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譚|草間彌生的一個夢

2020-09-05 三生Arts

草間彌生 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她那極具震撼力的造型和色彩,光怪陸離的圈圈點點所營造的迷幻的氛圍,在藝術史上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草間彌生是一個頑強而自立的女人,一個女病人,一個孤獨、勇敢的了不起的藝術家。佛洛依德認為,童年及原生家庭的情結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面對上帝給予的並不美好的生命,草間彌生抓住了藝術這棵稻草學會了在孤獨和壓抑中升華自己。她用疾病所給予的惡魔般的幻覺和想像力創造了另一個精神的宮殿,她用她獨一無二的藝術救贖了她自己。


無限鏡室——靈魂波光

草間彌生 作品

草間彌生生於日本長野縣。她自10歲起即稱,從她眼裡看出的世界皆充滿圓點及網線,並認為整個世界皆由圓點及網線所構成,並通過創作來表達她所看到的世界。她認為紅色、綠色與黃色圓點可以構成地球、太陽或月亮,這些皆來自她的幻覺。她認為這些點組成了一面無限大的捕捉網(Infinity nets),代表了她的生命。


永恆的愛

草間彌生 作品

由於草間彌生特殊的生命體驗和經歷,她的創作歸類到相當多的藝術派別,包含了女權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en:Art Brut)、波普藝術和抽象表現主義等。


天堂之梯

草間彌生 作品

1954年,草間彌生在繪畫作品《花(D.S.P.S)》中曾有下列的表達:「某日,我觀看著紅色桌布上的花紋,並開始找尋,天花板、窗戶、牆壁、屋子裡的各個角落,最後是我的身體、宇宙。我感覺自己被磨滅,在無限大的時間與絕對的空間感中,我變得渺小而且微不足道。」可以說草間彌生作品的一個永久性的母題即是其在時空變幻的背景下企圖呈現的一種自傳式的、深入心理的、渺小而又無限擴張的被覺醒了的自我。


無限的網和圓點

草間彌生 作品

1957年,草間彌生移居美國。1963年,在紐約市的綠藝廊與當代卓越的藝術家安迪·沃霍爾、克勒斯·歐登柏格一起參加了七人聯展。草間彌生展出的作品是軟雕塑《再生時刻》。一叢叢仙人掌般的頑物扭曲著掙扎著,破土而出,這或許是草間彌生衝破逆境獲得新生的自我詮釋吧!

1965年,草間彌生在紐約展出《無限鏡屋》。在一個狹小的屋子裡,通過鏡子的反射和LED燈,打造出炫目斑斕的光影效果。隨著燈光的變化,給人以無限的空間感以及飛越生長的遐想。在作品《永恆的愛》中,不斷重複的大眼睛、圓點和側臉,以黑色的線條充分展示。張牙舞爪的花朵重疊成海洋,絲絲如縷的秀髮盤轉成山丘。草間彌生用前衛大膽的造型顛覆了世人腦海中關於女性的形象。


為摯愛鬱金香之永恆祈禱

草間彌生 作品

在三維空間裡,擺放著三支巨型鬱金香花,含苞欲放,亭亭玉立。彩色圓點覆蓋了白色背景,看似無序的張揚,卻因為花的構架和藝術家的獨特視角,顯得平和而自然。


1993年,草間彌生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日本政府專門為其設立主題館,以此向這位前衛女王致敬,草間彌生在本國以及國際藝術地位重新得以確立。2003年,草間彌生在日本與美國舉辦巡迴回顧展。她還曾獲法國文化部頒發的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2010年,在臺北畫廊博覽會,晚年的草間彌生在經紀人的陪同下展示了高達幾米,佔地幾十平方的後期著名作品《南瓜 》。


我在這裡,卻了無一物

草間彌生 作品


普通的小房,四面都是牆,簡易的家居擺設,但通過螢光斑點的閃爍和投射,如同在編織少女的夢境,美得那麼不真切。


重複的視覺·菲勒斯船

草間彌生 作品

草間彌生的夢幻般的圓點還引領了時尚。草間彌生的服飾全部由自己設計。圓點和她的精神疾患一樣,成為藝術家身上最深的印記。同時,草間彌生還為蘭蔻、AU等品牌設計產品。在日本,草間彌生圓點系列的時尚用品更是風靡一時。


需要一提的是,在紐約這段時間,草間彌生除了在藝術上取得的非凡成就外,還邂逅了美國著名藝術家、雕塑家和實驗電影先鋒人物約瑟夫·柯內爾,兩人一直相伴,直至1972年約瑟夫·柯內爾去世。


南瓜

草間彌生 作品

草間彌生不知是在哪面牆上鑽了一個洞,窺知了造物者的某個手勢或背影,她從此寄居這面牆上,在兩個世界間來回顧盼。」蔡康永在一篇名為《自願住進精神療養院的藝術家草間彌生》博文中這樣比喻道。


豌豆花

草間彌生 早期作品


如果你一定要問我從什麼時候開始藝術創作的,我可以告訴你,那是在很小很小的時候。我的一生,我活著的每一個日子,都與藝術相關。要是人可以有來世,我還想再做藝術家。無論生與死,藝術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切。

——草間彌生

文|陸地

相關焦點

  • 草間彌生 用波點造夢
    12月15日,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    在英國《泰晤士報》評出的「二十世紀200名最偉大的藝術家」中,草間彌生位居前列;在紐約藝評界看來,草間彌生是比波普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擁有更大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女王。    12月15日,草間彌生帶著她在中國的首次個展《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來到上海當代藝術館。
  • 草間彌生博物館VI設計賞析
    草間彌生博物館VI VI /經驗 我們尊重草間彌生的世界觀,並堅持細節,以便粉絲們接受。
  • 草間彌生
    ③:《南瓜》。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朱紹傑近日,「我的一個夢——草間彌生亞洲巡展」在上海當代藝術館展出。這是日本知名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在中國內地的首次大型個展。展覽展出草間彌生各個時期創作的一百多件作品,包括影像視頻、繪畫、絲網印刷作品、標誌性的巨型南瓜雕塑、大尺幅的裝置等等,基本涵蓋了草間彌生的代表性創作,呈現其六十年的藝術脈絡。
  • 草間彌生中國首次大型個展-我的一個夢
    導語:2013年12月15日,草間彌生亞洲巡展上中國上海展「我的一個夢(A Dream I Dreamed)」在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MOCA)拉開帷幕。作為亞洲巡展的第二站,此次展覽是這位享譽世界的日本藝術家在中國首次的大型個展,也是在中國停留的唯一一站,喜歡草間彌生作品的朋友不可錯過。
  • 草間彌生|沒有藝術,我會去死
    草間彌生1929 年出生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一個保守的資產階級家庭,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家族一百年以來都以經營採種場為生,家境富足。草間彌生的母親茂,是個脾氣火爆的女人,父親草間嘉門則是個風流浪蕩的人。家族雖然經常資助貧困的畫家,但是當母親知道草間的志向是畫家的時候,卻大發雷霆,百般阻撓,甚至毀壞她的畫作。讓草間彌生的母親大發雷霆的不只是「草間要當畫家」這件事,還有草間四處偷腥的父親。
  • 草間彌生藝術簡歷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畢業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女子學校。在1956年移居美國紐約市,並開始展露她佔有領導地位的前衛藝術創作,現居住在日本東京。 1939年,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約10歲時,開始被大量幻覺困擾,因而時常有自殺企圖。她留有當時為母親畫的鉛筆畫,畫中就已充滿了小圓。 1954年,草間在繪畫作品《花(D.S.P.S)》中曾有下列的表達:「某日我觀看著紅色桌布上的花紋,並開始在周圍尋找是不是有同樣的花紋,從天花板、窗戶、牆壁到屋子裡的各個角落,最後是我的身體、宇宙。
  • 謎樣的草間,令人眼花繚亂的彌生
    是因為草間彌生的藝術和她所有的衍生產品,往往採用了充滿活力的混合色彩,上面布滿了無限延伸的圓點、網線等圖案,尺寸、色彩以及密度的交相輝映充分展示了「無限」這個概念的可能性。這種草間彌生式圖案的活靈活現,所泛起的漣漪效應,總是把人帶入一個頻閃的美妙世界。
  • 藝術大師草間彌生:藝術不是保守 也不是做作
    草間彌生「的一個夢」展覽現場草間彌生作品歷時3個月,草間彌生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個展「我的一個夢」接近尾聲,然而,記者近日觀展時,發現位於上海當代藝術館的展覽現場依舊人潮湧動火爆的參展熱情與草間彌生的「江湖地位」匹配,卻也讓人思考,為何國內藝術家的展覽從未有過如此盛況?這位被加上「波點女王」「怪婆婆」「精神病患者」等諸多標籤的日本藝術天后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展覽當然充斥著草間彌生標誌性的波點,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圓點分布在繪畫作品中,巨型南瓜、八爪魚觸角等雕塑作品上,以及充滿神秘感的空間裝置裡。
  • 草間彌生:一個「精神病」藝術家填寫缺失的愛
    [摘要]草間彌生對自己的定義卻是:我只是一個「精神病」藝術家。雖一生都在跟幻覺抗爭,也借用幻覺成就了自己非凡的名聲,作為個體,草間彌生晚年的顏色,填寫的卻是童年空白了的記憶與缺失的愛。草間彌生作品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我的一個夢」亞洲巡展,從韓國大邱移師中國上海。
  • 「裸露」「非法」「被驅逐」——瘋狂的草間彌生
    十幾歲的草間彌生,被母親毀掉畫作,被體罰;二十幾歲的草間彌生,前往美國實現藝術夢,被母親警告永遠不要踏進家門;三十幾歲的草間彌生,其藝術「千船會」、「人體炸裂」瘋狂而放縱,並被驅逐展覽,朋友與家人終止了與她的聯繫;六十多歲,草間彌生終於在日本以及國際確立了她的藝術地位
  • 性解放Drama Queen草間彌生
    椅子上一個個突起的柱狀物,不是別的,正是丁丁。用是手工縫製的填充物做出丁丁的形狀,塗上灰白色的顏料,粘合在一把普通的扶手椅上。這把不可描述的椅子來自出自於日本最瘋狂,最出格的女藝術家,草間彌生這個名字,想必所有人都不會陌生。甚至這還是只是她製作的第一件雕塑作品——Accumulation No.1。
  • 波點女王草間彌生的作品集合
    世界的波點女王,日本國寶級藝術家草間彌生,她的作品鮮豔、野性、夢幻,稱她為世界上最受關注的藝術家也不為過。作為藝術家,草間彌生至今仍保持每天8個小時的創作,而她的作品也在世界範圍內開出遍地奇花,使草間的無限之夢得以無限延續。大量作品的誕生也讓草間迷們紛紛前去朝聖,甚至不惜為了和直島的南瓜合影冒著被擠進海裡危險,但世間的波點南瓜又何止直島一個?
  • 草間彌生的波點
    而提到波點和迷幻鮮豔的色彩造型,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肯定是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接下來大家看看草間彌生與波點之間的故事吧~世界著名的圓點女王、日本超級藝術天后、話題女王——草間彌生。草間彌生10歲左右就開始運用非對稱的袖,加半身紅半身白的毛衣裝飾自己。至今為止,她的服裝全部由自己設計完成。圓點和她的精神病一樣,成為藝術家身上最深的印記。
  • 草間彌生在紐約
    1969年3月17日,草間彌生與一些藝術家在紐約中央公園83歲時,草間彌生再次來到紐約這座對其影響至深的城市。人們談論草間彌生的生涯,通常會從她那「不堪回首的少女時代」開始。1929年,她出生在日本長野縣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父親的家族「做了一個世紀的種子生意」。在一張老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個手捧菊花的短髮女孩兒,面容清秀、神情嚴肅。這個10歲的女孩兒遭受幻視和幻聽的困擾,而在其父母看來,一切不過是孩子的胡鬧。「我的父母是一場真正的痛苦,他們傳統、守舊。」草間彌生說。
  • 草間彌生周邊、村上隆哆啦A夢....王一博本周六都在這裡!
    草間彌生x波點手提包這潮範兒十足的手提包配上草間彌生個性大膽的波點元素草間彌生的卡通藝術襪不僅可以當做藝術品來收藏更能讓你的穿搭畫龍點睛!草間彌生x波點陶瓷水杯聽說...草間彌生 x 黃樹南瓜波點卡夾這款卡夾符合你對藝術品味的所有想像源自草間彌生大師作品的設計構思簡約而不簡單、頗具國際潮流範兒!
  • 草間彌生中國首個個展——我的一個夢上海展出
    關於草間彌生草間彌生,1929年出生在日本松元市長野縣,於1947年進入京都工藝美術學院,並在1952年首次的個展後開始藝術家生涯。大型回顧展無限的愛:草間彌生1958 – 1968,在幾個大城市的博物館,包括洛杉磯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藝術中心、東京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
  • 草間彌生,治癒密恐的怪婆婆
    草間彌生小時候就是個不愛笑的女孩,出生於富豪之家,卻性情陰鬱。母親將家族生意打理得有聲有色,卻對女兒的精神狀況一無所知。草間彌生常常向母親訴說自己的幻覺,卻被母親當做胡說八道。母親毀掉草間彌生的畫布,罰她和工人們一起幹活,經常把她關起來。「每天打我,還踢我屁股」,強烈的恐怖感讓草間彌生的精神接近崩潰。
  • 草間彌生被評最受歡迎藝術家
    [摘要]草間彌生的全球巡展去年吸納到200萬觀眾。《藝術新聞報》日前公布了由其統計的2014年度全球博物館參觀統計數據,草間彌生的全球巡展去年吸納到200萬觀眾,她也因此成為去年最受歡迎的藝術家。草間彌生。86歲的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在全球的巡展去年總共吸引到200萬參觀者,這也使其成為2014年全球最受歡迎的藝術家。
  • 設計人物 | 草間彌生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把一生時間都獻給藝術的草間彌生吧~在接受《外灘畫報》專訪,談及那些風雲人物時,草間彌生說:"我覺得沒有人比我有才華。我一直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藝術上,並且把我最原始的意念和想法全部用到了代表草間彌生的作品上。"可這漫長的90年,對草間彌生而言,苦難堪多,實不好過。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的一個富裕家庭,但她從小性情陰鬱。
  • 草間彌生|寄居在破洞的牆上,窺知世界
    「草間彌生:近作」,展出15幅來自其「我的永恆靈魂」系列的單色畫作和一件由數塊鏡面不鏽鋼組成的立體雲狀雕塑裝置。蔡康永曾這樣評價過草間彌生:「草間彌生不知是在哪面牆上鑽了一個洞,窺知了造物者的某個手勢或背影,她從此寄居於這面牆上,在兩個世界間來回顧盼。」 看過她那些富有生命力的畫作,很難有人不去驚嘆她超乎尋常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