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唐我的詩:10位大唐著名詩人的小傳,數十首經典唐詩的串燒

2021-01-12 詩詞曲精品齋

如果說把唐代稱為詩人的朝代,相信反對的人不會太多,大唐名詩如雲,天才詩人也不在少數,但如果從這些詩人中,選出十位你認為最優秀、最有代表性的,你會選誰?

我相信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標準,也會有一千種答案,而對於《我的大唐我的詩》的作者胡維先生,就比較率性,他以個人的認知和喜好,選出了10位頂尖的大唐詩家聖手,而人家更牛的是,在查閱了三十多種古籍、五十多本專著、百餘篇論文後,寫出一本有趣又生動的書籍:《我的大唐我的詩》。

這是一本讓人長知識的詩人小傳合集,也是一本不錯的唐詩讀本。胡維先生為我們精選了大唐10位頂級詩人,以他們的人生經歷為線條,通過豐富的史料,以獨特的視角,將每一位詩人都寫得立體而真實,其中更講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例如,王勃為何殺人?李白到底出生在哪裡?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誰才是大唐第一憤青?元稹真的是渣男嗎?白居易為什麼推崇中隱?……書中,還引用了多篇詩歌,大都頗為恰當,讓我們在了解詩人生平的同時,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他們所創作的詩歌情感。

那麼,胡維先生所選取的這10位大唐頂級詩人是誰呢?讓我們依此來看。

01、「別人家的孩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杜甫曾寫詩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王」,便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而同樣是「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評價王勃說:「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別人要學習一百年的學問,他十幾天便能學會,古人千百年來的智慧,他隨口就能引出。

這麼看來,王勃妥妥的是父母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簡直就是天才。

而縱觀王勃短暫的一生,確實很開掛。年僅十六時便通過了幽素科考試,官拜散騎郎;十七歲被唐高宗欽點為兒子沛王的侍讀,後因鬥雞案被逐出府中,在蜀中遊覽三年,回到長安幾經波折後,終於決定不再為官,立志於學問,一年便取得了別人十年做不出的成就。

可惜,在前往交趾途中,在南昌寫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序》後不久,或許龍王也愛其大才,落水而死,年僅27歲,

02、布衣中的「異類」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

孟浩然有著極其豪華的「朋友圈」,李白是他的粉絲,王維是他的知己,杜甫對他推崇有加,賀知章、儲光羲、張說、王昌齡、張九齡……這些大詩人們——有些甚至是大唐宰相,都十分推崇孟浩然。

然而,「人脈」如此之廣的孟浩然,卻幾乎一生布衣,縱觀整個唐朝詩壇,獨一無二。「仕隱兩難」,可以說是孟浩然一生的寫照。孟浩然四十歲之前,幾乎都在隱居,四十歲後,開始外出求仕,然而,三次仕隱掙扎之後,還是沒有任何功名,他選擇了終身隱居,最終病逝於襄陽南園家中。

孟浩然去世後沒幾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孟浩然,可以說是幸運的,他的人生綻放在盛世,也與盛世一起落幕。

03、真「佛」系者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

王維的母親篤信佛教,所以給王維的名字取了一個「維」字,又取了個「摩詰」的字,合起來便是「維摩詰」,在梵文中,這是無垢的意思,是佛祖座下第一居士,傳說是金粟如來轉世,而王維的一生,也真如一位無垢居士一般。

胡維先生認為,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而剩下錦繡盛唐的一半,便該是王維,他的詩,是畫、是禪、是山水,更是桃源。

04、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李白《將進酒》節選

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李白的盛唐,是酒、是劍,是豪俠,是「呼兒將出換美酒」的豪氣,更是「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的遊俠,李白的詩,配上李白的酒,可以沉醉千年,「詩仙」二字,誠不虛傳。

仗劍直行千萬裡,一身風塵一壺酒,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李白的個性,更是李白的仙氣。

李白一生,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的詩一如他的足跡,踏遍了祖國的萬水千山,走在路上的李白,究竟所謂何來?是自由的還是悲涼的?

05、馬上封侯、馬下走筆的高適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徵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高適《燕歌行並序》節選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但文弱的書生,即便是投身行伍,又如何戰場殺敵,了卻君王天下事呢?盛唐的繁榮,讓詩人們躍躍欲試,他們都想著去邊塞博個名垂青史,博個馬上封侯,但試觀浩如繁星的唐代詩壇,又有誰真正做到了這一理想呢?

只有高適一人而已!

06、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登高》

元稹說:「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這話,一點都不錯。整個唐代以來,又有誰能像杜甫一樣心懷天下,用他那顆博愛之心,溫暖著後世一千餘年,又有誰能在衣不蔽體、食不飽腹的情況下,還能真摯地吶喊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呼聲!

了解杜甫的一生,就能了解為什麼過去了千年,我們仍然要讀唐詩。他們生活在苦難和折磨的時代中,然而,他們卻能高昂著頭顱,擁有吞吐日月的胸襟和對蒼生的無限悲憫。

07、「長安米貴,居大不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居易《長恨歌》節選

正如胡維先生所評價的,「白居易這一生,因文字而榮耀,因文字而生,因文字而死,也因文字而不朽」。

白居易字樂天,「樂天,樂天」,似乎也是其一生的寫照。白居易的一生,是糾結的一生,到底是出仕兼濟天下,還是隱居獨善其身,他思考了半輩子,最終確定了「中隱」的人生志向,影響了後世無數士人。

08、渣男,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五次被貶,兩次婚姻,三段情史,讓世人對元稹的認識,有了兩極分化的評價,他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痴情公子,也是始亂終棄的渣男;他是正直敢諫的剛臣,亦是持寵生驕、蒙蔽聖聽的奸臣。

但無論他的形象是哪一種,都不能否認,他作為詩人的身份。褪去了「渣男」、「情史」這些標籤之後,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元稹,又是怎樣的呢?

09、人間唯有杜司勳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泊秦淮》

杜牧出身名門,且少年得志,但終其一生,卻仍然有著無數的惆悵,他內心有金戈鐵馬的豪氣,也有風花雪月的柔情,他的文章漂亮,書法也好,寫詩,更是晚唐中的翹楚。

杜牧的一生是傳奇的,是值得人們去唏噓且嘆息的。

10、無題亦無解的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錦瑟》

與杜牧齊名的李商隱,卻沒有杜牧的幸運,他出身寒門,雖然是帝室之胄,但那點殘存的血脈,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也沒有杜牧的瀟灑,一生深陷牛李黨爭之中,猶如一縷飛蓬,絲毫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李商隱的詩出了名的難懂,比如他的這首《錦瑟》,連大學問家梁啓超都不懂,但他仍然覺得很美,不懂,絲毫不影響詩的美,不影響讀之產生美的感受,或許,這就是李商隱詩歌的魅力。

以上,便是胡維先生所選取的10位頂級詩人,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罷,這都不影響閱讀本書所帶來的新鮮感和美的體驗。有意無意之間,胡維先生似乎在迴避關於詩人不好的東西,所以徜徉在這本書中,你看到的都是「完美」的詩人們,可以與這10位大唐的頂級詩人促膝談心,聽他們娓娓道來自己的一生。

因此,胡維先生這本書,作為詩傳閱讀,自然不錯,但有些地方,我持保留意見,總體來說有以下三點不太滿意:(1)作者似乎對詩人們有過度美化的嫌疑,大多說他們的天才之處,對於他們的過失或有爭議的地方,要麼一筆帶過,要麼往好的方面去解讀;(2)有些地方的解釋,似乎有點牽強附會,反而有種不真實和過甚的感覺;(3)作為詩傳,詩歌解讀不深,有些詩歌的引用也未必符合原詩的味道,當然,這一點作者在後記中也提到了,就不再過多饒舌。

此為拋磚引玉,若欲知更詳細內容,可以參閱胡維先生的《我的大唐我的詩》。

相關焦點

  • 程韜光與「大唐詩人三部曲」
    □文/圖本報記者 奚同發    《太白醉劍》《詩聖杜甫》《長安居易》煌煌大唐詩人三部曲,是積20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也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詩人第一次被以小說的形式再現。河南作家程韜光14年的默默勞作,終於引起文壇關注。
  • 日本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網友:壯哉我大唐!
    日本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網友:壯哉我大唐! 近代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後倘非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再動手了」。其意思就是說中國古代的好詩在唐朝已經創作完了,後來人要想寫古詩就要先去熟讀唐詩才可以。
  • 大唐盛世,繁華如牡丹,詩人卻也寂寞,這些傷感唐詩,你讀過幾首
    提起大唐盛世4個字,你的第一感覺會是什麼?我想一定是繁華二字。大唐盛世,繁華如牡丹。如牡丹般雍容華貴,如牡丹般大氣磅礴。然而在流光溢彩的大唐盛世之外,詩人卻也寂寞異常,這些傷感的唐詩你讀過幾首?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經典名句。《琵琶行》是千古名篇,其中所蘊含的那種對琵琶女的深深的憐憫和與自身命運的惺惺相惜,這種獨一無二的情感千百年來感染了無數的文人墨客,遷客騷人。
  • 僅兩首詩留存,堪稱唐朝最懶詩人,他卻靠這兩首贏了眾多大唐詩人
    勤勞又充滿智慧的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巨額的精神財富,不說其他的,唐詩宋詞元曲,可以說是各領風騷,那些寫出瑰麗詩篇的作者們,真的很感興趣他們的大腦結構到底是什麼樣的。說到唐朝,一定不能忽略的就是燦爛的唐詩文化了,提到唐詩,相信大多人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李白。
  • 我是李白,詩、酒、劍、隱是我在大唐最美的華章
    生長在大唐盛世的李白,在剛開始的時候,便有一個夢,那就是為大唐效力。他夢想著生活在大唐最繁華的長安城裡,白日陪王伴駕,處理政務;晚上則和知己好友,三三兩兩,喝最烈的酒、寫最好的詩。用自己的行動,為大唐盛世再添一絲光彩。正是在這樣的願望下,二十五歲的李白出蜀,前往長安,尋求功名。是為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 大唐寫得最好的一首皇帝詩,短短40字,卻入選《唐詩三百首》
    歷朝歷代的許多皇帝,都曾經去山東祭奠孔子,以示對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尊崇,而唐玄宗李隆基還曾寫過一首關於孔子的詩歌:《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這首詩也成了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皇帝詩。清代康熙年間編纂的《全唐詩》,一共收錄了兩千多位詩人的四萬多首詩歌,而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只是選取了唐詩中最家喻戶曉的311 首詩,連詩鬼李賀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都沒有入選,那唐玄宗的這首詩又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 我住隔壁我姓王 穿越時光回大唐 說說唐朝詩人老王們
    從秦到清,共出了151位宰相。如果你隨便翻開一本唐詩集,八成先看到的是王績的《野望》。《野望》唐·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他沒啥特別的,也就是「唐朝第一詩人」而已。從南朝到唐朝初年,宮體詩在文壇流行。鶯鶯燕燕,馥鬱靡麗。直到王績端著酒杯來到初唐面前。如果說陶淵明飲下的是魏晉風度的最後一杯,那麼,王績舉起的,則是大唐氣宇的第一杯。「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本來憑藉這首《野望》,王績稱霸初唐詩壇妥妥的。
  • 大唐開國距今1400年!「詩詞男神」酈波出書紀念並為大河報題詩
    《中國詩詞大會》文化嘉賓酈波教授從2800位詩人的55000餘首唐詩中遴選52位詩人的52首經典作品,一人一首詩,通過唐詩將他們的故事串聯成一部雄渾壯麗的《唐詩簡史》。在書中,酈波帶領讀者跟隨詩人腳步,走進大唐的歷史現場;借詩人之眼,觀察大唐的浮生世相;碰觸詩人心靈,感悟大唐獨特的精神氣質。
  • 唐朝最懶詩人,只有兩首詩存世,卻憑藉兩首詩贏了大唐眾多詩人
    唐朝最懶詩人,只有兩首詩存世,卻憑藉兩首詩贏了大唐眾多詩人文/董賊在我國,兒童從小都會在家長或者是老師的督促下,去背誦古詩,尤其是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是最受歡迎的。然而,在我國的唐朝,卻有著這麼一位詩人,他的一生就寫了兩首詩,他的詩的數量和其他詩人相比下來確實是少的可憐,但是他的名氣卻也是超級大,而且也就僅僅是憑藉這兩首詩出名的。他究竟是誰呢?小編告訴你,他就是大詩人張若虛。他的作品極其的少,僅有《春江花月夜》與《代答閨夢還》存世,可以說是一位超級懶得詩人吧。
  • 唐詩有多美?都在這310首唐詩裡
    萬冊,全網累計銷量逾30萬冊)後; 今天,我要為你重磅推薦2020年的「 全新王炸版本 」——《唐詩三百首》,作為暖春的禮物獻給你。 在夫人徐蘭英的協助下,孫洙從近5萬首唐詩中,精選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孟浩然等77位詩人的310首經典詩作,編成《唐詩三百首》。
  • 大唐最神秘的詩人,存世僅憑一首詩,卻流芳千古堪比李杜
    大唐是個詩的國度。唐詩,永遠是中華文明中的瑰寶。不僅僅是它的優美、華麗、大氣,更重要的是,它見證了一個輝煌大唐盛世。唐詩,已經成了每個國人生命中血脈中的文化烙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杜甫的「國破山河在」,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李商隱的「只是當時已惘然」,我們能從他們的一字一句中,追尋大唐的繁榮,追尋先祖的榮光。小時候我們經常捧著一本書,叫《唐詩三百首》,所以幼小的我們就以為,唐詩就300首。其實,全唐詩收錄的詩篇,有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而《唐詩三百首》,則是清朝的蘅塘退士選編的一部分。
  • 唐代最懶詩人,只有兩首詩存世,但就這兩首詩卻蓋過大唐許多詩人
    唐代最懶詩人,只有兩首詩存世,但就這兩首詩卻蓋過大唐許多詩人!說起我國的古文化,那真的是悠遠流長,而我國傳承下來的文化也是有很多的,對我們影響最深的,大概就是唐詩宋詞,而且唐詩,也是中國古代文化歷史上的瑰寶。
  • 大唐帝國最後一位詩人韓偓:左手唐詩,右手宋詞
    作者:張東曉大唐帝國是詩歌的國度,這三百年也是我國歷史上詩歌最為鼎盛和繁榮的時代,湧現了諸如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白居易元稹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等大詩人,群星薈萃,交相輝映,留下了「抽刀斷水水更流」「不盡長江滾滾來」「西出陽關無故人」「春眠不覺曉」「野火燒不盡」「曾經滄海難為水」……等無數美妙且令人神往的句子,供後世仰望。
  • 黃鶴樓名揚千古的背後,是兩個大唐詩人的鬥詩故事
    大唐,真的是詩歌興盛的一個朝代,寫詩可謂是大唐才子的必備技能。那時英才輩出,牛人云集。但牛人那麼多,不太有名氣的詩人要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詩文從眾人中脫穎而出呢?哦,有了,那就是題寫名勝。於是,大唐的每一處名勝、以及有可能成為名勝的所在,都變成了詩人鬥詩角逐的戰場。一如詩人王勃寫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真的美翻了。
  • 黃鶴樓:名揚千古的背後,是兩個大唐詩人的鬥詩故事
    大唐,真的是詩歌興盛的一個朝代,寫詩可謂是大唐才子的必備技能。那時英才輩出,牛人云集。但牛人那麼多,不太有名氣的詩人要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詩文從眾人中脫穎而出呢?哦,有了,那就是題寫名勝。於是,大唐的每一處名勝、以及有可能成為名勝的所在,都變成了詩人鬥詩角逐的戰場。一如詩人王勃寫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真的美翻了。
  • 唐朝最懶詩人僅有兩首詩存世,卻就靠這兩首詩,超過大唐眾多詩人
    唐朝最懶詩人僅有兩首詩存世,卻就靠這兩首詩,超過大唐眾多詩人唐代了結束魏晉的戰亂,民族融合也促進了文化整合。因而唐詩蓬勃發展,代表了中華詩歌的最高成就。初唐有個這樣的怪人。說他是詩人,可他卻只有兩首詩歌被載入史冊。
  • 大唐隨處見詩人,無名氏在普通陶罐上寫下20字,使其瞬間成國寶
    大唐隨處見詩人,無名氏在普通陶罐上寫下20字,使其瞬間成國寶 | 文 青衫文齋文物作為記載遠古歷史、文化、藝術、政治、軍事等信息的載體,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的人類活動,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曾經寫到:「 堯時文物也麄,禮樂猶帶鴻荒餘。」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湖南長沙銅官窯窯址,出土了一件唐代銅官窯瓷器,上面有一首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這樣纏綿悱惻的遺憾,讓人扼腕千年。唐代,是一個飛歌的時代,大唐詩人給我們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巔峰般的存在。
  • 大唐邊塞詩人的一首送別詩,短短4句,卻氣勢磅礴,振奮人心
    邊塞詩是唐詩中的一個重要流派,集蒼涼和豪邁於一身,邊境危難,詩就蒼涼;太平盛世,詩就豪邁。無論何時,邊塞詩都不能被忽視,著名的邊塞詩人在大唐,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四人,合稱「邊塞四詩人」。面對這種情景,高適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氣勢磅礴,振奮人心:《別董大》唐·高適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首詩寫於唐天寶年間,這裡的「董大」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
  • 他是《唐才子傳》第一詩人,一首五律拉開大唐的序幕,悲歌成絕響
    書中記錄了初唐至晚唐共287位詩人的生平事跡及其代表作品。在書中,編者以詩人們的登第先後為順序,詳細記錄了詩人參加科舉以及登第的經歷。此外,在每篇傳後作者還對各位詩人的作品得失進行了點評。在這287位詩人中,初唐詩人王績被作者排在了第一位。
  • 誰是大唐詩人中的「探花郎」?
    整個唐代湧現了2536位有名有姓的詩人,李白與杜甫無疑聯袂站在方陣的最前排,無可爭議。 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一個泰山,一個北鬥,一個現實主義的表率,一個是浪漫主義的先驅,他倆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確實很難區分,也沒必要去做這個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