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又充滿智慧的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巨額的精神財富,不說其他的,唐詩宋詞元曲,可以說是各領風騷,那些寫出瑰麗詩篇的作者們,真的很感興趣他們的大腦結構到底是什麼樣的。說到唐朝,一定不能忽略的就是燦爛的唐詩文化了,提到唐詩,相信大多人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李白。
李白被稱作「詩仙」,他的仙風道骨和狂放不羈,讓世人以為簡直就是神仙下凡,李白一生創作頗豐,經典佳作隨處可見,被稱為詩仙當之無愧。提到了詩仙,就不得不提詩聖了,大家都知道,杜甫被稱作「詩聖」,他的一生命運坎坷,但是那顆炙熱的愛國之心以及想要為國效力的願望卻始終沒變。
唐朝偉大的詩人很多,還有白居易、孟浩然、王維等等。他們每一個人無一例外都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但是有一個人除外,他僅有兩首詩留存了下來,堪稱唐朝最懶的詩人,但是,他卻僅僅靠這兩首詩就贏了眾多的大唐詩人。他的名字很好聽,叫做張若虛。
張若虛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春江花月夜》,另外一首就是《代答閨夢還》了。張若虛最擅長的,就是極致細膩的描寫刻畫,通過他的文字,那些情景似乎躍然紙上,不知不覺就被帶入其中,無數人都沉迷在他創造的幻境裡。
包括聞一多和王闓運,都對這首詩高度讚揚,他們說這就是極品中的極品了。不得不說,張若虛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可惜的是,他的作品僅有兩首留存了下來,他可是活到了80多歲啊,作品肯定不少,但是僅僅因為存世兩首就把他稱為唐朝最懶詩人,著實有點冤枉。
雖說數量不佔優勢,但是張若虛的作品質量高啊,文學作品光靠數量取勝似乎也沒什麼可值得驕傲的,參考某位寫了幾萬首詩的皇帝。因此質量奇高的張若虛,就靠著這兩首詩贏了眾多大唐的詩人,大家覺得,重質不重量和重量不重質哪個更適合現代的社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