年辦七十歲的壽宴。姑媽陸陸續續收到了一萬多塊錢的紅包禮金,辦酒席花了五千多,因此還有剩餘。
  • 七十歲的老人說:人這一輩子,說到底拼的是這兩個字
    人這一輩子,說到底是一個過程,但人生的境遇卻完全不同,有人三翻六轉,有人坎坷一生,有人出身貧寒總能時來運轉,有人家境優渥最終卻窮困潦倒…… 一個七十歲的老人這樣說:人這一輩子說到底拼的是這二樣東西,只要把握住好,你必定會時來運轉。
  • 北宋榜下捉婿,七十歲大齡剩男也吃香,富商們爭搶要讀書人做女婿
    尤其科舉考試放榜的那天,一旦有「剩男」榜上提名,立馬就會被富貴人家五花大綁回家做女婿,甚至七十歲的老人也不例外。什麼?你不信?那我們先來在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尋找一下線索。我們都知道,古代科舉考試的學生是要上京趕考的,他們往往會住酒店或租房子。
  • 曾經那個16歲富家女,吃飯不能自理還要家人幫餵,現在咋樣了?
    文|詩韻媽媽提起「生活不能自理」,我們一般會想到那些殘疾人,或者是流浪街頭的乞丐,亦或者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你很難想到是一個有手有腳的正常人,生活在富裕家庭,而衣食住行都要家人幫忙打理的富家女。曾經那個16歲「富家女,吃飯不能自理還要幫保姆喂,現在咋樣了?曾經在某個綜藝節目上,有這樣一個富裕家庭的女孩叫劉思琪,因為父母從小對她實行「富養」教育,已經16歲的劉思琪自己的衣食住行都還不能打理,每個月的花銷基本也在4萬元,除此之外她連最基本的吃飯都需要保姆去喂,生活極度的不正常。
  • 66歲老人的感悟:在子女家各住20天,終於明白誰才是我晚年的依靠
    葛女士,65歲:我今年65歲了,老伴早年去世的早,是我一手將一雙子女養育成人,如今他們也是有了各自的生活。慢慢的自己一個人也難免會很孤單,於是我也跟身邊的一些老人一樣,隔三差五去兒女家輪流居住。婆媳合不來,兒子在中間也是左右為難,後來我也就想通了,彼此間處不來就算了,我自己多忍讓一下,反正也就是待20天,完了我就可以去女兒家住了。畢竟閨女還是要比兒子貼心一點,兒子再孝順也不能天天在家照顧我,更不能將我拴在褲腰帶上。
  • 網友為「嶽父手術,女婿該不該值班」吵翻天:生男生女真一樣?
    問題一出,網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網友認為:一個女婿半個兒,作為半個兒子,你就應該盡好自己的義務。也有人認為,女婿對嶽父並沒有義務,如果把照顧嶽父說成是應盡的義務,會反感。照顧是情分,不照顧是本分。有網友就提出:為什麼兒媳婦照顧公公婆婆是本分,而女婿照顧嶽父嶽母就是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