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人生最高級的修行

2020-10-17 布衣粗食68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道理我們都懂,但沒有幾個人 可以做得到。大部分的人,一直在推崇讀書,但真的花很多時間讀書,就會很厭煩了,然後會說,「等我有空了,再讀吧」,可是哪一天有空,答案就是「一直都沒有空」。

前天,在書店遇到小區裡的王阿姨,她興致勃勃翻看著書,臨走時,買了一大摞的書。我對她說,「真的羨慕你,有空的時候,可以讀書。」她看了我一眼,說,「我買的書,都是給孩子看,他們用得著。我哪有時間看書。」看著王阿姨的背影,我突然想起這些年,我也買了很多書,但都是給孩子的,我自己卻一本書都沒有認真看完。

別說,一輩子堅持讀書,就是陪著孩子一起讀書,我們都顯得很不耐煩。給孩子看一下作業,都是一臉茫然,不知道對與錯,因為我們和知識的世界,越來越遠了。

讀書,是人生最高級的修行,讓一個人真正變得安靜,內心更加豐富,精神更加富有。

讀書是一種自律,是一生的堅持。

但凡喜歡讀書的人,都會擠出時間來,專心致志讀書,哪怕生活很忙,工作很多,但看書的時間,擠一擠總是有的。

我的表姐今年五十歲了,她堅持學英語。我問她,「都一把年紀了,還學英語幹嘛呢?」表姐說,「孩子一直想出國,我就想,要是孩子出國了,我去國外看孩子,總要語言相通吧,不能讓別人知道,孩子的媽是一個沒文化的人。」也許,表姐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為了出國看孩子而讀書。但是她讀書的勁頭,沒有幾個成年人比得上。

表姐每天早上五點起床,讀英語兩小時。因為發音不標準,就買了一個複讀機,反反覆覆練習。因為讀英語,表姐已經兩年沒有睡過懶覺了,她的自律,讓人佩服。

讀書使人更加自律,自律就是一種修行,讓人做任何事情,都會變得更加有韌性,從來不會隨便放棄。讀書的成績也許不會很突出,但「十年磨一劍」的自律,也是最好的成績。

讀書使人精神富裕,擺脫物慾的糾纏。

上個周末,去同事王子美家裡做客。王子美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常常去圖書館看書,還把看書的畫面拍下了,發朋友圈炫耀一下。她也常常買書,也會把買來的書,從中抄下一段話,和大家分享。當我走進王子美家的時候,看到客廳裡有兩個書櫃,放著各種名著。我很好奇,便把手伸過去,想要隨便看一下,也感受一下「開卷有益」的幸福。當我拿到書的時候,忽然發現書特別輕,翻開第一頁,就再也找不到第二頁。所有的書,都是空殼而已,用來作擺設的。

後來,我知道了王子美的真實想法——想要做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人,但沒有時間看書,於是採用去書店和圖書館打卡的形式,讓自己「圓了讀書夢」。真不知道她這樣做有什麼意義,或許她把讀書,變成了一種欲望,變成了物質的追求,而不是精神的追求。

真正讀書的人,是一個人慢慢讀書,不炫耀,不追求速度,不是用書來裝飾自己。讀書的人,是放下物慾的糾纏,讓精神的世界和書的字字句句融合在一起,做一個知書達理的人。

讀書是一種氣質,是永葆青春的最好方法。

朋友圈裡,常常有人發照片,我最喜歡的照片,就是一個女人,手捧一本書,坐在安靜的有詩意的小屋裡,或者在禪意的走廊邊斜靠著。這樣的照片,看起來都很愜意,就像一首詩,讓人耳目一新。

可是,那些拍照片的人,多半是擺拍,有一種「形似而不神似」的庸俗。拍完了照片,把手裡的書一丟,然後就坐上小車,揚長而去,趕往下一個地方繼續拍照。書是道具,詩意的小屋是特意挑選的背景。大家都不是讀書人,但卻假扮得有模有樣。

真的喜歡讀書的人,不太在乎讀書的環境,身在陋室,也可以靜心看書。沒有錢買書,可以去借書看。衣服很樸素,但人活得很精神,看起來 很高貴。你和讀書的人交流幾句,有一種「十分佩服」的感覺。

讀書,會讓一個人永遠年輕,跟得上時代,甚至可以超越時代,因為他一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個人的容貌會變老,但一個人的精神可以一直是青春的。所謂「青春永駐」,是一個人活成了一首詩的模樣,不需要「擺拍」,可以撕去所有的偽裝。

讀書是一種修行,在獨處中找回自己。

畢淑敏在《閱讀是一種孤獨》中寫道:你啪地合上書,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裡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開它,穿越歷史的灰塵與他對話。

一個人,一盞燈,一本書,一杯茶。仿佛你就在和歷史對話,也在和未來對話,到處都是安靜的,唯有心在躍動,是心和書裡的字字句句對話。讀書的時候,別人覺得你很孤獨,但你並不會這樣認為,你會覺得是一種享受。

真正會讀書的人,可以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讀書,連身邊有人大聲說話,也聽不見;可以在寒冷的冬天讀書,連手變得冰涼也沒有在意;可以在酷暑裡讀書,滿頭大汗也渾然不覺。讀書,讓一個人忘記喧囂,還會暫時忘記人生的悲歡離合,連時間也會被遺忘。

如果有一天,你心煩意亂,那就靜下心讀書吧。一個人慢慢看書,慢慢修行,煩惱就像一陣風,輕輕地來,輕輕地去,不會留下任何的痕跡。只有心頭,反反覆覆琢磨著某個句子,就像一股湧動的力量,在鼓舞自己努力向前。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讀書,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而更為重要的是:讀書,是人生的一場修行。一個人選擇讀多少書、讀哪些書,也就是在選擇不同層次的修行。02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喬治·馬丁在《權力的遊戲》中說過:「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
  • 人生最高修行:修心
    我們該怎樣人海浮沉中修行自己,讓自己內心平和喜樂富足呢?佛家有言:「萬般皆是命,唯有人自渡。」梵塵老師經常會在課程上跟大家分享一個人生道理,讓我們在些許浮躁的生活裡,領悟人生態度,需要學會修心沉澱。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這種人生狀態豈不美哉,妙哉!寬人三尺利己一丈萬事萬物皆有因果,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所以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想要有一個和諧美好的人際關係,就要寬以待人,成人達己。行走於世間,處理好人際關係是極其重要的。
  • 蔣勳:最高級的修行,是與自己的對話
    我們小時候大概有很多的偏見,覺得那種刺青都是某一種大哥級的人物。一個刺青的年輕人跪在這個苦修像前面,也許他心裏面有很多話要跟這一尊像要講。 個人修行的這條路,我相信路很長,我也相信我們所有的人,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都是叫做眾生,都在修行的路上,有的早,有的晚,有的快,有的慢。
  • 人生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現代的人大都主張: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因此,很多人便拿此句話成為了自己理所當然不努力的理由,也有人將此當做肆意揮霍的理由。實則不然,總有一天你會為你年輕時的揮霍買單,你丟掉的都要加倍還你。修行,修的是心靈的明淨,是面對苦難時的平靜,是面對失敗時的坦然,也是在面對紛繁冷酷時的淡然。
  • 稻盛和夫:人生的最高修行,提高心智,修煉靈魂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一書中寫道:人生是為心的修行而設立的道場。人生的目的就是在災難和幸運的考驗中磨練自己的心志、磨練靈魂,造就一顆美麗的心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拼命地追求金錢、權力、地位、名譽。但是在我們追求這些東西的時候,也時常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問自己:「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 稻盛和夫:人生的最高修行,提高心智,修煉靈魂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一書中寫道:人生是為心的修行而設立的道場。稻盛和夫在他的商業人生中,給世界創造了財富,更為人類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人生,從金錢,名譽,地位等方面來說,毫無疑問,他是成功的,他是受人尊敬的,他是富有的。
  • 活在當下是最高級的修行
    一行禪師所著《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當世大德、《佛陀傳》的作者一行禪師專為職場人生而寫的職場修行書,工作就是修行,工作中的一切磨礪,都是你修行的助緣,一行禪師想指引你在工作的重壓下,磨練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的工作事業在平和喜樂中獲得成功。
  • 延隆機關青年讀書會第26期:讀書,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董卿曾說過:「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加出色,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 ,它更能給人快樂。」11月13日上午,延隆商業公司機關青年讀書會第26期如期舉辦,本期讀書會主題是
  • 真正聰明的人都會懂,人生修行在於忙碌,修行的最高境界在於休閒
    其實,你完全沒有必要這樣看待自己,更不用覺得臉紅羞愧,這兩種狀態,不過是我們人生必經的過程。不管是忙,還是閒,都是我們在紅塵之中的一種修行。一、繁忙,是身體的修行曾國藩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凡百種弊病,皆於懶生。人生這一世,不能不勞動。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出價值,人才能因此在世上生存。
  • 讀書,是最廉價的修行
    美國出版人威爾·施瓦爾貝一直在堅持著學以致用,用閱讀來解決人生之困。她在《為生命而閱讀》一書中表示:讀書是我知道的最好的學習如何審視自己生活方式的方法。比比看自己做過的事和別人做過的事,自己的想法、理論、感受和別人的想法、理論和感受,你會愈發了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她說:《精靈鼠小弟》告訴人們:要儘量去尋找而不是逃避。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貴在修心
    而強大的內心,需要一點點去修行,《格言聯璧》有言:「鬧時煉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言時省心,動時制心。」做到這六點,人生才能內心強大,無往不利。01鬧時煉心王陽明說:「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 慎獨,是最高級的氣場修煉(深度)
    慎獨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慎獨,修養的是內在的定力,是每天三省吾身的省察,是在無人時、細微處,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慎獨,是自我與靈魂的對話。慎獨,本質上就是《大學》中所說的「誠其心,正其意」,是對自我內心崇高道德律的敬畏。
  • 讀書與修行
    養成讀書習慣,是給自己營造一個幾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護所。修行也不一定局限在念佛、坐禪,其它諸如看經、閱讀書刊,做種種的功德,這些都是修行。只要有心,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那就是修行。人我相處,人倫道德,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幫助,那就是修行。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這就是修行。
  • 人生最高級的活法,應該有四種
    小事想一想,天天想,就變成了鬧心的大事;大事天天想,就變成了人生的災難。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就活幾十年,多也就是百年。為啥要不開心,而不是為自己好好活。煩惱的一天,就是浪費了一天,愉快的一天,才是自己的一天。人生最高級的活法,應該有四種,希望每一種活法,你都試一試,還可以擁有,感受人生的快樂,感悟生命的美好。
  • 人生,最高級的修行:歷練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
    人生就像一場修行, 得意時, 這份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才是我們人生路上真正的彩虹。
  • 曾國藩智慧:慎獨,才是一人修行的最高境界
    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短短幾句話,句句不離慎獨。慎獨能夠讓人心神安寧,而我們平時的修行就在於養心,養心的關鍵,則在慎獨。人心坦蕩,沒有一件有愧之事,則是處世泰然,內心是快樂、滿足、寬慰、安然的,這是人生自強的第一途徑,也是尋求快樂的良方,是守住身心的任務。那麼,「慎獨」是什麼意思呢?
  • 曾國藩智慧:慎獨,才是一人修行的最高境界
    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短短幾句話,句句不離慎獨。慎獨能夠讓人心神安寧,而我們平時的修行就在於養心,養心的關鍵,則在慎獨人心坦蕩,沒有一件有愧之事,則是處世泰然,內心是快樂、滿足、寬慰、安然的,這是人生自強的第一途徑,也是尋求快樂的良方,是守住身心的任務。
  • 西遊記的人生哲學: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即修心!
    有人說,西遊記倒過來讀,才是真實的人生。還有人說,西遊記中的五聖代表的是一個人,唐僧是人的身,悟空是人的心,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僧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即修心,這就是西遊記的人生真諦。「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 人生的最高境界:獨處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獨處。人這一生,不需要太多朋友,學會獨處,才是最重要的修行。 有一次,一個大官坐著車子路過,車子裝飾十分豪華,管寧照舊讀書,而華歆趕緊丟下書本出去看,回來後對管寧誇個不停。 正全神貫注看書的管寧卻越聽越反感,他一把拔出身上的刀,把兩人同坐的蓆子割成兩半,使兩人分開坐,表示從此同華歆斷絕朋友關係。
  • 慎獨,是自律的最高境界,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慎獨,是中國人的千年修行,是一種靜美,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曾國藩說,人如果能做到慎獨,心裡自然會平靜、安定、富足。自我修養的道理,沒有比養心更難的了。養心最難做到的,就是慎獨。一個以慎獨為修行的人,必然有一種磁場,一股正氣,在芸芸眾生中會顯然的耀眼起來,這樣的人,內外道德品行兼修,才能獲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