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老老少少歡聚一堂,共慶除夕。團圓守歲,也成了記憶中最濃的年味。
更多資訊,請下載Wind金融終端APP
來源:Wind金融終端APP
盼了那麼多天,終於把除夕給盼來了。
除夕是一年最後一天,是一歲中剩餘的一點短暫的時光。古人說:「黃金易得,韶光難留」。所以在這一年最後的夜晚,要「守歲」——也就是不睡覺,眼巴巴守著它,來對上天恩賜的歲月時光以及眼前這段珍貴的生命時間表示深切的留戀。
這一天,老老少少歡聚一堂,共慶除夕。而團圓守歲,也成了記憶中最濃的年味。
傳說故事
關於守歲,有一個遙遠的傳說:
傳說遠古時代有一個被稱為「祟」的小妖怪,它長著黑黑的身子,但手卻是雪白的。每年春節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間害人,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過的小孩就會生病,莫名其妙地發高燒,整夜說胡話,等到十幾天高燒退去後,小孩就會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這一天,家長們都怕「祟」來傷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著燈,陪孩子一起玩,不讓他們睡覺。這在當時叫做「守祟」。
後來,人們覺得說「祟」這個怪物有些晦氣,又因為「歲」與「祟」諧音,於是人們就慢慢改「守祟」為現在所說的「守歲」了。
圖片來源:灼見
守歲的寓意
久而久之,除夕守歲成了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在過去,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因此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從古至今,「守歲」都包含了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意思。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圖片來源:灼見
因此,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熬年守歲
如今,很多人在感嘆年味越來越淡,但最濃最深的年味,卻在除夕守歲中顯露無疑。
大年夜燈火通明,全家人歡聚一堂,圍爐而坐,敘舊話新,暢談美好的祝願,寄希望於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
對於無數人來說,這註定是一個難忘的夜晚,也是一個屬於人間喜樂的夜晚,這一夜的幸福可以照亮一整年的路。
媽媽做的飯菜,是此後一年裡關於家的味道;
爸爸珍藏的酒,是支撐前行路上的力量之源;
朋友給的祝福,是一想到就十分溫暖的心意。
圖片來源:灼見
讓我們在零點鐘聲響起的時候,在抬頭看到滿眼煙花的時候,許下新的一年最美好的心願:
要微笑,要精彩,要堅持,
要奮鬥,要孝順,要健康,
要平安,要快樂,要幸福!
春節將至!
Wind祝各位朋友闔家歡樂、新春愉快!
Wind綜合灼見、茶馬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