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並不是缺陷,家長教育內向型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08 兩口育兒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呢?最重要的是要看他獲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

從成人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閒下來的時候是邀請人出去玩,還是更願意一個人獨處,從而可以判斷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種:前者是外向,而後者是內向。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的性格是由基因決定的。

人們的大腦神經遞質編碼不同,內向孩子的神經遞質是以乙醯膽鹼為主導,它的特徵是休息和吸收,這類孩子就如同一個蓄電池,能量都保存在他的體內。

但是由於乙醯膽鹼這種神經遞質,會減緩人體的活動以保證大腦的專注,所以大部分內向的孩子都不太愛動,但是卻能享受長久的專注。

而外向孩子的神經遞質是以多巴胺為主導,它的特徵是加速戰鬥,這類孩子更像是一塊吸鐵石,「金屬」越多越能產生興奮,能量回血比較快,人稱「人來瘋」。

所以走出家門這件事情,對於外向型孩子來說是獲取能量,而對於內向型孩子來說是消耗能量。

可是有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性格內向,覺得內向的孩子老實、容易被欺負、不善交際,甚至冒不了頭。

事實上,孩子的性格是與生俱來的,那作為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性格偏內向該怎麼辦?

首先,家長要坦然接受孩子的一切,不要讓孩子因為自己的性格而感到羞愧,因為內向並不是缺陷;

其次,家長要善於傾聽孩子的「聲音」,及時了解他的需求;

最後,家長要教孩子行事符合自己的氣質,然後努力地發現他身上的優點和潛力。

在教育內向型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注意的是:

一、家長不要總是試圖和孩子講道理。

因為偏內向型的孩子本身就容易思慮過度,比如:把一個很小的問題無限地放大,然後不停地「折磨」自己,而家長不停地「講道理」只會讓他變得更加焦慮。

二、家長不要實行 「嚴厲」教育。

經常受到家長「嚴厲的批評」會產生兩種後果:一種是孩子會變得不願與人交流,甚至會變得孤僻;

一種是會激發內向型孩子的叛逆性,他會變得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嚴重的還會做很多出格的事情。

三、不要強迫孩子交朋友。

因為這麼做只會給孩子帶來不安和緊張,所以家長不妨耐下心來觀察孩子是否願意主動去融入集體。

對於一些孩子來說,有時候自己獨處或者是看別人玩他會感到更開心,所以家長不必因為他的「不合群」而過度緊張。

家長怎麼做才能幫助到內向型的孩子?

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寬容和寬鬆的環境,同時,家長還需要拿出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孩子,給他信任和穩定的節奏,最終才能讓他快樂。

而一個內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呢?是愛和空間。

家長其實不需要刻意地去改變孩子的性格屬性,這只會讓他在不擅長的領域遭受挫折,而是應該在他的優勢領域為他建立一個全力發揮和成長的空間。

相關焦點

  • 孩子怕生內向是性格缺陷嗎?
    在這個強調競爭的社會,大人們下意識地會賦予「外向」的孩子「更有能力」「討人喜歡」的頭銜; 而內向的孩子卻總是被大多數人貼上「性格有問題」「缺陷性格」「沒出息」「慫蛋」等負面標籤。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尤其是當幾個孩子聚一起時,別人家的孩子見人落落大方能說會道。再看自己的孩子,怎麼教都不會開口叫人,再清明的家長在眾人面前掛不住臉面時,都會覺得心裡頭窩火。內向只是孩子的一種個性特徵,並不是人格缺陷。《零零後》是央視紀錄頻道出品的追蹤零零後孩子成長的紀錄片。個性與制度、應試與素質、留守與留學、青春期與親子關係、獨生子女與二胎政策等現實的教育話題連接著每個家庭。
  • 孩子內向是心理缺陷嗎?不!是優點!
    內向的孩子會在這樣的環境中會特別的不舒服。可能總有父母恨鐵不成鋼:「看看隔壁的孩子,當他們看到遠處的人時,他們開始叫他們叔叔阿姨。他們的嘴很甜,看看我們自己家的,怎麼那麼安靜?」 然後會有一些家長啊,帶著自己的孩子被迫交往,盡力讓他與其他孩子玩起來,從內心改變孩子的內向性格。
  • 內向真的是一種性格缺陷麼?
    在很多人的眼裡,內向、不愛說話、社交能力不強,妥妥的是一種性格缺陷。 但我認為內向完全不是一種性格缺陷,反倒可能是一種性格優勢。 所有人都在盡情social,但Yolanda特別不適應,只好「祈禱」別人不要注意到自己。 怕什麼來什麼,當她在角落,手裡端著起泡酒,嘴裡塞著小點心時,一位外籍高管走過來寒暄。 本來就挺緊張,一手拿酒,一手拿餐的Yolanda就更手忙腳亂了,尷尬地回了一句 「你好」之後,就不知道再說什麼了。
  •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內向不是問題,3招幫助孩子成長
    常人印象中內向的孩子有哪些表現:1、不愛說話沉默寡言是他們最顯著的特徵,他們不喜歡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都是默默的自己做自己的事。3、不自信性格內向的孩子通常會缺乏自信,做事畏畏縮縮的,不敢表達自己的態度。所以,當家裡有內向的孩子時,父母通常會很擔憂,甚至焦慮。《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中,卻給了我們另一種解答。
  • 男孩性格內向,被爸爸「丟」火車站:孩子內向真不是壞事
    文|爸媽盒子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性格,有些孩子會外向,有些孩子會內向,但無論是哪一種性格,都會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家長在培養孩子性格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認為性格內向的孩子,會不那麼容易被人喜愛。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 內向=懶、笨、慢、悶?內向是缺點?一本書解讀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我想,很多內向性格的人對此都會有共鳴,喜歡獨處勝過熱鬧是內向型性格人的一個常態。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將內向與懶、笨、慢、悶畫上了等號,內向型性格似乎成了一種性格缺陷。身為一個內向型性格的人,從小到大都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身邊人或善意或惡意的提醒:「這孩子不愛說話。」
  • 患上「內向恐懼症」的家長:聽到內向就焦慮,內向真的不好嗎?
    很多家長都羨慕那些擁有外向性格的孩子,尤其是當自己的孩子性格恰好有些內向時,家長們更是感到十分擔憂,這種情況甚至可以用「內向恐懼症」來形容,足以表現家長對孩子內向的性格是多麼的排斥與厭惡。其實這是一個認知誤區:很多家長認為內向性格是負面性格,是有缺陷的,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這可大錯特錯了,內向本身就不是負面性格,內向的孩子也同樣具有優勢,家長對此大可不必「過度焦慮」。
  • 性格內向不是缺陷,反而說明你很聰明
    職場有這樣一條甚至已經成文的規矩,從面試到上班公司都在拼命挑選性格外向的人,很多公司在招聘公告上也都會寫上要求性格外向。而且上班以後公司也是在一直推崇外向文化,教育員工要把性格不停地向外向轉化,仿佛只有外向性格的員工才能幹好工作,內向性格天生就被貼上了被嫌棄的標籤!不只是職場不歡迎內向性格的人,生活中內向性格也是無處生存。
  • 娃內向,爸媽被老師追著教育,內向沒毛病,旁人的刻板印象才是痛
    老師也總是在家長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和家長說:「爸媽要多費費心,讓孩子別這麼內向,不然對孩子以後的發展很不好。」這是鄰居的親身經歷。其實,我們發現,大家普遍都喜歡能說會道、外向一些的孩子,但是對內向的孩子卻很不友好。大家總是認為,內向的孩子沒出息、膽子小、未來也沒什麼大作為。在這樣的刻板印象下,內向變成了一種缺點,需要家長老師還有孩子一起去改正。
  • 「內向型性格」比外向型差?答案與你想得不同,父母別急著貼標籤
    文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世界上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性格,性格會存在個體上的差異。許多家長關注自己孩子的性格,對外向型性格趨之若鶩,對內向性格的孩子滿懷擔憂。
  • 「孩子性格太內向,沒出息」,孩子內向性格有必要培養成外向嗎?
    作為家長,一定更希望孩子將來能獲得成功,能夠獨自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下去,而不是成為別人待捕的獵物,畢竟人永遠是群居生物,一定需要社交。不過,如果真的認為自家孩子性格內向是缺點的話,那你一定是不合格的家長,你沒有想過性格內向的人,強迫他們變成外向,這個過程有多痛苦。內向性格的孩子,有沒有優勢?
  • 內向真的是一種性格缺陷嗎?
    從我開始學習心理學之前,我一直認為內向並不是一個可以形容人性格的貶義詞,也並不應該是因此就要刻意改變自己的理由。終於,在了解一定心理學知識後,我找到了解釋內向的答案。拋下大眾普遍對內向者的其他偏見,人們常說「你應該外向一點,才能更好的在社會下生存」;「你這麼內向,工作中怎麼的了啊」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 孩子內向不善交際怎麼辦?家長掌握這3點,幫孩子建立自信
    孩子不善交際不會交友,潛在原因有哪些1.父母性格導致其實孩子不會交朋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跟自己的父母有著絕對的關係。2.父母管教太嚴厲如果說家長平時也比較嚴厲的話,那也是很有可能讓孩子不善於交際。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從小就存在著一種畏懼的心理,以至於他們根本就不敢表現出自我的想法,尤其是在與陌生人打交道的時候,他們會顯得十分內斂。
  • 馬雲:「我是一個內向的人」,家長還為內向孩子擔憂?真沒必要
    媽媽們的閒聊裡孩子是必不可少話題,大學同學最近正在為孩子內向的性格感到擔憂,因為她自己就是內向的人,她特別不希望孩子和她一樣。她認為現在的社會環境裡人際交往變得很重要,相對來說外向的性格在社會關係裡更有優勢,外向的人能更快速的融入環境、接受新的事物。
  • 《內向心理學》②:不同性格的孩子,怎樣在其個性基礎上得到發展
    前言上一篇,我們討論了內向者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現在,就要將有關知識運用到今天這篇內容中,如何養育不同性格的孩子?隨便上網一搜,滿屏都是,「孩子為什麼內向,多數和家長哪些方面分不開「「為什麼孩子內向,容易有厭世心裡?」等等,此處的「內向」明顯帶有貶義。
  • 比爾蓋茨的經驗:挖掘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家長要做到這3點
    美國的心理學專家馬蒂·奧爾森·蘭尼的一本經典創作《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書中用專業的分析和舉例說明了內向孩子身上所存在的一系列優勢。關於內向,在大多數人心中是一個不太討喜的形容詞,在大多數人眼中這也不是一個非常好的性格。
  • 什麼性格的孩子最容易得抑鬱症?不是內向的,家長要警醒
    而究其根源,卻大多與童年經歷和孩子性格關係甚大,而在選擇走極端的抑鬱症患者裡,未成年人也佔比驚人。今天就來提醒一下各位,什麼性格的孩子最容易得抑鬱症?不是內向的,家長要警惕。存在自卑心理的孩子很多家長誤以為內向的孩子最容易抑鬱,其實不然,內向群體在我國人口比例中佔比不少,而抑鬱症患者則是極少數。何況內向只是孩子的一種社交選擇,就心理健康來說,內向的孩子有時更強大。真正容易抑鬱的孩子,反而是缺乏自我認可的類型,也就是常說的自卑。
  •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
    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是最棒的、最優秀的。但在有些親戚、朋友的口中自己的孩子是內向、性格害羞的。儘管外人的評價並不一定準確,但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不擅長交流等。
  • 性格內向不是缺點,自卑這口黑鍋「內向」表示我不背
    我告訴他:首先,你的觀點不對,你認為內向是缺點這就有問題,推薦你一本書《內向者優勢》,內向和外向都是性格,沒有哪個性格是缺點,內向不是缺點喲。其次,張開你的雙手看一看,手指有長有短,你覺得哪個是缺陷?「不善於交際,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沒什麼主見,思維不活躍」,你一連說了這麼多自己認為的缺點,你認為這些都是缺點,那麼這些都是你自己在否定你自己,而實際呢,這些不是缺點,只是你不擅長的地方而已,你有的長處應該多發揮,而不是拿短處當成缺點,跟別人去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