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沂蒙山龜蒙景區的檢票口,門牆上兩個大字「蒙山」深深的引起了疑問,眾所周之,這裡是沂蒙山,為什麼不叫沂蒙山而叫做蒙山,或許不是本地人,所以對這個名字有著深深的疑問?轉身詢問導遊,他說。
沂蒙山用地質坐標劃分地理區域,是指沂水和蒙山,所以沂蒙山不僅僅都是山,而是沂水,蒙山成就沂蒙山。沂河,它的原名叫做「沂水」,是山東省第一大河,也是縣內過境最大河流它共有共有四支水源。
蒙山,在古代的時候叫做東蒙、東山,它的總面積為1123平方公裡,主峰龜蒙海拔味1156米,是山東的第一大山和第二高峰,而這裡也被叫做世界養生長壽地。
在中國,大凡山川的得名,多半是來自本身的主要特徵。居中國五嶽之首的泰山,古代叫做「大山」,它的「大」不同於現在,古時候讀「太」音,也就是大山的意思,發展到現在,也慢慢變成了泰山。
那麼蒙山它的含義呢?在古代,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在我國《易經》六十四卦中第四卦是「蒙卦」,其卦體符號是艮上坎下,艮代表山,坎代表水,艮上坎下的卦象,即象徵山下有水;另外,坎又象徵兇險,艮又代表停止,因此,解釋蒙卦卦象和卦義的彖辭說。
第二種解釋則是要追溯到上古時期。上古時期的蒙山,被洪水包圍著,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十分險峻。由此,我們可以得出蒙山的「蒙」字有山水相連,形峻勢險,深邃莫測,使人迷茫之義,簡言之,蒙山即險峻莫測之山。
在山底乘坐擺渡車,大約30分鐘到達頂部,而走路則是需要三四個小時,大巴車到山頂之後,到達的是龜蒙頂下的平臺,沿著石板路向上,登上最高頂,在最高頂有一座玉皇殿,那裡,則是整個蒙山最高的地方。
登上最高的地方,眺望整個蒙山大地,一片片綠色,蒙山深邃的面容在片片繚繞的霧中顯得更加的迷人、神秘。作為東夷文明,它是祭山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世界文化遺產齊長城的所在地。從古至今,一隻以來都是文人騷客、帝王將相所矚目的地方,這裡留下了無數詩人帝王的聖賢足跡。
談古至今,現在的沂蒙山是被無數革命後人譽為「兩戰勝地」「紅色沂蒙」。這裡的一首《沂蒙山小調》已經享譽全世界,唱響全國。這裡不僅是中國文明的搖籃,也是具有最為豐富、最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