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陵地宮不能被開啟的原因是什麼

2020-12-21 麗麗酷愛旅遊

秦皇陵地宮不能被開啟的原因。在陝西西安驪山,有著這麼一座銘刻著歷史痕跡、代表著一個王朝曾經無限輝煌的陵墓。這座陵墓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後的棲息地,這座陵墓是從他當上秦國國王那一年起到他離世之後第二年才修建完成的,這段修建的時光歲月中經歷了許多讓人目接不暇的事情。這些年時間裡,秦始皇一步步走向了他的親政、一步步滅掉了其他與秦國爭霸的強大戰國、也一步步走向了自己輝煌人生的結束。秦皇陵已經被毀的地面建築這座陵墓佔地非常之大,在剛修建成的時候,就被劃分成了上下兩個部分,上面的部分是猶如宮殿一般的地面建築。

在漫長的歷史中,秦皇陵的地面建築被毀過很多次,各朝各代的君王也都曾對秦皇陵的地面建築有過一定的重修。如果我們現在去到秦皇陵參觀的話,我們是無法再看到秦皇陵地面建築的。因為秦皇陵的地面建築早已經在多年的兵荒馬亂中被徹底地給摧毀了,因此對於秦皇陵地面建築到底有多大,我們是無法知曉的。秦皇陵龐大無比的地宮除了地面建築之外,秦皇陵深埋在地下深處的地宮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秦皇陵的地宮其實就是一個縮小版的鹹陽城,這個縮小版裡的鹹陽城是依照秦始皇原本居住的鹹陽城打造而成的。在鹹陽城的內部,更是存在著與秦始皇生前所居住皇宮差不多的建築。

秦始皇地宮的面積一共有56.25平方公裡,如果大家對這個面積無法產生一個清楚概念的話,那大家可以參照北京的故宮。北京的故宮龐大無比,就算是逛一整天可能都逛不完,而秦皇陵的地宮面積相當於78個故宮加起來的面積,由此可見秦皇陵地宮的無比龐大。通過現如今科學手段的探測,考古工作者們發現秦皇陵的地宮並沒有被挖掘過。因為秦皇陵的地宮一旦被挖掘的話,那秦皇陵地宮裡面儲藏著的大量水銀就會隨著這些盜墓賊們打開的縫隙洩露出來。如果情況是這樣,2000多年過去後,現如今我們在秦皇陵地宮中絕對是檢測不出那般龐大汞含量的。秦皇陵地宮珍寶、文物的奢華秦始皇把自己的地宮修建得如此之奢華,雖然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這個地宮裡面到底埋葬了多少的珍寶,但是只要想想這個地宮的規模,就可以知道這裡面的珍寶絕不在少數。

除了這些在我們普通人看來異常珍貴的珍寶之外,秦皇陵地宮中埋葬著的其他眾多文物就更不用說了。那些秦皇陵地宮周圍被挖掘出來的兵馬俑都能成為現如今我們所交口稱讚的八大奇蹟。想想就知道秦皇陵地宮裡那些珍貴文物一旦被挖掘出來,所能引發的轟動有多麼強烈了。考古技術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發達這個時候大家可能就會產生一個疑問了,明明知道秦皇陵地宮中埋葬著如此價值龐大的文物珍寶,為何考古工作者們沒有對秦皇陵地宮進行考古挖掘呢?實際上這裡面主要有兩個因素起到了影響作用。

第一個因素就是最為重要的技術問題,如果不了解現狀的話,或許大家會被現如今發達的科技給迷惑了自己的認知。我們如今的科技確實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古人難以想像的極致,既能上天飛到月球,也能下海進入不見底的海溝,更能在地面上鑽出上萬米深度的坑洞,無法否認,我們現如今各方面技術確實很發達。但是在考古技術方面,我們的考古技術卻並不如我們所想像中那麼發達。考古工作並不是不計後果的盜墓,考古工作者們在工作的時候,他們會非常細緻地對待古墓中的任何一個文物。為了不破壞任何有價值的文物,他們會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古墓中花費上很漫長的時間,這個時間可能有幾個月、也有可能有一年的時間。這就是考古工作者們在對待普通古墓時的態度,而秦始皇陵與這些普通古墓是不同的。

挖掘秦皇陵地宮的兩大技術難題如果挖掘秦始皇陵的話,現如今考古工作者們主要面對兩大技術難題。第一大技術難題就是水銀的問題,水銀是一種對人身體傷害非常巨大的重金屬,當水銀揮發在空氣中的時候,正是它們對人體傷害最大的時候。經過多年的歷史發展,秦皇陵地宮中的水銀早已經化為氣體瀰漫在了秦皇陵的各個角落中,如果要挖掘秦皇陵地宮的話,這些水銀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障礙。第二個技術難題就是氧化的問題。很多古墓如果封閉完好的話,那地宮裡面的文物都是會被保存得如同剛被埋葬進地宮中一般的。就如同已經被我們挖掘出來的兵馬俑一樣,在兵馬俑剛被挖掘出來的時候,它們的表面大多數被塗上了五顏六色的色彩。但是當這些兵馬俑與空氣接觸之後,它們表面的顏色卻在劇烈的氧化下開始迅速地變黑,在清理過後,就變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模樣。

對現如今的我們來說,這兩大技術難題就是一個很難以跨越的阻礙。如果要強行跨越這兩個技術難題的話,以現代的技術或許可以完成,但是這其中所要花費的資金就非常難以想像了。據保守估計,想要在不破壞秦皇陵地宮的前提下把秦皇陵地宮挖掘出來,將會花到數千億人民幣之多的龐大資金。這就是秦皇陵沒有被挖的主要原因。郭沫若的歷史影響除了以上這些原因之外,秦皇陵之所以不能開啟,主要跟一段特殊的歷史有關。新時代之後,國內就曾經出現過不少挖掘秦皇陵的提議。不過隨著50年代郭沫若所做的一件事情,這些提議均被上頭以歷史教訓的名義給壓了下來。50年代的時候,郭沫若曾經和其他人聯手展開過對萬曆皇帝陵墓的挖掘行動。在那次挖掘行動中,大量原本保存得非常完好的文物在技術極差的條件下,被毀壞得不成模樣。

那次的歷史教訓是非常發人深省的,從那件事情之後開始,上頭就對考古界立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定。規定了考古工作者們在古墓沒有受到破壞、沒有被盜墓賊們下毒手之前,不允許主動對任何古墓進行考古。在這樣的規定之下,不要說是秦皇陵這個挖掘起來困難無比的帝王陵墓了,就連其他更容易被發掘的古代陵墓,現如今也是不允許主動開啟的。而在萬曆定陵挖掘結束後,郭沫若就曾經參與進對挖掘秦皇陵的提議中,只不過因為那件事情的影響,被壓下來罷了。所以說這就是秦皇陵地宮不能被開啟的原因,這裡面的原因主要分成了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最重要的技術與資金的問題,第二部分就是相關規定的問題,在這兩個重要原因的影響下,秦皇陵地宮才得以在歷史中長久保留了下來。

相關焦點

  • 17年前「863計劃」對秦陵地宮的物探,發現了什麼?
    地宮位於三層地下水之下。這些數字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想像,地宮到底有多大,有多深,項羽到底有沒有挖掘地宮。17年前,也就是2003年,這些問題終於有了科學的答案。2003年,秦皇陵地宮「863計劃」「考古遙感與地球物理綜合勘探技術」正式實施。依靠先進的遙感和物探技術,專家告訴我們,司馬遷沒有騙我們。我們冤枉項羽,因為地宮保存得很好。
  • 考古中,神秘的秦皇陵位置被發現為何不挖?四個原因告訴你
    以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還不能在考古的時候對空氣進行隔絕。即便是幾分鐘所造成的誤差,對文物也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不僅僅是這樣,牆上的彩繪也會跟著消失,如果實現不了恆溫恆溼隔氧的話,在打開秦始皇陵的時候,這些牆繪壁畫什麼的,很有可能就會消失。這樣就會讓專家們對歷史少一些發現。
  • 秦始皇陵地宮為何不能開啟?這三點原因,道出了專家的苦衷
    其實,在面對是否開啟秦始皇陵地宮的問題上,專家也有苦衷。概括來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如果貿然對秦始皇陵進行發掘,能夠保證文物的安全和遺蹟的完整,還是個未知數。作為中國古代第一位皇帝的陵墓,秦始皇陵地宮必然隨葬有大批珍貴的文物和史料,將會有利推動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同時也能夠讓大家見識到秦王朝的雄渾壯麗。可是,就當前的技術水平來看,一旦將地宮打開,能否確保相關文物和遺蹟不受風化、受損,還真不好說。特別是此前有定陵發掘的教訓,更使得我們不得不謹慎。
  • 2003年「863計劃」對秦皇陵地宮的物探發現了什麼?
    這次史無前例的高科技探測秦皇陵,不會對秦皇陵地宮造成破壞。那麼,這次物探得到了什麼?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一是墓葬的具體位置和規模;二是墓室四周有堅硬的夯土牆,沒有坍塌。三是地宮周邊有防水設施。四是用於地宮防腐防盜。
  • 秦始皇陵地宮究竟有多少寶藏? 真相令人吃驚
    除去了驪山的風水這個原因之外,秦始皇選陵驪山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因為這裡的有利地勢。根據勘察,秦始皇陵封土中心頂端以及外城垣的南、北兩門,與其南邊的驪山最高峰望峰南北相對在一條直線上。據多年的秦皇陵考古學家的資料表明:秦皇陵的地宮總面積大約4萬平方米,相當於5個現代足球場面積之大。地宮之大,但另一點地宮到底深多少米呢?
  • 秦陵地宮有水銀製成的「江海」?專家:只有挖掘才能確定
    ——范文瀾(中)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932,閱讀約2分鐘關於秦始皇陵的猜測和文章很多,其中地宮水銀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人們堅信,秦皇陵地宮裡一定有水銀,因為司馬遷在《史記》中有非常明確的記載,「穿三泉降銅,得一棺,宮中百官遷臧滿」。
  • 兵馬俑震驚了全世界,秦皇陵至今卻無法發掘,原因原來是這樣
    正是這樣的原因,所以古墓葬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新中國成立後,很多地方新建房屋,工程,經常會有一些古墓葬浮出水面,這樣不僅加快了考古事業迅速發展,也給我們了解歷史,探討歷史真相有了考古依據和方向。所以,古代皇陵對於考古的意義和價值重大,但是在現有技術有限,有的皇陵不能貿然挖掘。
  • 秦皇陵深埋千年,五大未解之謎困擾著人們,或許等挖掘才能解開
    第二個是地宮裡的水銀之謎,地宮裡面究竟有沒有水銀一直是人們爭論的話題,有水銀的記載也是出自《史記》和《漢書》,但是卻沒有人真實的去感受過第四個是秦皇陵到底有多深?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宮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根據最新鑽探資料,秦陵地宮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深。實際深度應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深度接近。
  • 秦皇陵四大詭異機關,水銀已經被證實,其中一種無法可破!
    也正是這樣,他給我們留下了神秘莫測的秦皇陵。但是秦陵千年來沒有人能夠成功進去,裡面的機關以及防盜技術可見一斑。它裡面主要是四大詭異機關。第一個就是流沙層,這養的防盜技術算是盜墓賊的剋星,如果碰到流沙墓,對於盜墓賊來說基本是十死無生。
  • 秦皇陵時至今日還未發掘,是真有外星人?還是在保護八大奇蹟
    可是歷史就是這樣不管你是有多偉大的功績,在正史和野史面前你是什麼就是什麼。 3,秦皇陵下到底有多少水銀,難道這就是不挖掘原因?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秦皇陵內有百官位,地宮屋頂有紋石和明珠搭建,象徵日月星辰。
  • 千古傳奇——「秦皇陵」搶先體驗!
    的「秦皇陵」,即將在《三國群英傳OL》的版圖上,展露其神秘的面紗。傳聞「秦皇陵」距離地平面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而地底之下的皇陵更是分為四層,每層都安排了秦皇朝最精銳的兵團——「兵馬俑軍團」為長寢地下的始皇帝守衛安寧。秦始皇當年為了保護自己死後不受敵人報復,挑選精銳士兵,覆以土傭之術,使之成為兵馬俑軍團。每一個兵馬俑都擁有無盡的壽命,可以一直為秦皇陵充當守衛。
  • 秦始皇墓揭秘:秦皇陵地宮「水銀」的神秘意義
    在歷時一年的考古勘察中,研究人員初步確定地宮的深度達到了30米,足足穿過了三層地下水,地宮的高度為15米,相當於現在的4層樓建築。  同時,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就是在地宮上的封土堆上居然存在著嚴重的汞異常。  難道地宮中真的像《史記》中記載的那樣存在水銀嗎?地宮中放置水銀究竟隱藏著秦始皇怎樣的隱秘心事?大量的水銀又來自何處呢?
  • 秦始皇陵為什麼不能挖?除了地宮水銀,還有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不管是歷代的盜墓者們相信了《史記》中的這一說法,還是由於秦陵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汞元素,大大增加了秦陵開啟的難度。總之,秦陵就一直完整的保留到了今天。三、為什麼秦陵不能開啟?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 記錄法門寺地宮開啟的瞬間
    法門寺地宮天下聞名,出土寶物璀璨奪目。地宮一開,就是半個盛唐。在1987年,地宮開啟的那一剎那,考古學家看到了什麼?通往幽深神聖的地宮深處,首先是由上向下20級臺階,在最下面6級臺階上,鋪滿了「開元通寶」銅錢。
  • 記錄法門寺地宮開啟的瞬間
    法門寺地宮天下聞名,出土寶物璀璨奪目。地宮一開,就是半個盛唐。在1987年,地宮開啟的那一剎那,考古學家看到了什麼?通往幽深神聖的地宮深處,首先是由上向下20級臺階,在最下面6級臺階上,鋪滿了「開元通寶」銅錢。
  • 乾隆地宮開啟前經歷了哪些故事?
    一波三折的申請一次命運的轉機乾隆地宮的開啟背後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那麼,在1972年,河北省文化局為什麼還會收到開啟乾隆皇帝地宮的請示報告呢?這個起草了「要求開啟乾隆裕陵地宮請示報告」的人,是謝久增。1964年,他被分配到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擔任會計工作。當這個年輕人來到這傳說中的「高級」單位時,眼前的破敗景象卻讓他傻了眼。
  • 雷峰塔地宮出土的阿育王塔,塔身內的金棺不能打開的三大原因
    杭州雷峰塔舊貌2001年3月11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杭州雷峰塔地宮進行考古發掘 雷峰塔下面的地宮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已經生鏽了的大鐵函,當考古專家打開了100多公斤重的鐵函時杭州雷峰塔地宮出土阿育王塔塔身內有金棺,金棺盛裝「佛螺髻發」舍利,是當年吳越國王錢俶建造皇妃塔
  • 記錄法門寺地宮開啟瞬間2499件稀世珍寶塞滿地宮令人嘆為觀止
    1987年,國家決定重建法門寺寺塔,人們在清理廢墟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地宮。由於地宮出土了2499件唐朝時期的稀世珍寶,而且還發現迄今唯一一枚釋迦牟尼佛指舍利。地宮入口處有21級石階,下為長方形平臺,經臺後甬道即為前室,入裡為中室(主室),最後側為後室和後室秘龕。當年考古人員開啟地宮時,無一不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 和平精英地宮模式什麼時候出 和平精英地宮模式玩法簡介
    和平精英地宮模式什麼時候上線?和平精英的新模式奇幻之旅即將開放,這個玩法裡還有地宮這麼一個非常有趣的新玩法。因為獨特的玩法內容,很多的玩家也都開始期待地宮的上線時間,想知道新玩法到底什麼時候才能上線,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具體的玩法上線時間吧。
  • 雷峰塔和地宮照:倒塌時爬出幾條蛇,塔磚不能治病,地宮有兩國寶
    專家在雷峰塔下面發現了地宮,這地宮是意外發現,經歷1000餘年居然沒被盜。2001年3月11日雷鋒塔地宮開始挖掘,工人正在挖開雷峰塔地宮,挪開一塊重達750公斤的巨石蓋子後,地宮赫然出現。所謂的地宮,並不是居住人的地方,而是埋藏寶貝的地方,所以並不大,長約0.5米,寬約0.5米,深度約1米,但裡面卻藏著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