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次引入花生無膜化栽培技術 已在烏魯木齊試種

2020-12-10 騰訊網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江斌偉)三兩片花生嫩黃的葉芽兒,頂開土,沐浴在陽光下,向上生長。

5月12日,在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新疆綜合試驗站安寧渠油料基地,望著田裡陸續破土而出並舒展著葉片的這些花生苗,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新疆綜合試驗站站長李強輕舒一口氣地裡種的,是他們首次採用從內地引入的無膜化栽培技術試種的花生。花生生根發芽,意味著試驗的科研攻關取得階段性進展。

「管理難點有二,一個是品種的選擇,一個是對於生長期水分補充的節點。」李強說。

今年春天,科研人員經過大批量篩選,從500個品種中優選出兩個新品種,即從山東引進的「花育9610」和從河北引進的「冀花18」優選後代,4月25日播種,無膜化栽培技術試驗進展順利。

據了解,花生按植株形態分直立、蔓生、半蔓生三種。花育9610屬於傳統型大花生,株型直立,較抗旱;冀花18的優選後代,屬於小果花生,半蔓生,株型半匍匐在地,抗旱性強。

李強說,花生生長季125天左右,正常花生澆水四次,澆頭水是在6月5日左右,相對集中的澆水時間在7月中旬,要澆兩三次水。而無膜化種植的花生,在前期需要多補一次水。

2017年至今,科研人員在此相繼開展了棉花花生輪作高產高效試驗示範研究、花生無膜化栽培科研攻關等項目,以「興特色」為突破口,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益,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資料顯示,新疆花生分布較廣、產量較高,種植面積由2000年5萬畝左右增加到現在的20萬畝左右,南北疆畝產量普遍在400公斤以上左右,並形成一定的優勢花生產區,機械化作業、規模化經營水平高,發展勢頭迅猛。

談及花生無膜化栽培技術的應用,李強說,從無膜到有膜再到無膜,這種栽培技術將成為發展趨勢。地膜殘留影響了田間耕種,還會破壞生態環境。開展無膜化栽培,有利於後期減輕土壤結構破壞和土壤汙染,還可以實現豐產、節本、環保等綜合效益的提高,對於產業發展和農民增產、增收起到促進作用。

相關焦點

  • 新疆尉犁大面積引種花生獲得成功
    人民網烏魯木齊9月12日電 (通訊員 唐平亮)「今年我大膽的引種900多畝花生,獲得這成功,遠遠超出了我的預計。」9月11日,在新疆尉犁縣大面積引種花生方面第一個吃螃蟹的地老闆巴州鑫森源生態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雲指著長勢喜人,即將採收的花生地告訴記者,「上月,縣委書記馬文鬱帶領10名縣領導和農業部門人員實地考察了我種的花生,稱讚了我的做法。」 事前,該公司派人到國家、自治區花生科研機構及全疆各地實地考察花生在各地栽培情況,聘請退休農業專家實地跟蹤指導選種、播種、施肥、澆水、植保、栽培工作。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八六團首次試種花生喜獲豐收
    花生收穫機緩緩作業。孟瑞麗 攝 目前,正值秋季作物收穫的大忙季節,然而與往年不同的是,在地處中哈邊境一線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六團三連職工閆獻生的地裡,他們一家正欣喜的對今年首次試種的花生進行收穫。 據了解,該團年初共試種花生300畝,經過科學管理,精心培育,目前,300畝花生粒大飽滿,喜獲豐收。隨著近期溫度驟降,該團積極調配花生收穫機,確保職工群眾增收致富。
  • 國內花生產業專家學者為新疆花生產業健康發展把脈
    本報烏魯木齊9月14日訊記者劉毅報導:14日,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加工研究室2018學術年會在烏魯木齊市召開。會議以「『一帶一路』與新疆花生產業發展」為主題,邀請國內花生育種、栽培、加工等全產業鏈的知名專家和加工龍頭企業代表,就新疆花生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學術交流和研討,為新疆乃至全國花生產業的健康發展把脈。
  • 新疆「探路」花生產業發展(圖)
    從疆內多家企業和農業科研部門自發成立「新疆花生產業創新創業團隊」,到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育種與種子研究室2015學術年會召開;從國家花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疆花生科研工作站揭牌,到山東魯花種業有限公司來疆舉辦花生高產示範觀摩會,「花生寶寶」在新疆成長的曲線開始呈現上升趨勢。
  • 「新疆花生加工提質增效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示範」在新疆啟動
    本報訊 近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攻關項目「新疆花生加工提質增效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示範」啟動會暨「新疆花生產業與科技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召開。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萬書波、新疆政協農村委員會副主任陳彤、塔裡木大學書記趙光輝、新疆大學科研處副處長嶽海濤、兵團科技局趙長巍、山東省花生研究所書記趙紅軍,以及項目承擔和參與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共20餘人參會。該項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山東省花生研究所、塔裡木大學、豐益(上海)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新疆天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參會。
  • 廣西花生—糯玉米—連州菜心周年輪作栽培技術
    廣西花生—糯玉米—連州菜心周年輪作栽培技術基金項目 廣西賀州農業科技園區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桂科能 1598022-1-12)。花生、糯玉米及連州菜心周年輪作栽培模式既解決了糧油問題又充實了「錢袋子」,對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成果及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現將花生—糯玉米—連州菜心周年輪作栽培技術總結如下。1 茬口安排花生、糯玉米及連州菜心一年三熟栽培,季節緊張,合理安排各季茬口尤為重要。
  • 張新友院士:新疆具有發展一千萬畝花生的潛力
    最近兩年,新疆天鷹科技公司在南疆又主導推廣了果林套種花生和冬小麥收割後復播花生,這幾種新的花生栽培模式,都很有特色。張新友說。花生是典型的耐旱作物,其抗旱能力超過高粱和穀子,被稱為作物界的「駱駝」,在棗林、杏林,核桃林間套播種植花生,可以「一水兩用」,做到果林與套播花生的灌溉一致。新疆於2011年5月啟動的科技援疆計劃項目「適宜新疆林果業基地林間套種花生品種的引進篩選和栽培技術研究」,目前取得一定成果。據記載,新中國成立之前新疆哈密、託克遜就有種植花生的歷史,種植面積比較少,屬於小宗經濟作物。
  • 新疆鐵路首次引入「北鬥」系統軌道檢查車
    1月15日11時07分,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首次引入搭載「北鬥」系統的軌道檢查車,從烏魯木齊站開往格庫鐵路若羌站、依吞布拉克站,正式展開對格庫鐵路新疆段734公裡線路的精準檢查。自此,「北鬥」系統軌道檢查車全面在新疆鐵路投入使用,為護航線路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內蒙古:首次仿野生試種蒙中藥材成功
    原標題:內蒙古:首次仿野生試種蒙中藥材成功   今年年初,內蒙古某生物製藥公司首次採用仿野生方式在巴彥淖爾市試種了2300多畝、40餘種蒙中藥材。時下已入深秋,種植基地傳來消息,試種藥材長勢良好,藥材各項指標均達標或優於傳統種植模式。
  • 福建農林大學等破譯四倍體栽培種花生全基因組
    該項研究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了四倍體栽培種花生的全基因組,標誌著我國在栽培種花生基因組、花生染色體起源、花生及豆科主要類群核型演化、花生基因組結構變異、花生物種起源與分子育種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因異源四倍體栽培種花生基因組大、結構複雜,研究難度大;花生的基礎生物學研究、重要基因精細定位與功能鑑定、花生分子遺傳育種和生物技術研究落後,長期影響了產業發展。
  • 烏魯木齊:綠化首試客土噴播技術
    中國園林網5月16日消息:將拌和過的有機肥、種子、草種等噴灌至山體上就可進行綠化,這種客土噴播技術在烏魯木齊還是首次嘗試。15日,記者來到客土噴播技術試驗地——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工業大道。
  • 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品種番茄全面成熟
    新華網烏魯木齊12月9日電(楊靖國、張家偉)近日,新疆烏魯木齊高新區一家植物工廠培育種植的雪山果、雪山玲瓏果兩種新品番茄全面成熟。新華網發 張家偉攝    此次培育成熟的新品番茄為無土栽培,以椰子糠作為基質,有效改善了一般栽培情況下番茄根部易被病菌侵入的情況。
  • 新疆花生產業已經初步形成全產業鏈
    本報訊 記者顏志華 發自新疆 日前,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育種與種子研究室2015學術年會在新疆石河子市召開,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山東、河南、河北、新疆等省區市及兵團的數十名專家濟濟一堂。據介紹,該年會由新疆農墾科學院、新疆農科院和新疆天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這也是該年會首次在疆召開。
  • 水果玉米高效設施栽培技術
    自2015年始,我們實施了水果玉米品種引進試種試驗,並從中篩選出適合我市種植的水果玉米品種。現就水果玉米高效設施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品種介紹1. 金銀208:上海華耘種業有限公司選育的早熟黃白雙色超甜玉米單交種,帶有溫帶血緣。早春設施栽培生育期(出苗至採收)81.3 天,產量一般在750kg/畝左右。
  • 新疆事兒早知道|新疆男籃|烏魯木齊|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圖木舒克
    9月29日周二新疆>烏魯木齊>城區11:30更新 | 數據來源 中央氣象臺1烏魯木齊新的一周平均氣溫較歷年同期偏低,低溫降至6℃新的一周,隨著暖氣團逐漸削弱,烏魯木齊將延續秋涼模式。02新疆鐵路開行「國慶」「中秋」假日列車「國慶」、「中秋」假日臨近,鐵路部門將迎來旅客出行高峰,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新疆鐵路部門將開行烏魯木齊至嘉峪關,烏魯木齊至南、北、東疆方向各地州節點城市的旅客列車,滿足假日期間旅客出行乘車需求。
  • 新疆福海縣大面積試種水稻
    此次試種,阿爾達鄉從黑龍江省共引進7種優質品種水稻,4月3日起在大棚開始育苗,5月底完成插秧,預計收割時間為9月中下旬。 新華社記者沙達提攝這是6月19日拍攝的新疆福海縣阿爾達鄉阿爾達村的稻田(無人機照片)。 為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新疆福海縣引進優質品種水稻,利用阿爾達鄉2000畝土地進行試種植,力圖在新疆北部高寒地區突破大面積水稻種植的難題。
  • 新疆滴灌冬小麥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1 技術概述 1.1 技術基本情況 2018年起,由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烏魯木齊試驗站馬兆亭、雷鈞傑二位同志組成新疆冬小麥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攻關團隊,對新疆滴灌冬小麥進行超高產技術攻關,通過3年的努力,不斷突破新疆滴灌冬小麥超高產紀錄。
  • 60秒丨東營市利津縣黃河三角洲首個麥茬耐鹽鹼花生新品種試種成功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30日訊10月30日,東營市利津縣黃河三角洲首個麥茬耐鹽鹼花生新品種試種成功。有史以來,黃河三角洲地區的花生一直都是選擇非鹽鹼的沙質地塊播種。去年九月份,山東省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管理中心選派第一書記入駐鳳凰城街道大高村展開幫扶工作,為解除上千畝鹽鹼化沙質土壤給群眾帶來的困擾,工作組聯合中科院遺傳所、青島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展開科研攻關,終於實現了突破,成功培育出耐鹽鹼高產花生——「鹽花9號」。
  • 恐龍蛋李子樹苗栽培管理技術分享
    恐龍蛋杏李結果本文主題是恐龍蛋李子樹苗的栽培管理技術分享,意在讓大家都了解一下,不要覺得這個果樹栽培深不可測。風味獨特,試種範圍廣泛,自花不粉或自花不易授粉。需要搭配授粉樹種植。下面重點說一下栽培管理技術。
  • 新疆連續20日無新增,烏魯木齊景區恢復開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健康委最新通報,9月4日0時至24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0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0例;新增治癒出院確診病例2例,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2例,均在烏魯木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