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上海市教委獲悉,上海的中學生將可以憑藉學籍號或身份證號享受網上名校課程。據悉,這個網址為www.gzmooc.edu.sh.cn的慕課平臺,雲集了滬上「四大名校」(上海中學、華師大二附中、復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記者注)的精品課程。全上海的中學生都有機會在網上體驗「四大名校」課程。
MOOC的英文直譯是「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是近年來湧現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記者了解到,美國等教育輸出大國近年來將哈佛、耶魯、斯坦福等名校課程搬上網際網路,以此方便全世界更多有需要的人接受高水平的大學教育。而在我國,北大、清華也相繼開設了自己的慕課網站,而以「中國大學MOOC」為首的網站也以多樣化的高等教育課程雲集而聞名。但截至目前,我國尚未出現以高中課程為主的慕課網站,上海市教委此次力推的高中名校慕課平臺在全國尚屬首例。
上海高中名校慕課平臺主要採集來自滬上「四大名校」的特色課程,目前有21門課,由13個教師團隊或教師建設,其中11人為特級教師,此外還有外籍教師和高三學生參與課程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名校」此次拿出的課程,多為激發學生創造力的「非主流課程」。例如,上海中學教師王永慶以「幻方」為主題開設了一門數學課。華師大二附中科技輔導教師團隊則拿出看家本領上一門「科創從這裡起步」的自然科學類課程。復旦附中教師黃榮華開設了「《中國人》系列課程」。上海交大附中拿出了全系列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個門類課程的首字母簡稱)課程。
「做課題」是「四大名校」校長在今天的新聞通氣會上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華師大二附中校長戴立益介紹,他所在的學校要求學生100%都要「做課題」,而在「做課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高,「一個課題要不要做、怎麼做,怎麼選題、查資料、寫論文,所有這些都要靠學生自己研究。」
戴立益說,華師大二附中這次在慕課平臺上貢獻的「科創從這裡起步」課程,就是為了讓全上海的中學生都學會做「沒有答案的題」,「講求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記者王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