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及盛澤的時候,我們首先會想到什麼?這是一個普通的城鎮而已,但卻又不普通,因為它是中國十強鎮,試想我們地大物博,有多少個鎮?
據統計,截止2019年12月,我國共有38734個鄉級區劃,其中包括8516個街道、20975個鎮、8122個鄉、966個民族鄉,不管街道和鄉、民族鄉,要在2萬多鎮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強的十個鎮多麼不容易。
盛澤做到了,靠的是什麼?其強大的產業,盛澤鎮是中國重要的絲綢紡織品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歷史上以「日出萬匹、衣被天下」聞名,有「中國綢都」之美譽。
盛澤東方紡織城
盛澤的名氣不是靠吹出來,而是靠銷往世界各地、物美價廉的紡織品贏得的,但我們今天不談盛澤的產業如何厲害,我們來談談盛澤的交通。
盛澤鎮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位於江蘇省最南端,地處長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區的中心地帶,南接浙江湖州、嘉興,北依蘇州,東臨上海,西瀕太湖。
首先說盛澤的「頂頭上司」吳江,現在是蘇州市的一個區,在以前,則是江蘇省的一個縣級市,蘇州代管而已,自從吳江撤市設區之後,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
2012年10月,吳江撤市設區,而在兩年前,2010年12月31日,蘇州軌道交通4號線及支線工程奠基,也就是說兩年前,吳江納入到大蘇州應該就已經定下來,不然一個縣級市如何能被納入到城市軌道交通的範疇,想想蘇州市區通往崑山的地鐵只能叫蘇州市域S1線就是這樣道理。
盛澤鎮作為吳江區的一部分,卻沒有因此獲得軌道交通的加持,為何?主要因為盛澤太偏遠,在江浙兩省的交界處,與浙江的湖州和嘉興為為鄰,那時候,長三角一體化還沒有上升為國家戰略,兩省或是多省交界之處還沒有如今受青睞,基本上是「三不管」之地。
盛澤出省自駕很容易,但如果乘坐公交到吳江城區、蘇州市區或是上海市區等處則有些費時,需要換乘很多次,即便是自駕或是汽車客運有時也受制於天氣和車況,那麼,能否有更高效的交通方式呢?
當然有,那就是高鐵和地鐵,2020年6月5日,貫通上海、蘇州吳江、浙江湖州的滬蘇湖高鐵正式開工,全線7個站,其中江蘇段設汾湖站(蘇州南站)和盛澤站,盛澤鎮由此拉開了高鐵時代的序幕。
滬蘇湖高鐵開工儀式
今天,上海市交通委謝峰做客2020民生訪談,介紹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綜合交通規劃,談及構建形成與示範區空間布局相適應的三級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分別是高鐵樞紐(蘇州南站為主,嘉善南站、盛澤站為輔)、城際樞紐(青浦、吳江、嘉善、盛澤)、地區樞紐(在各鎮級組團劃地區公交樞紐)。
我們注意到盛澤在三級綜合交通樞紐體系被提到兩次,高鐵樞紐中有盛澤站,而城際樞紐中也有盛澤,盛澤一下子從邊緣上升到樞紐,盛澤憑藉的是什麼呢?
高鐵樞紐自然離不開滬蘇湖高鐵,但盛澤站如果僅有滬蘇湖高鐵也談不上樞紐,如通蘇湖城際鐵路也可能引入盛澤站,這樣的話,盛澤站打造高鐵樞紐站就有底氣了。
而盛澤打造城際樞紐靠的是城際鐵路,按照長三角交通規劃,經過盛澤地區的城際鐵路有多條,除了如通蘇湖城際線,還有江南水鄉古鎮旅遊線等線路。
長三角水鄉旅遊城際鐵路
藉助這兩條城際線,盛澤城際樞紐的地位也可以得以確立。未來的盛澤將成為一個樞紐大鎮,成為蘇州與杭州之間的繁華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