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詩人和哲學家們是如何代表了德意志資產階級

2020-12-13 冷漠比爭吵更

導讀:德意志詩人和哲學家們是如何代表了德意志資產階級

在德國歷史中民主革命之後,辨鑑於十八世紀末德意志的這種情況,恩格斯寫道:「只有在我國文學中才能看出美好的未來大家知道,在政治上對德意志說來是很悲慘的十八世紀,卻是德意志文學的偉大世紀。在這一世紀中,有一批德意志最偉大的天才出生和活動。早在法國革命爆發之前,這些德意志精神生活代表人物即已飽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這些影響對於德意志詩歌、哲學、音樂的昌盛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一事實可從上述這些人物的最重要的著作中看出來,這些著作的內容都是對德意志社會狀況挑戰和反抗的。

例如萊辛(1729-1781),他創作了最早的德意志資產階級戲劇作品,並在他的《智者納丹》一劇中主張一切民族、種族、宗教平等。又如歌德(1749—1832),他在《哀格蒙特》一劇中讚美尼德蘭人民為自由而進行的鬥爭,又在《普羅米修士》一詩中歌頌人類克服命運的力量和優越性。再如席勒(1759-1805),他在《強盜》一劇中讓一個英雄發出這樣的喊聲:「把我擺在像我樣的人組成的軍隊的前面去罷,德意志應當變成一個共和國,和這個共和國相比,羅馬和斯巴達都只能算是尼姑修道院。」在德意志作曲家的音樂創作中也表現出對封建主義政權的尖銳控訴,例如莫札特(1756-1791)的很有藝術價值的歌劇《唐·吉奧凡尼》就是如此。

當法國革命爆發時,德意志精神生活中這些代表人物立刻理解到這一事件對人類的巨大意義。「成千上萬的德國詩人沒有一個不歌頌光榮的法國人民。」歌德、赫德爾、賀爾德林,還有其他許多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歡呼反動封建統治的垮臺。法國革命的理想也反映在歌德的天才著作《浮士德》中。路德維希·梵·貝多芬(1770-1827)的偉大的音樂創作也滲透著法國革命的精神。詩人克洛普什託克和席勒以及教育家培斯塔羅齊等人都被推崇為法蘭西共和國名譽公民,以表示對他們的人道主義著作的崇敬。

法國革命的榜樣在德意志精神生活的古典作家中喚醒了克服本民族分裂狀態的願望。他們用他們的語言和作品從根本上促使分離的德意志民族各部分之間互相聯繫起來。他們使構成民族的法國革命對德意志的影響一個決定性特徵,即共同的文化,成為現實。雖然這些人物的作品對德意志民族意識的形成起了這樣決定性的作用,可是他們的革命熱情還只限於理論範圍。他們在作出革命的理論之後,並沒有繼之以革命的行動,他們之中許多人對革命的熱情很快就變成敵視態度。這種情形特別是由於不理解雅各賓專政的革命實踐的必要性造成的。

德意志詩人和哲學家們代表了德意志資產階級並作了它的代言人,可是德意志資產階級當時並未能擺脫眼光短淺的德意志庸人習氣。只有其中政洽上最成熟的人,如格奧爾格·福斯特,恩格斯認為他是和託瑪斯·閔採爾一樣重要的人,只有這些人至死忠實於革命,並主動地支持實現革命理想的事業。今天小編就說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大國崛起》德意志的小結~
    ,歐洲中最大的國家,片土地飽受古典音樂的浸潤,滋養這裡曾經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祥地以現代大學和科技發明聞名於世也曾經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以驚人的破壞力,傷害了世界也傷害了自己1806年拿破崙軍隊悍然入侵,帝國兩個最大的邦國,普魯士和奧地利遭遇慘敗德意志詩人席勒一聲嘆息「德意志?
  • 《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國家理論及其當代啟示
    不管如何評價,《德意志意識形態》這本寫作於170年前的巨著確實是一座蘊含著豐富寶藏的思想礦脈,目前其中的國家理論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一、《德意志意識形態》國家理論的思想來源  《德意志意識形態》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國家理論。
  • 拿破崙如何統治德意志,頒布了哪些措施?
    1805年—1807年的軍事勝利使拿破崙佔據和控制了德意志的大部分。根據不同的地理和政治環境,拿破崙採取了不同的方法進行控制。他將緊連法國的萊茵河左岸地區,納入法蘭西帝國版圖,由帝國中央直接統治。派他的弟弟熱羅姆為威斯特伐利亞王國國王。
  • 陸大鵬:德意志文化沙龍如何變成納粹黨的搖籃
    古羅馬詩人賀拉斯說詩歌的使命是「給人愉悅或教誨」(Prodesse et delectare),沙龍也是這樣。沙龍的主持人往往是受過教育、精明世故、長袖善舞的上層女性。她們主持活動,挑選客人、制定沙龍的規則與主題。在沙龍裡,社會等級不像宮廷那樣分明,貴族和資產階級可以近距離接觸和交際。沙龍幫助打破了這兩個階層之間的社會障礙,對啟蒙運動作出了很大貢獻。
  •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成為提升德意志民族認同的新推手?
    18世紀中葉以來赫爾德等人對民族獨特性的認識和民族傳統價值的肯定,引導著德國文化界更多地關注本國的人文傳統和自然風光;同時,法軍的佔領使德國的文化精英們認識到,在物質和軍事上已經失敗的情況下,從精神、歷史和文化角度保持德意志民族的認同感顯得尤其重要。正是以上因素使德國文化界出現了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相結合的浪漫主義的民族主義思潮。因此,文化界的浪漫主義思潮實際上是一場反對法國的民族文化解放戰爭。
  • 德意志音樂
    與此同時,民間藝人和流浪樂師仍演奏樂器,但常遭到教會的取締與迫害。隨著城市的興建,世俗歌曲於12世紀興起,並出現了德意志最早的戲劇音樂,其作者是女作曲家H.van賓根(1098~1179)。12~13世紀間,出現了富於抒情性的「戀詩歌」,與羅曼民族的吟唱詩人的詩歌相仿,同屬於騎士文藝。最著名的戀詩歌手是福格爾韋德的瓦爾特(約1170~約1230),他的歌曲以詞曲並茂稱著。
  • 血腥浪漫的雙重變奏:德意志如何由帝國變成現代國家?
    法國啟蒙時代的哲學家們,遠接荷蘭的格老秀斯、英國的霍布斯和洛克,以理性為工具和武器,提出了新的人性論和世界觀,為現代政治世界提供了原理和基礎。隨之而產生的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則是啟蒙運動預言的自我實現。尤其是法國大革命,猶如在歐洲舞臺上上演的一場大戲劇,對全歐洲乃至全世界的所有民族起到了一次根本性的政治教育的作用。
  • 張向榮︱古希臘是如何對德意志施以暴政的
    在《暴政》一書的開篇,她寫道:「一般而言,都是詩人創造生活景觀,但是德意志人卻要向哲學家尋求靈感。確切地說,德意志詩人總是要在絕對真理的王國當中,才能展開對絕對之美的追尋歷程。」(p6,概要)這是全書的主題,也是讀者把握全書的題眼。
  • 尼採的「神預言」:德意志精神將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犧牲品
    1914年10月4日,九十三位德高望重的知名學者、科學家、作家和藝術家——弗裡茨·林格稱他們為「知識官僚」——發表了一份名為「致文明世界」的宣言。在宣言中,他們為德意志帝國遭受的外來批評作了辯護。這份宣言是由一位名為路德維希·富爾達的猶太詩人起草的,富爾達於1939年自殺身亡。
  • 門當戶對:德意志貴族的婚姻
    這意味著,在長子繼承家業和財產的同時,幼子們能自謀生路;而長子結婚生子的同時,幼子們不一定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找到門當戶對的對象建立自己的家庭。不過要強調一下,這不是因為貴族幼子們結不起婚,而是結不起門當戶對的婚。從較長的歷史時段來看,一個家族的長房和幼房往往在結婚比率、門當戶對婚姻的數量和孩子的數量等方面出現較大的差距。
  • 特立獨行的人:德意志貴族為何不愛講德語?
    不過,在民族主義高漲的19世紀後半期和20世紀前期,說多種語言、擁有國際化身份的德意志(高級)貴族也因此遭到民族主義者、資產階級和右翼勢力的攻擊。德意志貴族口中的德語即便說德語的時候,德意志貴族也和其他階層的人不一樣。直到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貴族的德語還受到資產階級的嘲笑,因為他們的德語不夠純淨,用外語詞非常多。這也許是因為掌握多種語言的貴族即便在說母語時也不由自主地使用外語詞,在德語裡摻入許多英語、法語、義大利語、拉丁語等等。但貴族德語的獨特不僅僅在於用詞。
  • 普魯士領導北德意志邦聯——德國的統一
    拉薩爾在對來比錫工人委員會來信的《公開答覆書》中,揭發了自由派資產階級和他們打算控制工人運動的企圖,號召工人建立獨立的政黨。拉薩爾的答覆書對於組織工人階級起了積極的作用。1863年5月在來比錫召開了工人代表會議,德國十個最大的工業中心都派代表出席這會議,在代表會議上成立全德工人聯合會。拉薩爾當選為聯合會主席。
  • 鐵血宰相的俾斯麥,是怎樣幫助德意志帝國宣布統一呢?
    ),西邊有強大法國(當時的法國雖然在資產階級革命中,但是資本主義發展迅速。)但是在這時,俾斯麥要和奧地利講和,卻不是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殲滅了奧地利,因為他知道,消滅奧地利不是最終的目的,統一德意志才是最終的目的,如果和奧地利講和了,可以和奧地利保持良好的關係,以防被其他列強的侵犯,到了這時妨礙德意志統一的就剩下西邊的法國了德意志南部的一些小邦國,其實是由法國在幕後操控著,但是由於德意志急於統一,這也造成了法國和德意志的矛盾不斷在升級。
  • 對納粹暴政與德意志歷史最早的反思
    只不過,它不是由當時生活在德國境內的德意志人,而是由一批逃出德國、流亡國外的德意志人開始的。美國高校接納的德國流亡哲學家、政治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們最早開始了反思。這場反思不僅影響了西方政治理論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影響了戰後美國對德國的佔領政策和"民主化"的改造行動、聯邦德國的經濟重建以及德意志社會對自身歷史的深刻反思。
  • 足球地理學堂德國篇(一):德意志、日耳曼or阿勒曼尼?
    除了足球之外,德國發達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經濟實力、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以及康德、黑格爾等眾多哲學家也是他們的名片。足球地理學堂即將推出德國專輯,帶領各位吧友們走進了解這個熟悉的國家不為我們熟知的一面。
  • 英雄神話的升與落:平民士兵是如何成為德意志民族英雄的
    克林克爆破宣傳繪圖克林克的事跡迅速在馮塔納(Fontane)等詩人筆下得到頌揚,他也被升華為壯烈犧牲的英模——「德意志的溫克裡德」。一戰前夕,在克林克犧牲五十周年的紀念活動中,舊日同窗們紛紛頌揚他「熱情」、「聰明」、「勤勞」。下勞西茨地區至今仍是德國重要褐煤礦區之一,作為家中頂梁柱的卡爾自然會前往附近的露天煤礦做工。這份職業相當危險,據同事回憶,每當出現狀況時,卡爾都會率先投入救援。
  • 德意志第二帝國有個猶太人的博士論文被普魯士國王斃了,然後他改變...
    資產階級自由派大喜,以為這位國王一定會支持改革的。 他一門心思回到更加陳舊的封建道路上,依靠沙皇和梅特涅,打擊資產階級,並且制定了更嚴格的審查制度。用以前的話說,丫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反動派。 有這位反動君王在位,資本家們想參政議政的夢想,德國人民想統一的願望,就更沒譜了。 就在這一年,柏林大學有位猶太人學生,在論文中主張「哲學高於神學」。
  • 《德意志之魂》:跟我一起了解「什麼是德意志的」——寂靜和深淵
    看到譯者對作者所注的解釋後我才知道,這個小篇幅的文章是由六位德國歷史上著名詩人的詩作組接而成,可以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思想韻文。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也不管是哪裡的城市和鄉村,都是浸泡在寂靜之夜中的一枚喧囂。《寂靜之夜》意象跳躍的吟詠猛然鑲嵌於此,很讓人費解。
  • 法國割讓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對德意志有何作用?
    而老師作為一名法語老師,為孩子們以及那些得知消息後,因為不識字而趕來上課的法國老人們,認真上完了孩子和老人們的最後一節一節法語課。下課鈴響了,老師大手一揮,"法蘭西萬歲"被"印刷"在了黑板上,便讓我們下課了。而在外面,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本故事敘述的是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後,在阿爾薩斯和洛林發生的故事。原因是因為普法戰爭中,普魯士王國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 揚之:亂世中再話「德意志問題」
    從表面上看,這位自己身體裡就流淌著日耳曼血液的美國總統似乎不像他的前任柯林頓和歐巴馬那樣不忘自己的血脈淵源。實際上,川普對德國的態度代表了相當多美歐人士幾十年來對歐洲發展日趨日耳曼化的深切關注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