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的起源---文字的出現---甲骨文

2020-12-16 龔園聰聊一聊
史學的起源

大家好,我是龔園聰,今天我們來探討下史學的起源

史學,是用一定的觀點和方法記載和鬧述人類社會歷史的學科。首先必須有文字,然後才能有片斷的史事記載,才能編纂成系統的歷史著作,才能概括出史學理論。這是史學形成的邏輯程序。而文字的發明,史事記載的出現,又同史官有密切關係。史學始終和史官聯繫在一起,這是中國古代史學的顯著特點之一。所以,研究我國史學的起源,必須從文字的出現和史官的產生探索起。

第一節.文字的出現—商代甲骨文

我國的文字產生於何時全東漢的許慎最先出來回答這個問題,他說:「黃帝之史倉領,見鳥獸蹄遠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由於許慎是我國第一部分析漢字形音義的經典著作《說文解字》的作者,在文字學方面影響很大,所以他的這種說法後來也就最為流行。但是找們知道,黃帝乃是傳說中的人物,那麼這個倉頗是否有,恐伯也是屬於神話。所以後來民間畫倉頗的畫像,便把他畫成生著四隻眼睛的老頭陀,同人大不一樣。而且根據常識,文字也不可能由一個人來獨創,它是社會的一種公用工具,只能約定俗成,經過漫長的過程才定型下來。所以,許鎮關於文字初造於黃帝時代的倉頗的說法,是不科學的,不能令人信服。

那麼我國的文字到底產生於何時?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我國考古學上有一項極為重大的發現,即殷墟甲骨文的出土和鑑定。它為我們探索文字的起源提供了極其豐富而可靠的材料。甲骨文是商代後期盤庚遷殷至帝辛(時)亡國這二百多年間的文字,其存在的具體時間約為公元前1300年至前1028年。所以我們可以確切地說,至遲到商代晚期,我國已有了文字。

但是商代晚期並不是我國文字開始出現的時代,因為甲骨文不是最原始的文字。它在文字結構和語法上都已具有了今天漢字和漢語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有規律的文字系統,而且單字的數目也已達到三千以上,』能夠完整地紀錄語言。顯然、甲骨文不可熊是商代後期突然出現的,在它的前面必然還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史學家陳夢家認為:「在它以前,應該至少還有五百年左右發展的歷史,也就是說大約在紀元前二十世紀已經開始或已經有了文字。」

這個推測是科學的。公元1974-1976年間,在江西清江昊城商代中期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七十多個刻劃在陶器和石範土的文字,其中一件陶片上共刻劃了十二個文字和符號,可能是向子。這些陶器文字雖然還夾雜有一些不可識的符號,但大部分都和商代甲骨文一脈相承、公元1973年,在河北藁城臺西村商代中期和前期文化遺址中,也曾發現十二片有刻劃文字的陶器殘片。這些陶器上的文字較之殷墟甲骨文,具有更多的原始性,但又同它有連續關係,因而是殷墟甲骨文的前行階段。這是我國迄今所知的最早的文字。但我國文字的開始出現,恐伯還要早於商代前期,因為在距今五千多年的山東大漢口原始社會晚期文化遺址裡,也曾發現了五個「陶文」,如下圖所示,但是,』這種繪或是刻在陶器上的所謂「陶文」,到底是一種記號或圖畫還是巳成為一種文字,由於材料不足,尚無公認的結論。看來它即使還不是文字,也一定對後世文字的發明產生過影響,所以大議口陶文的發現,為研究文字的起源提供了很重要的新資料。總之中國文字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商代之前,至少,在商代早期或中期,我國已有文字,這當是沒有問題的。

文字是怎樣形成的?鄭樵《通志·六書略)雲:「書與畫同出、畫取形,書取象;畫取多,書取少。凡象形者,皆可畫也,不可畫則無其書矣。……六書也者,皆象形之變也。.」在這裡,鄭橄很企確地指出了文字開始於圖畫,漢字主要是從圖畫發展來的。但是它又是記錄語言的符號,一種交際的工具,凡是識字的人都能了解其意義,是讀得出來的,因而它又不同於畫,它已變成了文字。這就是我們的祖先最初創造出來的文字—象形字。

優秀的甲骨文

更多精彩明天繼續。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字的起源,除了甲骨文你知道還有什麼文字?
    東亞歷史之06篇:中國的文字起源。 在考古學家挖掘所得到新石器時代末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出現了一些紋樣或類似符號的刻畫,許多學者認為這就是漢字的起源,但也有一部分人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中國文字在青銅時代起得了重大發展。
  • 從甲骨文談起,聊聊中國文字起源與發展
    在殷商時期由於當時沒有能夠寫字的筆和紙,所以在傳達信息或者表示一些可以傳給其他人看的信號的時候就會在龜甲或者獸骨上刻文字符號,這些甲骨文主要是象形文字,通過畫動物或者一些常見物體的圖形所表達出來的文字。
  • 中國發現早於甲骨文的早期文字 解釋漢字起源
    參與這項研究的考古專家告訴記者,這些神秘獸甲骨上所刻的「行列整齊」的圖案符號比殷墟甲骨文更為原始,明顯處於畫(符號)與字的過渡狀態,二者應具有某種傳承關係,是解釋中國漢字起源的新依據。  2004年,昌樂縣一民間收藏愛好者肖廣德在昌樂縣袁家莊古遺址上採集陶器標本時發現,當地農民在施工挖掘時,丟棄了許多亞化石狀遠古獸骨,經過清理,可見上面有許多刻劃痕跡明顯的圖案符號。
  • 甲骨文源於古埃及象形文字?這一發現可以證明,甲骨文是獨立起源
    甲骨文最早出現於古代商朝都城—殷。殷,原稱「北蒙」,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今河南安陽市。殷是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所建和壯大,此後殷一直是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殷在古代商朝是很有名,但在近代出名還是因為20世紀初,出土的甲骨文而聞名於世。
  • 殷墟甲骨文-中國文字史的起源與見證
  • 書法藝術的起源——從甲骨文到秦簡
    書法藝術的起源——從甲骨文到秦簡 出現很早,有了文字就有了書寫文字的方法,也就是狹義的書法。但是有了文字和書寫文字的方法並不等於就有書法藝術,書法藝術是中國文字(漢字)發展到比較發達的階段才開始出現,而且只有中國才出現這種藝術形式,其他國家沒有。也就是說,文字書寫和書法藝術是有本質區別的。
  • 史學的發展與文字的出現緊密相連,人類開始了自身歷史的記載
    史學沿革史學的發展與文字的出現緊密相連,有了文字,人類才開始了自身歷史的記載。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歷史記載是卜辭和金文。卜辭是殷、周時期奴隸主貴族貞卜的記錄,因刻寫在龜甲、獸骨上,又稱甲骨文。殷代卜辭記錄了自盤庚遷殷到殷滅亡的歷史,所記內容主要是農耕、兵戎及祭祀等,是作為檔案保存的官方文書。
  • 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 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相傳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接到黃帝給他的任務後,通過觀察日月山川的樣子、鳥獸魚蟲的痕跡,創造文字,代替了之前的結繩記事,這就是我們現在最熟知的關於文字創生的傳說。
  • 中國發現一種新型文字,比甲骨文還早上千年,刷新漢字的起源年代
    甲骨文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公認的最古老的文字,迄今已經有3500多年的歷史。但是,最近,中國又發現了另一新型文字,該文字的出現直接刷新了中國漢字最早的起源時間。西安半坡出土了一種型似符號的文字,由於這種文字是在 半坡遺址上出土的,且該文字刻在陶器上的,因此,人們又稱這和種文字為「半坡陶文」。人們發現,「半坡陶文」甚至比甲骨文都要早上千年以上。
  • 都說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文字,其實還有幾種比甲骨文更加古老的文字
    由於甲骨文出土數量較多,且商代時期已經能夠運用自如,大篇幅的記載一些內容,故而認為甲骨文乃是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比甲骨文更為古老的文字我們知道,從文字的發明到逐步成熟,是要經過長時間演化和完善的,因此可以斷定的是,早在甲骨文之前,肯定還有更為簡單,且並不完善的文字,而根據目前的考古發掘來看,至少還有以下幾種:
  • 甲骨文:文字最早是幹嘛的?
    要思考這個問題,不妨看一下人類已知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楔形文字由蘇美爾人創造,公元前3000年就成熟了。《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在解釋楔形文字起源時,曾介紹過這麼一塊泥板。這塊泥板上的文字還不成熟,或許還只能叫符號。
  • 「甲骨文」的創造者是出於何種目的,建立了「甲骨文」文字系統?
    甲骨文的起源在全世界各地,人們通過燒制龜甲來進行佔卜,這個技術的歷史非常久遠,但是甲骨文的出現卻是相對比較晚進的事情。在商朝第二十二位君王盤庚在位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情,他決定遷都。一開始是通過烏龜殼燒裂之後根據裂紋進行分析,然後由巫師將內容轉告給君王;到了武丁時期,國家規模擴大,技術發展,戰爭頻繁,需要佔卜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巫師無法轉達,就需要文字將內容進行記錄,提交給君王。在甲骨文之前,人們就已經在工藝品上刻下符號,標註是「誰生產,為誰而作」等內容,被稱為陶符。但是陶符並不是文字,文字是一個系統,是可以用於交流的東西。
  • 新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並非甲骨文
    西方學者把文明這個概念用文字來定義。他們認為,文明的地方應該不少於5000人聚集在一起,而且還要有文字來證明。所以文字在考古中的依據是非常至關重要的,那麼中國文字到底是何時起源的呢?>文字對比,可以認為是殷墟文字的前身,但在甲骨文出現之前應該有很多刻在木質材料上的字,叫簡牘,因為在殷墟考古地發現了鐫刻用的青銅刀,青銅錐,還發現塗在甲骨上的硃砂和墨塊,不過寫刻在木質材料上的字因年代太久,這些都腐爛了。
  • 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不是甲骨文
    本報訊(記者畢玉才、劉勇)一個多世紀以前,甲骨文的發現讓傳說中的殷商時代成為信史。「然而,如果據此斷定中國只有3700年文明史,就會干擾公眾對中華5000年文明的認知。」中華文明史研究學者、朝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授雷廣臻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甲骨文只是目前已知我國最早的成熟文字,在此之前,中國還有漫長的文字歷史,比如巖畫、陶器紋飾、玉器造型等,都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形式。
  • 人類文字四大起源——文字小故事
    主要有四大文字起源:一、楔形文字——最早的文字神秘的瑪雅文化和文字瑪雅文字最早出現於公元前後,瑪雅文字非常奇妙 四、甲骨文——中國古代文字古代哺乳動物的骨頭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
  • 甲骨文之前,中國有沒有文字?西方學者:無文字,有刻符!
    中國文字究竟何時出現?按照西方主流觀點,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距今有3600餘年,比兩河流域的釘頭字晚了約2000年。因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所以中華文明史也只是3600餘年,而非傳統認知的上下5000年。
  • 甲骨文:系統文字的源頭,古人的智慧結晶
    甲骨文是中國和東亞已知的最早的系統的商代文字的載體,但是它們中的大多數還沒有被合理地解釋出來。商代文字繼承了原始雕刻符號和西周文字,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式。現代成熟的現代漢字都是從商代文字逐漸演變而來的。除甲骨文外,商代文字還包括金代文字,金代文字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此處不做贅述。
  • 良渚文字,比甲骨文還早的文字
    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平湖莊橋墳遺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開始使用文字。這些刻畫符號將中國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 甲骨文:系統文字的源頭,古人的智慧結晶
    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代晚期皇室為佔卜而刻在龜甲獸骨上的銘文。一般認為,王王懿榮是清末的一位官員和詞人,他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在河南安陽發現了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和東亞已知的最早的系統的商代文字的載體,但是它們中的大多數還沒有被合理地解釋出來。
  • 甲骨文之前有系統成熟的文字嗎?商代最早的書寫文字跟陶器有關
    有關漢字的起源,主要存在「八卦說」、「結繩說」、「書契說」和「倉頡造字」的傳說,後來還出現了「漢字西來說」和「文字多源論」等觀點,但沒有任何一種說法,成為最終定論。如果從哲學的角度來說,沒有結論也是一種結論,符合漢字神秘、神奇、神性的特點。