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年俗】除夕:祭祖守歲

2020-11-25 房天下

房天下北京特價房祝您新春快樂,闔家歡樂,吉祥如意!

全國各地從年三十兒到初六,年俗各不相同,小編在此拋磚引玉,期待各位網友留言分享有趣的年俗活動!

【除夕】

祭祀:即祭祖,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

年夜飯: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年夜飯的講究,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

守歲: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另外,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它們的叫法還有討口彩的含義,比如:

吃棗--春來早;

吃柿餅--事事如意;

吃杏仁--幸福人;

吃長生果--長生不老;

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春節熱文推薦:

  • 低於市場價!滿五唯一送精裝又讓35萬!這套南北通透的兩居可還行?

  • 搖號中籤率68:1!中鐵碧桂園這個海澱熱盤滿分5分能得多少分?

  • 業主忍痛甩賣!稻田站旁邊精裝2居等你來談價……

  • 一天賣掉近300套!如果你不知道新房買哪裡,看看它!

  • 抓住機會!業主說,這套房價格可議……

相關焦點

  • 除夕守歲團圓夜:祭祖表示感恩 「踩歲」求吉祥
    除夕守歲團圓夜:祭祖表示感恩 「踩歲」求吉祥 2017-01-27這一天的習俗既豐富又有趣,比如要貼春聯、貼窗花,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守歲等等。民俗學者王娟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們一般還會在除夕祭祖、「踩歲」,迎接灶王爺回來,「這些習俗最主要的內涵就是感恩、祈福」。  除夕的起源,與上古「臘祭」習俗有關。
  • 除夕,守歲宴開
    俗,從人谷聲,漢朝地理志說,「好惡取捨,動靜無常,謂之俗」,約定成俗,俗是人之常情,是《易經》中的「百姓日用而不知」,是《管子》裡的「治亂之所生,得失之所在」。在今天,傳統的民俗正在漸漸復甦,沉積千年的文化,重新煥發出它的光彩。
  • 除夕~福滿家園·守歲夜盼幸福年
    除夕丨福滿家園·守歲夜盼幸福年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除夕是什麼意思  除夕,除,有去除、歲末除舊布新的意思;夕,指晚上,因此除夕有歲除之夜的意思。
  • 年俗禮節:除夕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乾乾淨淨,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歲,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合家歡聚,並守著「歲火」不讓熄滅,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
  • 除夕講「禮」父母在須守歲
    舊時,在人們的眼裡,年比天大。這是民俗信仰,是社會信念,是百姓約定俗成的共識。幾千年的過年習俗,打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年節文化、人人都要遵守的年節禮儀,包括除夕夜守歲、踩歲、吃團圓飯等習俗,都有「禮」可講。
  • 除夕守歲:最濃的年味
    這一天,老老少少歡聚一堂,共慶除夕。團圓守歲,也成了記憶中最濃的年味。所以在這一年最後的夜晚,要「守歲」——也就是不睡覺,眼巴巴守著它,來對上天恩賜的歲月時光以及眼前這段珍貴的生命時間表示深切的留戀。   這一天,老老少少歡聚一堂,共慶除夕。而團圓守歲,也成了記憶中最濃的年味。
  • 大年三十:闔家團圓,除夕守歲!
    大年三十:闔家團圓,除夕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年」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與新年首尾相連,謂之「歲窮月盡、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
  • 為啥過年要「拜神祭祖」,「團年守歲」,「壓歲祈福」
    為啥過年要「拜神祭祖」,「團年守歲」,「壓歲祈福」中國的農曆新年,古時稱「元旦」、「元日」、「元辰」、「元朔」、「正元」、「正旦」等,自辛亥革命後,改稱「春節」,民間則俗稱「過年」、「過大年」。農曆「大年三十」,古時稱「除夕」,意為「舊歲至此夕而除」;正月初一乃「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故稱「三元」,俗稱「大年初一」。中國民間「過大年」亦稱「臘月忙年」,其風俗歷經幾千年演變,迄今仍遺存下四大年俗:拜神祭祖:「過年」風俗,源於遠古農耕民族的「臘祭」。
  • 春節給孩子話年俗之除夕:大年三十的習俗以及禁忌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春節的高潮是「大年三十」。大年三十的民俗內容主要圍繞的是「合家歡聚」,這也正是中國人為什麼把大年三十看得那麼重要的原因之一。大年三十民俗、禁忌較多,其主要目的就是趨吉避兇、祈福保平安,期盼新的一年好運連連,來年家人運勢大吉昌。
  • 除夕為什麼要守歲?
    除夕是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這一天有很多習俗,守歲就是其中之一。守歲顧名思義就是從吃年夜飯開始晚上不睡覺,等候新年的到來。 那麼除夕為什麼要守歲?關於年的由來,有一個傳說。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
  • 除夕守歲 「鼠」你快樂
    今天是大年三十辭舊迎新的好日子,咱們來說說除夕習俗>◆◆除夕◆◆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每年臘月的最後一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除夕因常在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 民俗| 除夕守歲(熬夜)的由來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春節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的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 「拜神祭祖」,「團年守歲」,「壓歲祈福」 是怎麼來的?
    拜神祭祖:「過年」風俗,源於遠古農耕民族的「臘祭」。「臘祭」,是古人「神先享用」意識的體現,人們習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萬物而索享之」,形成「歲終出祭」古俗。由於宗教與風俗本身的保守性,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倡導,這種原始時代的「敬神」禮俗,代代相襲,並日漸演化為祭灶神。
  • 聚緣書香:今天除夕,拜個早年!除夕守歲,辭舊迎新!
    歡度佳節聚緣書香祝大家除夕快樂,闔家安康!今年的除夕時間為2018年2月15日,農曆丁酉年臘月三十,星期四除夕,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除夕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除夕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漢族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 在民間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早就都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店鋪傳出的「劈劈啪啪」,爆竹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
  • 春節老年俗盤點:磕頭拜年 貼春聯 除夕守歲
    過年了,哪些傳統年俗必不可少?  春節話拜年  在80後眼裡,過年就是「磕頭」。大年初一,早早就要起床,老人說起得早是福氣,新媳婦更不能睡懶覺,不然會被說成是懶媳婦。  簡單洗漱後,就要磕頭。先高輩後低輩,先長後次,先男後女,先喊稱呼再磕頭。誰磕得響,就表示誰心誠。  磕完頭,一家人開始吃水餃。
  • 2019年春節年俗之除夕守歲: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守歲是漢族民間在除夕的習俗,又稱照虛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熬夜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 大年三十兒熬一宿,除夕守歲,守的是什麼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春節的高潮是「大年三十」。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為什麼稱作熬年呢?一、除夕守歲之俗臘月三十也叫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夜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
  • 江西各地除夕年俗大盤點!-贛州頻道-中國江西網首頁
    在江西,除夕這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晚上吃了年夜飯之後,長輩是要給晚輩發壓歲錢滴,以祝福晚輩平安度歲。然後全家老少團聚在一起,點燈熬夜達旦不眠,稱為"守歲"或"熬年",所以,小夥伴們今晚要做好一夜不睡的準備哦。
  •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
    今天是2020年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星期五。長城新媒體集團祝您新春快樂!大年三十(除夕),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漢族傳統節日,是指農曆每年末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