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饒玉——湖田窯
湖田窯一般指元以前景德鎮燒制青白瓷的古窯場,窯址在今景德鎮市東南竟成鄉湖田村,今也有和明清瓷一起統稱景德鎮窯的情況。
據資料記載和考古發掘,五代時燒造青瓷和白瓷。五代瓷器青瓷胎釉皆多閃灰青,釉質乳濁,白瓷胎質潔白,而釉質閃灰青,皆無鐵質支燒痕。有些碗類器口器足皆無釉。白瓷存世較少,慕仿北方窯口,極易被歸入北方邢定系小窯口,唯釉色薄而亮,邢窯是乳濁鎂釉。
宋時創造青白瓷,北宋末達到頂峰其胎體輕薄,釉質滋潤,「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有「饒玉」之稱。裝飾題材豐富,刻花器盛行,常見圖案有牡丹、篦紋菊、飛鳳、蓮荷、水波紋。
南宋青白瓷繼續燒制,釉色偏向失透乳濁,碗盤類多採用覆燒工藝,中晚期盛行印花工藝,構圖趨向繁縟。需要注意的是南宋一些產品釉質潔白,乳化程度較高,為後期青花等釉下彩瓷的出現與發展打下基礎,事實上也有學者主張把一些青白瓷劃歸白瓷。北宋施亮青釉者為影青,南宋後一些從內部散發白釉質光,僅器表及聚釉處閃青作品劃歸白瓷的一種,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分類方法。這對研究白瓷在南方窯口的起源和發展,研究以白瓷為基礎的元青花等釉下彩瓷的起源等不無裨益。
元代卵白釉盛行,影青瓷開始衰落。胎釉灰青的情況再次出現。
湖田窯瓷的鑑賞:
北宋青白瓷釉的流動性大,主體釉層較薄,釉面滋潤光澤,聚釉處釉層較厚,呈青藍色。仿品多用流動性較差的石灰鹼釉,做成青色,沒有釉的動感,整器釉色沒有變化,呈死光狀態。有些器物酸蝕退光,造成釉面剝落,釉面粗糙拉手。南宋器要注意從內而外釉的質感。
胎質特徵:優秀的湖田窯作品胎質非常薄,這是古代工匠逐層旋削的結果。今以機器灌漿,其聲悠揚,實際相去甚遠。湖田窯多在支燒部位刷一成高粱土粉漿做護胎釉,鐵餅支燒,殘留的鐵質深入胎骨。仿品鐵質往往做得太過,溢出器物的承重支點。
器型上:壺類價值較高,要注意分辨古今器物風神氣度。澀胎觀音是湖田窯名品,真品骨肌勻稱,面相深沉似水,仿品則肉多而臃,開臉甜俗。梅瓶、罐類注意其端莊穩重的造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