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柳絮飛揚花瓣凋零,韓愈的這首《晚春》卻別有一番趣味

2020-12-04 品詩詞

清明過後,氣溫逐漸增高。放眼望去,滿城的柳絮如雪花一般飛飛揚揚,起起落落。偶然間,看到三五個兒童在公園捕捉隨風飄揚的柳絮,煞是熱鬧。

這頗有意趣的場景不禁讓人想起南宋詩人楊萬裡在《閒居初夏午睡起》寫道的小詩: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自古以來,很多詩人通過詩詞表達惜春之情。春天一旦逝去,裝扮春天的花朵也將完成它們的榮耀使命,凋謝殆盡,歸於塵土。

《紅樓夢》中,林黛玉望著從樹上凋零的花瓣,傷感不已,發出了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的一聲嘆息。在這位敏感而專情的林黛玉眼中,柳絮和榆錢都是無情之物,只顧展示自己的芳菲,而不顧桃花和李花的飄零。

而唐代文人韓愈寫過很多關於春天的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也成了他最膾炙人口的名句。

在韓愈眾多詩篇中,這首在暮春時節寫的《晚春二首》也堪稱名篇,其一為: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春天即將歸去,不僅是人們心中充滿惜春之情,而花草樹木似乎也有了人性,想盡辦法挽留住春天。此時桃花李花爭奇鬥豔,讓春天的色彩更加濃鬱。

楊花和榆錢沒有桃花那般鮮豔的姿色,也沒有梨花那樣清香沁人,但是它們也要表達對春天的珍惜之情,唯一能做的只有像雪花一般漫天飛舞。

同是惜春之情,韓愈的這首詩卻沒有一絲哀傷之情,反而充滿了奇趣之感。

詩中的楊花,指的是我們常見的柳絮。而榆莢,是榆樹的果實,它們長成一串串的,像銅錢一樣,所以也被稱為榆錢。

在韓愈眼中,楊花和榆莢都是平凡之物,沒有桃李的芬芳,也沒有牡丹的華貴,很少有人關注和愛惜它們,所以任其隨風飄零和零落。

楊花和榆莢雖然看起來毫不起眼,但是它們卻從未自輕自賤,而是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它們積極地融入到春天的隊伍中,散發著自己微弱卻又偉大的光芒。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袁枚的一首小詩《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可以說,苔比其他植物更加渺小,甚至經常被人忽略。它們生長在陰暗處,見不到陽光。苔花雖然沒有牡丹花那般高貴雍容,但是同樣渴望綻放生命中的光彩。

我們都是平凡之人,如柳絮、苔花一般,但是我們同樣渴望綻放自己,勇敢地追求自由和幸福。

韓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由於從小是一個孤兒,他早年的生活比常人多了一絲悽苦與隱忍,但是他天資聰穎,刻苦讀書,對身邊一些平凡之物也便有了更多的憐惜與同情。

相關焦點

  • 漫天柳絮飛,榆錢落滿地,這是韓愈眼中的晚春
    《晚春》唐·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賞析: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暮春時節出來賞景,本來眼前的美景讓他感到很快樂,但那【漫天作雪飛】的揚花榆莢觸動了詩人內心柔弱的部分。本詩在描寫晚春的景色時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其中,它還寄寓著人們應該乘勢而進,抓緊時機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這一層意思。
  • 韓愈一首《晚春》,活用擬人修辭,一改暮春傷感基調
    >春,是詩僧志南筆下的杏花雨,「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是詩聖杜甫筆下的青山飛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也是詩狂賀知章筆下的嫋娜柳條,「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還是理學大師朱熹筆下的奼紫嫣紅,「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在詩人眼裡,春天既有綠了江南岸的柔風,又有打落無數花瓣的夜雨
  • 韓愈的《晚春》,有人說是貶柳絮的,有人說是贊柳絮的,你怎麼看
    這首詩呢歧義頗多。有人說這是貶柳絮的。又沒有什麼才思,只顧湊熱鬧。有人說這是讚揚柳絮的,這熱鬧也要它來湊啊,重在摻合,而且它還在拼命的摻和。初衣有自己的解釋。這首詩不是詠柳絮的,是寫晚春的。也就是,晚春的景色是這首詩的主題。
  • 古詩詞|《晚春》韓愈
    教科書式品鑑詩詞,這是唐詩宋詞品鑑的第174篇古詩詞《晚春》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作者簡介: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因其常據郡望自稱昌黎韓愈,故後世稱之為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世稱韓文公。注釋解說:⑴晚春:春季的最後一段時間。
  • 暮春來,初夏到!20首暮春詩詞,告別最美春日
    20首暮春詩詞,告別最美春日。《蝶戀花·春景》宋·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暮春時節,花兒凋謝,青杏漸長,春光易逝讓人傷懷。而得遇佳人卻無法一晤,更令人傷感。《晚春》唐·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 韓愈的名作《晚春》太難解,古代學者:有三個字看不懂
    除此之外,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也會有不同的領悟。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著名詩人韓愈的一首詩《晚春》,來具體探討一下古代詩學解釋學的這種「升華的理解」。《晚春》是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元和十一年。顧名思義,這首詩的內容主要就是描繪了晚春時分的繁麗景色。但因為其中「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中的「無才思」三字太怪異,遂引起了後人的諸多猜測。
  • 韓愈的《晚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人是社會的人,是有豐富思想感情的,見景思情、以景言情是表達詩人情感重要的一種寫法,詩人對自己內心世界中的憂鬱、傷感、欣喜等藉以外物來言志。韓愈所寫的這首《晚春》,從詩中的表面來看表達的是暮春將逝,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於是各逞姿色,爭芳鬥豔,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 韓愈詠春詩2首,他的筆下,早春清新怡人,晚春繽紛繁麗!
    韓愈唐人愛春天,詠春更是不吝言詞,於是誕生了數不勝數的詠春詩,李白有《春思》、《春夜洛城聞笛》,杜甫有《春夜喜雨》、《絕句二首》、《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白居易有《錢塘湖春行》、《韓愈至於韓愈,也有幾首非常值得一讀的詠春詩,特別是他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和《晚春》,都是工巧奇特的好詞,前者寫清新怡人的早春,後者寫繽紛繁麗的晚春,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讀讀韓愈的這
  • 七首悽美春景詩詞,一同體會春逝的傷感
    時光悄然而逝,桃花已經凋零,桐花飄落,迎夏的花兒開始爭豔,柳絲也越發飄逸,已接近晚春時節。細數流年裡的晚春,它的影像依舊的清晰如初,美的令人心碎。下面,與大家分享七首唯美春景詩詞,在詩詞了遇見最美晚婚,一同體會春逝的傷感。
  • 韓愈詩詞的春天,美到心醉!
    《晚春》唐代: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 暮春有多美?幾句詩詞為你展現
    經常有朋友說,居住在城市,春天短得幾乎看不見。真的看不見嗎?在古詩詞裡,春天雖短,春光卻燦爛,從早春,到仲春,到晚春,各有各的風光與色彩。即使進入暮春,也有美麗的風光可賞。雖然到了此時,詩詞裡多是傷春之語,但作為承接春之生機,夏之清幽,暮春仍有好風景。這就跟隨詩詞的腳步,賞賞暮春之景吧。
  • 暮春時節,邂逅最美的晚春詩詞
    《晚春別》 唐代:韓琮 晚日低霞綺,晴山遠畫眉。全詩四句,有景有情,前三句重筆狀景,景是明麗的,景中的情是輕鬆的。末一句收筆言情,情是惆悵的,情中的景則是迷惘的。
  • 為你讀詩:《晚春》個性韓愈的幽默而深刻的詠春小詩
    【詩人趣話】文學家們有個性,這幾乎是一定的。官員有個性,這卻是極難得的。今天,咱們就來接觸一位有個性的官員,有個性的文學家:韓愈。韓愈,出身於官宦世家,但是,他卻是個苦孩子。這是千古才子蘇軾對老大的評價,而且這評價至今還被認為是恰當的。《古文評註》中也說,「唐文惟韓奇。」這都是對韓愈散文的極大肯定。詩文不分家,韓愈的散文寫得好,詩歌呢,也極出色。韓愈留下了四百多首詩篇,有了許多的名篇佳作,比如《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比如,《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等等。有個性的韓愈,得到了有個性的蘇軾的極力推崇。
  • 韓愈的《晚春》與《春雪》都寫了雪花,可以看出比喻和擬人的妙用
    前言前幾天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韓愈《晚春》與《春雪》寫雪的含義有什麼不同?其實韓愈的《晚春》詩有兩首,其《春雪》詩至少有三首。結合題主的問題,基本可以判斷,這裡是指其中的兩首七言絕句。簡單來說,這兩首詩中雖然都有雪,但是一首雪比作花,寫的是雪;另一首把花比作雪,寫的卻是楊花 。主體與喻體相互顛倒,這是這兩首詩最大的區別。
  • 暮春時節紅花凋零,楊花隨著微風,撲在過往的行人面龐上
    暮春時節紅花凋零,楊花隨著微風,撲在過往的行人面龐上五一假期結束,溫度就開始漸漸上升了。到這個時間很多地方的朋友已經穿上了T恤,整天抱怨天氣太熱。所以人們不禁開始想念起剛剛過去的春天,溫度正好,景色宜人,是四季當中人們最喜歡的季節了。但是既然有對春天的喜愛,就會有對春天離去的不舍。
  • 詩詞欣賞:「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10首七絕
    韓愈,字退之,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1、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代: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 (第624期)語文輔導:閱讀|《晚春》一詩中寫「楊花榆莢無才思」,草...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景物的七絕,「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也歷來被贊稱為詩中妙筆,給人以精神的啟迪。先來看沛航、天一的問題,你們一定是在想,寫「楊花榆莢無才思」,也就是在說「草樹」有才思,但是草樹沒有「才思」呀!作者為什麼還這樣寫呢? 首先,老師強調這是一首詩,我們不能用理解寫實作品的方法來理解詩歌。
  • 古詩文學習081:七年級下冊,韓愈《晚春》
    晚春[唐]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這是作者《遊城南十六首》組詩的第三首。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楊花榆莢(jiá)無才思〕意思是楊花榆莢不像別的花那樣「百般紅紫」,如同人之「無才思」。楊花,指柳累。榆莢,指榆錢,榆樹的果實。才思,才氣、才情。
  • 韓愈最著名的15首詩文,讓孩子感悟「古之學者必有師」
    由此可見,韓愈作《師說》,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3,《晚春二首·其一》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千古名句: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創作背景: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 出自同一詩人筆下的兩首詠春詩,各得其趣,各盡其妙,流傳千古
    除了被《唐詩三百首》收錄的四首詩外,他還有兩首寫春景的詩,藝術水平絲毫不下於《唐詩三百首》中的詩篇。兩首詩都寫得文採飛揚,膾炙人口,也都是被世人公認的千古名篇。更有意思的是,這兩首詩一首寫早春,一首寫晚春,同一個詩人同時寫出這兩個方面的傳世名篇,這在古代似乎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