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講了什麼道理?

2020-12-13 農觀

農村人講話沒有那些一套一套的雞湯,農民即使講道理講人生,也是很直白的,不像某些文人講話,極盡煽情之能事。但是並不是說,農民說話就是直憨憨的來,其實很多農民在表達這些關於道理、人生、為人處世、生活等等的時候,大多會選擇用農村的俗語來表達,既言簡意賅又鏗鏘有力。農村俗語都是農民祖祖輩輩在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所以很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我們生活中能聽到好多農村俗語,直到現在依然很有道理。比如接下來要說的這3個俗語,大傢伙看看聽過沒有,覺得有沒有道理?

1、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

這句農村俗語,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不過這句話一說出來,大傢伙基本上就可以明白一二了。它說表達的意思就是,家裡即使再有錢,哪怕有金山銀山,但是不知勤儉,用不了多久也就坐吃山空了;如果勤儉節約,哪怕是針尖大小的財富,只要時日長,也會慢慢積累成金山銀山的。這句農村俗語就是表達了一個辯證的財富觀,也教導人們不管日子過得怎麼樣,勤儉節約才是正道。

2、只勤不儉,無錢無鹽。

大家都知道,咱們農民本身就是勤勞的代表,從來不怕幹活、不怕吃苦。但是在農村也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同樣是兩家吃苦耐勞的人家,收入也都差不了多少,但是有一家日子過得有聲有色,有一家還是過得很拮据,這是為什麼呢?這就用的上這句俗語了,兩家都很勤勞,但是第一家通過勤勞獲得了收入,人家懂得節省,不浪費,花錢花在刀刃上;而第二家,雖然同樣勤勞,但是不知道節儉,花錢大手大腳,家裡存不住錢,所以家裡永遠是缺錢的狀態。那農民就總結了「只勤不撿,無錢無鹽」這句俗語作為警示。

3、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應該很多人聽過家裡老人說過這句俗語。農民都有早起的習慣,這和農民本身的職業有關,因為早早起來要種地澆水。農民是最怕懶惰的,所以有時候年輕人回到老家想睡個懶覺,往往會被家裡人教育批評。農村人認為,早晨早早的起來,所有的事情就會有條不紊的做完,因為時間充足,這樣自己也會顯得光光彩彩的;要是起的晚了,人就會著急忙慌的趕著事情做,最後慌慌張張的什麼事都幹不好。所以就有人專門總結了這麼一句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這個「三」具體指的啥,很多人說的不一樣,普遍認為,這個「三」是個虛數,泛指很多事。

農村大部分的俗語都比較簡潔,而且一聽就懂得其中的意思。而且很多的農村俗語,似乎已經變成了家訓一樣,從上一輩傳到下一輩,子子孫孫都記著這句話。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有意思且言簡意賅的農村俗語呢?你覺得上述三條農村俗語有沒有道理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經驗!
    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在農村這是真的嗎?一些農村俗語總是包含著更深奧的道理,就拿起床來說吧,也是有很多俗語的。比如「富人是條狗,天不亮就走;窮人是條龍,睡到太陽紅。」除此之外,還有「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人有飯吃」等等。不僅是我們老祖宗的俗語,還是外國的一些諺語,對人們的起床都有合理的解釋。那麼這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這是真的嗎?李子來回答。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什麼意思?在農村這是真的嗎?
    一說起農村人,很多城裡人都會豎大拇指:農村人是真的勤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甭管什麼天氣什麼日子,每天早上天一亮,準時起來開始一天的勞碌。這點在小編每回回老家過年的時候深有體會。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這句俗語,說的就是農村人的勤勞和質樸。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什麼意思?一起來看下吧!
  • 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什麼意思?在農村這是真的嗎?
    一說起農村人,很多城裡人都會豎大拇指:農村人是真的勤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甭管什麼天氣什麼日子,每天早上天一亮,準時起來開始一天的勞碌。這點在小編每回回老家過年的時候深有體會。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這句俗語,說的就是農村人的勤勞和質樸。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什麼意思?一起來看下吧!
  • 老農常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這三光和三慌分別是指什麼?
    老農常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這三光和三慌分別是指什麼?   在我們悠久的歷史長河之中,有無數令我們覺得自豪的文化。文化除了存在於文人騷客的秀美詩篇中,同樣也存在於鄉野農夫口中的俗語中。很多人都聽過不少俗語,這些俗語有些通俗易懂,揭示做人的道理。
  • 農村老人常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到底是什麼意思?
    到現如今,流傳下來的農村俗語很不少,大多都能從老一輩的嘴裡聽到,對於現在的我們,依然很有教育指導意義。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兩句俗語都有些什麼教育意義呢?「早起三光,晚起三慌」這句話可能很多人都聽過,旨在號召大家每天早上起床要早一點。如果早上起早一點,就有足夠的時間把自己的頭髮梳得光光亮亮,手臉洗得乾乾淨淨,腳下也收拾得利利索索,也有足夠的時間把其他事辦好。
  • 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啥意思呢?在農村真的是這樣?
    大多數農民都有早起的習慣,尤其是到了夏天,五六點鐘就能看到已經在田間開始耕作的老農。農村人以早起為榮,晚起為恥,在農村還流傳著「早起三光,晚起三慌」的說法,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衣服、臉面上面的三光,這三個方面也是大家的生活習慣,早起床,早收拾自己,把自己收拾的光鮮一些,外出才會顯出自己的勤勞,以及給人一個好的印象,精神飽滿衣著整潔自然會給人一個很安慰的印象,不論做起什麼事情來,能夠更加的順利。
  • 農村老人常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究竟啥意思?
    老祖宗就曾經留下一段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早晨作為一天當中最為寶貴的時間段,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彌足珍貴的,如此,咱們一起去看看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到底合不合理吧? 在古代農村,基本上一到晚上就沒啥娛樂活動了,若是白天比較長還好,在晝短夜長的時間段,缺乏娛樂活動無疑是非常致命的,想來這也是為什麼每家每戶都有那麼多孩子的原因吧。
  • 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啥意思呢?在農村真的是這樣
    ,帶來的是更多的不利,所以對於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尤為關鍵,在農村就有一句對於生活習慣的描述,叫做: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指的是什麼呢?農村的俗語有時候都是有好多種的解讀方式,雖然目的是一致,但描述的事物卻大為不同,像這句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在我們的農村就有很多種的說法,其實最終的道理還是一樣,都是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才能身體健康,工作也能夠取得更好的成就。
  • 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什麼意思?形象生動而又不失深意
    文/月童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什麼意思?形象生動而又不失深意從古至今,我們都很重視時間,我們一天中做的事情都會依據時間,在古代,沒有鐘錶,古代人會以其他的東西來代替時間,比如一柱香、一彈指等等,看來時間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時間也是最公平的。
  • 老祖宗說:成大事的人都是「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光的是什麼?
    俗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是由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在社會生產實踐中所總結出來的一些道理。在今天看來,大部分的俗語是帶有一些封建迷信的說法的,但其實,也並非是所有的俗語都是這樣的,像很多農業上的俗語就是比較科學的。
  • 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古人經驗之談,句句在理!
    早晨無疑是一天最為寶貴的時間,即便是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的作息時間安排上依然保持著早睡早起的前提,只是有的人選擇了晚睡晚起。在古代早起不僅僅局限於老百姓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句民間俗語說的是「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則更加生動形象地體現了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情形。
  •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這句話可能很多人都聽過,不過這裡的「三光」和「三慌」又是指什麼呢?每天早上起床要早一點,就有足夠的時間把自己的頭髮梳得光光亮亮,手臉洗得乾乾淨淨,腳下也收拾得利利索索,這樣也會有足夠的時間把其他事辦好;相反,如果每天自己都收拾不好,所有的事情都堆積在一起,自己也會產生厭煩的情緒。
  • 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三光是什麼,三慌又是啥?古人都知道
    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三光是什麼,三慌又是啥?古人都知道俗話說得好,時間就是金錢。民國時期有一位大作家就說過,時間就好比是海綿裡裝著的水,你用勁去擠,總會擠出點的。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大家就對時間有了自己的認識。古代文人在書中寫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 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啥是三光和三慌?若能讀懂受益終身
    而民間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其實也在告訴大家時間的重要性,啥是三光和三慌?若能讀懂受益終身。在古代,「三」只是一個泛指數字。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三光」可以解釋為三種時光,而「三慌」則是三種令人發慌的事情。第一、早起三光時間就像東去的流水一去不復返,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有限的時間或生命。對於一個人而言青春年少時,才是人生中最寶貴的階段。一旦錯過了這段美好的時光,就只能留下無盡的感嘆和回憶。「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說的就是這種遺憾。
  • 農村俗語「早起了有三光,晚起了要三慌」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進入到4月以後,很多的農民在這個時候也是開始了農忙,對於目前也是春耕農忙的時候,大家這個時候也樹忙得不可開交,畢竟一年之計在春,一天之計在於晨,早睡早起一起是農民的良好習慣,畢竟農村不和城市一樣那麼繁華,到了晚上的時候,大家就早早的休息,等到第二天就要努力地去地裡幹活,所以農民的生活也是比較單調
  • 農村老人們常說「早起三光」,你知道是哪「三光」嗎?
    提要:老人們常說早起三光,「三光」指的是什麼呢?在家時總會聽到老人們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催促我們早上早起,或者是提醒我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要提前做好準備,以免慌慌張張。那麼,具體該怎麼理解這句話,「三光」又是指什麼呢?有什麼典故呢?
  • 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三光」和「三慌」指的是啥?
    關於時光的珍貴,不僅僅學識淵博的聖人有這般的感慨,哪怕是平民百姓也有自己的俗語來教導子孫不要浪費生命: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就是這句俗語中的「三光」和「三慌」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呢?答案其實非常生動,且聽小編為各位讀者細細道來。「三光」其實是古代女性用來形容儀表的俗語,正所謂婦容、婦功、婦德,「三光」就是拿來界定婦容的一個通俗的概念,指的就是頭光、面光、足光。
  • 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年輕人一般都不明白是啥意思!
    我們總感覺快樂的時間太少,無聊的時間太長,當想做些什麼的時候,便會感覺時間好像縮水了,不夠我們支配。我們沒法向明天透支,也不能向昨天討還,時間就是這麼短暫而有限。而古人早有此感悟,便流傳下來很多珍惜光陰的老話警示世人,老話中的「三光」和「三慌」到底包含了怎樣的深意呢?
  • 生活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
    生活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從很早的時候就流傳下來的,早起三光首先是指的起床一定要趕早,能看見月光,星光,和日光,也就是太陽沒升起來之前必須要起床,婦女起床後,也要三光,指的是頭光,臉光,腳上光,中國古代的婦女,各個都是長髮及腰,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要把頭髮盤起來,要梳理得光光的,第二件事就要描眉打扮,把妝容整理的光彩照人,最後一件事要把自己的小腳用裹腳布仔細的裹好,這是一個女人從上到下的三光,然後開始打掃屋裡屋外的衛生
  • 俗語:「早起三光」到底啥意思?下一句才是關鍵,越早知道越好!
    我們平時聊天的時候就經常能聽到老人們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等一些俗語。這些俗語聽上去確實很直白,很俗,也很簡短,有些甚至類似於順口溜,但就在這些簡單、直白的短語之中,卻蘊含著古人們的大智慧。俗語中的道理深刻,是古人生活經驗的總結,對於後人的為人處世、養生益壽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