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饒玉——湖田窯

2020-12-14 友鑑觀藏

千年饒玉——湖田窯

湖田窯一般指元以前景德鎮燒制青白瓷的古窯場,窯址在今景德鎮市東南竟成鄉湖田村,今也有和明清瓷一起統稱景德鎮窯的情況。

據資料記載和考古發掘,五代時燒造青瓷和白瓷。五代瓷器青瓷胎釉皆多閃灰青,釉質乳濁,白瓷胎質潔白,而釉質閃灰青,皆無鐵質支燒痕。有些碗類器口器足皆無釉。白瓷存世較少,慕仿北方窯口,極易被歸入北方邢定系小窯口,唯釉色薄而亮,邢窯是乳濁鎂釉。

宋時創造青白瓷,北宋末達到頂峰其胎體輕薄,釉質滋潤,「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有「饒玉」之稱。裝飾題材豐富,刻花器盛行,常見圖案有牡丹、篦紋菊、飛鳳、蓮荷、水波紋。

南宋青白瓷繼續燒制,釉色偏向失透乳濁,碗盤類多採用覆燒工藝,中晚期盛行印花工藝,構圖趨向繁縟。需要注意的是南宋一些產品釉質潔白,乳化程度較高,為後期青花等釉下彩瓷的出現與發展打下基礎,事實上也有學者主張把一些青白瓷劃歸白瓷。北宋施亮青釉者為影青,南宋後一些從內部散發白釉質光,僅器表及聚釉處閃青作品劃歸白瓷的一種,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分類方法。這對研究白瓷在南方窯口的起源和發展,研究以白瓷為基礎的元青花等釉下彩瓷的起源等不無裨益。

元代卵白釉盛行,影青瓷開始衰落。胎釉灰青的情況再次出現。

湖田窯瓷的鑑賞:

北宋青白瓷釉的流動性大,主體釉層較薄,釉面滋潤光澤,聚釉處釉層較厚,呈青藍色。仿品多用流動性較差的石灰鹼釉,做成青色,沒有釉的動感,整器釉色沒有變化,呈死光狀態。有些器物酸蝕退光,造成釉面剝落,釉面粗糙拉手。南宋器要注意從內而外釉的質感。

胎質特徵:優秀的湖田窯作品胎質非常薄,這是古代工匠逐層旋削的結果。今以機器灌漿,其聲悠揚,實際相去甚遠。湖田窯多在支燒部位刷一成高粱土粉漿做護胎釉,鐵餅支燒,殘留的鐵質深入胎骨。仿品鐵質往往做得太過,溢出器物的承重支點。

器型上:壺類價值較高,要注意分辨古今器物風神氣度。澀胎觀音是湖田窯名品,真品骨肌勻稱,面相深沉似水,仿品則肉多而臃,開臉甜俗。梅瓶、罐類注意其端莊穩重的造型。

北宋湖田窯影青釉碗
北宋湖田窯影青釉碗底部
宋 青白釉刻花梅瓶 北京故宮藏
宋 青白釉刻花梅瓶釉面特徵
五代至北宋早期 湖田窯碗。

相關焦點

  • 拂去你千年的塵埃——湖田窯傳奇
    幾年前他花1萬元從古玩商人手中買下的這包瓷器碎片,之所以奉為至寶,其原因就在於它歷經千年的神秘身世——湖田窯。  湖田窯位於景德鎮市東南方郊外,保護面積40萬平方米,依山傍水,蘊藏著豐富的優質瓷土礦。湖田窯燒造始於唐,盛於宋,衰於明,在700多年歷史中一直是景德鎮的制瓷中心。
  • 湖田窯遺址:景德鎮民窯歷史在這裡呈現
    湖田窯是景德鎮地區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窯場之一,興燒於五代,歷宋、元至明後期結束。五代主要燒造青瓷和白瓷,產品有壺、碗、盤之類。宋代創燒了一種釉色介於青、白之間的青白釉瓷,產品比前代空前增多,除燒造一般日用器皿外,還大量燒造瓶、罐、爐、粉盒、枕、多管器及雕塑人物、動物等;裝飾工藝也日趨精美,採用了錐、刻、印、貼花和褐彩等技法,其「半刀泥」成為景德鎮獨特裝飾技法。
  • 美醉千年的景德鎮——湖田窯
    南宋·刻劃牡丹紋葵口碗 景德鎮湖田窯的興起其實得益於北方的戰亂。 景德鎮湖田窯較集中地體現了宋代高度發達的制瓷技術水平。宋代北方窯系中,定窯瓷器細膩精緻,技術成熟度極高。
  • 湖田窯 | 美醉千年的景德鎮
    南宋·刻劃牡丹紋葵口碗景德鎮湖田窯的興起其實得益於北方的戰亂。因此,大量窯工遷居而來,為湖田窯的異軍突起準備了產業人口,從而為形成產業規模以及產業分工奠定基礎。景德鎮湖田窯較集中地體現了宋代高度發達的制瓷技術水平。宋代北方窯系中,定窯瓷器細膩精緻,技術成熟度極高。宋代湖田窯瓷器無論裝飾和造型均與定窯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個人揣測應是有相當一部分定窯的工匠集中遷徙過來。。
  • 景德鎮瓷窯之千年之美,湖田窯
    景德鎮湖田窯的興起其實得益於北方的戰亂因此,大量窯工遷居而來,為湖田窯的異軍突起準備了產業人口,從而為形成產業規模以及產業分工奠定基礎。隨著湖田窯的泥料配製採用「二元配方」方式以及燒制溫度的提升,湖田窯創燒出來青白瓷器,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代表性產品。
  • 南宋湖田窯影青鼎式香爐
    湖田窯是景德鎮二十多個窯口中久負盛名的窯口,以青白釉最為出名,同時兼燒青花。創燒於北宋,盛於宋元。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是古人對它的生動形象的描述,湖田窯採用景德鎮最優質的高嶺土摻入含雲母,石英等礦物質豐富的瓷石,可塑性強,潔白似玉,經1300度的高溫,從而燒出薄如紙的坯胎,用強光透照似隔層玻璃一般!
  • 北宋湖田窯青白釉刻花碗鑑藏
    原標題:北宋湖田窯青白釉刻花碗鑑藏   敞口、淺腹、圈足;通體施青白釉,足心內無釉,從現在的考古資料看,北到河南的鈞臺窯、寶豐窯,中有江西的景德鎮、南豐窯,東南有福建的建窯、漳平窯、德化窯,南到廣東的汕頭筆架山窯,幾乎所 有重要的窯場都在生產青白釉器,這麼廣闊的地域,這麼大的生產量,正好說明青白釉器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其次是產品本身的精緻和重要。乾隆四十八年《浮梁 縣誌》記載:「(唐)武德四年,有民陶玉者,載瓷入關中,稱為假玉器,獻於朝廷,於是詔仲初等暨玉制器進御」。
  • 觀物學文:南宋景德鎮湖田窯模印娃娃紋碗
    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形容景德鎮瓷器為「素肌玉骨」,故景德鎮瓷器又有「饒玉」之稱,真正達到了「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境界。由於景德鎮瓷器白中有青,青中有白,故也稱「影青」、「隱青」、「青白瓷」等等。景德鎮亦有著得天獨厚的水上運輸條件,即北臨昌江;景德鎮周邊有大量的松柴作為燃料。上述各方麵條件保證了景德鎮產品的數量、質量及運輸。
  • 湖田窯刻花碗
    湖田窯在今景德鎮市東南湖田村 專門燒制青白瓷。南宋時期到達巔峰,此件刻花碗就是南宋時期,因雙面工藝,非常特殊,一般都是單面工藝,刻花牡丹紋,線條的起頓銜接,準確而自然。
  • 宋代湖田窯影青瓷的獨步技法
    湖田窯位於景德鎮市東南湖田村。五代時開始燒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潔白,產品以盤、碗為主。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燒法,燒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五代湖田窯青釉唇口碗五代湖田窯青釉執壺當時已經普遍推廣使用的多數墊缽匣缽內覆燒技術,以及定窯發明並廣為運用的墊圈組合式窯具裝燒芒口碗盤的技法,雖然生產效率極大提高,但優質湖田窯產品卻很少採用,最重要的原因是芒口影響品質。
  • 宋代湖田窯影青瓷的獨步技法!
    可以關注微信號:guwan1998湖田窯位於景德鎮市東南湖田村。五代時開始燒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潔白,產品以盤、碗為主。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燒法,燒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造型簡單,瓷胎較厚,釉色偏灰或米黃。多光素無紋飾。這一時期的產品,尚不具備影青瓷的基本特徵。
  • 南宋湖田窯童子擺件
    南宋湖田窯童子擺件 南宋湖田窯童子擺件
  • 湖田窯的千年窯火!
    在2004年景德鎮慶祝建鎮千年之際,湖田窯遺址群以一批重要的發現揭開其近千年的燒瓷歷程。考古資料顯示,在景德鎮所在的昌江及其支流東河和南河流域,晚唐五代及宋時期的窯業遺存十分豐富。「若夫漸之東西,器尚黃黑,出於湖田之窯者也;江、湖、川、廣,器尚青白,出於鎮之窯者也。」蔣祈文中所說的「湖田」, 即今之湖田窯遺址。它位於景德鎮市東南約4公裡的竟成鄉湖田村。遺址南面環山,北面臨水。南河自東向西,環湖田村而過,在景德鎮市區匯入昌江。遺址坐落在南山山脈緩坡地帶及南河南岸一級臺地的窄長地帶,面積約40萬平方米。遺址內窯包密布,窯渣堆積遍地,各個時期瓷片俯拾皆是。
  • 湖田窯執壺-雖殘尤精
    尤其這件北宋·湖田窯青白釉狻猊鈕執壺,美的不可方物,疑從天上來!▲ 2018西泠春拍北宋·湖田窯青白釉狻猊[suān ní]鈕執壺高:24.3cm 寬:16.5cm《韓熙載夜宴圖》局部湖田窯,在今江西景德鎮市郊,是景德鎮古窯址的其中之一。
  • 南宋湖田窯折肩缽
    南宋湖田窯折肩缽 南宋湖田窯折肩缽 【藏品尺寸】:高9釐米,口徑9.2釐米,底徑3.5釐米
  • 北宋湖田窯刻花高足洗
    北宋湖田窯刻花高足洗北宋湖田窯刻花高足洗景德鎮湖田窯燒制的產品,釉汁粘度小,因而釉薄處呈白色,積釉處帶水綠色,釉面光澤度強,透明透亦高,玻璃質感較強。故言宋代青白瓷器在胎體的硬度,薄度以及透明感皆已臻極致,代表宋代瓷器極高的燒造水平。
  • 南宋湖田窯瓜楞形花口瓶
    南宋湖田窯瓜楞形花口瓶南宋湖田窯瓜楞形花口瓶尺寸:高17釐米,口徑5.2釐米,底徑6.2釐米品相:開裂不缺肉
  • 湖田窯宋代青白瓷的組成及呈色特徵
    湖田窯址位於今景德鎮市區東南約4km的竟成鎮湖田村,窯業生產始於五代,入宋以後,以生產色質如玉的青白瓷為主,至北宋晚期,湖田窯逐漸在眾窯場中脫穎而出,從而成為景德鎮乃至全國宋代諸窯之首,並對周邊地區青白瓷生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七百年窯火延續,「村村陶埏」是湖田
    湖田窯運送燒瓷木材的老照片湖田窯遺址現場湖田窯始燒於五代,盛於北宋,衰於元,終於明。儘管已停燒數百年,但湖田窯悠久的燒造歷史和大規模的燒造範圍為世人留下了豐富的陶瓷考古遺存。1937年英國青年學者普蘭柯斯東首次到湖田窯進行考察,並作了詳細記錄,回國後將湖田窯介紹到了歐洲。
  • 南宋湖田窯青白釉佛珠
    南宋湖田窯青白釉佛珠(108顆) 南宋湖田窯青白釉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