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陵地宮不能被開啟的原因。在陝西西安驪山,有著這麼一座銘刻著歷史痕跡、代表著一個王朝曾經無限輝煌的陵墓。這座陵墓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後的棲息地,這座陵墓是從他當上秦國國王那一年起到他離世之後第二年才修建完成的,這段修建的時光歲月中經歷了許多讓人目接不暇的事情。這些年時間裡,秦始皇一步步走向了他的親政、一步步滅掉了其他與秦國爭霸的強大戰國、也一步步走向了自己輝煌人生的結束。秦皇陵已經被毀的地面建築這座陵墓佔地非常之大,在剛修建成的時候,就被劃分成了上下兩個部分,上面的部分是猶如宮殿一般的地面建築。
在漫長的歷史中,秦皇陵的地面建築被毀過很多次,各朝各代的君王也都曾對秦皇陵的地面建築有過一定的重修。如果我們現在去到秦皇陵參觀的話,我們是無法再看到秦皇陵地面建築的。因為秦皇陵的地面建築早已經在多年的兵荒馬亂中被徹底地給摧毀了,因此對於秦皇陵地面建築到底有多大,我們是無法知曉的。秦皇陵龐大無比的地宮除了地面建築之外,秦皇陵深埋在地下深處的地宮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秦皇陵的地宮其實就是一個縮小版的鹹陽城,這個縮小版裡的鹹陽城是依照秦始皇原本居住的鹹陽城打造而成的。在鹹陽城的內部,更是存在著與秦始皇生前所居住皇宮差不多的建築。
秦始皇地宮的面積一共有56.25平方公裡,如果大家對這個面積無法產生一個清楚概念的話,那大家可以參照北京的故宮。北京的故宮龐大無比,就算是逛一整天可能都逛不完,而秦皇陵的地宮面積相當於78個故宮加起來的面積,由此可見秦皇陵地宮的無比龐大。通過現如今科學手段的探測,考古工作者們發現秦皇陵的地宮並沒有被挖掘過。因為秦皇陵的地宮一旦被挖掘的話,那秦皇陵地宮裡面儲藏著的大量水銀就會隨著這些盜墓賊們打開的縫隙洩露出來。如果情況是這樣,2000多年過去後,現如今我們在秦皇陵地宮中絕對是檢測不出那般龐大汞含量的。秦皇陵地宮珍寶、文物的奢華秦始皇把自己的地宮修建得如此之奢華,雖然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這個地宮裡面到底埋葬了多少的珍寶,但是只要想想這個地宮的規模,就可以知道這裡面的珍寶絕不在少數。
除了這些在我們普通人看來異常珍貴的珍寶之外,秦皇陵地宮中埋葬著的其他眾多文物就更不用說了。那些秦皇陵地宮周圍被挖掘出來的兵馬俑都能成為現如今我們所交口稱讚的八大奇蹟。想想就知道秦皇陵地宮裡那些珍貴文物一旦被挖掘出來,所能引發的轟動有多麼強烈了。考古技術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發達這個時候大家可能就會產生一個疑問了,明明知道秦皇陵地宮中埋葬著如此價值龐大的文物珍寶,為何考古工作者們沒有對秦皇陵地宮進行考古挖掘呢?實際上這裡面主要有兩個因素起到了影響作用。
第一個因素就是最為重要的技術問題,如果不了解現狀的話,或許大家會被現如今發達的科技給迷惑了自己的認知。我們如今的科技確實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古人難以想像的極致,既能上天飛到月球,也能下海進入不見底的海溝,更能在地面上鑽出上萬米深度的坑洞,無法否認,我們現如今各方面技術確實很發達。但是在考古技術方面,我們的考古技術卻並不如我們所想像中那麼發達。考古工作並不是不計後果的盜墓,考古工作者們在工作的時候,他們會非常細緻地對待古墓中的任何一個文物。為了不破壞任何有價值的文物,他們會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古墓中花費上很漫長的時間,這個時間可能有幾個月、也有可能有一年的時間。這就是考古工作者們在對待普通古墓時的態度,而秦始皇陵與這些普通古墓是不同的。
挖掘秦皇陵地宮的兩大技術難題如果挖掘秦始皇陵的話,現如今考古工作者們主要面對兩大技術難題。第一大技術難題就是水銀的問題,水銀是一種對人身體傷害非常巨大的重金屬,當水銀揮發在空氣中的時候,正是它們對人體傷害最大的時候。經過多年的歷史發展,秦皇陵地宮中的水銀早已經化為氣體瀰漫在了秦皇陵的各個角落中,如果要挖掘秦皇陵地宮的話,這些水銀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障礙。第二個技術難題就是氧化的問題。很多古墓如果封閉完好的話,那地宮裡面的文物都是會被保存得如同剛被埋葬進地宮中一般的。就如同已經被我們挖掘出來的兵馬俑一樣,在兵馬俑剛被挖掘出來的時候,它們的表面大多數被塗上了五顏六色的色彩。但是當這些兵馬俑與空氣接觸之後,它們表面的顏色卻在劇烈的氧化下開始迅速地變黑,在清理過後,就變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模樣。
對現如今的我們來說,這兩大技術難題就是一個很難以跨越的阻礙。如果要強行跨越這兩個技術難題的話,以現代的技術或許可以完成,但是這其中所要花費的資金就非常難以想像了。據保守估計,想要在不破壞秦皇陵地宮的前提下把秦皇陵地宮挖掘出來,將會花到數千億人民幣之多的龐大資金。這就是秦皇陵沒有被挖的主要原因。郭沫若的歷史影響除了以上這些原因之外,秦皇陵之所以不能開啟,主要跟一段特殊的歷史有關。新時代之後,國內就曾經出現過不少挖掘秦皇陵的提議。不過隨著50年代郭沫若所做的一件事情,這些提議均被上頭以歷史教訓的名義給壓了下來。50年代的時候,郭沫若曾經和其他人聯手展開過對萬曆皇帝陵墓的挖掘行動。在那次挖掘行動中,大量原本保存得非常完好的文物在技術極差的條件下,被毀壞得不成模樣。
那次的歷史教訓是非常發人深省的,從那件事情之後開始,上頭就對考古界立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定。規定了考古工作者們在古墓沒有受到破壞、沒有被盜墓賊們下毒手之前,不允許主動對任何古墓進行考古。在這樣的規定之下,不要說是秦皇陵這個挖掘起來困難無比的帝王陵墓了,就連其他更容易被發掘的古代陵墓,現如今也是不允許主動開啟的。而在萬曆定陵挖掘結束後,郭沫若就曾經參與進對挖掘秦皇陵的提議中,只不過因為那件事情的影響,被壓下來罷了。所以說這就是秦皇陵地宮不能被開啟的原因,這裡面的原因主要分成了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最重要的技術與資金的問題,第二部分就是相關規定的問題,在這兩個重要原因的影響下,秦皇陵地宮才得以在歷史中長久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