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中國首次大型個展-我的一個夢

2020-11-22 手機鳳凰網

導語:2013年12月15日,草間彌生亞洲巡展上中國上海展「我的一個夢(A Dream I Dreamed)」在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MOCA)拉開帷幕。作為亞洲巡展的第二站,此次展覽是這位享譽世界的日本藝術家在中國首次的大型個展,也是在中國停留的唯一一站,喜歡草間彌生作品的朋友不可錯過。

草間彌生作品(一)

此次展覽共展出草間彌生60年來一百餘件作品,囊括了她涉獵的所有藝術形式:繪畫、絲網印刷、雕塑、影像視頻以及大尺寸裝置。將體量如此豐富而龐大的作品同時安置在上海MOCA不足二千平米的展廳裡聽起來似乎很容易讓人吃驚。展品的創作年代同樣跨度巨大,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藝術家初至紐約時創作的早期作品「無限的網」系列,到最為人熟知的圓點圖案作品和標誌性的南瓜雕塑,以及藝術家以多種媒材製作的幾組裝置作品。一直到2009年後才開始創作的丙烯繪畫系列作品「我的永恆靈魂」。這個系列已經成為迄今為止草間彌生最大規模的系列作品,數量達到三百餘幅並且還在不斷增加中。與她之前的繪畫作品相比,這個系列呈現的繪畫語言更豐富,顏色更鮮豔強烈,色彩的衝撞和擴張撲面而來,讓人眩暈。

在草間彌生的其他創作中,鏡面一直是她喜歡選擇和表現的媒介,如在《天堂之梯》(2012)中利用鏡像傳遞出一種將希望和絕望糅雜的氣息,以及《無限鏡屋》(1994)、《自戀庭院》(1966-2013)此類作品,尤其後者,是由1500個直徑30釐米的不鏽鋼球體組成,在MOCA四樓室外的露臺上,它們冷靜、均勻、有序地反射出周圍的世界——灰色蒼穹下人民公園的水杉、遠處大廈及其變換的霓虹燈輪廓、你的影子……這些映像由近及遠,重複排列,不知疲倦。

草間彌生作品(二)

另外在此次展覽上值得注意的作品,是藝術家於20世紀90年代後期創作的裝置作品《我在這裡,卻了無一物》和《潔淨之屋》。《我在這裡,卻了無一物》使得觀眾似乎不經意間闖入藝術家家中:一個充斥著昏暗的、藍調子光線的家庭室內空間,這裡有最常規自然的家具、衣物和生活用品,然而,這個空間以及內部所有物件都被相同大小、不同顏色的圓形螢光斑點覆蓋,在濃鬱昏暗的空間裡,這些螢光波點閃爍著、跳躍著,將這個幽深的空間打破,同時也將這個空間變成平面。與此相對照的《潔淨之屋》,則是一間明亮的,神經質般潔白的房間。在這個房間裡,所有一切(常規自然的家具、衣物和生活用品)都因為呈現出同一種白色而缺少質感。在進入空間之前,觀眾會拿到一張布滿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圓點貼紙,作為參與者,觀眾可以在這個空間內隨意黏貼這些圓點,每一個圓點都是一次觸碰,看起來在與藝術家對話的我們,其實是在與這個世界對話,或輕柔、或沉重、或疑慮重重、或會心莞爾。

相關焦點

  • 草間彌生中國首個個展——我的一個夢上海展出
    關於草間彌生草間彌生,1929年出生在日本松元市長野縣,於1947年進入京都工藝美術學院,並在1952年首次的個展後開始藝術家生涯。大型回顧展無限的愛:草間彌生1958 – 1968,在幾個大城市的博物館,包括洛杉磯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藝術中心、東京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
  • 草間彌生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朱紹傑近日,「我的一個夢——草間彌生亞洲巡展」在上海當代藝術館展出。這是日本知名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在中國內地的首次大型個展。展覽展出草間彌生各個時期創作的一百多件作品,包括影像視頻、繪畫、絲網印刷作品、標誌性的巨型南瓜雕塑、大尺幅的裝置等等,基本涵蓋了草間彌生的代表性創作,呈現其六十年的藝術脈絡。
  • 謎樣的草間,令人眼花繚亂的彌生
    而今,她的個展首次在中國大陸的美術館推出時,引起的轟動,是一般藝術展覽所難以企及的。陸蓉之 1929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元市的草間彌生,已經84歲高齡的她,異想世界依然青春勃發,完全是一位「無齡女」的典範。她是當代藝術界的傳奇人物,更是亞洲當代藝術唯我獨尊的天后級人物,無論名氣與聲勢,在女性藝術家當中,真是放眼天下無人可以望其項背。
  • 草間彌生上海個展30萬人入場 門票收入1500萬
    《南瓜》是草間的雕塑作品,草間有「波點偏執」,南瓜讓她憶及童年的鄉間歲月,備感安全溫暖。  南都訊 記者陳曉勤 實習生陸璐 草間彌生熱潮,並沒隨著上海個展展期將盡而消退。  緣起 引進自韓國大邱市立美術館  草間彌生的個展《我的一個夢》最先於2013年7月16日至11月3日在韓國大邱市立美術館舉辦,策展人是該館館長金善姬。據悉,展覽在韓國大邱市首展時,同樣空前轟動,吸引了33萬人次入場。  草間彌生一直以來被譽為「前衛女王」,是目前為數不多的明星藝術家。
  • 草間彌生中國首展,波點太后的臆想世界(組圖)
    12月15日,「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亞洲巡展」在上海當代藝術館開幕。這是藝術家在中國首次的大型個展,也是在中國的唯一一站,展出草間彌生一百多件作品,包括她的影像視頻、繪畫、絲網印刷作品、標誌性的巨型南瓜雕塑、大尺幅的裝置等等。SWH瀟湘晨報網
  • 《草間彌生 永遠的永遠的永遠》個展在日本大阪開幕
    人民網1月9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7日,由日本國立國際美術館和朝日新聞社主辦的《草間彌生 永遠的永遠的永遠》個人展在大阪的中之島國立國際美術館開幕。展出的作品以國際藝術家草間彌生的近作為主,使人感受到無限寬廣的想像力空間。這是草間彌生首次在大阪舉行大規模個展,因此開展當天就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 草間彌生 用波點造夢
    12月15日,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    在英國《泰晤士報》評出的「二十世紀200名最偉大的藝術家」中,草間彌生位居前列;在紐約藝評界看來,草間彌生是比波普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擁有更大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女王。    12月15日,草間彌生帶著她在中國的首次個展《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來到上海當代藝術館。
  • 上海大田秀則畫廊 | 草間彌生個展「我對愛的憧憬全部從我內心出發」
    上海大田秀則畫廊 | 草間彌生個展「我對愛的憧憬全部從我內心出發
  • 65年200次個展,有一種「跌宕起伏」的人生叫做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1929年3月22日出生,白羊座,今年已經88歲,1952年3月第一次舉辦個展,1957年12月美國首次個展。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7年6月在西雅圖藝術博物館的個展,草間彌生在過去65年裡共舉辦個展200場,參加群展307場,涉及的國家和地區至少有15個。2002年,草間彌生的個展數量達到16場,為歷年之最。
  • 無限圓點的生命力令草間彌生成名的「圓點」
    錢夢妮  本月初,草間彌生在美國切爾西的畫廊裡搭建了一個「鏡屋」。衣帽間大小的房間裡到處都鋪滿鏡子,75個彩色LED燈泡時暗時明,置身其中的人仿佛置身於一個私密又無限的宇宙奇觀。  鏡子所代表的「無限觀感」在近日於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開幕的「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亞洲巡展」當中也有類似展現。
  • 日本畫家草間彌生在中國舉辦作品展
    原標題:日本畫家草間彌生在中國舉辦作品展 草間彌生標誌性作品 日本著名畫家草間彌生,也是享譽全世界的藝術家。目前正在中國上海當代藝術館舉行在中國的首次大型作品展,主題為「我的一個夢」,將持續至3月30日。 展覽除了展出草間彌生的標誌性黃色南瓜、圓點等作品,還包括她近年來新創作的一些作品,以繪畫、視頻、雕塑和大尺度的裝置等形式展出。 1929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的草間彌生在十歲左右就能用裝飾漆創造出圓點圖案和網狀圖案。
  • 草間彌生——藝術讓我明白了生死與眾生
    畢卡索、塞尚名列第一、第二,中國無人入選,日本有4位藝術家上榜:草間彌生、村上隆、杉本博司和野口勇。相比村上隆等人,「怪婆婆」草間彌生比他們提前了整整三四十年,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比村上隆好多了,壓倒性勝利!」
  • 我在這兒,但什麼也不是──草間彌生的藝術之路
    生長在一個保守的家庭,草間彌生在二戰結束後踏上習藝之路,赴京都拜師學習膠彩畫(日本畫)。對傳統感到不耐,草間很快將興趣轉移到西方的三維派與超現實主義上,探索非傳統的抽象語言,隨著在日本國內的幾次個展,草間漸漸在日本藝壇闖出一些名聲。1951至1957年之間,草間彌生創作了數千張的紙上作品,開始發展「圓點」與「網紋」這兩個主宰她日後創作中重要的母題。
  • 草間彌生 世間萬物,皆是圓點 | 佳作重讀
    「若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85歲的草間彌生,過著精神療養院和工作室之間兩點一線的生活。她入住的醫院就在工作室對馬路,步行僅5分鐘。醫院生活相當規律,早上起來7點檢查體溫,晚上9點就寢。她早上9點半到工作室開始創作,午飯5分鐘完成,然後接著畫,直到傍晚7點。緊握畫筆的草間彌生,仿佛在跟時間搏鬥,像草一樣頑強生長。
  •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 尋找波點女皇的永恆之魂
    國立新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吾永恆之魂》一個年過80的人已經老了嗎?還會有理想嗎?當我們覺得人生和人的能力總有盡頭的時候,草間彌生則用她的作品向我們證明了歲月或許使她行動緩慢,卻無法改變她熱愛藝術的永恆的靈魂。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在日迄今最大規模個展《吾永恆之魂》於國立新美術館拉開帷幕,展期長達三個月,吸引了大量海內外藝術愛好者前來觀展。
  • 藝術大師草間彌生:藝術不是保守 也不是做作
    草間彌生「的一個夢」展覽現場草間彌生作品歷時3個月,草間彌生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個展「我的一個夢」接近尾聲,然而,記者近日觀展時,發現位於上海當代藝術館的展覽現場依舊人潮湧動,展館內外擠滿慕名而來的「遊客」,其中不乏特意從外地趕來的草間彌生的擁躉。
  • 圓點女王草間彌生
    一幅不滿網點的畫《No.2》,創下當時全球在世女藝術家最高拍價,看似簡單的圓點,其實是她對當下藝術界及權利的吶喊。▋ 還記得2013年10月下旬,臺灣桃園新屋的池塘裡出現了像是放大了數萬倍的奇異單細胞生物,一個個布滿黑色斑點的桃紅色、大型不規則物體漂浮在水面上。它們的創作者,正是日本國寶級藝術家草間彌生。
  • 草間彌生大型銅製南瓜雕塑參展2015香港巴塞爾
    草間彌生標誌性的「南瓜」此次重點展出的作品,包括草間彌生的大型銅製南瓜雕塑、Grayson Perry的8米長掛毯作品、以及Isaac Julien的攝影新作。 Isaac Julien亦將於藝術展期間現身香港,參與」M+進行:流動的影像」,推介其作品。  Victoria Miro(3樓:3D05)將聯同東京/ 新加坡Ota Fine Arts展出草間彌生高達2米的標誌性銅製南瓜作品。
  • 【現場】草間彌生上海個展開幕:在「會跳舞的房子」裡與波點共鳴歌唱
    3月7日,「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恆」特展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正式開幕。這是草間彌生繼2013年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舉辦首個中國大型展覽後第二次來到上海舉辦個展。此次展覽由草間彌生為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量身定製」,呈現的42件作品除了再現草間彌生標誌性的南瓜、鏡屋、波點等元素外,還包括了專門為此次展覽特別製作的大型浸沒式、多反射場域裝置作品。
  • 草間彌生真跡空降白雲新城 廣州再掀藝術生活熱潮
    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複雜而多變的一生。用草間彌生自己的話來說,「是因為我始終前衛。我跟別的老人不一樣,我從幾十年前開始就是前衛藝術家,現在我還是。其他人要不是死了,要不是老了,但我永遠是前衛藝術家。我是最有才華的,而且我一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