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德意志詩人和哲學家們是如何代表了德意志資產階級
在德國歷史中民主革命之後,辨鑑於十八世紀末德意志的這種情況,恩格斯寫道:「只有在我國文學中才能看出美好的未來大家知道,在政治上對德意志說來是很悲慘的十八世紀,卻是德意志文學的偉大世紀。在這一世紀中,有一批德意志最偉大的天才出生和活動。早在法國革命爆發之前,這些德意志精神生活代表人物即已飽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這些影響對於德意志詩歌、哲學、音樂的昌盛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一事實可從上述這些人物的最重要的著作中看出來,這些著作的內容都是對德意志社會狀況挑戰和反抗的。
例如萊辛(1729-1781),他創作了最早的德意志資產階級戲劇作品,並在他的《智者納丹》一劇中主張一切民族、種族、宗教平等。又如歌德(1749—1832),他在《哀格蒙特》一劇中讚美尼德蘭人民為自由而進行的鬥爭,又在《普羅米修士》一詩中歌頌人類克服命運的力量和優越性。再如席勒(1759-1805),他在《強盜》一劇中讓一個英雄發出這樣的喊聲:「把我擺在像我樣的人組成的軍隊的前面去罷,德意志應當變成一個共和國,和這個共和國相比,羅馬和斯巴達都只能算是尼姑修道院。」在德意志作曲家的音樂創作中也表現出對封建主義政權的尖銳控訴,例如莫札特(1756-1791)的很有藝術價值的歌劇《唐·吉奧凡尼》就是如此。
當法國革命爆發時,德意志精神生活中這些代表人物立刻理解到這一事件對人類的巨大意義。「成千上萬的德國詩人沒有一個不歌頌光榮的法國人民。」歌德、赫德爾、賀爾德林,還有其他許多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歡呼反動封建統治的垮臺。法國革命的理想也反映在歌德的天才著作《浮士德》中。路德維希·梵·貝多芬(1770-1827)的偉大的音樂創作也滲透著法國革命的精神。詩人克洛普什託克和席勒以及教育家培斯塔羅齊等人都被推崇為法蘭西共和國名譽公民,以表示對他們的人道主義著作的崇敬。
法國革命的榜樣在德意志精神生活的古典作家中喚醒了克服本民族分裂狀態的願望。他們用他們的語言和作品從根本上促使分離的德意志民族各部分之間互相聯繫起來。他們使構成民族的法國革命對德意志的影響一個決定性特徵,即共同的文化,成為現實。雖然這些人物的作品對德意志民族意識的形成起了這樣決定性的作用,可是他們的革命熱情還只限於理論範圍。他們在作出革命的理論之後,並沒有繼之以革命的行動,他們之中許多人對革命的熱情很快就變成敵視態度。這種情形特別是由於不理解雅各賓專政的革命實踐的必要性造成的。
德意志詩人和哲學家們代表了德意志資產階級並作了它的代言人,可是德意志資產階級當時並未能擺脫眼光短淺的德意志庸人習氣。只有其中政洽上最成熟的人,如格奧爾格·福斯特,恩格斯認為他是和託瑪斯·閔採爾一樣重要的人,只有這些人至死忠實於革命,並主動地支持實現革命理想的事業。今天小編就說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