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綠茶》《沂蒙山黃茶》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實施!

2020-12-18 食安山東

為有效推動沂蒙山茶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和完善,進一步提升「沂蒙山綠茶、沂蒙山黃茶」的品牌影響力,助力沂蒙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12月16日,由臨沂市食品工業協會、山東雪尖茶業有限公司主要起草制定的《沂蒙山綠茶》《沂蒙山黃茶》兩項團體標準,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上正式發布。

兩項標準覆蓋了沂蒙山地區綠茶及黃茶的分類、技術要求、生產加工過程衛生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標誌、標籤、包裝、運輸、貯存與保質期等多方面,為提升沂蒙山茶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提供助力。

沂蒙山茶產於山東省臨沂市(俗稱沂蒙山區),屬山茶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明朝兵部尚書王越任山東按察使期間,曾為沂蒙山茶作詩多首,其中「冰綃碎剪春先葉,石髓香粘絕品花」「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的詩句,把沂蒙山茶的色澤、品質、清香等特點寫得淋漓盡致。臨沂市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良的土壤質地和適宜的氣候條件,使生產的沂蒙山茶具有「芽葉肥厚、綠潤多毫、滋味醇濃、極耐衝泡」等品質,其湯色嫩綠明亮,並帶有獨特的板慄香。

作為兩項標準主要起草單位的山東雪尖茶業有限公司,地處沂蒙山區,現擁有三處有機茶園基地,共計種植有機茶1600餘畝。公司對茶葉種植和加工進行了全面的有機認證,目前擁有北方最大的茶葉種植有機認證基地,是高緯度北方茗茶的代表。雪尖茶業董事長王啟宏表示:兩項團體標準的發布與實施,使更多的茶企「有章可循」,將更加有助於沂蒙山綠茶和黃茶的品質提升,為鄉村振興增添新的力量。

據悉,臨沂市食品工業協會現已連續制定並發布團體標準21項,有效促進食品產業新型標準體系建設,以標準助推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沂蒙山綠茶》《沂蒙山黃茶》兩項團體標準的發布,將為沂蒙山綠茶和黃茶的生產提供標準依據,對實施茶葉品牌戰略,全面實行茶葉標準化生產,推動茶企增效、農民增收意義重大。

相關焦點

  • 《商城高山茶》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實施
    12月1日,商城縣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公布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牽頭編制的《商城高山茶》團體標準,並自公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商城高山茶』是指商城縣所轄區範圍內,以海拔高度500米以上茶園中的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精製等工藝加工而成獨具特色的綠茶,以「芽頭大、湯色清、味道濃、耐衝泡」的特徵而聞名遐邇,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剛剛獲評全國勞動模範的商城縣其鵬有機名茶廠董事長、國家級制茶大師周其鵬介紹說。
  • 沂蒙山列為世界地質公園有感
    4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沂蒙山地質公園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自此,「沂蒙山」這個深沉而厚重的名字走向世界的舞臺。正如聯合國發布公告稱:「新增的地質公園展示了地球地質的多樣性。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山東臨沂,景觀內點綴著如城堡狀的岱崮地貌,其間散布著眾多歷史文化遺產遺址,包括周朝萬壽宮、孔子小魯處、具有1500年歷史的將軍樹、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和數座著名的寺廟。」沂蒙山優美的自然風光與厚重的歷史文化結合,造就了又一處舉世公認的世界地質公園。
  • 「世界地質公園」緣何花落沂蒙山:牌子並非一勞永逸!
    齊魯網6月25日訊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定於2019年6月25日(星期二)上午9:30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自然資源廳負責同志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沂蒙山為世界地質公園有關情況
  • 山東沂蒙山地區航空物探在臨沂市啟動
    11月27日,山東沂蒙山地區航空物探在臨沂市正式啟動。  沂蒙山地區航空物探是山東省首次開展的大比例、大面積、高精度航空物探工作。該項工作是由山東省財政投入的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勘查項目,也是資源山東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由山東省地質調查院負責組織實施,由中國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使用翼華通用航空公司的「運五」飛機承擔物探任務。工作飛行時間將從今年11月起到2009年2月,臨沂飛機場將作為此次航測的野外作業機場。
  • 沂蒙山的女人(原創)
    沂蒙山的女人作者:高令亞我就是躺在棺材裡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陳毅前些日子我有幸在網上看了《沂蒙山六姐妹》這部影片,當時很受感動,內心裡竟產生了一種莫名的衝動:一定要為這些偉大的女性寫點什麼。我知道我的筆力有限!然而,影片中那幾個美麗堅強的女性卻時時在我的眼前閃現。我不是沂蒙山人,也從未去過沂蒙山,倒是影片《沂蒙山六姐妹》讓我認識了沂蒙山的女人。沂蒙山是一塊英雄的土地。
  • 民族歌劇《沂蒙山》唱響臨沂!
    民族歌劇《沂蒙山》唱響臨沂!歌劇《沂蒙山》依據抗日戰爭時期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的真實歷史創作而成,是一部紅色主題濃鬱、山東特色突出、藝術水平高超的優秀文藝作品。《沂蒙山》(臨沂版)共分六幕,採用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共有40個唱段,涵蓋了男女獨唱、對唱、二重唱、四重唱、混聲合唱等,演唱形式十分豐富。
  • 這裡是沂蒙山小調的誕生地,登上望海樓沂蒙山美景盡收眼底
    2019好客山東紅色經典敬禮祖國採風活動,走進費縣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位於臨沂市費縣北部,是以沂蒙山水文化為特色,集生態旅遊、宗教旅遊、民俗旅遊、紅色旅遊和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型國際人文生態旅遊區。
  • 《沂蒙山小調》故事多
    《沂蒙山小調》這首產生於抗戰時期的歷史歌曲,距今已有67年了。67年前,兩位八路軍戰士阮若珊、李林,在山東省費縣白石屋村簡陋的草舍裡創作出了膾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調》。歌曲寫出後,便像長了翅膀,從沂蒙山區飛向了大江南北。  我曾3次赴《沂蒙山小調》誕生地。
  • 許晨:沂蒙山的回聲
    「我來了,沂蒙山!」  「來了、來了、沂蒙山、山……」  面對著高高聳立、巍峨摩天的龜蒙頂、望海樓,我站在半山腰的棧道上,雙手握成喇叭形,向著雲天大聲呼喊。儘管嗓音並不高亢,但傾心盡力吐出一腔情感,還是顯得那樣激越嘹亮。
  • 沂蒙山的山為啥叫蒙山,不叫沂蒙山?
    來到沂蒙山龜蒙景區的檢票口,門牆上兩個大字「蒙山」深深的引起了疑問,眾所周之,這裡是沂蒙山,為什麼不叫沂蒙山而叫做蒙山,或許不是本地人,所以對這個名字有著深深的疑問?轉身詢問導遊,他說。沂蒙山用地質坐標劃分地理區域,是指沂水和蒙山,所以沂蒙山不僅僅都是山,而是沂水,蒙山成就沂蒙山。沂河,它的原名叫做「沂水」,是山東省第一大河,也是縣內過境最大河流它共有共有四支水源。
  • 沂蒙山——紅色革命的聖地
    沂蒙山自1938年春,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確定在魯中創建以沂蒙山區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到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時間長達十一年多。抗日戰爭初期,中共中央、毛澤東就特別看重山東沂蒙山區特殊戰略地位,提出「派兵去山東」。中共中央將以原中央紅軍為核心改編的115師師部及一部分主力開赴沂蒙山,派遣大量軍政幹部,與山東抗日軍民一起,共同開闢了沂蒙山抗日根據地。
  • 「五個一工程」獲獎歌劇《沂蒙山》:用文藝的力量感召人鼓舞人
    《沂蒙山》就是展現了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它以抗日戰爭為主線,以沂蒙山革命根據地黨政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革命歷史為創作背景,以大青山突圍、淵子崖戰役為創作素材,講述了海棠、林生、夏荷等主要角色在國家危亡與個人命運的糾纏中,犧牲小我、軍民一心、團結抗戰的故事。
  • 民族歌劇《沂蒙山》的十大看點
    自2018年12月首演以來,咱山東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已經在北京、福州、瀋陽等地和省內演出了40多場。觀看《沂蒙山》,正成為一種流行時尚。潮流背後,臺上臺下,場內場外,《沂蒙山》有諸多看點值得關注。看點一:藝術團隊。
  • 讀點|懷念作家劉玉堂:寫著沂蒙山,魂歸沂蒙山
    今天重讀您的隨筆珍藏版《好人似曾相識》,其中大部分篇目都是首發青未了,《和諧悟》《幽默估》《我們唱著沂蒙山》《溫鍋之事》《我乃地道一農民》《我們的長處或優點》等等,至今讀來仍情不自禁地會心一笑或拍案叫絕。那些年,您真的像寫瘋迷了一樣,思如泉湧,有時像您家鄉的沂河水緩緩流淌,有時像客居濟南的趵突泉噴湧而出。
  • 《沂蒙山》選段《世間哪有這樣的情》:沂蒙山的親人讓天地動容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5月4日訊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等聯合出品的民族歌劇《沂蒙山》5月3日晚8:42在央視音樂頻道《音樂公開課》精彩開唱民族歌劇《沂蒙山》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臨沂市委聯合出品,山東歌舞劇院創作排演。以沂蒙山根據地發展壯大的真實歷史為背景,主要講述了普通村民海棠,從最開始一心只想過自己的幸福生活,逐步成長為積極支前、自覺投身抗戰洪流的堅定革命者的心路歷程。
  • 56歲歌唱愛好者自學成才動情演繹《沂蒙山小調》
    大眾網臨沂·海報新聞2月21日訊(記者 蔣松群 見習記者 李新濤)近日,大眾網臨沂站收到了一份56歲歌唱愛好者劉安增的視頻投稿,「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視頻中的他頭戴白毛巾,一副遊擊隊隊員的經典裝扮
  • 感天動地《沂蒙山》
    」的家國情懷,一種彰顯獨特魅力的歌劇藝術形式,由山東省創演的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堪稱一幅「全景式、史詩性、真實感、具象化」的歷史畫卷。《沂蒙山》抓住了激活沂蒙革命老區的抗戰歷史、傳承紅色文化基因這一重大主題,彰顯出「以史鑑今」「以史勵今」的時代意義。  800裡沂蒙大地,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歌劇的主創團隊立足大地,緊扣史實,兩年間先後11次深入鄉村,從心靈深處被老區人民「最後一粒米交軍糧、最後一尺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上戰場」的浩然大氣和光榮傳統所感動,被人民軍隊和當地人民的巨大犧牲所震撼。
  • 從觀眾到主演,聽,《沂蒙山》幕後的故事
    在這片紅色的沃土上,有用乳汁救活傷員的「沂蒙紅嫂」;有擁軍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有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中國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村;有宛轉悠揚、風靡大江南北的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 民族歌劇《沂蒙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被創作出來的,昨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了《沂蒙山》歌劇的整體概況,但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幕後還有哪些故事?
  • 歌劇《沂蒙山》音樂會簡版今晚在山東歌舞劇院上演
    聯合網訊 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用舞臺經典作品詮釋軍民「生死與共,水乳交融」鑄就的沂蒙精神,由山東歌舞劇院歌劇團全新推出的民族歌劇《沂蒙山》音樂會簡版將於7月31日、8月1日19:30在山東歌舞劇院音樂廳正式上演。
  • 《沂蒙山》簡版來青,紅色基因永續傳承!
    民族歌劇《沂蒙山》簡版演出單位:山東歌舞劇院演出時間:10月18日 晚7:00演出地點:雲門劇院票價:20/30元民族歌劇《沂蒙山》簡版購票通道溫馨提醒一部優秀經典作品的推廣、普及和傳播,要滿足不同的演出場地和觀眾的需求,簡版作為《沂蒙山》這部經典作品的新時代文藝輕騎兵,將帶領《沂蒙山》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讓沂蒙精神的火炬照亮神州,讓紅色基因永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