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道理我們都懂,但沒有幾個人 可以做得到。大部分的人,一直在推崇讀書,但真的花很多時間讀書,就會很厭煩了,然後會說,「等我有空了,再讀吧」,可是哪一天有空,答案就是「一直都沒有空」。
前天,在書店遇到小區裡的王阿姨,她興致勃勃翻看著書,臨走時,買了一大摞的書。我對她說,「真的羨慕你,有空的時候,可以讀書。」她看了我一眼,說,「我買的書,都是給孩子看,他們用得著。我哪有時間看書。」看著王阿姨的背影,我突然想起這些年,我也買了很多書,但都是給孩子的,我自己卻一本書都沒有認真看完。
別說,一輩子堅持讀書,就是陪著孩子一起讀書,我們都顯得很不耐煩。給孩子看一下作業,都是一臉茫然,不知道對與錯,因為我們和知識的世界,越來越遠了。
讀書,是人生最高級的修行,讓一個人真正變得安靜,內心更加豐富,精神更加富有。
但凡喜歡讀書的人,都會擠出時間來,專心致志讀書,哪怕生活很忙,工作很多,但看書的時間,擠一擠總是有的。
我的表姐今年五十歲了,她堅持學英語。我問她,「都一把年紀了,還學英語幹嘛呢?」表姐說,「孩子一直想出國,我就想,要是孩子出國了,我去國外看孩子,總要語言相通吧,不能讓別人知道,孩子的媽是一個沒文化的人。」也許,表姐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為了出國看孩子而讀書。但是她讀書的勁頭,沒有幾個成年人比得上。
表姐每天早上五點起床,讀英語兩小時。因為發音不標準,就買了一個複讀機,反反覆覆練習。因為讀英語,表姐已經兩年沒有睡過懶覺了,她的自律,讓人佩服。
讀書使人更加自律,自律就是一種修行,讓人做任何事情,都會變得更加有韌性,從來不會隨便放棄。讀書的成績也許不會很突出,但「十年磨一劍」的自律,也是最好的成績。
上個周末,去同事王子美家裡做客。王子美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常常去圖書館看書,還把看書的畫面拍下了,發朋友圈炫耀一下。她也常常買書,也會把買來的書,從中抄下一段話,和大家分享。當我走進王子美家的時候,看到客廳裡有兩個書櫃,放著各種名著。我很好奇,便把手伸過去,想要隨便看一下,也感受一下「開卷有益」的幸福。當我拿到書的時候,忽然發現書特別輕,翻開第一頁,就再也找不到第二頁。所有的書,都是空殼而已,用來作擺設的。
後來,我知道了王子美的真實想法——想要做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人,但沒有時間看書,於是採用去書店和圖書館打卡的形式,讓自己「圓了讀書夢」。真不知道她這樣做有什麼意義,或許她把讀書,變成了一種欲望,變成了物質的追求,而不是精神的追求。
真正讀書的人,是一個人慢慢讀書,不炫耀,不追求速度,不是用書來裝飾自己。讀書的人,是放下物慾的糾纏,讓精神的世界和書的字字句句融合在一起,做一個知書達理的人。
朋友圈裡,常常有人發照片,我最喜歡的照片,就是一個女人,手捧一本書,坐在安靜的有詩意的小屋裡,或者在禪意的走廊邊斜靠著。這樣的照片,看起來都很愜意,就像一首詩,讓人耳目一新。
可是,那些拍照片的人,多半是擺拍,有一種「形似而不神似」的庸俗。拍完了照片,把手裡的書一丟,然後就坐上小車,揚長而去,趕往下一個地方繼續拍照。書是道具,詩意的小屋是特意挑選的背景。大家都不是讀書人,但卻假扮得有模有樣。
真的喜歡讀書的人,不太在乎讀書的環境,身在陋室,也可以靜心看書。沒有錢買書,可以去借書看。衣服很樸素,但人活得很精神,看起來 很高貴。你和讀書的人交流幾句,有一種「十分佩服」的感覺。
讀書,會讓一個人永遠年輕,跟得上時代,甚至可以超越時代,因為他一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個人的容貌會變老,但一個人的精神可以一直是青春的。所謂「青春永駐」,是一個人活成了一首詩的模樣,不需要「擺拍」,可以撕去所有的偽裝。
畢淑敏在《閱讀是一種孤獨》中寫道:你啪地合上書,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裡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開它,穿越歷史的灰塵與他對話。
一個人,一盞燈,一本書,一杯茶。仿佛你就在和歷史對話,也在和未來對話,到處都是安靜的,唯有心在躍動,是心和書裡的字字句句對話。讀書的時候,別人覺得你很孤獨,但你並不會這樣認為,你會覺得是一種享受。
真正會讀書的人,可以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讀書,連身邊有人大聲說話,也聽不見;可以在寒冷的冬天讀書,連手變得冰涼也沒有在意;可以在酷暑裡讀書,滿頭大汗也渾然不覺。讀書,讓一個人忘記喧囂,還會暫時忘記人生的悲歡離合,連時間也會被遺忘。
如果有一天,你心煩意亂,那就靜下心讀書吧。一個人慢慢看書,慢慢修行,煩惱就像一陣風,輕輕地來,輕輕地去,不會留下任何的痕跡。只有心頭,反反覆覆琢磨著某個句子,就像一股湧動的力量,在鼓舞自己努力向前。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