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年俗】除夕:祭祖守歲
全國各地從年三十兒到初六,年俗各不相同,小編在此拋磚引玉,期待各位網友留言分享有趣的年俗活動!【除夕】祭祀:即祭祖,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年夜飯: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
除夕為什麼要守歲?
除夕是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這一天有很多習俗,守歲就是其中之一。守歲顧名思義就是從吃年夜飯開始晚上不睡覺,等候新年的到來。 那麼除夕為什麼要守歲?關於年的由來,有一個傳說。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
-
除夕守歲:最濃的年味
這一天,老老少少歡聚一堂,共慶除夕。團圓守歲,也成了記憶中最濃的年味。所以在這一年最後的夜晚,要「守歲」——也就是不睡覺,眼巴巴守著它,來對上天恩賜的歲月時光以及眼前這段珍貴的生命時間表示深切的留戀。 這一天,老老少少歡聚一堂,共慶除夕。而團圓守歲,也成了記憶中最濃的年味。
-
除夕守歲 「鼠」你快樂
今天是大年三十辭舊迎新的好日子,咱們來說說除夕習俗>◆◆除夕◆◆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每年臘月的最後一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除夕因常在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
民俗| 除夕守歲(熬夜)的由來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春節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的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
2019年春節年俗之除夕守歲: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守歲是漢族民間在除夕的習俗,又稱照虛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熬夜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
大年三十兒熬一宿,除夕守歲,守的是什麼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春節的高潮是「大年三十」。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為什麼稱作熬年呢?一、除夕守歲之俗臘月三十也叫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夜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
-
除夕~福滿家園·守歲夜盼幸福年
除夕丨福滿家園·守歲夜盼幸福年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除夕是什麼意思 除夕,除,有去除、歲末除舊布新的意思;夕,指晚上,因此除夕有歲除之夜的意思。
-
除夕,守歲宴開
俗,從人谷聲,漢朝地理志說,「好惡取捨,動靜無常,謂之俗」,約定成俗,俗是人之常情,是《易經》中的「百姓日用而不知」,是《管子》裡的「治亂之所生,得失之所在」。在今天,傳統的民俗正在漸漸復甦,沉積千年的文化,重新煥發出它的光彩。
-
除夕講「禮」父母在須守歲
舊時,在人們的眼裡,年比天大。這是民俗信仰,是社會信念,是百姓約定俗成的共識。幾千年的過年習俗,打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年節文化、人人都要遵守的年節禮儀,包括除夕夜守歲、踩歲、吃團圓飯等習俗,都有「禮」可講。
-
春節老年俗盤點:磕頭拜年 貼春聯 除夕守歲
過年了,哪些傳統年俗必不可少? 春節話拜年 在80後眼裡,過年就是「磕頭」。大年初一,早早就要起床,老人說起得早是福氣,新媳婦更不能睡懶覺,不然會被說成是懶媳婦。 簡單洗漱後,就要磕頭。先高輩後低輩,先長後次,先男後女,先喊稱呼再磕頭。誰磕得響,就表示誰心誠。 磕完頭,一家人開始吃水餃。
-
除夕為何熬夜守歲?辭舊迎新,珍惜年華
眼看殘燈去焰、爐香燃盡,遙想故鄉家人團聚守歲,感嘆即使相思,此夜夢也難來。 這首詩提到「守歲家家應未臥」,可見除夕守歲在唐代已很盛行。有關守歲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蜀之風俗,晚歲相與饋問,謂之饋歲;酒食相邀為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據此有人認為,守歲之俗可能源於蜀地。
-
年味近 除夕守歲詩話
除夕之夜,是改年更歲之夜,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對這一傳統民間節日就十分重視。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除夕》中記載:「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土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由此可見,守歲是我國人民春節時早就有的一種饒有興趣的習俗。
-
除夕、春聯、守歲、壓歲錢等風俗的來歷
【編者按】本文節選自楊蔭深編著之《歲時令節》一書,該書於1946年於世界書局出版。小標題系編者所加。「除夕」之稱,戰國末期就已經有了除夕又稱除夜,今又稱大年夜。漢高誘注《呂氏春秋·秋冬紀》云:「前歲一日,擊鼓驅疫癘之鬼,謂之逐除,亦稱儺。」除夕之稱,大約由此而來。
-
緣何除夕要守歲?「偏從此夜惜年華」
一千多年來,每逢除夕,家家守歲,無論大人小孩都通宵達旦。此風直至近幾十年,才漸漸式微。現在很多人不明白:我們的祖先為何要守歲?除夕之夜熬一宿到底有何意義?有關守歲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蜀之風俗,晚歲相與饋問,謂之饋歲;酒食相邀為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據此有人認為,守歲之俗可能源於蜀地。 一千多年來,每逢除夕,家家守歲,無論大人小孩都通宵達旦。此風直至近幾十年,才漸漸式微。現在很多人不明白:我們的祖先為何要守歲?除夕之夜熬一宿到底有何意義?
-
除夕守歲習慣的由來
力行:小年剛過,大年三十馬上就要來了(2月13日),這期我們聊一聊大年三十的事。 曹保明: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
-
大年三十:闔家團圓,除夕守歲!
大年三十:闔家團圓,除夕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年」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與新年首尾相連,謂之「歲窮月盡、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
-
2018除夕守歲說說暖心話語 除夕年夜拜年忙
2018除夕守歲說說暖心話語 除夕年夜拜年忙時間:2018-02-08 23: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2018除夕守歲說說暖心話語 除夕年夜拜年忙 2018除夕守歲說說暖心話語 (一) 1、春節來臨百花香,一條信息帶六香。
-
除夕守歲團圓夜:祭祖表示感恩 「踩歲」求吉祥
資料圖:民眾除夕夜撞鐘祈福迎猴年新春。秦華 攝 中新網北京1月27日電(上官雲)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等,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天的晚上。這一天的習俗既豐富又有趣,比如要貼春聯、貼窗花,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守歲等等。民俗學者王娟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們一般還會在除夕祭祖、「踩歲」,迎接灶王爺回來,「這些習俗最主要的內涵就是感恩、祈福」。 除夕的起源,與上古「臘祭」習俗有關。
-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
今天是2020年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星期五。長城新媒體集團祝您新春快樂!大年三十(除夕),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漢族傳統節日,是指農曆每年末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